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4-08-19 00:00:00彭建娟
教育界·A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户外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应努力构建更为贴近幼儿身心发展的户外自主游戏课程,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课程活动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园本课程;幼儿园

作者简介:彭建娟(1981—),女,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幼儿园。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向更为全面、多元的方向发展。户外自主游戏课程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教师应积极探索户外自主游戏课程的构建路径,让幼儿主动参与课程。

一、户外自主游戏课程设计探索的视角

空间感。幼儿园将一整块种植地改造成山坡、沙水池、壕沟、百果林、户外厨房等18个多样化的游戏区域,在空间利用上变单一为多元。同时,幼儿园拆围墙、铺小路、移灌木、减景观、设工具区,使每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通,将封闭区域变为融通场域。幼儿可以将在室外感兴趣的事物或未完成的探究带入室内,持续进行研究、讨论和分享。幼儿能在开放联通的环境中进行多元化、多领域活动[1]。

时间感。幼儿园设置儿童户外实验场,将时间融在环境里。幼儿园栽种四季树木、瓜果、花卉,让幼儿随季节时律感知自然的进程,让时间变得可感知。幼儿园让幼儿入园签到时记录日期和时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然角”的光影变化,在游戏的过程中用沙漏记录时间的流逝,让时间变得可见。除此之外,幼儿园对园内一日作息进行了15次的调整与优化,集零为整,变时间点为时间段,减少精准时间控制和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让时间变得自由、可操作,使幼儿能真正慢下来,静下来,认真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成为时间的主人。

物质感。儿童户外实验场内的各种物料本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无须挖掘,只需认真思考如何利用。幼儿园将其转化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资源,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宗旨,立足园本、幼儿,对儿童户外实验场的各类资源进行盘点、梳理、分类、汇总,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然真实、富有变化的材料空间,也为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提供了支持。

二、户外自主游戏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为确保运动器材和设备完好无损,符合安全标准,教师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运动器材,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部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当的游戏器材,并选择符合要求的户外场地,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形和障碍物。教师应在活动前对场地进行仔细勘察,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场地设施完备,如设有护栏、警示标识等。教师和保教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急救知识,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在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强调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2]。

(二)教育性原则

教师应通过户外自主游戏,增强幼儿的体能,提高幼儿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教师还应利用团队接力赛等游戏项目,培养幼儿的耐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和遵守规则,培养幼儿公正、诚实的品质和责任感。教师应鼓励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抗挫能力。教师应在户外自主游戏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如设置场地布置、器材搬运等任务,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三)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将游戏内容与他们的兴趣点相结合,如利用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流行元素等,使游戏更具吸引力。教师应创新游戏形式和玩法,如设计“大带小”的混龄游戏,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入教育元素,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户外运动游戏中播放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道具和器材,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使用软垫、球类等。

(四)融合性原则

在户外自主游戏课程中,教师应通过组织团队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道德品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让幼儿在运动中接受德育。在户外自主游戏课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游戏环节,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3]。教师应结合体育运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智力。在户外自主游戏课程中,教师应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美丽景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三、户外自主游戏课程的设计策略

(一)巧妙使用资源,锻炼发散思维

为了让户外游戏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指出,有计划的户外游戏有许多好处。在户外,根据天气的变化,在小山丘、洞穴、小溪流旁,幼儿可以尽情地游戏并释放能量,同时亲近自然,锻炼自己的身体。

与室内明显不同,户外游戏区材料以自然材料为主,如树枝、石头、木材、沙子,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用品则作为辅助材料。教师应让幼儿亲密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材料的特性。例如,户外的野炊区里有种植盆,幼儿可种植植物,也可就地取材,用菜叶作食材。野炊区的锅、碗、盆、勺是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来的。这些材料都来源于生活,能让幼儿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去进行探研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

