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农家书屋提质增效让书香浸润群众心田

2024-08-14 00:00:00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
农家书屋 2024年7期

7月的天水,瓜果满园,书香飘溢。在广袤的天水大地,农家书屋星罗棋布,宛如一朵朵文明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扎根沃土,开花结果。在这座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从市区到乡村,再到田间地头,书香浸润着农村。在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天河村的一间农家书屋里,阅读书籍的群众络绎不绝。在夏日暖阳的光影下,村民正津津有味地品读着书本,宽敞的阅览室显得很恬静。

从2005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到2008年全面推进实施、2012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天水市建成农家书屋2540家,出版物保有量超过500万册(张),农民群众人均拥有出版物超过3册,补齐了农村优质出版物供给匮乏的“精神短板”,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天水市农家书屋以“星火燎原”之势,反映着天水市“文化家园”的跨越式增长和繁荣,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

随着数字阅读逐渐成为潮流,全新的阅读方式被催生。在广大农村地区,数字化阅读方式深入农民生活,听书和看视频讲书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群众喜爱。相比之下,大部分农家书屋以纸质阅读为主,数字阅读为辅,个别农家书屋存在资源闲置、内容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新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天水市委书记冯文戈认为,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重点要从推动共建共享,解决资源闲置问题;持续优化内容供给,满足群众阅读需求;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提高书屋使用效能等三个方面入手,以积极适应网络技术普及带来的阅读群体结构和需求变化,全面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文化滋润。

强基固本,

让文化阵地扎根广大农村

大力实施“共建共享”提升行动,解决资源闲置问题,做到哪里有读者,哪里就有农家书屋。

健全完善机制。健全现代农家书屋管理保障机制,将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纳入“全民阅读”工作,坚持重心下移、推动职责下沉,形成上下通联、齐抓共管的农家书屋工作格局。严格按照“三项制度”上墙、开放服务“四公开”、建设管理“十个有”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常态化绩效评价机制和报告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及时跟进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以评估成效促进任务落实;建立稳定多元投入机制,用足用好财政补充经费,探索建立村级基金协会组织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拓展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研究制定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在村集体经济积累较好的行政村率先探索建立村级基金、协会等,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到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培训、开展公益性活动等。

优化完善管理员队伍。农家书屋管理员既是书屋的“看门人”,也是农民读书的“引路人”。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专职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打通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成效。按照农忙、农闲时节,将农家书屋管理员按照AB岗设置,确保群众借阅方便。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鼓励聘用农村宣传员、公益性岗位人员、退休教师、各类志愿者等担任管理员;开展全覆盖培训,聘请图书馆专职人员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辅导,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探索“农家书屋+”模式。通过整合基层各类设施、场所、项目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设立多种形式的阅读服务点,解决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农家书屋+”模式,推动农家书屋向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农村小区、乡村中小学校及校园周边、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幼儿园、乡村卫生室、村邮代办站、农家乐、电商服务点以及妇女之家、老年之家、残疾人之家、儿童之家等场所延伸,面向各类阅读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文化振兴、智力提升作用。持续推进新华书店农村发行网点建设,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平台拓宽发行流通渠道,提升农家书屋和农村发行网点的综合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具备一定经营条件的农家书屋,授予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出版物经营、代销、租赁等业务,增强农家书屋的自我发展能力。聚焦解决农村幼儿读物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持续推进农村幼儿园“小书架”建设,把“小书架”打造成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启迪心智、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加大电子阅读设备和阅读内容的供给,推广使用“百草园”“陇上飞阅”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走进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整齐划一,电子阅读屏陈列有序,居民们正在安静阅读和浏览。什字坪村农家书屋现有图书6000余册,每册书籍统一编号粘贴标签,电子阅读屏上,“百草园”App发布的阅读产品琳琅满目,展现着这里规范化、科学管理的成效。从“建书屋”到“种文化”,从“传知识”到“育新风”,什字坪村农家书屋“牵手”新时代文明实践,以读书涵养文明意识,以读书陶冶村民情操,以读书促进志愿服务,产生了读书与文明实践互促、共融、俱进的良好效果。什字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刚说,作为农民文化活动阵地,农家书屋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声音传播到百姓心坎上。

优化供给,

让农家书屋充满乡土温度

大力实施“供给优化”提升行动,精准对接农民群众阅读需求,做到读者需要什么资源,就提供什么资源。

多方位立体式对接农村群众阅读需求。完善出版物推荐目录评审机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策划选题,从源头上推出更多“合口味”的出版物。聚焦农民群众阅读需求,组织开展农民最喜爱的百种出版物推荐活动。建立健全出版、推荐、选配、阅读有效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农家书屋出版物选配机制,真正把农民群众喜欢看、用得着、留得住的精品出版物送到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广大农村群众主观能动性,根据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生活生产方式差异等,精准对标农民群众阅读需求,提高农家书屋出版物配备的针对性、适用性、可读性,因地制宜推进“百姓点单”服务模式,让农民成为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的主角。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征询、实施网上选书、主题实践活动选书、书城选书、现场征询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阅读需求,并将“送书入户、送学上门”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

