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使得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研发费用的精确计算和有效管理对这些企业能否持续进行研发活动至关重要。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研发费用的科目设置及其在财务核算领域的实际运用。文章首先分析了研发费用及其科目设置,以及研发费用财务核算的特点,随后指出了当前研发费用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这对于优化研发费用的管理流程,增加财务管理效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实现深度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研发费用;科目设置;财务核算管理
近年来,江西省为加快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支撑企业创新,加大财政政策等支持力度,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着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平台。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约6331家。研发费用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开支,其在科目设置和财务核算上的合理合规性,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效率及财务管理水平有直接影响,也进一步影响着企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能力和转化效率。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科目设置及其财务核算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概述
1.研发费用定义与特点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
企业应该重视研发费用的管理和核算,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研发费用特点如下:
(1)创新性:研发费用是为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而发生的支出。这些支出通常涉及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和实验性的开发活动,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
(2)长期性:研发项目从研究到开发直至产出成果,耗时较长,企业往往需要在投入后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收益。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和研发资金支持。
(3)高风险性:研发活动涉及未知技术和市场,因此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前期研发费用的投入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成果,甚至会失败。这需要企业做好风险评估和防控,以最大程度减少投入的风险。
(4)多元化:研发费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技术研究、实验开发、人员人工、设备购置及维护等多个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需要统一管理和核算,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2.研发费用科目设置定义与分类
研发费用科目设置是指对研发费用进行分类和定义,以便在财务核算和管理中进行合理归集和分析。研发费用的科目设置通常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直接成本包括直接与研发项目相关的支出,如研究人员的工资、实验材料费用、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则是间接与研发项目相关的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水电费等。
在研发费用科目设置中,还可以根据费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例如将研发人员的工资分为研究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各项费用的构成和分布情况。此外,还可以按照研发活动的阶段性划分费用科目,如研究阶段、开发阶段、试验阶段等,以便追踪和评估不同阶段的研发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对研发费用科目设置进行定制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要求。通过科目设置的合理分类和细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核算研发费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财务核算特点
1.研发费用的各方核算口径存在差异
以江西省为例,由省科技厅负责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则由国家税务总局推出,而具体的会计核算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来处理。不同的政策环境下,对同一研发支出的核算标准不尽相同。比如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租赁费和房屋折旧费属于直接投入费用,但在计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时,却需要将这类费用剔除。比如研发人员可能会将一些间接支出、共同费用、实验室设备费用等都计入研发费用,以确保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但财务人员更倾向于将严格符合会计准则的直接支出纳入研发费用,并将一些间接支出、管理费用等纳入其他费用类别。
研发费用的核算口径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利益相关方对研发活动的关注点和重点不同,导致对研发费用的认定标准和核算方法存在差异。这些核算标准间的细微差异,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核算难度,还可能影响企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涉税风险增加。
2.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依赖主观判断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以作为无形资产予以资本化处理;如果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作为当期费用予以支出。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财务人员需要对相关法规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性、研发活动的进展以及对研发成果的预期等关键因素,做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判断。根据风险与收益权衡的原则,如果研发项目具有明确的未来经济利益,并且能够可靠地估计出资本化后的资产价值,那么资本化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但如果研发项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本化可能会导致未来资产价值的高估,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某些情况下管理层可能倾向于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以美化企业财务表现或者延缓当期费用支出,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在提供决策支持时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出现不当的资本化行为,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研发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过程复杂
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会承担多个研发项目,且这些项目的研发周期、技术人员、实验材料、使用的仪器设备、涉及的费用明细等不完全相同,如何将研发费用合理地分摊到各个项目或产品上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权衡和平衡。为了对每个研发项目进行精确的核算管理,财务人员需要按照项目分别建立辅助核算账,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立多级明细科目。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核算研发费用时,首先要获取各项目的进展信息(如项目进展情况、科研人员工作工时、资产使用情况等),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将各项间接费用合理分摊至各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需要密切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有的科研人员存在同时承担两个及以上科研项目的情况,那么研发人员的薪酬则要按照实际参与的研发项目工时或项目预算进行分配,可能导致账面核算的研发费支出无法准确反映项目的实际支出,这对企业控制该项目研发成本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研发费用核算科目设置不规范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科目设置不规范,未通过“研发支出”科目核算研发费用,而是简化使用“管理费用———研究与开发费用”科目直接核算,或是在实际核算时未严格区分“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等明细科目,对于三级会计科目划分不够清晰。由于研发费用科目设置不规范,企业在进行费用核算时可能存在遗漏或重复计算的情况,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增加研发费用的管理难度。
研发费用科目设置不规范也会影响企业对研发成本的全面了解,特别是涉及与其他研发项目或者日常生产经营共用资源时,无法及时提供仪器设备折旧、人员工时等费用分摊台账,难以准确评估每个研发项目的成本效益,影响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发展。
