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这种能力不仅涉及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关键的是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俗和规则,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首先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其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最后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153-04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加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常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交际习惯,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略显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仍然感到无力。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角色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实践方法,包括融入丰富的文化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性教学、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以及转变教师角色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Spencer-Oatey和Franklin在《跨文化互动: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研究》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交际者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进行合理且适宜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以及排除后续的心理负担与交际后果的技能”[1]。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业务的发展,还能帮助个人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包括深刻的文化意识、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知识理解、灵活的沟通技巧、有效的情感调节以及根据不同文化环境适应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能力共同作用,使个体能够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减少误解和冲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是跨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的手段之一[2]。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他们适应未来职业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涵盖跨文化交际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技术与多媒体学习理论等多个领域的核心观点,这些理论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沟通的过程和原则。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提出了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以及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维度,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和沟通风格[3]。霍尔(Edward T. Hall)的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理论,则解释了在不同文化中信息传递的隐性程度和直接性的差异,强调了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关注如何有效学习和掌握非母语的语言。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学习者通过接触和理解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i+1)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这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需要提供丰富、真实和具有挑战性的语言材料[4]。同时,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强调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指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关于学习动机、态度以及认知风格等方面的见解,这些都是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德韦克的心态理论区分了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强调了持有成长心态的学习者更倾向于接受挑战、持续努力并从失败中学习,这对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它要求学生勇于尝试、敢于犯错并从中吸取教训[5]。此外,跨文化敏感性的培养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适应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学习理论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梅耶(Richard E. Mayer)的多媒体学习原则指出,通过结合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介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这对于设计丰富多样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6]。同时,网络和社交媒体提供了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过程,涉及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教育者不仅需要理解理论本身,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又能有效促进跨文化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路径和支持。在实践中,教育者应致力于创造丰富多元、互动参与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全球化挑战做好准备。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尽管他们掌握了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但语言的实际运用、习语、隐喻、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可能仍然有限,从而影响有效沟通。其次,学生可能存在文化认知偏差,如基于媒体或第二手信息形成的对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这种误解可能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不适应或抵触情绪,阻碍对其他文化的客观了解和接纳。同时,高职院校在跨文化教学资源,尤其是实践性和互动性教学资源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现有教材可能过于注重语言学习,忽视了文化交流的实际需求和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语言并理解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挑战,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国际视野,未经过系统的跨文化交际培训,他们在设计跨文化互动活动和处理文化冲突方面可能经验不足,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个重要挑战是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不高,文化差异感和语言障碍可能使他们在交流中感到自卑或焦虑,在接触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可能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如感到困惑、焦虑、不适应等,影响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效果。最后,传统的书面考试和语言测试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的评估。
五、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国际视野下的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出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不失本土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通用的语言表达习惯、跨国界的交流规则、全球文化差异与相互尊重等,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原则和技巧。通过引入国际案例研究、国际新闻讨论等,教学过程不仅限于教科书,而是拓展到了真实的国际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本土化的教学内容则着重于反映本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包括传统习俗、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这些内容的融入不仅使得英语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比较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性和共性,提高文化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设计实践性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跨文化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类活动通过模拟国际工作环境、组织国际文化节、实施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国际文化节”中,学生需要研究并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包括传统习俗、节日庆典、饮食文化等,可以通过课堂汇报或一小段表演,如舞蹈、戏剧或歌曲,以展示其国家的文化特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模拟联合国会议”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某一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学生需要事先收集信息,准备立场陈述,并学习相关的外交礼仪和谈判技巧。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在互动和合作中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技巧,为将来在国际化环境中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促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表现得更为灵活和敏锐。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引入开放式问题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探讨不同文化的交流习惯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视为粗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诚实和开放?”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分析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促进他们从批判性的视角审视文化规范和交流行为。二是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案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在复杂的文化交际环境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评估情况并做出合理判断。案例分析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讨论材料,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鼓励跨文化项目合作。将学生分成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某个项目任务,如研究报告、演讲或者是实际的跨文化沟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识别和解决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如沟通障碍、工作习惯差异等。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利用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而这是我国高校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基本要求[7]。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跨文化学习体验。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教育者可以设计出既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例如,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材料,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节庆活动、商务交流等场景,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此外,互动式多媒体应用,如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流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练习语言技能和文化适应能力,提高学习的沉浸感和实效性。其次,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了教学的边界。在线交流平台、社交媒体、国际新闻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英语,实践跨文化交际技能。网络资源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最新的国际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和整合各种在线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与反馈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与反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它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应当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表现,包括语言技能、文化理解能力、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等,并为学生提供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识别自身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评估方法应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等形式。这些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在实际交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反馈则应当及时、明确且富有建设性。教师在评估后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向引导者、协作者和促进者转变[8]。这种转变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提供知识和信息,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不同文化,帮助他们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此外,教师还需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引导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还需要转变为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日益增多,教师需要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敏感度和交际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跨文化学习。
上述策略与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国际化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六、结束语
通过探讨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其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共同努力和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国际化社会需求、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Oatey H S,Franklin P.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9:51.
[2] 董宁函.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探索: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11):141.
[3] Hofstede,G. 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 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1980.
[4] 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Pergamon,1982.
[5] Dweck,C. S. 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M]. New York:Random House,2006.
[6] Mayer,R. E. Multimedia Learning[M].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7] 郭专云.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6):87-89.
[8] 潘文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学园,2014(28):42.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