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前瞻分析

2024-08-17 00:00沈姣
档案管理 2024年3期

摘 要:本文基于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文本视角,对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进行前瞻性思考与探讨。本文以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思想,与“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相结合,提出了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前瞻性思路和措施,包括重新定义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构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全面阐述了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重点前瞻性地探讨了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对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本文旨在为中国自主档案学的发展和国际档案学的进步提供参考,为推动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和提升档案学学科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自主知识体系;档案学;政策实施;学术研究;文本分析;国际化;数字化

毛主席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思想,是我们处理中外文化遗产问题的核心原则,同样也是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繁荣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是构建新时代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关键动力。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于推动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档案学学科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文本视角,对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的前瞻性思考进行探讨。

本文首先全面阐述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档案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本文基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思想,与“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相结合,提出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思路和措施,包括重新定义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构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等方面。

在思考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时,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在档案学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此,本文还将重点探讨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对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推动中国档案学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

1 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1.1 相关概念分析

知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有条理的知识结构,它按照某种逻辑或规则将各个单一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创新。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对大量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并找出其中的关联和规律。此外,知识体系并不是静止的,会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和积累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档案学知识体系是有关档案的创建、收集、保存、管理与利用的各类知识和理论的系统集合。这些知识和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且连贯的体系。本质上,它是一种专门研究和处理档案信息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档案基本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档案评价与筛选理论、档案法规政策、档案技术操作、档案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这些知识和理论构成了档案学的核心体系,为档案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创建、管理、利用档案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

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是指在吸收、借鉴国际档案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和具体实践,由某一国家或地区自主构建的档案学知识体系。“自主”两个字突出了这种知识体系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保持与国际档案学接轨的同时,更注重反映和满足本国或本地区在档案管理、利用、保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和要求。以中国为例,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通常的档案基本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档案评价与筛选理论、档案法规政策、档案技术操作和档案保护与修复等部分,还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指导实践、培养人才、服务决策、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1.2 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特点

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包括自主性、独立性、开放性、多元化、实践性、创新性等6个方面。其中,自主性是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档案学的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独立性表现在完整且系统的理论体系可以独立存在,而非仅仅依赖于其他学科;开放性是积极吸收与主题相关的新知识和新理论;多元化指反映在研究方法、视角和领域上的多样性;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性追求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包括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新方法的探索、新问题的研究等,以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

2 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已受到许多专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深入探索了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实现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有的学者提出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政策和针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方式[1];有的梳理了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渐进构建过程,指出了新时代对其建设的期待和挑战[2];有的分别从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理论的创新和文化的承载[3,4]。

有学者认为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需要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5];有的揭示了“失语”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质要求[6]。另外,有学者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深入挖掘了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成果[7];有的深入探讨了知识体系的内涵意蕴、生成动因以及构建路径,突出了知识体系的民族性、主体性与系统性特性[8]。

综合以上各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我们秉承中国特色,充分对接国际视野,强化学科自觉和自信,科学规划,扎实研究,乃至跨学科交叉融合。

2.2 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研究的局限性

对于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朴素档案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外国档案学理论的探索两方面。

2.2.1 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朴素档案思想仍显不足

在已有的8篇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研究文献中,并未对中国传统档案学知识及其体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相关文章虽然提到了吸收并整合中国传统档案学的部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必要性[9],却并未对中国传统朴素档案思想进行深究。

2.2.2 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档案意识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比如,“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古老档案意识,反映出对文字记录的重视。“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如同现代档案学的规范之一,强调真实、准确地记录事实,避免口头传述可能带来的误解。

2.2.3 对中国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势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封建社会中,档案工作以国家义务的形式进行,这是由当时的教育普及程度、生产力水平以及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而这种由国家机关负责管理档案的“官档”制度,早在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

2.2.4 对于外国的某些档案制度在理解上也存在着盲区

例如,我们对法国大革命后成立的公共档案局的理解仅停留在其聚焦于整理和管理大量历史档案的层面上,忽视了这些档案的主要来源,如来源于前任皇室、贵族、教会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等。

