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与区域碳排放的非线性关系

2024-08-19 00:00:00田春晓何东
中国商论 2024年15期

摘 要:随着我国外部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对外直接投资(OFDI)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过去采用粗放式增长模式,生态环境发展不充分,且由于“双碳”目标政策的实施,碳排放已成为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被纳入总排放控制体系。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2005—2019年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整体上我国OFDI对本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在引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后,处于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通过加大OFDI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降低本地区碳排放水平;中等技术创新水平的地区增大OFDI反而会增加地区碳排放;较低技术创新水平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碳减排效应则不显著,OFDI对区域碳减排效应存在门槛。文章提出建议: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地区扩大OFDI规模,优化调整OFDI结构,坚持绿色导向型OFDI,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等问题。

关键词:OFDI;碳排放;技术创新;门槛模型;逆向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205;Q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8(a)--05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勇攀高峰的精神,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应对资源枯竭、生态退化、气候变暖等全球性挑战的任务愈发紧迫。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始终秉持负责任大国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我国已郑重承诺,到2030年将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致力于在2060年前全面实现碳中和目标[1],实现碳减排目标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虽然当前出现逆全球化趋势,但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企业必须“走出去”在全球化中求生存、谋发展。鉴于此,本文立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背景,旨在系统探究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所在地碳排放的影响机理,从而为执行“走出去”战略、助力碳减排行动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

2 文献综述

2.1 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碳排放的促进作用

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刘瑞,2022;张海燕,2023)[3-4]。叶继革和余道先(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与国内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邓柏盛和宋德勇(2008)的研究得出,对外贸易恶化了本地环境[6];李锴和齐绍洲(2011)进行的研究揭示,当考虑到人均收入及其他控制变量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导致了中国各省区的CO2排放量及碳强度的增加,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7];许可和王瑛(2015)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深入探究了OFDI对国内CO2排放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会产生积极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但同时会带来负面的技术效应,我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导致投资流出地CO2排放量的增加[8]。

2.2 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于OFDI抑制当地碳排放持积极态度。经过严谨的研究分析,Yang等(2013)的研究成果显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谢文武等(2011)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本地碳排放量具有减少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对降低国内碳排放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9]。费能云(2014)亦持相同观点,即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CO2排放量之间存在负向关联,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地的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0]。

也有一些学者存在不同看法。聂飞、刘海云(2016)经研究指出,城镇化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相较低城镇化阶段地区,中高城镇化阶段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降低城镇碳排放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11]。

综上所述,OFDI对本区域碳排放影响是负向还是正向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会进一步加剧环境的恶化;有些学者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地碳排放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结论不一致。因此,本文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旨在更全面地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本地的碳排放,从而为当前的研究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和视角。

3 影响机制分析与模型设定

3.1 影响机制分析

根据前人的分析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借助技术效应与规模效应,对本地碳排放量产生深远影响[12]。

(1)技术效应。在过往的研究中,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技术溢出的重要路径,对资产流出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能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当地碳排放,有助于降低本地碳排放水平,提高区域低碳化程度。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借助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得以将当地的初级产品加工等环节转移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而推动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此举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低排放的绿色产业转变,还引领产业结构朝着绿色化、低碳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其次,地区亦能吸引外国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为本地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外国企业在投资和研发领域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其参与不仅能带来新产品、新生产方式及新商业模式,还能推动地区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外国企业的竞争亦能激发本地企业的创新潜能,从而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投资目标所在国的企业通常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本地企业能够优化自身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并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碳排放,为区域碳排放减少做出积极贡献。

(2)规模效应。企业在开展海外投资时,可以规避多种贸易障碍,如关税和壁垒,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业务版图,增加出口贸易量,对投资流出地的经济规模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直接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企业能够将商品出口转化为资本输出,有效缓解和转移过剩产能。此外,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有助于企业获取在本区域相对稀缺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回流将对投资流出地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增加,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则开始对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虽然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另外,考虑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经济规模扩张需要持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达到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对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3.2 模型设定

为研究OFDI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如下:

Eit=β0+β1OFDIit+β2Xit+ui+vt+εit

其中,i、t分别表示省际区域和时期;Eit表示t时期i地区的碳排放量;OFDIit表示t时期i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Xit表示t时期影响i地区碳排放的其他控制变量,ui、vt分别表示不随省份和时间变化的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上述线性回归模型并未考虑门槛效应,然而根据前文分析,OFDI通过技术效应影响区域碳排放,可能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门槛效应[13]。因此,本文在原有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以下模型:

Eit=β0+β1OFDIitI+(T1<γ1)+β2OFDIitI(γ1≤T1<γ2)+…+βnOFDIitI(γn-1≤T1)+βn+1Xit+ui+vt+εit

