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地区,谈起最具特色的面食艺术,当数令人眼花缭乱的面塑,以山城栖霞为典型代表。栖霞面塑,渊源可追溯至金代置县,约900年历史,是农家妇女根据传统节日、生活习俗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俗性和原生态性。
栖霞面塑,以面粉为原料,采用刀、剪、笔、刷子、竹条及部分自制工具进行创作,包括结婚喜庆、满月百岁、岁时节气、祈福祭祀等题材,造型不一,内容丰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塑融合了雕塑和绘画两个艺术门类,制作过程分两个环节,第一,塑型。即捏制成型,作品的各种形状在此过程完成,制作者的造型艺术修养充分释放出来,主要包括“和面—发面—揉面—塑型—锅蒸”等环节;第二,彩绘。蒸熟后晾干表皮即可进行彩绘,反映制作者的绘画艺术水平,是面塑制作过程的点睛之笔。
栖霞面塑无论从传承完整性、技艺精湛性,还是从社会影响力来看,牟家花饽饽可谓翘楚,当之无愧。牟家花饽饽以石磨面粉作原料,混合油、糖、鸡蛋、酵母等原材料精心加工而成,花色品种繁多,寓意喜庆吉祥,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以造型美观、原汁原味、内涵丰富而闻名,曾在北方十省旅游交易会上获得银奖。
民以食为天。生活富足加持美食,亦是古人追求的诗与远方、圆满生活。牟氏望族在吃的方面十分讲究,具有独特的“三灶制”饭菜,形成了300多年历史的美食文化,“牟氏地主宴”于2009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名宴”。宴席包括接风洗尘宴、婚庆宴、庆丰宴、加官晋爵宴等,分6人桌(官桌)和8人桌(民桌),菜肴设置一般为“十大碗”“八大件”和“四二六”等,道道风味独特,盘盘色香俱佳,而宴席的主面食就是牟家花饽饽。
2008年5月,栖霞面塑入选首批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民间得到良性传承,在牟氏庄园等非遗工坊尽情铺排、大放异彩,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海内外游客切身体悟到胶东传统质朴的乡土文化和“乡村记忆”,感受5000年中华农耕文明的无尽魅力。
(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