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温饱得不到解决的贫穷年代,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被青海人亲切地称为“曲儿”的青海地方曲艺,如一条声音的河流流淌在青海人的心间。追逐着这条声音的河流,青海人在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生生不息,传递着感动与温暖。
曲艺,又名说唱,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青海地方曲艺源远流长,多彩多姿,是民族民间艺苑中一枝绚丽之花,在青海各族人民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青海平弦、青海越弦、西宁贤孝等曲种已经陆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最初的传统坐唱艺术,逐步发展为服装艳丽的舞台表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艺的“说”与“唱”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天地,展现出更加多元、丰富的面貌。
西宁贤孝:
净化心灵的良药
在青海地方曲艺“贤孝”中,完全渗透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贤孝所承载的警世、醒世、悟世、劝世等功能,是一剂净化心灵的良药。
西宁贤孝是一个非常惹人喜爱且观众面很广的曲种,它的曲牌丰富且各具特色,大贤孝、小贤孝、法师贤孝、越牌贤孝、快板贤孝等曲牌旋律顺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唱词质朴平白,许多表贤道孝感化人心的传统曲目,常常让观众掩面落泪,一些现实生活题材的新编曲目,往往又让人捧腹大笑,使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贤孝这种多方面的教化功能,使它在芸芸众生中始终得到青睐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青海平弦:
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雪”
2008年6月,青海平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海平弦原名“西宁曲子”“西宁赋子”,由京津传入青海的民歌俗曲演变而成。在扬州清曲的流播中,以南方“赋子(赞)”的流变曲调为基础,兼收并蓄了元、明南北散曲及古今许多小调、小曲及其他曲艺曲种的一些曲牌,加以发展变化,在青海逐步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地方曲艺曲种。
青海平弦传统曲目遗产相当丰富,所涉猎的内容也极为广泛。它是几千年中国历史的载体,承载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族英烈、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近代生活故事。十分可喜的是,许多有成就的平弦老艺人,在继承优秀平弦曲目唱腔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唱腔中的精华,创造并丰富了青海平弦音乐,使青海平弦达到了今天这样的艺术境界。
青海平弦被誉为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雪”,素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它曲调优美典雅、委婉柔情,在风格上和其他地方曲艺曲种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出更浓烈的亲和力和抒情色彩,这也体现出它“以曲会友、乐在曲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这样丰富多彩的曲牌唱腔,几百年来流传在以西宁为中心的湟水流域农业区,为广大汉、回、土族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支撑河湟地区群众精神生活的食粮,足见这种曲种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平弦和青海地方曲艺的其他曲种已经阔步走向青海广袤的草原城镇和西部矿业新城,这种发展势头,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海越弦:
青弦动人心
青海越弦又被称为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是青海省的传统曲艺曲种之一,也是青海平弦的“姊妹”艺术。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板胡、笛子、盏儿,以梆子击节。越弦的曲目多是短篇唱段,内容丰富。2008年6月,青海越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联曲体形式的青海地方曲艺中,青海越弦可说是流播覆盖面较广的一个曲种。越弦的曲调旋律流畅爽朗、刚柔相济、节奏紧凑、轻重有序。较之于平弦唱腔的婉约舒柔及较长的拖腔,越弦唱腔则显得阳刚豪放、苍劲有力。这样的唱腔风格特别受到农民朋友们的喜爱,这就是为什么青海越弦在青海广大农业区比“阳春白雪”的平弦更受欢迎、更能普及的原因。
在众多的青海越弦曲目中,反映民间生活故事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多的数量,这也说明了越弦所涉猎的事物、景象都是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群众最喜闻乐见、最能引起心灵共鸣的人间百态。正是这种传递老百姓心声的平民化艺术,装扮出河湟大地春意盎然的人文景观。每当人们徜徉在青海地方曲艺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贪婪地吸吮散发着高原泥土芬芳的韵味时,无不被这种淳朴热烈的浓情所陶醉。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
深入人心的歌谣
曾经孕育了灿烂河湟文化的青海东部农业区,以浩如烟海的汉族民间小调昭示着昔日的辉煌,也彰显出新时代民歌的蓬勃生机。
在青海广袤的沃土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其中流传在河湟地区的汉族民间小调就是一个极富高原地域特色的品种。它和青海“花儿”、青海地方曲艺等民俗文化品牌一道,构筑起了青海河湟山川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半个世纪前,脱胎于青海汉族民间小调《四季歌》的风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就已经走出国门,风靡世界。仅此一点,就可窥见青海汉族民间小调的多彩面貌以及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
曲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一次次蜕变中,不断更新、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说唱艺术不断焕发着新的气象。随着一代代曲艺人的不懈努力,青海地方曲艺从“曲高和寡”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是,青海人心目中“曲儿”的本质依然没有变。青海地方曲艺不单单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互动、温情传递的纽带,带给了当地群众持续不断的精神鼓舞和生命感动。
(执笔人:陈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