遇见三只瓦罐

2024-08-20 00:00:00子川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8期

第一只瓦罐属于战国时代韩国权谋大师堂溪公。这只瓦罐是无形的、虚拟的。韩国的国君韩昭侯是个大嘴巴,常在无意间把重大机密泄露出去。大臣们无计可施,聪明人堂溪公却觉得这事好办。他问韩昭侯,一只价值千金的玉制酒器却是漏的,可以用来装水吗?韩昭侯说不能。又问,一只不漏的瓦罐能用来装酒吗?韩昭侯说可以。堂溪公以玉卮和瓦器作喻,因势利导,把韩昭侯说得心服口服。瓦罐成为保守秘密的象征物,或许就是从这开始的。

第二只瓦罐曾经被东汉人孟敏背在背上。孟敏是山东巨鹿人,客居太原。有一次,他背着甑(一种作为炊器的小瓦罐)走在路上,一不小心,甑坠地而裂。遇上这种事,心态好的会惋惜几句,心态不好的则有可能骂骂咧咧。孟敏是怎么做的呢?他居然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这事正好被“介休三贤”之一的东汉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郭林宗不解他的“不顾而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孟敏答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意思是说,甑都已经摔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这便是成语“堕甑不顾”的由来,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第三只瓦罐诞生于元朝末年,以勤学苦读著称的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用过。其实他用过的瓦罐很多,我们姑且视作一只吧。陶宗仪落榜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搬到乡下住,下地干活也带着书和笔墨,休息时就坐下来看书。没有纸,他便把一些读书心得和生活感悟写在阔大的树叶上。回到家后,他将这些树叶装进瓦罐里,装满了就埋在一棵大树下。十余年间,他积累了十多瓦罐树叶。后来,他把写在树叶上的这些心得体会整成一本书,即《辍耕录》(又称《南村辍耕录》)。这就是“积叶成书”的故事。

守秘密,向前看,有恒心,这三只瓦罐,也正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