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更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需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阐释、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养成路径。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类型;高职;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001-04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了多次谋划部署,各种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仅仅培养单纯会干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不够的,更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而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建设特有的职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文化养成,需要全校上下联动,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全方位、多渠道进行探索,进而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为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类型教育特征愈加明显。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类型特色、多元主体、融合发展、开放办学”等特征,在政策上增强“同等地位”的特征,在治理上增强“职教特色”的特征,在制度上增强“产教融合”的特征,在保障上增强“双师队伍”的特征,在运行上增强“双轮驱动”的特征等。现代职业教育已由过去的只强调“谋业”向注重“人本”转变,更加重视人的全面成长。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审视,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素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而目前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结构上还有一定不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既进一步明确了二者的关系,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是职业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类型教育”语境下职业文化培养既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也是在“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强调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和劳模精神,突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完全不同,中华文化之所以强大,正是来源于价值观的强大。对学生职业文化的培养,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有知识技能、有创新意识、有奉献精神、勇于担当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故而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职业文化的培养自然是其应有之义。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特征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要在类型定位的职业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衡量标准,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有机融合二者的途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唯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要在类型定位的职业教育中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有职业文化的滋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思想上就有对职业的高度认可,在实践中就有对工艺的倾情投入,他们会不断追求精益求精,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升华到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上。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要在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引领新时代的社会风尚。当前,我国正走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大道上,更需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职业文化,赓续有浓厚中国基因的“工匠精神”,将其作为劳动者不变的信仰,在实践锻炼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水平,有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要在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助推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职业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包括传承与创新,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职业文化的优良基因,又要在不断创新中锻造劳动者扎实的职业功底,达成新时代发展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实现其突破、革新的宏伟目标展现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当代价值。
二、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阐释
(一)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职业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其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高职院校和普通学校相比,其核心竞争力正是来源于其职业文化,通常普通高等院校的理念更追求“崇尚学术、高深知识”,而高职院校的文化理念显然应该回归到“职业性”“技术性”和“教育性”,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中,融职业文化与技术文化到高职教育文化体系中,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职文化。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崇尚的工匠文化和精神。如今,职业教育通过“一带一路”和世界技能大赛等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新时代,国家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这对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其人生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二十大以来,职业教育再次强调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各地各校也开始建设产教学院、产教联合体,这一切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育人机制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也让职业教育的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同时也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为职业教育类型服务的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理念有待加强
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如果想突出自己的“高等教育”特色,通常会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文化理念。近年来,特别是新职教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来,高职院校意识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需要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地方,但仍然更多地关注职业技能的训练,没有真正从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建设上深入思考,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育人的作用,导致整体而言表现为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理念的缺乏,也就难以发挥职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双重特性的职业文化建设内容有待完善
职业教育的特性体现为“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性,自然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在其文化建设上体现二者的融合,但当前的现状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往往只有其一,难见其二。一方面,学校想让自己突出“高等学校”的身份,便淡化了其“职业性”的特征,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对职业文化的精神内核缺乏深入挖掘,使学生在校三年对自己专业所属行业的历史、文化等精神内核缺乏了解,造成学校职业文化特色不突出,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有效的规划;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过去的职业教育往往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简单的“工具人”,而不是注重思想文化精神的“价值人”,“教育性”彰显不够,以致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由此,使得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缺乏跨界融合,导致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文化培养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文化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缺乏较强的实效性。一方面,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往往呈现散状和点状,未能形成成线成面的整体化、系统化规划,难以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匹配,也难以同专业发展定位相匹配,在具体实施中,也难以和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以致学生在校期间不能清晰明确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文化,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往往单纯地从理论层面加以灌输,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致学生难以从内心深处深刻认同,自然就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更难以形成较好的体系。
