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这些勤劳的“小精灵”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授粉角色。然而,当它们感到威胁时,也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意外的“痛源”。被蜜蜂蜇伤时,那瞬间的剧烈疼痛、随之而来的红肿与瘙痒,以及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担忧,都让不少人记忆犹新。
蜜蜂的尾部藏着一根特殊的刺针,这是它们防御的武器。刺针结构特殊,一旦插入人体皮肤便无法自行收回,导致蜜蜂在蜇人后因腹部受损而很快死亡。当蜜蜂感受到威胁并决定攻击时,会将这根刺针连同含有毒素的腺体一起刺入人体皮肤。
蜜蜂毒素主要由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蜂毒肽和酶类。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致痛物质,能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瞬间引发剧烈疼痛。此外,蜂毒还含有多巴胺、组胺、磷脂酶A2 等成分。这些物质会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瘙痒等。部分人可能会对蜂毒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被蜜蜂蜇伤后,大多数人会立即感到剧烈疼痛,蜇伤部位迅速出现红肿,周围可能出现红斑,伴随着瘙痒。正确的处理步骤如下:
保持镇定:避免过度挥舞肢体,防止激怒其他蜜蜂。
移除刺针:尽快用指甲、信用卡边缘或镊子等工具轻轻地刮除刺针,避免挤压刺针部位,以防毒素进一步注入。若刺针难以去除,切勿强行拔出,以免刺断后留在皮肤内,应尽快就医。
清洁伤口: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蜇伤部位,去除可能附着的毒液及细菌。
冷敷缓解:使用冰袋(需包裹在毛巾中,避免冻伤皮肤)或冷湿敷布对蜇伤处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药物缓解:涂抹抗组胺药膏或使用非处方抗过敏药,有助于缓解局部瘙痒和红肿。如有必要,可服用非处方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蜜蜂蜇伤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喘息、喉咙紧缩感、心悸、眩晕、虚弱感、出现大面积荨麻疹或全身性红斑、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如出现上述任何一种过敏反应迹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可能采取以下措施:让伤者躺下,抬高下肢,以维持血液循环。观察伤者的呼吸状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尽可能远离已知的蜜蜂巢穴,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蜜蜂活动频繁的时段。在户外活动时,避免穿颜色鲜艳或带有强烈香味的衣物,也不要喷香水,这些都可能吸引蜜蜂。
园艺人员进行园艺工作、普通人进入蜜蜂活跃区域游玩时,可穿戴长袖衣物、长裤和帽子,尽可能地遮盖皮肤。可以选择使用防虫面罩或网状防护帽。
了解蜜蜂的行为习性,学会辨认蜜蜂与其他无刺昆虫。通常情况下,蜜蜂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感觉自身或蜂巢受到威胁。发现蜜蜂时,尽量保持安静,缓慢移动,避免突然挥动手臂或做出威胁动作。
蜜蜂蜇伤虽然痛苦,但通过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遭受蜇伤的风险,并在意外发生时迅速、妥善地处理。
编辑/孙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