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内需释放,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赋能城乡共同发展,模糊城乡边界概念,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快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生态体系;加快建立数据要素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协调;产业数字化;城乡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8(a)--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能继续一味地追求经济的总量,更要注重经济的区域协调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程,迅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然而,长期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全国资源向东部倾斜,人力、资本、技术等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期间,我国积极调整发展政策,总揽“全国一盘棋”,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在2017—2021年增长迅速,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GDP比重从32.9%升至39.8%,数字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不容忽视[2]。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快速性、普惠性、广泛性,可以很有针对性地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并探索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1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困境
我国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探索有效且可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般的巨大工程,既没有历史经验可言,又没有他国的成功案例借鉴。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发展困境差异,我国相应地制定了不同的方针政策,本文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史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1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7年),我国生产力分布极不均衡,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轻重工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各个老工业基地,沿海口岸的繁荣景象与广大内陆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当时复杂且严峻的国际形势,同时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因此安全是第一要义,稳定是必然要求。出于战略性安全考虑,我国采取国家动员的方式,将大部分工业项目摆在战略后方,经过20余年的“三线建设”,既提高了我国广大内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平衡了工业体系、提升了经济安全性,为后续的一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从改革开放初期至加入世贸组织以来(1978—2000年),和平发展是当时世界的主题,但我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并未得到较大改善,生产力也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因而我国采取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强化市场经济的主导性地位,实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拉开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的帷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3)从加入世贸组织至党的十八大以来(2001—2012年),我国的经济体量与部分发达国家已接近,但国内区域发展差距被进一步拉大,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协调发展政策组合拳,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等,并通过强化主体功能区,制定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来与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相互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从党的十八大至今(2012年—至今),我国经济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神话,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依旧面临着国际形势低迷、国内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过大的困境。对此,中央于2013年提出创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度[4],同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2015年以来,我国相继提出“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各区域交流与分工合作,强化“全国一盘棋”的概念。
1.2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外需明显下降。当前,国际经济低迷,国际形势复杂,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呈现逆全球化趋势,中美博弈大幅削弱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产业结构亟须升级。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产业大多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在当前复杂的世界大环境下,国内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国外“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5]。三是区域差距明显,甚至仍在进一步扩大。我国虽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但由于区位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GDP远不及东部、北方地区经济缺乏活力、特殊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经济振兴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省域之间的GDP差距也有所扩大[6]。
2 数字经济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数字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7]。其次,数字经济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产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聚集于特定区域,形成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这些产业集聚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的产业生态系统。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1)促进内需释放,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赋能城乡共同发展,模糊城乡边界概念。
2.1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内需释放,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2.8%[8],可知我国居民整体消费意愿不足,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内需的释放潜力巨大。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多渠道地刺激消费,深入挖掘潜在内需释放。
(1)数字经济开创了在线平台消费模式:数字经济促进了电子商务和在线零售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物方式。(2)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实现了消费者跨期消费,居民基础性消费得到明显提升[9]。(3)推动了“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推动了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新型产品和服务。(4)促进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数字经济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的能力,企业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内需释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渠道,也提振了区域经济活力,有助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改善经济运行状况。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在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着区域异质性[10],这种促进作用对城镇化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明显更强,而对城镇化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相对较弱。因此,这种区域异质性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2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本身的发展包含两个重要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它们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11]。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将生产、管理、营销各个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生产过程、管理模式、营销渠道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数字产业化是指以数据要素为根本,以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利用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等方式整合海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合理开发应用,开辟数字信息市场的过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不仅是对单一产业的数字化改造,还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整合和创新,形成全新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12],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使得区域分工更加细化、产业布局更加多样化,弱化了传统区域经济的地理区位影响。
西部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社会公共服务“软件”差距明显,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引致产业技术进步。近年来,数字经济的繁荣催生出众多创新技术,这些创新技术以高包容性和低门槛性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增加了做大“蛋糕”的可能性[13]。此外,数字技术的革新也使得科技创新平台更加开放,信息和数据的流通更加通畅,赋予了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2.3 赋能城乡共同发展,模糊城乡边界概念
一直以来,推动城乡共同发展、改变城乡二元化的局面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核心目标。然而,城乡共同发展的难点在于:(1)城乡之间要素流通不通畅,城市产业链条难以延伸至乡村;(2)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年轻人大多不愿留在乡村、建设乡村;(3)城乡之间空间壁垒客观存在,亟须新型经济来打破这个制约。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模糊城乡边界概念,赋予乡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更多的联动可能性,具体表现如下:
