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大单元教学具备整体性、结构性的特征。教师以大单元教学为基础,科学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学习积极性。文章主要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教学为例,探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意义;策略
作者简介:顾志新(1982—),男,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
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块”,符合新课标对于课程内容组织的相关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大单元教学,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认知,落实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基于新课标进行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为学生构建高标准、高效化的知识认知环境。在这种认知环境中,学生能够有序学习和吸收知识,整体感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及教学评价开展的多元性将会得到提升,这将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
(二)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这有利于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会将单元教学细化为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三个方面,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这有利于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2]。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主线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首要任务为明确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主线。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明确单元主题,深入分析教材。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主线,为学生呈现结构完整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首先,参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升和毫升”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知道容积的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业要求为“能说出容积单位升、毫升,能进行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单位描述实际问题”。
其次,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元、角、分等货币单位,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对计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具备学习计量单位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对计量单位的补充和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何为容积单位,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
再次,由于体积和容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也将为学生日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奠定基础。
最后,本单元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升和毫升的相关概念。但是,学生对于升和毫升的换算仍不熟悉。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有效掌握相关概念。
综合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主题确定为“了解和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换算”,将单元教学主线设计为“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容积的概念,应用信息技术和实践探究等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换算,并通过思维导图和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提出引导性问题,推动学生自主预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课前自主预习方式,推动学生自主预习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存在课前预习效率低下、预习方式不正确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地完成自主预习,提高预习质量[3]。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下发导学案,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容积单位?
2.如果有两个水壶,A水壶装满后可以倒出6杯水,B水壶装满后可以倒出4杯水,A水壶和B水壶哪个更大一些?
3. 1升和1毫升分别有多少?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
4.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能否利用身边的物体,尝试量出1升水和1毫升水有多少?上传自己的测量过程视频,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是如何操作的。
课前预习问题的设计有利于指导学生提前熟悉本单元即将学习的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大单元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家庭中的一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出示花花及其家庭成员一天中所遇到的涉及“升和毫升”知识点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填空题。
花花放学回家后,将口罩摘下,放进容积是2( )的垃圾桶内,挤了2( )的洗手液洗手,用容积为5( )的水壶倒了一杯200( )的水递给妈妈。
这道题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学过程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此外,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单元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与学生直观的思维习惯存在冲突,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助力学生突破单元学习的重难点[4]。
在本单元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学习“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后,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呈现解题过程。以下为例题。
花花分别用8个体积为1 cm3的小正方体木块测量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盒子的容积,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盒子的容积最大。
B.第二个盒子的容积最大。
C.第三个盒子的容积最大。
D.三个盒子的容积一样大。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通过小木块计算盒子的长、宽、高,进而得出盒子的容积。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无法根据图片获取解题的关键条件。为此,教师可以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在软件中创建题目所示的模型,通过旋转和移动模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三个盒子,获取盒子的长、宽、高信息。接着,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第一个盒子的体积为3×2×3=18(cm3),第二个盒子的体积为4×3×3=36(cm³),第三个盒子的体积为4×4×
2=32(cm³)。第二个盒子的容积最大,因此,答案为B。
三维建模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观察的视角。在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会自然联想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的三维模型,在脑海中模仿并想象类似的模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解答相关题目时更加得心应手。
(五)加强实践探究,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科学的实践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得以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超市中有许多不同牌子、容量的花生油,在不考虑质量、品牌知名度等因素的前提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边超市中花生油的价格和容量,分析买哪种牌子的花生油最划算。
学生需要自行到超市中收集花生油的信息,并通过公式计算每升花生油的价格,进而得出买哪种牌子的花生油最划算的结论。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商场促销打折、买一送一等活动,学生需要结合这些活动计算每升花生油的价格。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升和毫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探究促销打折等活动既有利于为学生日后学习百分数中的折扣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六)设计思维导图,搭建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既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图绘制方式,又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用自己的方式总结单元所学知识。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要求学生的思维导图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
2.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通过这个知识点能够联想到的生活常识或课内外的其他知识。
基于上述要求,本单元思维导图的中心应为“升和毫升”,4个分支分别为“认识容积”“认识升”“认识毫升”及“单位换算与应用”。以“认识容积”这一分支为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概念、单位、举例等分支,如概念为“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为容积”,单位为“升和毫升”,举例为“一瓶50毫升的
墨水”。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查漏补缺,搭建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框架,深入理解单元知识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重视大单元教学,遵循整体性设计的原则,从明确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主线开始,做好活动设计,确保大单元教学既能够教会学生课内的基础知识,又能够适当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芳.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12):73-75.
[2]邱爽.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式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6):81-83.
[3]张俊卿.基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家(下半月),2023(8):25-28.
[4]陈明浪.基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J].今天,2023(1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