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建多样化主题式教学活动,既可以增强教学的整体性、主体性及有效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从主题式教学的视角出发,阐述教师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多种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式;历史教学
作者简介:王妍(1987—),女,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
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历史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基于上述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时,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历史知识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各种主题式学习任务,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主题式教学概述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单个或多元的教学主题,以主题为中心,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合理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深层内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而言,主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为中心,深入探究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及知识之间的深层联系,从而使学生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悟,明白历史知识的实际意义。
二、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与外界接触、主动探索知识、主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这说明学习具有情境性、主动性和建构性。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设计历史主题式探究任务,引导他们围绕主题情境自主学习新的历史知识,获得新的认知,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历史认知结构。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解析历史教材,设计主题式教学方案
在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设计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为了设计更有深度、更加合理的主题式教学方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至第17课的教学为例。此部分围绕明朝的历史展开。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结合知识点和课程目标设计主题式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可以了解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即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明朝的灭亡。其次,教师可以综合上述内容提炼课程主题:“明朝的建立、发展与灭亡”。再次,教师可以明确课程目标:客观还原明朝历史,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制作历史事件年表,探究明朝的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激发爱国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式教学方案,依据方案开展教学。
(二)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多样化的主题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深入探究、脉络梳理、历史解读等主题式学习任务,使其在自主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围绕主题探究历史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还要让学生由表及里地认知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质内涵,探究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掌握科学看待历史的方法,提升唯物史观素养。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主题创建活动[1]。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综合这两节课的内容,开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争和商鞅变法。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西周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商鞅变法进行讨论,探究其中的历史规律—分封制瓦解是因为春秋时期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自身势力逐渐崛起,不再听从于王命,而这一现象也导致周王室逐渐衰微,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开始竞相争霸,由此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在各诸侯国激烈斗争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兼并小诸侯国,其中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而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大增强,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述历史事件,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
2.基于主题梳理历史脉络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对此,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主题,围绕某个特定的时空,创建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梳理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让学生合作绘制历史事件时间轴,梳理具体事件的前后顺序,加深对事件起因、影响等要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2]。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教学为例。此单元围绕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展开,讲述从隋朝统一到盛唐景象,再到唐朝衰亡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展现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教师可以“隋唐时期的发展变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脉络梳理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此单元的内容,梳理其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隋朝统一、科举取士制度开创、隋朝灭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唐朝灭亡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上述事件,各组根据各事件的前后顺序,制作历史大事件时间轴,并简单标注各事件的历史意义,以此直观呈现各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而反隋的隋朝官僚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最后,学生围绕主题梳理历史事件,认识到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发生的。
3.结合史料解读历史信息
教师可以结合真实史料,针对历史主题创建史料探究与解读活动。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依靠可信史料客观了解历史的方法,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3]。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客观认知这段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史料,以“真实的秦朝”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史料探究与解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秦朝重要的历史事件。其次,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还原真实的秦朝历史。比如,学生通过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能够了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措施,了解开凿灵渠和修筑长城的积极意义。又如,学生通过阅读与秦的暴政相关的史料,能够了解农民阶级受到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从而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源。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史料,客观解读秦朝的历史,在批判秦始皇和秦二世暴政的同时,正确认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根据史实客观阐述历史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对历史进行客观思考和批判性探究,既要使学生将基本史事描述出来,又要使学生能够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4]。
以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欧洲的发展与影响”为主题,结合“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中国明朝的发展”等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基于中西方比较分析的历史解释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历史的感悟,提升历史解释素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探究新航路开辟和殖民地掠夺的相关历史事件,初步感悟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其次,教师可以出示与中国这一时期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结合史料比较分析中西方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客观解释欧洲发展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客观评价欧洲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有助于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5.结合主题深度感悟历史
教师可以围绕课程主题,结合真实案例,创建历史深度感悟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性思考,使学生真正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帮助学生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5]。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教学为例。此单元围绕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展开,展现了新中国科技、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围绕“社会文明发展”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感悟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的培育、青蒿素的发现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其次,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我国近些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如“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夸父”逐日等。再次,教师可以结合上述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让学生感悟“科技强国”的内在意义,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提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就需要合理优化主题式教学活动,既要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性探究,又要在活动中巧妙渗透核心素养,使学生完成各项主题任务,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韦晓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1):49-50,53.
[2]戴丽亚.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4):127-129.
[3]周承芳.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27):65-67.
[4]秦霞.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J].教书育人,2023(17):75-77.
[5]杜秀军.融合与共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5):42-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