(1)数字经济可通过培育数字化市场、建设数字化平台,总览统筹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施行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上云”的方式缓解城乡之间要素流动不通畅的问题。(2)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在数字经济中体现为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模式可以看作要素大市场的附属或补充,既能更高效地匹配供需,又能减少资源闲置造成的低效率,提高城乡要素利用率。(3)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更为广阔,数字服务覆盖面将更为广泛。医疗方面,线上门诊和远程诊疗的智慧医疗形式使得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摆脱空间束缚,让更广大的乡村人民受益;教育方面,线上学习和网上培训的在线教育模式有利于缩小城乡教学资源差距;政府治理方面,政府可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得更多的城乡数据、经济数据,使得政府决策更加高效和科学。既能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又能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降低城乡之间的空间壁垒,模糊城乡边界概念。
3 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
3.1 加快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较东部相对落后,存在着新基建薄弱、数字人才缺乏、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但西部地区有着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清洁能源比例高的先天优势,具有作为数字产业算力需求大后方的巨大潜力。推进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个基站,不仅要尽快补齐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应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以满足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算力需求。政府应作为主导,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稳定、高速、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基站、光纤电缆等。扩大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做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搭建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提高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推进万物互联的发展,提高大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可视化分析。第二,着力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数字化水平。产业数字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产业的智能化水平,也是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的途径之一。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借助新基建大势,抢抓机遇,借助这笔可观的投资带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数字化改革,进而缩小东西差距。第三,西部地区要加大引进数字人才的力度。如果说数字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数字人才就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当地政府应积极对外引进人才,并为其解决住房、生活、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对内积极建设大数据研究中心,高校开设数字产业相关课程,完善产学研体系,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人才。
3.2 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生态体系
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愈发重要,而数字生态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完善的数字生态体系是数字经济运行的催化剂。具体来说:第一,政府部门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制定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政策,打造舒适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例如,完善数字投资优惠政策,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办事流程,为数字经济青年企业建立风投基金,多管齐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生态环境。第二,随着近年来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传统的经济制度体系已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新兴产业,因此政府相关机构应加快数字经济新型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及时修订或完善数字经济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监管,归纳总结分析经济运行数据,把握发展脉搏,发现隐患及时“对症下药”。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也是重中之重,维护好个人的隐私数据,打击数字垄断企业,搭建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做有为政府。第三,信息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基本的要素,信息数据安全应被高度重视。借助数字网络体系,很多互联网企业可以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重要的个人信息,信息数据安全性不佳,企业很容易进行价格歧视。因此,为使数字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国必须保护个人隐私,维护数据安全,保障消费者基本权益,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既要结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建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平台、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完善数字经济共享机制,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3 加快建立数据要素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和方针政策壁垒,打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让数据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无阻地流动,是实现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数据要素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根据数据要素的特殊性和市场的规范性着手。具体来说:第一,数据要素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要素,供给方、加工方和平台三方都是数据要素生产的参与者,三方能同时获取数据要素,数据要素不受时空限制,其产权的复杂性往往让人难以界定[14],这也是数据要素难以形成规模性正规市场的原因。对此,我国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可视化优势,全程跟踪要素价值链,根据要素增值过程来明晰要素产权,不同行业和平台的数据要素各有特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明确要素各阶段的产权边界。第二,拥有一个明确的数据要素交易规则是建立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当前,我国的数字交易大多在数字交易平台上完成,各平台之间有独立的交易规则和风险防范机制,各平台之间也在相互竞争,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则。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成立一个数字交易规则委员会,多方共商共建,制定明确的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并持续根据数字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完善。第三,数字平台企业是数字经济行业中最容易出现垄断的部分。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数字监管[15],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打造智能化、可视化监管体系,重点防范数字平台企业,对出现垄断苗头的企业进行管制和防范,对已出现垄断行为的企业进行严厉打击。建立有效市场,以保障数字行业合理竞争、平等互惠,以及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平稳运行。
4 结语
目前,数字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我国必须强化“全国一盘棋”的概念,优先弥补西部地区短板,数字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必须放在首位,高效利用各区域特点,打造数字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同时,全面强化公民数字化意识,建设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建立信息化思维体系,为传统产业注入数字化血液,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需建立全国性质的数字生态体系,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软环境,对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防范和控制,加强数据和信息监管,提高数字要素安全性。另外,建立全国性的数据要素大市场,提高数据要素交易的便捷性和流通的高效性。构建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各区域数据信息高速,提高区域内、区域间经济联动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张嘉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J].科技中国,2022(8):104.
韩逸菲,宋晓荷.数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3(16):135-138.
谢卫红.“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7(34):43-44.
王薇,任保平.“新基建”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作用机制、约束条件与优化路径[J].改革与战略,2023,39(1):119-131.
张军扩.中国区域政策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22,38(11):1-12.
王军,刘小凤,朱杰.数字经济能否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软科学,2023(1):206-214.
张翼.中国经济彰显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N].光明日报,2023-01-18(10).
郭琛,蔡嘉伟,艾马.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J].武汉金融,2023(9):45-52.
张少华,陈治.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识别与异质性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11):14-27.
唐欣,许永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耦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39(20):104-108.
刘源,史桂芬.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基于系统GMM和门槛模型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3(9):58-67.
王悦.数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展经济,2023(1):136-138.
唐巧盈,惠志斌.数据价值链视角下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权责关系及其治理[J].学术论坛,2021,44(4):56-66.
张文文,景维民.数字经济监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