2.2.5 在对外国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上,面临的问题是知识储备不完全

例如,现代档案学理论源于19世纪晚期的欧洲,尤其是法国和德国,而在把握这些外国档案学理论时,比如“来源原则”已被广泛认知,但对“原始秩序原则”的理解却并不全面。

以上种种,都充分反映出我们在中国档案学方面的研究不足、深度不足、广度不足等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定位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与现代化的需求和方向。

3 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时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关系与互动

3.1 政策实施与学术研究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在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关系。这种相互促进关系不仅体现在政策对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上,还体现在学术研究对政策制定的反馈机制上。

3.1.1 政策实施对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的作用

政策作为一种程序化的规定,对于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为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例如,当政策倡导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时,学界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推动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3.1.2 学术研究对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的作用

学术研究在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学术研究有助于推动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引导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使政策更加科学合理。

3.1.3 政策实施与学术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

政策实施为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投入资源、建立平台等方式,为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推动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进程,提高档案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术研究则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为档案学领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促进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反过来,政策的实施又会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一步推动档案学的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策实施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方向和支持,而学术研究则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2 政策实施与学术研究的互动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和相互促进机制。

3.2.1 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协同发展

在当今时代,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单向的影响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为了实现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了尊重传统、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以及敢于创新的重要性。

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需要共同努力,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明确的方向。通过政策的引导,学术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学术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学术研究者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3.2.2 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相互促进

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之间的相互促进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根据“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政策制定和实施应充分借鉴学术研究的成果,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术研究也需要紧密结合政策实施的需求,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借鉴学术研究的成果:一是关注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二是邀请学术研究者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三是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

与此同时,学术研究者也应关注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的实用性,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总之,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实现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3 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优化路径

3.3.1 推广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良好典范

为了促进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我们应当积极识别并推广那些在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通过将这些典范分享给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学习机会,从而加速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进程。

3.3.2 建立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交流合作机制

为了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以便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这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建立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来实现。通过这样的交流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自的需求和观点,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

3.3.3 推动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还可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我国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以上3个优化路径的实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质量,为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4 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对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作用

在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这些主张说明了政策实施与学术研究对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作用具有多重层次和多元化的特点。

3.4.1 政策实施对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促进

政策实施对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推进档案管理实践创新和促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两个方面。

首先,推进档案管理实践创新。政策实施直接决定了管理方式,从而促进档案学知识体系中的理论的完善。例如,近年来,我国对数字档案管理的政策更新、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完善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推动了档案学知识体系中关于数字档案管理及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但如果前瞻性不足、政策跟进不及时,其推动效应则会减弱,档案管理实践创新的动力得不到强化,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设的滞后性也得不到改善。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大档案馆开始尝试使用静电复印技术以期延长档案的寿命,而实施后的结果与预想相差甚远,短短数年就被放弃使用。吴德恩和王子成认为“静电复印技术在档案开放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用复印技术提供原貌档案速度既快原件损失还小,在没有光盘和缩微设备的单位,复印技术更是一种好的方式”。[10]一种观点是“直接复印档案原件,在很大程度上给档案原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11];另一观点则针对静电复印技术的缺点,提出该技术在进行复制时,会对档案人为造成机械磨损,而且复制时产生的高温会使字迹材料遭到损坏,并且在复制档案过程中,曝光所产生的强光对档案制成材料有破坏作用,以及档案复制件字迹不耐久、稳定性差[12];也有“档案在静电复印过程中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进而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档案一旦遭到破坏,又是不可再生和难以弥补的”的观点[13]。种种迹象皆表明,静电复印技术的使用是新技术应用上的一个不成功案例。这也从另一个方向为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信息。

其次,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政策推动了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发展。政策的调整和生成,使得档案学知识体系得以与时俱进,其结构和内容得以优化。例如,对于电子档案的政策制定,引导了档案学知识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由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双套制起,到电子档案双套制、单套制、单轨制、双轨制,再到异质异地、多质多地备份各种观点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直至学界“近年来档案界常把双套归档这一过渡性的制度看作阻碍电子文件单套归档的绊脚石,但事实上这一制度设计正是通向更好制度的阶梯或桥梁,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与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14]。对电子文件双套制归档的认知、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则是一个正向积极影响的例证。