发展。

在传统的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的活动常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机会。因此,教师尝试打破这种局限,将多个游戏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它们之间产生联动效应,提高游戏的魅力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汽车站”小司机,探索科学区的奥秘。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学到新的知识。接着,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前往“建筑工地”劳作,通过劳动赚取虚拟的金钱,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用赚来的钱到“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娃娃家”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能够使幼儿积极地参与,而且能够大大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和协同互动机会。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能够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乐趣和挑战,还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这种综合性的游戏体验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游戏区域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游戏区域变得更加嘈杂,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教师在设计这类融合式游戏时,需要特别注重幼儿的安全教育,创造安全、和谐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在享受户外自主游戏带来的欢乐与刺激的同时,也能始终保持警觉,确保自身与同伴的安全。

(二)优化游戏设置,提升创造能力

教师将户外体验课堂作为课堂学习的衍生,旨在带领幼儿从小空间走向大自然,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户外区域活动,充分注重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游戏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先通过趣味性的课堂,让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成为大自然的“专家”。幼儿们带着好奇心积极探索,对植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户外“寻宝”

叶形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叶子形状。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植物探索家”,根据教师列出的“植物清单”,探索、观察、发现不同叶子的特定形状,强化对叶子构造的认识。幼儿在保护绿植的前提下,收集对应的叶子粘贴到植物笔记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将花瓣、树叶细心地装饰在书签膜上,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经过幼儿的巧手,一张张构思巧妙、造型各异、创意十足的自然书签诞生了。幼儿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相互欣赏,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2.“五感”启迪

眼、耳、口、鼻、手等是感知外界信息的感觉器官。能否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觉感知世界,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五感课程能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幼儿或是停下脚步,躺下来,安静地仰望天空;或是登上高处,俯瞰大地;或是借助工具去观察世界……当开启不同的视角去探索周围环境时,幼儿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奇妙!

教师让幼儿运用五感观察周围环境。幼儿看见树叶的颜色随着季节的更替变化,听到脚踩落叶发出的声音,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品尝了菊花茶和水果,将收集的树叶制作成树叶沙画。

3.种植活动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对萝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幼儿都想种植属于自己的萝卜。幼儿带来了杨花萝卜的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并亲手把种子撒到自己带来的小杯子里,边种边说“小小芽,快快长!”。对于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

(三)注重劳育融合,自主开展游戏

在户外活动中,出于对幼儿安全的关心与呵护,教师时常表现得过于保守,未能完全将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这种谨慎的态度体现了对幼儿的深切关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游戏中的自由发挥,进而影响了他们与同伴之间的有效互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信任,学会放手,为他们打造更为宽松、自由的游戏空间,让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探索、发现。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和才能,在游戏中也有多样化的表现。有的幼儿天生具有领导力,能够出色地组织和引导游戏;有的幼儿虽然组织能力稍逊,但他们对游戏的热情却十分充足,能够为游戏增添许多乐趣。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丰富多样的互动模式。通过这种做法,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同伴互动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

发展。

(四)丰富幼儿体验,改善行为习惯

在游戏中,同伴间的模仿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幼儿通过观察与模仿,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行为习惯。同时,不同的幼儿擅长不同的游戏类型,他们之间的互动和模仿能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样化的游戏,从而丰富自己的游戏体验。

有些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或缺乏自信,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往往显得较为被动。为了鼓励这些幼儿,教师需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主动引领幼儿开展游戏,帮助这些幼儿逐渐融入同伴的互动中,通过观察和学习其他幼儿的游戏行为,逐步提升自己的游戏技能。随着幼儿逐渐适应游戏环境,教师应适时放手,鼓励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并对他们的勇敢尝试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营造更加积极、和谐的游戏氛围。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幼儿教师还应不断优化活动区域的布置和材料投放。通过精心布置活动区域和投放适宜的材料,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有趣的游戏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得到更多的成长与收获。根据各区域的活动人数和频次,幼儿教师可以灵活调整区域布置,引导那些对单一活动主题过度依赖的幼儿尝试更多样化的游戏。通过这样的调整,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游戏内容,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斯慧.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40-41.

[2]虞静.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规划与课程开发[J].早期教育,2023(18):10-11.

[3]何丽君,冯芳.幼儿园“童玩”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江西教育,2023(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