2.研发费用归集与分配不够合理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项目,在研发费用的归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重复计算等情况,产生不同部门或项目之间的费用归集与分配可能存在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况,导致费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因为不同部门、项目或产品的研发成果往往难以量化和界定,大多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明确的分摊标准和规则,或者分摊方法选择单一,也会导致研发费用归集与分配结果不够公平合理。比如,将共同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分摊到某一研发活动上,可能会导致该研究成果的成本被高估,从而影响产品定价和市场竞争策略,不利于企业正确评估研发项目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3.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与财务核算脱节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与财务核算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由于研发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际支出可能会有所偏离原定的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导致研发费用超支或低于预算。而财务核算往往是跟着预算来的,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使部分费用无法报销,导致财务核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脱节。在实际核算研发费用时,研发项目是否符合资本化的条件、资本化的额度以及资本化的时点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判断和核算。而这种判断往往需要涉及技术、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容易出现误差或主观判断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财务核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脱节。
部分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准确核算研发费用,将前期市场调查研究、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售后技术支持、企业对产品的常规性升级、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等活动发生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以致财务核算上归集的研发费用过高于实际项目支出水平。
4.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乏有效沟通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是研发费用财务核算中常见的问题。科研人员通常将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上,对财务核算的重要性和流程了解不深,容易产生研发费用支出与财务核算脱节的情况。而财务人员则主要关注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对研发项目的技术细节和研发进程了解有限,难以准确把握研发费用的实际情况,以致在核算研发费用时无法将各项费用准确划分。部分企业业财部门沟通不及时,只有在立项以及年度终了时研发部门才会集中提供项目资料,致使财务核算与实际研发支出不符。
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财务核算优化建议
1.完善研发费用科目设置及核算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研发活动的特点合理进行研发费用科目设置,通过一级科目“研发支出”核算企业的各项研发开支,下设“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两个二级明细科目,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设置“人员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现场试验费”等三级明细科目,以便更清晰地追踪和核算研发成本,提高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选取核算方法时,高新技术企业应充分考虑研发活动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采用阶段性核算或项目成本法等方法,确保研发费用的准确记录和分析。在确保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下,注重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平衡,避免过度费用化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同时也要注意资本化的合理性,以提高企业对研发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研发投入的有效利用和研发项目的成功实施。
2.建立业财人员长效沟通机制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研发费用的准确核算及管理,增强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决策效率。
建立定期会议机制。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或委员会,由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费用支出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科研人员应于每个月末将各项目的《企业加工生产研发费用归集单》以及研发人员的工时登记表和生产设备的工时登记表等相关资料复印件交予财务部门。在定期会议上,业务部门可以向财务部门详细介绍研发项目的进展和需求,财务部门可以就研发费用核算标准、资金使用情况、预算限额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并解决费用核算中的问题。建立跨部门沟通渠道。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应仅限于会议,还应建立起多种沟通渠道,如邮件、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等,以便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交流信息、协调工作,避免信息不畅通造成的误解和延误。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及时查阅项目进展情况、费用支出情况、核算数据等相关信息,减少沟通阻碍,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化。这一良性互动有利于业财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需求,有助于合理规划研发费用预算和资源分配。
3.强化研发费用核算管理过程监管
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管理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应制定研发费用核算的标准和流程,包括研发费用的归集、分类、分配、会计处理等具体操作步骤,建立完备的有效凭证体系,分年、分项目归集建立辅助账,确保研发费用的核算过程透明、统一。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研发费用分配的监督和审计,包括建立审批流程、制定核算标准、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研发费用进行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核算错误和违规行为有效防范研发费用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误差。
加强对研发项目的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对研发项目的进展、成本和效益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研发策略和预算,确保研发费用的有效利用和管理。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等工具,实现对研发项目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研发费用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科研活动和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4.加强研发费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数量繁多,费用核算相对复杂,人工归集效率偏低,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较差。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建立研发费用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水平势在必行。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研发项目核算管理的实际需求,构建一套研发费用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人员和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进行项目信息录入、项目过程监控、研发费用归集等处理,以减轻工作负担,减少人工误差。通过大数据对企业研发项目成本和效益的综合分析,确保研发费用使zoFPSdGqGsNG4OSWHGfbBcGrrxUqILK4XaHbp88MEdU=用的精准性和合理性,有助于管理者规避税务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玉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分析[J].商讯,2022(3):113-116.
[2]杨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12):161-163.
[3]马廷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问题浅析[J].交通财会,2021(9):36-38.
[4]方淑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归集及核算探讨[J].会计师,2022(17):43-45.
[5]韩文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19(12):16-18.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