3.4.2 学术研究对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影响

首先,决定知识体系的深度。学术研究是档案学知识体系深化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能够推动档案学知识体系向更深层次发展。这种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档案学的理论深度,还能增强其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对于档案价值评估、档案利用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内涵,也为档案工作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其次,决定知识体系的广度。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和交叉学科的特性,对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广度有着重要影响。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够扩大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增强其包容性和适应性。例如,档案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使档案学知识体系拥有了更宽广的视野,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立,就是学术研究对档案学知识体系广度影响的一个重大例证。总结而言,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都对建设前瞻性的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档案学不断推陈出新、以实践检验真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4 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档案学作为一门研究档案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学科,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将从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及原则3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这一知识体系。

4.1 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

要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和民族的实际,为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4.2 前瞻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前瞻性思维方式在建设档案学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档案学知识体系而言,前瞻性思维方式意味着系统地预见、理解和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这种前瞻性思维非常关键,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档案学在未来的应用价值与实效性。具体来说,前瞻性思维方式可以发现新问题和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趋势和产生新理念、围绕新需求和提供新动力、开发新平台和提供新服务。

4.2.1 发现和研究新的档案管理、保护和利用问题,为档案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档案工作在社会人士的认知中是一个谜一样的工作,带着“神秘”“做保密工作”“在纸堆里埋头苦干”的刻板印象[15];但实际上的档案工作是一项严肃、严谨、关乎民生大计的事业。这份伟大事业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4.2.2 关注国际档案学的发展趋势,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我国档案学的国际竞争力

档案学理论应当具备作为方法的可推广性及可用性,能够指导各类实践,这也正是档案学确立学术话语权与学科地位的重要因素。[16]

4.2.3 关注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为档案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档案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理论根植于实践活动,而这些实践活动就来源于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

4.2.4 开发和研究集预约、查询、利用、展示等多维度更适用于档案工作的平台。

这样的综合性平台会更好地为档案实践提高效率,改善平台双用户的使用感、体验感,使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向智慧化发展进阶。

4.3 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等基本原则。

4.3.1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关于“古为今用”,其实质并非全盘复制古代模式,而在于提取历史中的优质元素并舍弃废旧部分,用当代的眼光去理解和利用古代的智慧,而非照搬照用。至于“洋为中用”,是指我们应有选择地采纳外国文化中对本民族有益的部分,这体现了我们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态度。我们应充分继承并发扬我国古代档案学的良好传统,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档案学理论与方法,为我国档案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4.3.2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原则

我们要鼓励档案学研究的创新和多样性,必须广纳各种观念,“百花齐放”,激发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术界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档案学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要不断摒弃旧观念,“推陈出新”,始终保持档案行业与时代发展的同步。

4.3.3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不断检验和完善档案学知识体系。

总之,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指导思想、前瞻性思维方式和基本原则,努力推动档案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档案事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4.4 重新定义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

自主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范式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然而,这些演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4.4.1 自主档案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与不足

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在过去往往侧重于历史文献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信息,以及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然而,过度偏重历史和理论的研究方法也使得自主档案学的研究稍显单一。这种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忽视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难以适应复杂的实际需求。

实证研究在自主档案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档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对实证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自主档案学的研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4.4.2 完善自主档案学研究范式的措施

为了完善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强调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加强对档案实践的深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使理论更贴近实际需求。

其次,加强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是必要的。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可以为自主档案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例如,可以借鉴社会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方法,以更好地应对档案实践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综上所述,重新定义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需要强调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并加强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使自主档案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5 构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4.5.1 多元化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重要性

在档案学领域,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推动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还能使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档案的本质、功能和作用。通过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档案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使其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5.2 构建多元化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措施

为了构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保持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档案学研究中,以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体系,为档案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与进步。

4.6 推动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

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自主档案学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下是关于推动自主档案学国际化和数字化的具体内容:

4.6.1 自主档案学国际化进展及不足

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得益于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对档案学领域的深入研究。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某些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率和深度有待提高。尽管中国档案学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我们仍需更加积极地参与,以拓宽视野、吸收先进理念和方法。

