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救助水平:一个主观评价

2024-08-13 00:00夏珺
老区建设 2024年6期

摘 要:主客观福祉共同构成一个真实的福祉水平。以顾客满意度理论为指导并构建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能了解低保救助对象“实际感受同预期的差距”,得出救助水平的一个主观福祉评价。对问卷数据进行三角模糊数的处理,能较好地解决评价客体只能被模糊度量的问题,研究发现,低保对象对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救助水平的主观评价为“基本满意”。其中,制约满意度的薄弱指标是“农村低保对象参与低保标准的制定”以及“与预期效益相比的满意程度”。为此,应引导低保救助对象的合理预期,重视考察财政支出效能;在低保救助补差审核确认、家庭经济状况定期核查等重要节点设置告知环节,提升低保对象诉求表达的感知度与参与度;将保基本生存转变为适当考虑家庭正常运转。

关键词: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救助水平;主观评价;三角模糊数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6-0023-1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民生观”重要论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1]这要求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低保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主要由财政资金保障和兜底,低保救助水平一定程度上受到财政能力、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已有相关研究使用财政支出水平来评估低保救助水平,如用人均补差、救助标准等指标,还有根据研究需要分别设置绝对和相对水平指标,如用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地区最低工资水平的替代率来探讨低保救助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此外,还有学者围绕救助适度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既要避免救助不足也不能救助过度,即解决低保救助标准适度问题,要求低保标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行低保救助标准动态调整,确保低保救助对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低保财政支出的救助水平与低保标准的救助水平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等同的。实际上,主客观福祉共同构成一个真实的福祉水平,低保救助水平除了客观的低保救助标准,还应该包括救助对象的主观判断,即“贫困者的声音”可以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农村低保的实际保障力度,可以尝试用农村低保对象的主观满意度反映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救助水平。

农村低保对象主观满意度分析以顾客满意理论为指导,围绕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满意程度展开研究,为低保救助对象参与表达、评价提供平台,充分听取低保救助群体的意见,使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救助水平较为充分地体现救助对象的诉求。满意度分析从主观层面反映了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实际保障水平。文章构建了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测评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设计,在通过效度和信度检验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并提出提升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救助水平的建议。

二、构建指标体系

顾客满意度理论最早是20世纪初消费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发展,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已逐步完善,它主要由五个方面变量构成,即顾客期望、产品质量感知、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顾客抱怨。[3]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引入政府工作、公共政策评价,能更好体现政府的人本理念,而对政策对象满意度进行测评,能了解政策对象对政府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感知和其与政策对象期望值进行比较的结果,即根据“实际感受同预期的差距”“实际与理想的比较感受”得出政策对象对自身需求满足与否的主观评价。总的来说,政策对象满意度是模糊的,是一种心理活动,以人们的主观感受为基础,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空间发生变化,但满意度是绝对可测的,现有的一些模糊评价方法为满意度测评提供了保证。文章将满意度理论引入农村低保财政支出保障水平的测评,依据“预期绩效水平与实际绩效差距的评价”[4],即测评指标应既包括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预期效应又包括对其实际救助水平的认知或评价,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二级指标由5个潜在变量组成,三级指标由12个可测变量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x9IhnI14TrsYXOQK2BnsSg==

1.农村低保对象期望。其具体指在获得低保户资格时,低保对象对低保救助待遇给其家庭带来帮助的一种预期效果或盼望成效。这是满意度研究的起点。

2.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公众参与越来越被重视,各级政府要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便利,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程度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参与度越高,满意度越高。

3.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效益。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财政资金的使用对于改善低保对象收入状况有直接影响。同时,农村低保财政支出间接效益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基础。因此,选取“财政支出经济效益(改善原有基本生活)”“财政支出社会效益(社会稳定)”组成该潜在变量的可测评指标。

4.感知质量。该指标旨在衡量期望值与实际值的差距,当前者低于或等于后者时即为满意,选择“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整体满意度”“满足日常吃穿用基本生活”“与预期效益相比的满意程度”作为测评指标。之所以选“对政府低保办事态度、服务意识”“对政府低保办理效率、能力、规范性”,是因为“爱屋及乌”“晕轮效应”,农村低保对象对地方政府低保办事的态度、服务意识、效率、能力等的评价、判断和认识会影响其对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水平的感知。

