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优化研究

2024-08-15 00:00:00崔廷锋王凤清史雪洁厉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2期

[摘 要]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论证劳动教育实践环节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践路径优化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121-04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职业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职业院校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文件充分表明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1]。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将劳动教育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层面的高度[2]。当前高职院校虽然已普遍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却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的问题,使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加强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研究,优化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指导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体实施,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对大学生树立劳动认知、培养劳动情感、端正劳动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劳动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意见》中提到的“遵循教育规律,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都强调了劳动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纲要》则再次明确“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更突出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3]。

(二)提升劳动教育实效的根本途径

劳动的本质是行动,是付出体力或者脑力,并能产生劳动成果。开展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不论是理念的树立、精神的培育,还是技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是单纯理论教学能够实现的,必须经过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在学生的思想里扎根。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开展劳动教育,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说明,但更需要实践技能的培养锻炼,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实现知行合一。优化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认劳动价值,感悟劳动精神,锻造劳动品质。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载体

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性强,许多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载体[4]。首先,劳动教育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接受系统、规范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学生在参与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过程中,身心得到充分锻炼,实践技能获得提升,劳动能力不断增强,在劳动中获得成长。总之,通过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优化劳动实践路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5]。

(四)助推思政教育开展的得力助手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思政教育是灵魂工程。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其教学目标相近、教学内容相通,在“大思政”背景下,劳动教育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是高职院校落实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且以“树德”为首要价值。其次,思政教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能够产生深层次意义的思政教育一定是产生于实践体验的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是最得力的助手。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理解理论,进而认可理论,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又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学思维,提高思政教育的渗透力,还可以用生动、翔实的真实案例破解学生心中的疑惑,消除负面言论、消极思想、不当评价等对学生思想的不利影响。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教育部《纲要》明确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劳动教育实践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引导大学生自觉劳动、热爱劳动。通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劳动、感受劳动、享受劳动的快乐[6]。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教育实践环节不重视

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实践环节更容易被忽视。就大学生群体来说,受生活环境和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劳动观念淡薄,缺少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自觉性。家庭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忽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劳动教育实践环节未得到充分重视。而社会上滋生的错误思想,给大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更加不愿意参与劳动实践[7]。

(二)实践教育组织形式不丰富

在劳动教育的实际组织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劳动教育特别是教育实践环节组织形式不丰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全校大多数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未结合专业特色组织教学。二是教育实践部分仅限于整理宿舍、打扫校园、清扫实训室等初级水平的劳动体验,目标单一化明显,或单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完全规避实践环节。三是部分教师机械地把专业实训等同于劳动教育,缺少必要的理论讲解,让学生无法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事倍而功半[8]。

(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到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落在实处,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抓。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的讲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辅之以实践环节,而实践的内容必须与理论知识相对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悟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组织中,通常是以章节的模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分开进行[9],课程考核也经常以理论试卷的形式进行,这种模式下,即使学生都能取得很高的分数可能也无法胜任一项具体的劳动,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四)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

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与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无本质上的区别,甚至与初高中劳动教育内容也无太大差异,更多是原有教学内容的重复或延续。高等职业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提高学生的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劳动素养作为系统培养工作任务,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观念塑造、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等贯穿劳动教育全过程[10]。另外,有些学校劳动课由专业教师以外人员担任,学生几乎无法获得生产劳动实践。还有些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虽然做得很好,但未能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或给劳动教育留出很少的时间和空间,只把其当作实训的某一部分、某一个环节,造成劳动教育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践“两张皮”现象,难以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育人的功能。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优化分析

劳动教育的重心在实践。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才能真正构建起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一)全面提升认识,做好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域,全校上下要提升认识,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实践的组织落实,做好顶层设计。一是有效整合学校资源,统一组织协调,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二是开展劳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邀请相关行业的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进校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三是加强劳动教育组织体制、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评价机制等核心内容专题研究,为学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咨询与参考。

(二)优化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改革

增强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组织形式,同时加大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力度。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培养目标中融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要融入劳动精神、劳模安全、劳动法规等教育内容,在其他公共课教学中要融入劳动品质、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等教育内容;强调劳动教育课外实践环节,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劳动实践。二是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劳动的内涵,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主张,了解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实践环节结合理论教学设置,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教育教学组织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锻炼为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劳动的实践经历[12]。三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劳动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考核评价应以考查方式进行。作为一门课程,可以在设置的实践项目中考核学生某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劳动成果完成情况、参加具体劳动实践时的综合表现,也可以结合学生个人心得体会、劳动感悟进行评判。作为劳动教育体系,应对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三)强化实践导向,丰富组织形式

劳动教育必须强化实践导向,以丰富多样的载体和形式开展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一是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学校特色和各专业特点,把劳动教育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锻造劳动品质。二是丰富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打破传统专业班级的组织形式,改为兴趣小组的模式,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劳动实践团队,实践的内容也参照学生的关注点,把被动的劳动实践转为主动的积极参与。三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相近的培养目标和相似的培养过程,并且高度依赖实践教育。通过开展项目孵化、双创竞赛、创业培训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13]。

(四)推动多方联动,加强协同育人

一是推动家、校、企、社多方联动。首先,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育人的作用。家庭在劳动教育中起基础作用,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应特别注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劳动知识、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精神的主要场所;企业在劳动教育中起辅助作用,企业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和劳动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在岗位体验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的培育,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劳动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起支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其次,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及网络媒体等对学校劳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后,社会用人需求对学校劳动技能培养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二是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平台开展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的宣传,加强对典型事迹、优秀榜样的宣传;要利用学雷锋活动月、植树节、劳动节、宿舍文化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要多开展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为主题的班会、团课活动;要牢牢占据网络新媒体平台,大力开展对劳动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14]。三是构建“大思政课”教育格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在“大思政课”视域下进行,两者是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关系。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颁布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快速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成效提供了重要依托,是实施好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构建“大思政课”教育格局,通过贯通式思考、系统性组织思政教育工作,使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有机融合,促进思政教育要素有效整合和教育机制完善,实现实施效果和育人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专业特色,认真梳理、总结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好劳动教育实践的顶层设计,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充分调动全校资源加强协同育人,全面优化实践路径,把劳动教育实践高质量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7)[2024-05-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4-05-0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0 1022.htm.

[3] 张丹,张凤.高职师范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基于高职师范生劳动教育调查问卷[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24-26,76.

[4] 何定雯.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1):131-132.

[5] 冯瑞,杨丽丽.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13(5):18-21.

[6] 伊明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4):60-64.

[7] 韩职阳,祝木伟.共建共享理念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理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3, 37(1):28-32.

[8] 王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3(3):36-39.

[9] 龙丝.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3.

[10] 唐文丹.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特征、困惑和策略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3(21):9-12.

[11] 赵楠.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4):9-12.

[12] 李姝仪,马君.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优势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3):28-35.

[13] 孙家学,耿艳丽,邵珠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35-151.

[14] 曹桢,张诗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37(4):46-5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