其次,对国际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借鉴还有待加强。通过学习国际上优秀的档案学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档案学体系,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以使我们的档案学研究更具国际竞争力。

4.6.2 推动自主档案学国际化和数字化的措施

为了推动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华交流,同时鼓励中国学者赴国外参加学术活动,以促进国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其次,学习借鉴国际上优秀的档案学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加强对国际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引进和研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档案学的数字化进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档案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应当积极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加强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利用,提高档案学研究的效能和效率。

总之,推动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际优秀经验,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数字化进程,我们相信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研究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档案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7 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

4.7.1 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档案学专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也发现档案学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从档案学专业毕业,但是真正能够胜任档案工作的人才却相对较少。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问题,更是质量上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有很大的差距,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

其次,教育方式与时代发展的脱节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前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4.7.2 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贯彻“知行合一”的档案教学策略,[17]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档案学专业的知识。

其次,要提升学生自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18,19]

最后,要加强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教学。科技进步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未来档案工作的需求。

4.7.3 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实践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

首先,我们应当与相关机构、企业、档案馆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特别要着力提升档案馆社会认知度,[20]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等活动,锻炼其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5 结语

以毛主席的名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指导,我们能够勾勒出档案知识体系建设的大概方向:只有把历史经验当作创新的基石,“古为今用”,才能深挖自身潜力;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洋为中用”,以丰富自身资源;必须广纳各种观念,“百花齐放”,来激发创新思维;最后,要不断摒弃旧观念,“推陈出新”,始终保持档案行业与时代发展的同步。在这个大背景下,档案知识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文本视角,对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与探讨,并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思路和措施。通过重新定义自主档案学的研究范式、构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自主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同时,本文全面阐述了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重点探讨了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对前瞻性地建设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从过去和现在的档案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剖析来看,档案学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应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在档案学体系建设中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应在档案学发展中协同推进,实现良性互动。

总之,本文认为,在未来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过程中,档案学工作者应该以实践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推动档案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同时,应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档案学人才,适应未来档案学发展的需要。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自主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政策实施和学术研究的互动,不断创新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路径,积极发掘档案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加强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为中国档案学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档案学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计划“高校档案利用平台双用户体验与感知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X-15)延续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越男.传承红色基因 努力构建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J].中国档案,2022,(07):19.

[2]张斌,杨文.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02):41-56.

[3]任越.守正方能创新:再谈建构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J].档案学刊,2023,(02):4.

[4][9]李财富.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3,(03):4-12.

[5]连志英.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20):70-78.

[6][16]郭朗睿.档案学理论何以“失语”?:兼评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J].档案,2023,(10):71-75.

[7]李财富.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摘编)[J].中国档案,2023,(12):69.

[8]卜昊昊,张斌.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内涵意蕴、生成动因与构建路径[J].档案学研究,2023,(06):4-9.

[10]吴德恩,王子成.浅谈静电复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档案,1994,(05):24.

[11]王金国.浅谈复印对档案原件的损害及必要的保护措施[J].档案天地,1998,(03):21.

[12]张梅琴.褪变档案不宜静电复印[J].档案管理,2000,(05):20-21.

[13]李伟伟.如何做好静电复印中的档案保护[J].四川档案,2002,(05):25.

[14]苏焕宁、陈永生.中国特色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中国档案杂志[EB/OL].[2024-01-10].https://mp.weixin.qq.com/s/VHnAq5PkD5_HfhR5boYqHA.

[15]叶初.档案学:于一方天地中窥见广袤世界[J].求学,2023(18):37-38.

[17]张晓培,沈姣.试论高校档案教学中的“知行合一”[J].云南档案,2014(10):52-53.

[18]孙军.研究型教学理念下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以扬州大学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2(03):17-19.

[19]罗宝勇.美国档案教育国际化视野及启示[J].山西档案,2019(04):54-57.

[20]沈姣.从“拒绝”订单看档案利用预约平台的使用:以郑州大学档案馆为例[J].档案管理,2020(03):69-7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档案与校史馆 沈姣,硕士,馆员 来稿日期:202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