5.对政府所持态度。地方政府坚持从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成员基本生活出发,依据维持最低生活所需来确定当地农村低保标准,那么农村低保对象就会对地方政府产生忠诚度,一定程度上信任、支持地方政府。

三、数据处理及检验

(一)运用三角模糊数处理问卷数据

调查问卷围绕指标体系设置了12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科学性较高的10级量表来设定并赋值(1到10)。大部分满意度量表项目数都为5级,即通常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而此次问卷设置10级量表是为了更贴近日常生活,农村低保对象对1到10分更容易理解并能更好做出判断和选择。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类思维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调查对象在回答问卷时所给分值的模糊性,文章采用模糊数学来解决这一问题。一般来说,用以度量被评价对象的各项评价指标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三角模糊数则是一种将模糊的不确定的语言变量转化为确定数值的一种方法。此次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三角模糊数的方式来表达实际指标值,使问卷实际指标值向相应的三角模糊数转变,这样就能很好解决被评价对象无法准确度量而只能模糊评价的问题。具体实际指标值和其相对应的三角模糊数如表2所示。

依据表2所制定的规则进行基础数据的转换,那么在对潜变量的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分值(指标得分)模糊不确定的问题就能很好得以解决,最后再由模糊数转换回实数以更为客观准确地测评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满意度。

(二)数据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由于时间、精力、人力及资金等限制,笔者于2022年7月到2022年11月深入农村低保家庭做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数据来源于安徽安庆、江西新余、河北廊坊、江苏泰州、湖北孝感、江西永新、江苏淮安、江西泰和、安徽蚌埠,走访的乡镇主要是南昌市罗家集镇,高安市石脑镇,瑞金市九堡镇,龙南县临塘乡、桃江乡、东江乡,全南县大吉山镇、城厢镇、金龙镇、南迳镇。共回收有效问卷452份,对问卷里个别问题缺失做保留并通过取众数、平均数等方法处理后一并使用。有效问卷的样本具体分布特征如表3所示。

1.数据信度检验

目前社会科学普遍使用Cronbach α系数来检验数据内部一致性,用折半Split-Half系数来检验数据外部一致性。系数的值均介于0~1之间,越接近1,表明内部一致性越高。根据已有研究,当系数大于0.7时,表明问卷数据的可靠性较高,当系数在0.65~0.7之间是最小可接受值,当系数小于0.65时,最好对测量量表进行调整。文章使用SPSS20.0计算调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和折半Split-Half系数的具体数值,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如表4所示,12个测量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6(远超0.7),说明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在信度理想,测量量表设置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如表5所示,调查问卷折半Split-Half系数总体为0.706,第一部分的问卷信度为0.676,第二部分信度为0.761,调查问卷亦通过外部信度检验,但总体上外部信度弱于内部信度。

2.数据效度检验

效度用于衡量综合评价体系能否准确反映评价目的和要求,效度越高,表明测量结果越能反映所要测量的特征。文章效度分析用于估计所选的12个测量变量对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测量的总体影响。测量变量公因子方差越大,其对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指标科学性就越高。用SPSS20.0做因子分析,结果如表6、表7所示,KMO和Bartlett的检验拒绝各测量变量间独立的假设,KMO值为0.832(大于0.7),适合应用因子分析且说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12个测量变量效度系数最小值为0.516,效度值均高于0.5,说明此次问卷的效度值较高,通过了效度检验。

四、数据分析

(一)所采用的确定指标权重方法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Delphi法、专家调查法、主观经验法、ABC分类加权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文章使用AHP法,主要是因为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的评价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和多指标的复合体系,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由于各层次和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各有不同,那么通过两两比较矩阵计算权重的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决策判断和评估。

第一步是构造判断矩阵。在指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通过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来构建若干个判断矩阵。假设上一级指标与其下一级指标I1,I2,……It的判断矩阵如下:

I1 I2 …… It

I1 i11 i12 i1t

I2 i21 i22 i2t

…… …… …… …… ……

It it1 it2 itt

其中,iij表示对于上一级而言,下一级任意指标ii对ij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具体含义如表8所示。

第二步是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对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特征向量ω,并利用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RI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正规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计算步骤如下:

1.将判断矩阵I的每一列正规化:通过公式(i,j=1~t),从而将矩阵

I成

2.将每一列都正规化的判断矩阵按行加总得出ω,令(i=1~t),计算出ω1,ω2,ωt为i1,i2,it的权重。

3.一致性检验。根据实际需要,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越差。随后检验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必须将一致性指标和随机一致性指标进行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记为CR。当CR=CI/RI<0.10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二)对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测评指标进行赋值

选取二级指标“感知质量”指标的4个三级指标“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整体满意度”“政府低保办事态度、服务意识”“政府低保办理效率、能力、规范性”“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惠及广度”进行赋值方法介绍,具体如下:

1.构造判定矩阵。通过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来构建若干个判断矩阵。

得到的判断矩阵I=1 3 3 5 71/3 1 2 5 51/3 1/2 1 3 51/5 1/5 1/3 1 21/7 1/7 1/5 1/2 1

2.将判定矩阵I的每一列进行正规化得出判断矩阵。

=0.498 0.619 0.459 0.345 0.3500.166 0.206 0.306 0.345 0.2500.166 0.103 0.153 0.207 0.2500.100 0.041 0.051 0.069 0.1000.071 0.029 0.031 0.034 0.050

3.将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加总:2.2711.2730.8790.3610.216,将其正规化得0.4540.2550.1760.0720.043 。那么,得到特征向量ω=(0.454,0.255,0.176,0.072,0.043)T。

4.在EXCEL上计算矩阵I最大特征值λmax,而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用MMULT函数对两数组的矩阵乘积求和。

1 3 3 5 71/3 1 2 5 51/3 1/2 1 3 51/5 1/5 1/3 1 21/7 1/7 1/5 1/2 1×0.4540.2550.1760.0720.043=2.4081.3340.8870.3590.216得到λmax=1/5×(=5.111。CI=(5.111-5)/(5-1)=0.028,CR=CI/RI=0.028/1.12=0.024<0.1,可以认为比较矩阵具有比较满意的一致性,得出指标权重,如表11所示。

按照以上步骤,计算指标体系所有指标的权重,具体权重如表12所示。

(三)计算综合得分及分析

1.对所获得的452份问卷数据进行转换,用三角模糊数形式呈现各项测评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13所示。

2.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依据表2所列规则构建模糊评价矩阵,为了让模糊数更准确地表达实际指标值,进行平方处理,得到评价矩阵A,其中ai=

404 0.4670 0.60990.2989 0.4162 0.55130.1704 0.2614 0.37370.2498 0.3595 0.48780.4556 0.6003 0.73800.4420 0.5846 0.72330.4010 0.5364 0.67670.1661 0.2547 0.36510.2408 0.3476 0.47370.4550 0.5999 0.74140.3550 0.4838 0.62100.2857 0.4023 0.5372

根据所构成的模糊评价矩阵A,为了消除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利用以下规范公式将模糊评价矩阵A转化成规范化矩阵R,其中ri=)。规范公式为ri=ai/‖ai‖,‖ai‖=。据运算法则,得出:

0.2221 0.2965 0.39750.2081 0.2799 0.37790.1576 0.2223 0.31170.1903 0.2601 0.35550.2570 0.3361 0.43720.2531 0.3317 0.43280.2411 0.3177 0.41870.1552 0.2189 0.30750.1868 0.2558 0.35030.2568 0.3360 0.43820.2268 0.3017 0.40110.2035 0.2752 0.3730

根据公式将三角模糊数去模糊化,计算出规范化矩阵的评价矩阵RT。其中0≤T≤1,且T值的选择取决于评价者的风险态度。当T>0.5时,表示评价者是追求风险的;当T=0.5时,表示评价者是风险中立的;当T<0.5时,表示评价者是厌恶风险的。一般来说,农村低保对象对于评价指标所占权重是完全不知晓的,因此可以假设其评价是尽可能中立的,故选取T=0.5,将其代入公式,最终得到矩阵RT:

0.60630.57290.45700.53300.68320.67470.64760.45020.52430.68350.61570.5634

3.计算综合得分及结论。依据之前所计算指标体系所有指标的权重ω=(0.0066,0.0444, 0.075,0.2115,0.0705,0.1957,0.1099,0.0759,0.031,0.0185,0.0403,0.1207)T,得出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评价综合得分为Z=0.5837。如果总分为1分,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满意度则为0.5837分。假设满意度集为“非常不满意(0.1,0.2,0.3)、不满意(0.3,0.4,0.5)、基本满意(0.5,0.6,0.7)、较满意(0.7,0.8,0.9)、非常满意(0.9,1.0,1.0)”,对应表2所列三角模糊数,那么当前低保对象对财政农村低保财政支出“基本满意”。满意度测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政策受众对财政支出的满意程度,更应该通过测评了解影响低保对象满意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和制约满意度的薄弱环节,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依据。

