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直是描写荔枝美味的千古名句。盛夏时节,鲜甜多汁的荔枝大量上市,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大家又担心吃太多会带来风险,因为国内外都曾报道过空腹吃大量荔枝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那么,荔枝到底该怎么吃呢?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吗?
“荔枝病”实际上是指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后出现的头晕、乏力、出汗、肢冷、腹痛等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发病者多为儿童,多发生于清晨,发病程度与未成熟荔枝的摄入量、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量(摄入越少越严重)、年龄等因素有关。
荔枝果肉中除80% 是水分外,主要含有果糖、葡萄糖、蛋白质、柠檬酸、果胶及维生素C 等,而造成低血糖的元凶是荔枝中含有的两种“低血糖毒素”: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及次甘氨酸A。这两种毒素主要存在于未成熟的荔枝中,会使血糖下降,还会阻断糖异生的通道,并且影响脂肪氧化过程,身体动用脂肪来供应能量的路径也会受到阻碍,令人体在低血糖时不能“自救”。
当血糖较低又不能使用其他物质提供能量时,人就会感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严重时还会出现昏迷、抽搐。若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又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就可能危及生命。
看到这里,可能有糖尿病患者会在心中暗喜:是否可以通过吃荔枝来降血糖呢?
答案是不可以。人体有一套完整的神经—内分泌—血糖调节机制,以保证血糖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尿病患者的这套调节机制受损,自身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较正常人差,既容易高血糖,也容易低血糖,且出现低血糖时身体的“自救”能力也更差。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往往又是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的诱因。如果糖尿病患者由于大量进食荔枝而诱发低血糖,其危险程度比一般人要高很多。
那糖尿病患者少吃点荔枝可以吗? 荔枝的升糖指数较高,为70,含糖量超过16%,对糖尿病患者并不友好,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荔枝。况且荔枝中的成分不利于脂肪分解,想减重的朋友也不宜多吃。
正常成年人饭后半小时到2 小时适量食用荔枝是不会有危险的,因为人体有血糖调控体系,当血糖降低时,降血糖激素(胰岛素)分泌会减少,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会增加,血糖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有几类特殊人群需注意,如肝脏还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和营养不良者,他们的肝脏的解毒能力减弱,受到“ 毒素”的抑制作用更强。
不吃未成熟的荔枝,因为未成熟的荔枝中“低血糖毒素”含量较高。
不要把荔枝当作一餐中唯一的食物。儿童不懂得控制食量,是“荔枝病”的易发人群,所以给孩子吃荔枝时应多加留心,并按时吃饭,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避免夜间食用过多荔枝,特别是午夜到第二天早晨,空腹时间长,更需要脂肪转换成葡萄糖以维持正常血糖。
普通人一次最多吃10颗荔枝,记得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总热量控制好的前提下,一次可以吃2~3颗荔枝(相当于25克主食)。
如果出现“荔枝病”(即低血糖反应),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注意:白糖、红糖和蔗糖(双糖)都不是葡萄糖(单糖),需要在消化道内转换为葡萄糖,因此起效相对较慢,故出现“荔枝病”时,还是建议直接喝标签成分中含有“ 葡萄糖或果葡糖浆”的软饮料最好,其中含有的葡萄糖可以直接被吸收,见效快。但如果已经达到脑缺血、缺氧、昏迷的地步,单纯补充葡萄糖已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必须及时送医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