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设计

2024-08-19 00:00:00蔡海宇
教育界·A 2024年20期

【摘要】教师应设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征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语用的技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大任务驱动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根据大任务展开若干个子任务的联动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任务;习作单元教学;学习情境;任务驱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学习召唤力导向的小学语文‘大任务教学’实践研究”(批准号:JY2021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蔡海宇(1997—),女,江苏省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大任务教学理念强调: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大单元教学目标,依托大情境对知识进行解构与重组,以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大单元学习活动的始终。大任务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任务,形成任务群,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开展既富有创造性又具有一定深度的挑战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1]。

一、精准分析教材,统整学习目标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编排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深研语文要素,精准分析教材,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订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做好规划。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导入页用“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的诗意导语揭示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观景写景”,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阅读训练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表达训练要素“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安排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习作单元学习体系。教师可以将两个“要素”细化为如下学习目标:1.阅读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体会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美景和奇特景观的探索与欣赏的愿望。2.学会课文中关于时间或地点转换的关键词句的用法,梳理出游览路线。3.品味文章中对景物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是如何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此外,习作训练目标细化如下:1.借助绘制游览路线图的方式,明确游览的先后顺序,并能依照这一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绘景物,尤其要着重描述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并突出其独特之处。2.尝试在文章中使用过渡句,使得不同景物之间的转换更加流畅自然,增强文章的整体连贯性。3.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习作欣赏活动,相互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提高写作水平。

统整学习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四年级学生都有按一定顺序描写事情发展过程的实践经验,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做到学得轻松愉悦,学得扎扎实

实[2]。

二、构建学习情境,明确单元大任务

构建一个真实且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有效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明确的单元大任务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探究方向,使他们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

学习。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妙笔写美景”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其中“美景”是单元的核心内容,“写”是单元所要表达的主旨。找准学生生活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就能更好地确定单元大任务。“写一篇游记”是本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因此,这部分的学习重点应该定位在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游览经历写清楚,用自己的文字去描述在游览过程中观赏的美景。阅读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宛如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本单元大概念的统领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创设以下单元情境:央视的“航拍中国”是一档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节目,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文化精神及中国之治,追随“航拍中国”的镜头,我们将跟随巴金、叶圣陶等作家的脚步游览祖国的美景,观赏我们大美中国的无限风光。在确立单元整体教学情境之后,发布单元大任务:赏自然画卷,当导游达人,写一处游览过的地方。

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了单元大任务,从而紧紧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观察、探索,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3]。

三、开展学习活动,细化落实子任务

教师可围绕单元大任务,设计学习子任务,重组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像作者一样欣赏大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再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属于自己心中的“风景”。

围绕单元教学大任务,教师设置以下三项学习子任务。

(一)子任务一:入画卷,赏美景(4课时)

【入主题画境】

1.明晰单元学习大任务“赏自然画卷,当导游达人,写一处游览过的地方”,进入单元主题情境,开启导游之旅。2.结合“交流平台”话题,聊聊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自己在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唤醒游览记忆。3.回顾已经学过的写景类文章《火烧云》《观潮》,复习写景方法。4.自读《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景物特点。

【观海上日出】

1.初读感知,厘清文脉,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2.聚焦第2、3自然段,从颜色、光亮、位置三方面展开,圈出关键词,感悟景象变化,了解文章写法。3.聚焦第4、5自然段,交流日出景象的不同,借助图片感受画面的壮美,感知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出的特点。4.结合“交流平台”,总结“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按此顺序复述海上日出景象。

【游金华岩洞】

1.默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划出描写作者行踪的语句,结合课后习题一,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2.讨论交流这些描写行踪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明白利用过渡句写清游览顺序的作用。3.小组合作,根据关键语句概括景物特点,充分想象,置身体验,体会表达效果。4.结合“交流平台”,总结“按游览顺序”和“突出重点景物”的写景方法。

(二)子任务二:游景点,绘路线(2课时)

【导游经验我来说】

1.聚焦“交流平台”,回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交流学习收获。2.联系已学课文,从描写顺序、突出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游览路线我来绘】