四、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养成路径探索
新时代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要顺应现实,紧跟时代,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类型定位的教育。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基础,一方面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我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养成路径。
(一)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下的高职职业文化建设价值理念,构建院校结合的职业文化建设制度
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体现了人才的两重含义:一是有能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技术,二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亦即在职业工作和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术技能等综合素养,二者也体现出明显的跨界融合特点,其进一步明确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在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人文素养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等文化软实力方面进行融合,强化技能与素质的跨界融合特点,强化职业文化价值理念,围绕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技能型社会发展等进行制度建设,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维方式、较高的人文修养、崇高的技术精神,构建院校结合的职业文化建设制度。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发展目标,做到学校有总规划、二级学院有小目标,通过多级联动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文化培养,让职业文化的光辉照耀学生,使其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新目标。
在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制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总体校训、校风等总方针,结合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色,构建学校整体与二级学院局部相结合的“院校结合”的职业文化建设制度。比如,我校的校训是“工于匠心,信于立德”,即涵盖了“德”与“技”的要求,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学校最大的二级学院,要在学生培养中突出轨道交通职业文化特色,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备轨道交通特色的职业文化制度,以使轨道交通学院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围绕“职业性”与“教育性”的结合,加强校企文化合作
高职教育“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结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要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校企文化合作。作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途径是高职院校的立足点,要实现二者的融合,需要在文化建设内容上进行精心设计,将行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校企文化内容共融共商
对企业而言,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技术文化是其文化要素;对学校而言,则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在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则需要校企共商文化建设内容,以我校轨道交通学院为例,开设的都是面向铁路及轨道交通行业的专业,在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中,需要和企业共商职业文化具体内容,如针对铁路企业的铁路文化,其内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通过校企共融共商,明确铁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筑路报国、兴路强国”,其重要依托是“英勇、团结、牺牲、奉献”的“二七精神”,其行动指南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其强大动力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其核心价值是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敢于创新、勇创一流等中国铁路文化精神。校企双方经过共融共商明确这些文化精神谱系,在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中有机融入这些职业文化要素,营造具有铁路行业特色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双主体”的办学优势,把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融合于校园文化中,搭建互联互通的桥梁,打造具有突出校企合作特色的校园职业文化品牌,使职业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加强校企文化载体共培共育
高职院校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之路,需要校企双方加强文化载体的共培共育。一是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人文通识课和专业课等课程载体。思政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文化的重要依托,人文通识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保障,专业课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浸润,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通过打造思政“金课”,进行通识类课程课堂革命,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全面帮助高职学生培养职业文化。二是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精神的滋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精神层面的认同感。三是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的既视感。校园环境建设上,注重和企业文化的结合可以为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培养提供较好的外在条件。
3.加强校企文化平台共搭共建
一是校企共同搭建思政教学团队,组建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优秀毕业生、劳模等组成,营造合力育人的氛围。二是校企共同搭建思政大课堂平台,通过思政理论课堂、思政实践课堂、思政情景课堂、思政沉浸课堂等多向发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深入开展紧密结合党的方针政策的时事论坛等活动,构建校企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三是校企共同搭建专业实训基地。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加强校企的紧密联系,在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上齐头并进,实现校企文化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培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强化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培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二要在学生职业文化和核心能力培养上增强实用性、职业性,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顺应岗位变迁需要,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从上到下一以贯之,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需要滴水穿石的长期积累,需要在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做到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的融合,职业环境与校园环境的融合、职场氛围与校园氛围的融合,让学生切实认识职业文化、崇尚职业文化,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拓宽职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每一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职场变化和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修订,形成良好的职业文化生态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三个课堂”培育学生对职业文化的感悟。一是在校园环境文化的打造上,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做到既有硬件设施,也有软件设施,找准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文化的切入点。比如,我校轨道交通学院的职业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上,在教学环境、实训基地等外部环境上融入新时代铁路精神,打造高铁列车景观。二是在精神文化上,通过铁路文化核心价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技能大赛中不断强化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敢于创新、勇创一流等核心价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在职场文化中感受职业文化,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感受铁路文化,在铁路文化的熏陶中厚植爱国情怀。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举措,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培养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敏启,曹明.“职业教育适应性”语境下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7):68-73.
[2] 张世金.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15):91-95.
[3] 邹吉权,刘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理论与行动框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35-42.
[4] 韩旭红,陈晨.中国铁路文化精神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9):90-94.
[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8-13.
[6] 李琪.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订单培养双向赋能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1(33):17-1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