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探讨

2024-08-19 00:00:00林琳
教育界·A 2024年20期

【摘要】大单元理念强调将同一主题下的知识整合,然后据此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对基于大单元理念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从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和整体教学目标、梳理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多样教学资源、设置有针对性任务、组织多元评价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教学;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林琳(1992—),女,厦门市集美区新亭小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的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形式等要素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想清楚如何在构建整体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保障学生的学习深度,以实现整体教学目标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在此之后,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设计科学的整体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评价形式,建构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路径。

一、基于大单元理念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将零散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能有效推动学生深层次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思维品质。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容易对数学知识形成整体认知,从而更顺利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推理和演绎等思维活动,从而得出科学的方法和结论,有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逻辑思维[1]。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鼓励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设计方案。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确定整体教学目标

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单元教学主题即整个单元知识体系的核心,也是教师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整体教学目标包括大单元教学目标,也包括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为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确定整体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学情基础有充分的了解,再据此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以确保教学活动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2]。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比例”的大单元教学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下的“数量关系”模块,教师可以确定单元教学主题为“比例”。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设置以下大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学会根据比例计算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生能够识读表示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图像,并能够根据所给数据绘制图像;3.学生了解将比例尺放大与缩小的结果,会算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4.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模型意识,产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课时目标,如第一课时需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需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比例计算,第三课时需要带领学生学习表示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图像等。

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后,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可以据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确定上述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单元教学主题、整体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间的关联,以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二)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确定单元教学主题、整体教学目标后,教师应系统梳理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数学知识串联成有机的整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3]。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大单元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本课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需要将相对分散的知识整合成具有整体性的知识网络,然后据此开展大单元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如何带领学生学习“平行”和“垂直”这两个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形成初步认知。其次,教师需要想清楚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垂直这两种空间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让学生发现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制默比乌斯带,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的顺序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从直观判断到理性描述的跨越。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图形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

(三)整合多样教学资源,拓展与延伸课堂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拓展与延伸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形式,确保课前导入环节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复习巩固环节更加生动、有趣[4]。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课“年、月、日”的大单元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整体教学目标,然后据此整合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可以展示实物教学资源,如台历,然后引导学生识读上面的日期,使学生初步了解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展示与年、月、日知识有关的教学动画、趣味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人判断四季的“土圭之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最后,教师还可以教学生用拳头判断大小月份,然后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判断平年与闰年、计算火车运行时间的题目,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并据此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除此之外,这样的教学活动还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形成创新意识。

(四)设置有针对性任务,引导迁移与应用知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应用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既可以是完成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但在布置任务后,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指导。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大单元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布置动手操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量、折、剪等方式将白纸分成多份,让学生由此深刻理解“平均分”“除法”“分数”等概念的含义。又如为了帮助学生记住运用约分、通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如下习题:“如果将6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绳子长多少米?如果将4米长的木棒平均锯成5段,每段木棒长多少米?分完后的一段绳子更长还是一段木棒更长?”而为了让学生记住有关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什么时候用假分数解题更方便”“什么时候用整数或者带分数解题更方便”两个问题。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自主复习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所学知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知识,掌握灵活应用知识的方法,并逐渐形成数据意识、逻辑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五)组织多元评价活动,巩固大单元教学成果

组织多元评价活动是巩固大单元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也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合作意识形成情况、思维发展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基于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考试结果以及学生的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内容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据此调整教学策略[5]。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大单元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且学会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经典的统计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教师可以布置调查任务,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选主题进行调查探究。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水平和合作探究能力发展情况。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汇报小组探究学习的成果,借此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能够借鉴的优秀经验,从而及时弥补知识缺漏,明确后续学习方向。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基于评价结果科学调整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大单元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洪彬彬.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思考[J].华夏教师,2023(28):80-82.

[2]王桂兰.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3(17):19-21.

[3]王占松.基于大单元整合设计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4):123-125.

[4]钱爽.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重构路径的研究[J].教育界,2022(5):35-37.

[5]刘蕊.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2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