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之比较

2024-08-15 00:00:00李步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2期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到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再到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的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现场工程师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要素,确保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能够有序顺利推进。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157-04

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始于2012年,2014年教育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实践,于2019年开始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并于2022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到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再到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导我国现代学徒制稳步推进。本文旨在从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入手,对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和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认识,研究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的推进机制。

一、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职业教育往往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各具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现代学徒制”模式、美国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场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1]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提升专业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力争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工作岗位。

我国师徒制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形式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父业子承和师傅带徒弟。19世纪中叶以来,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实业学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诞生”[2]。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成立了许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各类初级、中级技术人才,以满足当时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1986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正式建立,同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光明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决策的具体举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从此走上法制轨道。2005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2012年,我国就提出在职业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此后连续六年,教育部都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3],从政策层面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同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重要举措,从制度层面正式拉开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序幕。2015年—2018年,经过三批遴选,共有562个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其中行业组织21个、地区(含计划单列市)20个、企业17家、高职院校410所、中职学校94所。从高职院校参与试点工作的覆盖面来看,约占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30%,这为2019年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5月1日起,经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自此,中国特色学徒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这为“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奠定了坚实导向”[4]。

二、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的差异

尽管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在招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共建、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但两者在政策出发点、服务面向、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要求、政策支持力度、服务企业要求、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

(一)政策出发点不同

起初,现代学徒制试点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5]。试点几年后,在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则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有效载体,目的是“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则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效途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服务面向不同

现代学徒制服务面向主要是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其中,国家重大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互联网+发展战略等,合作对象可以是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中小微企业,面向范围较大。而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主要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面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面向范围相对较小。

(三)招生考试制度不同

现代学徒制培养对象是职校学生和企业在岗员工,因此,“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推进招生招工同步、先招工后招生、先招生后招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则主要是针对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要采取先招生后招工,同时,根据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或者项目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而向项目学校提出相应的招生选拔标准与要求,并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

(四)人才培养要求不同

现代学徒制要求,“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做好落地实施工作。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率先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现场工程师强调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从而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现代学徒制要求“校企共同分担人才培养成本,完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但现代学徒制培养期间没有设立淘汰机制,也未对学徒实施职业能力的相关评价。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则要求“校企联合设计和开展教学考核评价改革,开展职业能力评价,设立淘汰机制,实现动态择优增补”。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同

现代学徒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学生安全”[5]。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相对于现代学徒制,国家对参与企业、院校的支持力度更大,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能够很好地调动企业和院校的积极性。对企业而言,“在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时予以倾斜,对纳入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组合式激励,鼓励地方对参与学徒培养的有关企业进行补贴”[6]。对积极参与学徒培养的相关企业可以给予补贴,并将有关职业能力评价结果纳入地方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支持的范畴。对于院校而言,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情况,可以作为考核遴选高职院校“双高计划”、中职学校“双优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地方政府在统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与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时,可以给予项目学校一定支持或者奖励,支持项目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并在用地、公用事业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六)服务企业要求不同

“助力提升员工数字技能”是现场工程师培训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项目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按照企业需求对其在职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同时,还要求在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和模式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不论是教育部的试点文件还是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文件,均无对企业职工开展相关培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和模式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要求。

(七)组织管理方式不同

现代学徒制由教育部牵头,委托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各地和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而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则是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个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负责该项计划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其中“由国资委、工信部、工商联等主管部门协同联动,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重点领域的人才紧缺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行业知名度高的优质企业参与,企业列出合作意愿和人才需求清单,教育部门面向全国各省教育部门发布清单,同时发布项目申报计划和要求”。同时,组建专家委员会负责具体培养项目的审核把关、指导实施、验收评价。中国工程院则负责指导项目规划、推荐相关专家,参与方案审核。

三、对当前开展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工作的启示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为开展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则是在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是“深入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培训生态的样本范式”[7]。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注重选择合适企业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能否落地见效,其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项目企业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如果项目企业是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经营发展势头良好,人才需求相对稳定,具有培养能力,并且能够主动与院校对接,积极参与协同共治,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就会运行良好,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因此,参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院校,就应该优先考虑选择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相关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合作,或者优先考虑选择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或行业头部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储能、赋能。

(二)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岗位人才紧缺这一难题。因此,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成败得失。这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学校,都应清楚明确自己在该计划推进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真正做到政府统筹指导,校企协同育人。尤其在学徒培养期间,校企双方联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选择职业方向、就业能力证明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设立淘汰机制,实现动态择优增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科学管理理念、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力求将现场工程师培养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要注重校企深度融合

开展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工作的关键在于校企深度合作。只有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利益共赢。因此,校企要充分发挥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紧密联系,深入合作,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这就需要校企共同做到以下几点:根据项目企业对现场工程师的任职资格要求,成立由企业、学校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的联合招生考试小组,共同制定考试招生办法,选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学生作为现场工程师培养对象,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根本指导。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核心课程、高水平教材,并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教学保障。校企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开展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技能训练,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有力前提条件。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展教学考核评价改革,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质量保证。

(四)要注重师生权益保障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人力资源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教师、师傅三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必要。要切实加强学生、教师、师傅的权益保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招生宣传时就要向学生讲清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组织管理、实习就业等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学徒培养期间,要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培养协议,既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要保障各方的权利和待遇;项目企业应落实一定的职工教育经费,并参照职工或见习职工的待遇情况,给予学徒一定的工作生活补贴等;同时,学徒职业能力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对其入职该项目企业进行定岗定级定薪。对于教师到企业岗位挂职、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或技术攻关等,学校要将其工作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并给予一定的薪酬。项目企业选拔具有教学能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或管理骨干担任师傅,既要明确其职责,将其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学校统一考核;又要明确其享有的待遇,由学校给予其一定的带徒津贴。

(五)要注重统筹协调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取得成效并良性发展,有赖于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政策支持和通力协作,有赖于项目企业、项目学校及参与师生的充分认同、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因此,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统筹协调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既需要政行校企形成强大c5L9MpjwqeEYeH1/I43jOg==合力,推动项目行稳致远,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出台相应的政策作为坚强后盾,为项目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的文件要求,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合力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出台有关政策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宏观调控指导,确保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项目能够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学校和项目企业要建立“校企”双主体管理体制,整合学校、企业和行业优质资源,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教学与改革指导委员会,负责议事决策和教学指导。建立校企协同沟通工作机制,定期进行沟通协调,专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学徒管理等事宜,商议解决经费投入、招生考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运行、质量跟踪监测、双导师管理、学生学徒管理、师生权益保障、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的问题,完善有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六)要注重员工培训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业务素质、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将其培养成能工巧匠甚至是大国工匠;有利于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按照企业岗位需要,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为企业员工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这是项目学校履约完成专项培养计划任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体现和责任担当。项目学校要根据企业对员工技术与能力提升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同项目企业一起设计培训方案、共同开发培训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为企业员工开展相应的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等。要根据项目企业实际需要,校企联合成立工作团队,深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现有数字技能基础能力水平,一起研究制订企业员工培训标准和培训方案。同时,要结合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主动赢得话语权之需,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向世界输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培训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5-50.

[2]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EB/OL].(2022-08-23)[2024-03-25].https://gj.eol.cn/jdt/202208/t20220823_2242436.shtml.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2024-03-2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6/t20140622 _170691.html.

[4] 李博,姜乐军.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未来指向与发展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21):33-37.

[5]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7)[2024-03-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6] 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 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现场工程师[EB/OL].(2022-11-04)[2024-03-2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211/t202211 04_932359.html.

[7] 霍丽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训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4):5-1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