打造“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模式。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新兴阅读和传统阅读融合发展,逐步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围绕“三端一体”总体布局打造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探索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加载数字阅读内容,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技术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数字出版单位和通信运营商研发适用于农民群众阅读的数字文化产品,提升农家书屋数字化水平。动员和指导农家书屋管理员学习使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学习平台,组织开展线上阅读活动,让学习平台在农家书屋落地生根。构建基于互联网架构的融合阅读服务云平台——“百草园”,打造为农民群众服务的App手机端、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服务的云图书馆电视端、为管理部门服务的监管平台集成端,适当增加农村群众爱读、爱听、爱看的音视频出版物。通过阅读积分奖励、流量赠送等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群众下载注册使用“百草园”App。逐步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且使用的手机大部分为功能机,不支持下载软件的问题,农家书屋配套一批方便使用、功能简捷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比如:“E播宝”、电脑、电子阅读机等设备,同时从技术上保障“百草园”App数字内容与相关设备兼容使用,特别是将数字阅读功能接入村大喇叭等现有基层宣传渠道,定期或不定期播放数字阅读内容,使广大农村群众随时随地“听书”。

提升农家书屋“造血”功能。鼓励民间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设计和运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或冠名承办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农家书屋管理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大力推广秦州区“书海工程”的有益经验,迈开社会捐助这条“腿”,让更多的社会团体、个人捐助农家书屋,不断提升农家书屋“造血”功能。实施“开展图书捐赠”工程,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团体、热心人士等开展图书捐赠,积极争取省内外出版社、发行单位等开展爱心捐赠。盘活存量资源,用好增量资源,将图书馆分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幼儿园的出版物统一纳入农家书屋管理,推动农家书屋与图书馆、图书馆分馆(乡镇文化站)、农村幼儿园互联互通、通借通还。

走进什字坪村农家书屋,电子阅读屏幕正在滚动播放着视频节目,读者只要简单操作,就能进入网上“农家书屋”点播读书或免费下载视听资源。今年81岁高龄的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李华忠老人介绍,在他悉心管理的8年里,书屋每天都对外开放,年均借阅达2.1万余人(次)、3万册(次),村上有个蔬菜种植户,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种植的西红柿品质一直不好,他主动送去了西红柿栽培技术专业书eC2/BTeikTY1YrD04ARr2bVL5wtNBS0b/Ht1PYUTp4I=籍,该农户从书籍中获得了一技之长,西红柿品质得到很大提升。据麦积区图书馆馆长曹雪梅介绍,区图书馆与什字坪村农家书屋建立了图书流转机制,定期为农家书屋更换优质图书,既盘活了图书馆的海量存书资源,又丰富了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

服务阅读,

让全民阅读活动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服务阅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农家书屋使用效能,做到读者在什么地方,服务就跟进到什么地方。

搭建“书香陇原”阅读推广平台。在元旦、春节、“4·23”世界读书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主题阅读活动,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按照“分散划片、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一批有影响的阅读活动品牌,推进“书香陇原”建设。打破以实体书店为主的传统图书展销模式,将图书馆纳入图书展销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供农民群众现场阅读和借书,将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好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农业、科技、法律、教育、医疗保健等部门深入基层开展活动。保障少年儿童基本阅读需求,开展“小手拉大手”等阅读活动,鼓励教师、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开展阅读辅导。

创新丰富活动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发挥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农技专家等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欢迎乡贤人士、致富带头人、“网红”等在农家书屋进行阅读分享、直播打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将农家书屋使用与“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同谋划、同组织、同推进。组织高校、宣讲团理论专家学者在农家书屋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塑造自信自强的品格,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切实增强各类阅读阵地的政治引领力。

织密宣传矩阵。通过“学习强国”、“百草园”App、微信公众号等应用平台和各类新闻媒体、网站,及时推送报道农家书屋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开展寻找“最美乡村读书人”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基层采访报道。发挥好村级大喇叭、村组微信工作群等各类村级传播平台正向传播和动员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评选活动,推选表扬一批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优秀志愿者、优秀乡村阅读推广人和优秀阅读推广机构。结合农家书屋开展活动次数、开放时间、服务人数等项指标进行评估,采取积分制、清单制等手段,对阅读积极性高、阅读量大、热心于阅读推广的人士进行表彰奖励。采取“评星定级缩差距、辅导培训提管理、任人唯贤强服务”的办法,对全市农家书屋服务效能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较低、服务效能较弱的书屋,通过管理员集中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唯有不断推进阅读阵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文化传承提升创新,才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打卡地”“加油站”“智慧屋”“致富屋”。在这方面,张家川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该县多年来着力打造“丝路大关山·书香张家川”文化品牌,依托农家书屋扎实深入推进各类主题阅读。持续举办以“阅百年历程 传精神力量”为主题的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品牌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局面,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创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刘堡镇中学副校长说,学校借助“丝路大关山·书香张家川”文化品牌,以全县中小学示范性读书阅览室建设项目为抓手,把农家书屋搬进课堂,为学生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张家川县刘堡镇高家村村支书马琳看来,“农家书屋活起来,只有提供贴近农村、契合农民的书籍,书屋才有生命力,才能点亮乡村文化生活。”近几年,得益于农家书屋这一平台,村里人气旺了,游客多了,文化活动多了,村民“口袋鼓了,脑袋也富了”。

农家书屋是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堡垒,也是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粮仓”,是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冯文戈表示,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砥砺前行,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和“钉钉子”精神,主动顺应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作为主要增长点,提高数字化阅读产品供给,打开阅读新方式。同时,深入挖掘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策划选题,从源头上推出更多“合口味”的出版物,以“书香陇原”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让书香浸润群众心田,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文明城市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