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8-19 00:00:00延志峰
教育界·A 2024年20期

【摘要】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鼓励幼儿听故事、看图书,不仅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幼儿提升语言发展水平、增强想象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文章阐明了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价值,并从多角度分析利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优势,然后提出了转变教育思想、甄选阅读材料、打造优质环境和丰富阅读活动等能够切实推进家园共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早期阅读

作者简介:延志峰(1978—),女,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并“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这彰显了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必要性。正确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科学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对幼儿未来的生活、语文学习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影响。高质量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也需要家长参与,教师应当巧妙实施家园共育,以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科学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一、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价值

(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通过文字材料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接触大量符合其年龄特点且富有童趣的文字材料,这些材料中的词语、短句等适合幼儿进行语言学习。除了理解材料,幼儿还会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累和模仿,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讨论故事内容,这也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二)增强想象力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需要向幼儿提供故事情节生动、插图色彩鲜明的阅读材料,如图画书、故事书等,鼓励幼儿据此展开想象。无论幼儿是在想象中续写故事情节,还是在想象中理解插图,他们的想象力都会得到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学活动还可以为幼儿日后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奠定良好

基础。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幼儿逐步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专注阅读、深入思考、大胆讨论等。在这样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会养成其他科学的学习习惯。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幼儿园教师应引领幼儿科学地进行早期阅读,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然而,仅靠幼儿园和教师的力量,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难以全面提高。因此,教师也应当与家庭、社区积极沟通,依靠共同努力,全方位地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二、利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优势

鼓励家长适当参与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是巩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一环。

首先,家园共育能够扩大阅读活动的空间。传统的阅读能力培养活动局限在幼儿园内,除了在幼儿园参与必要的阅读活动,幼儿鲜少在家庭中继续进行阅读。这导致幼儿无法更有效地积累阅读经验,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在家园共育模式下,教师和家长共同营造和谐、开放的阅读环境,幼儿的阅读空间显著扩大,幼儿可以顺利地在幼儿园、家中进行自主阅读。

其次,家园共育能够让幼儿拥有更加充足的阅读资源。如果只参与幼儿园组织的阅读活动,幼儿的阅读范围会受到限制。在实施家园共育时,家长也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幼儿的阅读资源会更加充足。如此,幼儿才能“读得多”“读得广”,从而更高效地发展早期阅读能力[1]。

最后,家园共育可以确保幼儿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早期阅读指导。在实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主动向教师请教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在家庭阅读活动中正确指导幼儿。在家园携手组织的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家长一同指导幼儿阅读,这同样有助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

三、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办法

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这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教师和家长应正确理解家园共育理念,深化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质量。下文从思想准备、材料选择、环境打造、活动组织四个角度深入分析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办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建立合作机制

正确的思想准备,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组织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和家长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明确幼儿园与家庭的角色与定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2]。

幼儿园和教师应树立“幼儿主导、家长参与”的教育理念。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和恰当的阅读指导,使阅读活动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还需要通过教育讲座、家长会向家长强调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必要性,分享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科学方法。

家长则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习惯,更加关心幼儿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形成情况。除此之外,家长还应主动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园学习与发展情况。为实现这一目标,家长需要主动学习教师分享的阅读指导方法,定期反馈幼儿在家阅读的状态,与教师商议家庭教育方案。

(二)甄选阅读材料,调动阅读兴趣

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完全,生活经验也相对较少,他们难以进行复杂的阅读活动。因此在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带领幼儿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这类图书图文并茂,适合幼儿的思维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会主动将故事与插图联系在一起,借此理解故事内容,这有利于幼儿此后学习更复杂的阅读材料。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也应当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绘本都能有效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甄选阅读材料,保障教学效果。

1.提供同一主题的不同阅读资源

给幼儿提供同一主题的不同阅读资源,能够避免幼儿陷入“教师给什么就读什么”的状态,而且能够激励幼儿自主阅读引发其好奇心的绘本,让幼儿逐步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和家长均应积极参与,合力打造阅读资源库。

