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效及评价,以江苏省为例展开了深入探讨。首先,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进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评价的意义所在。最后,从江苏省职业教育现状出发指出其取得的成效,基于CIPP评价模块构建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评价模型,相应提出了开展职业教育评价活动的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173-04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泛认识和重视。它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还是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应对快速变化的产业需求的关键途径。以下是现代职业教育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几个方面。
(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迅速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对经济体如江苏省,这一过程不仅关乎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关系到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代职业教育系统通过与市场需求同步,能够迅速调整其课程设置,不仅教授基础理论知识,还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职场,满足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例如,在江苏省,随着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兴起,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调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变化要求劳动力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还要能够适应新兴技术的快速变化和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快速响应行业变化,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最新技术的机会。这样的教育不仅包括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实际操作和应用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立即适应并能在未来工作中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职业教育机构采取了与企业和技术提供商密切合作的模式,引入实时行业项目和案例研究进课堂,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工作方法。此外,职业教育还强调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技术融合和领域交叉的现代工作环境。
此外,职业教育机构还积极引入在线学习平台和远程教育技术,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在职人员和偏远地区学生也能够接收到最新的技术教育。这种灵活性不仅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覆盖范围,还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了终身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三)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不仅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显著提升了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拥有高级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劳动力成为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关键要素。这种劳动力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增强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和自主权。
此外,高技能劳动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职业教育机构通过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转移,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评价的意义
(一)提升教育质量
系统地评价职业教育体系的成效,不仅可以识别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还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教育质量。这种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方式持续改进和适应教育体系,以确保其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教育机构可以获得宝贵的洞察力,从而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包括更新课程内容以反映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进步,还包括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参与度。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加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系统地评价和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将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确保毕业生具备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市场中竞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做,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和经济需求,还能够预见未来的挑战,并为之做好准备。
(二)促进政策改进
评价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果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这些评价不仅揭示了当前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指出了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这种反馈机制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教育决策者能够基于实证数据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指导政策制定者在职业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结果导向。这意味着政策和项目的设计将更加关注教育成果,如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建立这样的结果导向框架,可以确保职业教育政策和项目更加紧密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劳动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评价结果的公开和分析对教育管理者和资金提供者来说极其宝贵,因为其提供了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个方面效能的深入见解。通过这些评价,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哪些教育领域和项目在实现其目标方面最为有效,哪些则可能需要经过重大改革甚至被淘汰。这种区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使教育决策者能够基于性能数据而非直觉或传统做出决策,从而确保教育资源能够被分配到那些对学生和社会有最大正面影响的领域。
通过明智地利用评价结果,教育管理者和资金提供者可以采取更加战略性的方法分配资源,比如通过增加对那些已证明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满意度的项目的投资,或是通过减少或重组那些效率低下或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项目的资金。这种基于证据的资源分配方法不仅提高了教育投资的效率,还提高了教育系统对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响应能力。
三、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效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迅速发展
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一系列试点项目,推动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这些试点项目涵盖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双元制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目前江苏省各区职业院校数量如表1所示。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试点项目的深入实施,江苏省逐步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运行机制,这包括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优化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等,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江苏省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制定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推行学分制管理、建立课程共享平台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效评价模式构建
(一)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他倡导的CIPP评价模式又称为决策导向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模块组成。与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评价模式一致,职业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计划实施、社会影响等进行整合,构建包含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效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基于此,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教育评价框架的确定应体现全面性、客观性
职业教育构成了一个复合且多层次的系统项目,它的成功实施依赖于政府、学校、行业以及企业等多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在CIPP评价模型的背景下,教育评价主要聚焦于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审视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教育实践的可行性支持。因此,在构建教育评价框架时,首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的目的,即判断教育活动是否合规、达标,或是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接着,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学生、雇主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均为评价的主体,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各自的评价重点。例如,社会和管理部门可能更加关注教育投入的效果,行业和企业则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和教师则可能更关心教育过程中的体验。只有当所有相关方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实现对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估。
2.教育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坚持准确性、实用性
教育评价指标作为教育实践的具体体现,映射了教育活动的核心特征,并对教育成果产生深远影响。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是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石,关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CIPP评价框架中,输入评价着重于教学内容和资源配置的考量。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应对应学校的不同需求,而资源配置则涉及人力、物质及财务等多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建立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对评价目标进行全面分析,以教育实施的视角对指标进行层级化分类。其次,从评价主体的视角出发,对各级指标进行精选和优化,去除冗余或非关键指标,并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指标进行整合,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对开展职业教育评价活动的建议
1.评价活动要关注不同评价主体的差异性
首先,实现多维度反馈机制是关键。评价活动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收集不同评价主体的反馈。这种多维度的反馈机制可以捕捉到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信息,帮助理解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和期望。例如,学生可能更关注课程的实用性和就业指导,而行业代表则可能更加关注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工作适应性。其次,定制化评价内容对反映差异性至关重要。评价活动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定需求设计评价指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评价框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评价主体的特定关注点。例如,对于教师,评价内容可能更侧重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可能更关注整体教育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可以增强评价活动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此外,公开评价方法、标准和结果,可以增强评价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从而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最后,持续的评价和反馈循环是确保评价活动能够捕捉和反映评价主体差异性的重要机制。评价不应被视为一次性事件,而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中包括定期的评价更新和改进。通过定期回顾和调整评价指标和过程,可以确保评价活动持续适应不同评价主体的变化需求和期望。
2.评价活动需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
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提供及时和持续的反馈,而不仅仅是在最终阶段进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反馈能够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实时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识别问题、调整学习策略或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持续改进。例如,通过定期的学习进度检查和反馈会话,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发展性评价鼓励学习者和教育者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这种主动参与不仅能够加深个体对自己学习和教学的认识,还能够促进个体责任感和自我驱动的学习或教学改进。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活动,如日志记录、个人发展计划等,个体可以更好地设定目标、监测进展,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发展性评价应该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制定改进措施。这要求评价过程中使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如学习成果的展示、项目作业、同伴和教师的反馈等。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识别出强项和改进领域,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加强强项并解决弱点。
此外,促进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沟通也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的关键。通过创建包容和支持性的评价环境,鼓励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开放沟通和合作,可以确保评价活动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同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反馈。例如,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定期沟通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挑战,从而在家庭环境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罗洁,李文静.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要求与现实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23(10):52-56.
[2] 王士荣.新征程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义与重要方略: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思考[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3(3):1-7.
[3] 涂俊礼.现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10):93-97.
[4] 焦晨东,黄巨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1):14-23.
[5] 杨磊,朱德全.职业教育高考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价与完善路径:基于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4):139-147.
[6] 殷文杰.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项目化倾向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9):24-31.
[7] 张德文.江苏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分析:基于“双高”院校建设绩效中期评价报告[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2):58-65.
[8] 曾东升.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5):29-35.
[9] 尹伟民,张跃东,张赟.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82-8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