1.聚焦“初试身手”的活动一。看懂植物园的平面示意图,弄清方向,确定入口、出口。选定参观景点,并画出线路图。2.借助“泡泡语”,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过渡句,尝试用多种方法表达地点的转换。3.展示线路图,试着运用恰当的过渡句,按顺序说一说参观植物园的过程。4.完成“给印象深刻的景点绘制一份游览路线图”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参观路线。

【身边景物我来写】

1.聚焦“初试身手”的活动二。组织开展校园观察实践活动,留意印象最深的校园一角,小组合作,交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2.将观察活动中印象深刻的“校园一角”按一定顺序写一写,也可选择身边熟悉的景物来写。3.小组互评练笔,选择一两份作品进行点评,提出问题、改正错误,为单元写作做好准备工作。

(三)子任务三:写美景,当导游(3课时)

【例文引路固方法】

1.快速浏览《颐和园》,结合课后习题,圈出游览地点并绘制路线图,根据线路图说说游览顺序。2.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路线图,认知“介绍游览过的地方要厘清游览路线”的重要性。3.结合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设计一条游览路线,标注两到三处印象较深的景物,尝试写出它的特点。4.聚焦《七月的天山》第2、3自然段,借助旁批发现作者分别按照“由高到低”“从远到近”的顺序有条理地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5.聚焦《七月的天山》第4自然段,分析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如何写出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的

方法。

【争做导游小达人】

1.聚焦单元习作“游 ”,明确习作要求。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分享游览见闻,各自确定习作内容。3.把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景点写下来。4.交流评议,修改习作。5.评选导游小达人。

单元大任务为学生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而各项子任务则将单元大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让学生通过逐步完成各项小目标,最终完成单元大任务。

四、逆向设计作业,提高学习质量

作业是对单元大任务完成效果的检测,单元作业设计可以采用逆向设计的策略,以需要达成的任务目标为出发点,倒推设计作业内容,确保每项作业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对应三个子任务,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作业一:制订旅行计划】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正确填写词语,用“√”画出括号中正确的字。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没有wéi qiáng( )的教室,跟着课本去旅行。走进课本的zhuàng lì shān hé( ),在行走中感受文化的bā miàn wēi fēng( ),jí qǔ( )人类丰厚的精神食粮。

(2)本周,我们要乘船在wú biān wú jì( )的大海上欣赏日出之时的伟大奇观;去被誉为历史文化之邦、名人huì cuì( )之地、文风dǐng shèng( )之城、山(清 青)水秀之乡的浙江金华,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探一探双龙洞。打卡(颐 怡)和园,走长(郎 廊)、登万寿山,游昆明湖;骑马进天山,赏雪(峰 烽)云影、悬崖峭(壁 璧),穿过原始森林与花海……在旅行中,我们将收获美景、收获友谊、收获知识!

2.做旅行手账

(1)课文《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按课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请你跟随巴金的脚步,将观看到的日出景观记录在旅行手账本上。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请你厘清游览路线,并将其画在旅行手

账上。

【作业二:绘制游览路线】

1.根据《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总结“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2.根据此前绘制的植物园平面示意图,写一写参观植物园的过程。

3.写《校园一角》片段。

【作业三:记录游览经历】

1.读《颐和园》,在文中用“○”圈出作者的游览地点,画一张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图。

2.在《七月的天山》一文中用“ ”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画出游天山的路线图。

3.细读两篇习作例文,用“ ”画出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

4.回忆自己游玩过的地方,可以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老家的风景,还可以是小区的公园等,并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在手账上记录下印象深刻的地方,并画出游览路线图。

5.根据游览路线图,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按照游览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别设计与子任务对应的“配套”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结语

教师以单元大任务为驱动,统整单元学习目标,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学习主题情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任务群。这种教学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探索,使教学内容任务化,使学习任务活动化,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亚亚.任务驱动下大单元教学实践例谈: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4(6):7-9.

[2]印小红.“大任务驱动,小任务联动”习作单元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2023(12):29-34.

[3]马艳玲.任务驱动型单元教学的任务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3(3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