教师可以先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我喜欢自己》《古利和古拉》《和甘伯伯去游河》等,并按照一定规律对这些绘本进行分类,同时向家长说明阅读不同绘本的意义。接下来,教师应指导家长科学选购绘本,如为3—4岁幼儿选购《小蓝和小黄》等内容简单的绘本,为4—5岁幼儿选购《鸭子骑车记》等相对复杂的绘本,为5—6岁幼儿选购《十二生肖的故事》等更加富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绘本。这样丰富、有趣的阅读材料库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进行阅读,从而不断发展阅读能力。

2.根据幼儿兴趣灵活补充阅读资源

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展现清晰而独特的阅读偏好。此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添加个性化的阅读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阅读[3]。

例如,在阅读《十二生肖的故事》后,幼儿对传统习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此为切入点,补充《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给孩子讲的中国故事》等系列读物。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幼儿不仅可以发展阅读能力,还能了解传统习俗。

(三)打造优质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揭示了环境对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精心打造幼儿园阅读环境,科学创设家庭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关键[4]。在良好阅读环境的影响下,幼儿会从“跟着教师(家长)读”到“独立自主读”,将阅读行为内化为个人习惯。

1.精心打造幼儿园阅读环境

为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幼儿园可打造公共阅读室,并在此区域摆放各类书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设置阅读区,为幼儿的日常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照一定主题装饰班级阅读区,营造更加和谐的阅读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阅读《小树的四季》《风中的树叶》等绘本前,以“神秘的自然”为主题、以绿色为主色调装饰班级阅读区,放上树叶、干花、松果、动物模型等富有自然气息的装饰品。与阅读主题契合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幼儿理解绘本故事,也能增强幼儿的阅读动力。

2.科学创设家庭阅读环境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持续进行自主阅读至关重要。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并准备富有童趣的阅读材料,使幼儿在饭后、睡前等时间段进行自主阅读。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应向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例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客厅规划一个独立阅读区,放置台灯和舒适的小沙发,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饭后,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进入阅读区,帮助幼儿完成自主阅读,并耐心倾听幼儿的阅读感受。在共同阅读后,家长可以用零食、玩具等奖励幼儿,使幼儿对阅读保持期待。

(四)丰富阅读活动,保障亲子共读效果

组织亲子共读活动,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5]。幼儿教师应主动组织亲子共读活动,并适度安排家庭阅读任务,督促家长参与亲子共读。

1.组织幼儿园亲子共读活动

首先,教师应设置清晰的活动流程,并及时与家长沟通,确保更多家长能够参与亲子共读活动。其次,教师应传授详细的指导方法,保证亲子共读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应鼓励家长与幼儿分享阅读收获,以提升活动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放飞想象、快乐成长”为主题组织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家长和幼儿共读《动物妙想国》系列绘本。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向家长发布亲子共读活动通知,让家长了解活动计划,提前安排个人时间。在亲子共读活动开展当天,教师应说明阅读任务,展示阅读材料,然后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

对于缺乏教育经验的父母,教师可以给予更加具体的活动步骤指导。以阅读《动物妙想国》系列绘本的亲子共读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建议家长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幼儿:首先,鼓励幼儿结合绘本内容展开想象;其次,提出“你能和我讲讲会滑雪的鸵鸟吗”等问题,鼓励幼儿分享阅读感受,让幼儿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和故事情节;最后,与幼儿共同完成手抄报或“神奇动物名片”,让幼儿展示阅读收获。在这样的亲子共读活动中,幼儿能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描述故事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适度安排家庭阅读任务

在组织幼儿园亲子共读活动之后,教师可适度安排家庭阅读任务,使亲子共读的成果得到巩固。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和幼儿每周开展不同主题的家庭亲子共读活动,并进行微信打卡,或者通过手抄报、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记录阅读成果。在家长反馈教育难题后,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讨论,帮助家长调整亲子共读活动内容。

结语

培养的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长的重要任务。幼儿园应当与家庭紧密合作,教师则应当和家长高效沟通,共同打造和谐、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幼儿获得充足的阅读资源、恰当的阅读指导,由此逐步提升语言发展水平、增强想象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早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孟青青.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139-141.

[2]张培培.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3):179-182.

[3]易欠欠,肖涛.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百科知识,2022(33):74-76.

[4]龚书静,张玲玲.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78-82.

[5]王芹.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新课程,2021(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