从矩阵各项得分来看,第3项和第8项得分相对偏低,即“农村低保对象参与低保标准的制定”以及“与预期效益相比的满意程度”打分较低。第5项、第6项、第10项、第11项得分较高,可以理解为农村低保对象对政策支持度、整体感受、低保工作效率、对其社会效益的评价都较高。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村低保对象大多因残疾、病、无劳动能力等成为低保户,他们对按时领取现金救助心存感激,对低保政策以及低保工作开展支持度均较高。获得低保救助有助于提升受助个体的主观福利水平[5],但还可以在低保标准制定的参与度以及政策预期的主观认识上下功夫。

五、总结与政策建议

研究采用AHP法来确定12个满意度测评指标的权重,利用三角模糊数构建模糊评价矩阵,通过三角模糊数方式处理各项指标的实际得分,结果显示,低保对象对政策支持度、整体感受、低保工作效率、对社会效益的评价等指标打分均较高,而“农村低保对象参与低保标准的制定”以及“与预期效益相比的满意程度”两项得分较低。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引导低保救助对象合理预期,重视考察财政支出效能。低保救助对象对制度期望越高,当实际情况与预期有较大差距时,就容易出现不满意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度的运行效能。做好低保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低保救助对象对制度目标与初衷的正确认识。社会救助作为最后一道“安全网”,旨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且资金来源于财政,需结合我国经济承受能力,坚持“适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原则。

在低保救助补差审核确认、家庭经济状况定期核查等工作中设置告知环节,提升低保对象诉求表达的感知度与参与度。动态调整低保标准,将其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长同步,科学测算低保标准。确保农村低保财政支出保障水平的科学合理性固然重要,但也要重视低保对象对政策的感知。救助水平不仅有客观评价,还应注重救助对象对政策的主观效能感受,即文章中提到的对低保的参与感知。同时,还应在群众监督下严格做到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进出明确、补助水平升降有度。[6]

将保基本生存转变为适当考虑家庭正常运转。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理论上低保金用于维持基本生活,但对整个家庭日常生活的感知会直接影响到对低保救助的主观评价。学者对于“家庭生活满意度”会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测量,既设计诸如家庭收入、家庭伙食消费、住房面积、住房设施、物质生活设备、精神生活设备等客观指标,又设计邻里关系、住房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婚姻生活、闲暇生活等方面的主观指标。[7]救助理念可以适当考虑家庭正常运转,低保户家庭能否正常运转会影响其对低保支出水平的主观感受,使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见可感知。

参考文献:

[1]张浩淼.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EB/OL].(2023-05-19)[2024-04-02].https://theory.gmw.cn/2023-05/19/content_36571441.htm.

[2]中共民政部党组.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民政,2022,(8).

[3]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毛太田.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5]韩华为,高琴.中国城市低保救助的主观福利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18,(3).

[6]王伶,邓大松.城市低保制度运行效能评估研究——基于辽宁省的调查数据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15,(3).

[7]风笑天,易松国.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及其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0,(4).

The Assistance Level of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ecurity: A Subjective Evaluation

——Satisfaction Analysis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Xia Jun

Abstrac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ell-being together constitute a true level of well-being. The article i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constructs a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nderstands the gap between the actual feeling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beneficiaries, and obtains a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assistance level. The processing of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on questionnaire data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evaluation objects can only be measured by fuzzy metric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beneficiaries are "basically satisfied" with the assistance level of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ecurity. Among them, the weak indicators that constrain satisfaction are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formulation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 standards"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compared to expected benefits". Therefore, the article firstly proposes to guide the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the beneficiarie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examining the efficiency of fiscal expenditure; Then set up notification links at important nodes such as confirming the amount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 assistance and regularly verifying the family's economic status, to enhance the percep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expressing their demands; Finally transform the protection of basic survival into appropriate consideration for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family.

Key words: Fiscal expenditure in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ecurity; Assistance level; Subjective evaluati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

责任编辑:严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