其中,I(·)为质性函数;i、t分别为省份和时间;γ为不同水平下的门槛值;Tl为门槛变量;ui、vt分别表示不随省份和时间变化的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3.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2019年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具体地,选取我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选取我国各省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末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境外企业累计对境内投资者的反向投资)。考虑到OFDI主要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抑制区域碳排放,两地之间可能存在技术壁垒,因此本文采用专利数(Tl)作为门槛变量衡量区域创新水平。

此外,在模型中加入如下控制变量:(1)产出规模(gdp),采用地区生产总值衡量;(2)科研投入(rd),用地区科技研发经费表示;(3)经济发展水平(Yd),本文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4)低碳化程度(L),本文引用前人研究中的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指数作为区域发展低碳化程度[14];(5)产业结构(Ts),第三产业产值在二产中的百分比;(6)资本存量(K),各省份固定投资额;(7)城镇化水平(Urban),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8)环境规制(Er),各省份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

4 实证分析

4.1 基准回归

为了分析区域OFDI对本地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采用固定效应作为基准模型进行回归,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列(1)采用仅固定个体的单向固定效应,列(2)采用固定时间和个体的双向固定效应,无论采用单向固定效应还是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都显著且系数为负,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流出地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来看,列(2)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区域碳排放量减少0.085%,并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意味着,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加大,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逐渐显现,从而降低本地碳排放。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可能将初级产品生产过程转移到环保标准较低、环境容量较大的国家或地区。

4.2 稳健性检验

本文运用核心解释变量OFDI的滞后一期作为替代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表2的结果,相较基准回归,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方向保持一致,仅系数大小出现微小变动,表明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在基准回归中,OFDI被证实对投资流出地的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

4.3 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鉴于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技术效应来降低国内碳排放,然而在此过程中,若区域创新水平较低,则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弱,OFDI的碳减排效应受到地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制约,旨在从技术创新的视角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在对投资流出地的碳排放方面是否存在门槛效应。

表3展示了门槛检验的结果,在以技术创新(专利数)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单一门槛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双重门槛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三重门槛检验未通过,即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地碳排放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34216和6451。图1展示了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的LR图,临界曲线上下区间内均有LR值的分布,说明门槛值的有效性。

表4的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情况下(Tl<6451),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本地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当6451≤Tl<34216时,OFDI对本地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当地经济发展时,地方政府往往会优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发展,而忽视环境优化问题,因此在技术创新处于较低阶段时会促进碳排放。然而,当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至34216≤Tl时,OFDI对区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系数为-0.109,当OFDI增加1%时,本区域碳排放将降低0.109%,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此阶段显著作用于环境减排问题。结果表明,OFDI对投资流出地碳排放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在初始阶段不显著,但随着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增强,OFDI会促进碳排放,而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则有助于碳减排。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最终选取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技术创新的门槛模型探讨OFDI对本地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未考虑技术创新差异的情况下,OFDI对区域本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在引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后,研究发现OFDI与本区域碳排放存在非线性关系。当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时,OFDI对碳排放影响不显著;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至一定程度,OFDI将促进碳排放;而当技术创新达到较高水平时,OFDI能显著抑制碳排放。

5.2 政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OFDI规模。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此过程中,既要敦促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又要激励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以提高区域在对外贸易和跨国投融资领域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本文研究发现,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能显著抑制本地碳排放,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应用于地区污染治理、减排等战略,有助于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2)优化OFDI结构。对外投资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同时增加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绿色化。这一战略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降低环境污染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此外,根据基于技术创新门槛的回归分析结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OFDI对本地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因此,我国应大力支持OFDI优先投向技术水平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东道国,构建绿色导向型投资结构,充分发挥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3)提高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受到投资流出地区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此,为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引领和溢出机会,实现最大程度的碳排放减少效果,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双重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国内技术资源潜力,并加强技术的原始创新。

参考文献

屈小娥,骆海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7):1-14.

胡星. 长江经济带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分析[D].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2018.

刘瑞.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22.

张海燕.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研究[D].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2023.

叶继革,余道先.我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5):72-77.

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J].国际贸易问题,2008(4):101-108.

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研究,2011,46(11):60-72+102.

许可,王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本国碳排放量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5,36 (1): 76-86.

谢文武,肖文,汪滢.开放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5):163-174.

费能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低碳效应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8):984-989.

聂飞,刘海云.基于城镇化门槛模型的中国OFDI的碳排放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9):123-131.

刘秋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效应研究[D].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刘东丽.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1.

唐笑飞,鲁春霞,安凯.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4): 6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