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老书新做”项目中图书策划编辑的多维编辑力探究

2024-08-12 00:00刘瑞莲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文章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探究“老书新做”项目中图书策划编辑的多维编辑力。首先,大数据时代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传播和存储分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传播和营销模式不断出现。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深刻变革,不仅影响了读者行为,而且改变了市场趋势和出版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老书新做”项目历久弥新,经过市场的验证和读者的筛选,逐步成为图书出版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文章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总结“老书新做”项目中图书策划编辑应具备的八项编辑力。这八项编辑力包括使命力、数据力、编校力、策划力、创造力、融合力、协作力及营销力,八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文章对图书策划编辑力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强调互联网时代培养图书编辑多维编辑力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以适应图书产业的不断变化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文章通过深入探讨以上关键议题,对互联网时代图书策划编辑的所需能力进行总结,旨在为图书出版行业从业者、内容制作者及相关专业研究者提供借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策划编辑;“老书新做”;编辑力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224-04

一、背景介绍

(一)互联网发展对出版行业影响深远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1]。互联网可为图书出版商提供更全面、更及时且更精准的图书销售信息,这无疑改变了传统的图书编辑和出版模式。出版社、出版商和图书策划编辑及发行人员等可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购买习惯、购买平台和阅读兴趣等,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高图书出版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自媒体应运而生,传播理念和路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版行业[2],国内外涌现出各种适宜出版行业宣传营销的平台,除了传统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他平台的优势和特点也日渐凸显。如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和哔哩哔哩等,每个平台都有自己适合宣发的品类及营销方式,达人推荐、直播带货等方式也为图书销售提供了新的视角。诚然,平台的多样性发展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也向出版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老书新做”项目介绍

本文中的“老书”特指有持续读者群、出版价值高且出版时间较长的经典公版书。“新做”指根据当下/预期市场需求和双效追求,改变“老书”早期版本中的部分内容、形式等重新出版。

何为公版书?公版书即公共版权图书,指不受著作权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他人士发布的作品,使用不会侵犯作者的著作权。通过计算作者的死亡时间可判断一书是否为公版书,一般作者死亡后50年其著作即进入公版领域[3]。因公版书具有天然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特性,版权成本低,故其一直是出版行业中备受关注的出版方向。

为何再版公版书?首先,公版书在读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购买需求,无需做过多的普及营销;其次,对出版者而言,公版书再版无需支付版权费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最后,公版书多为经典书目,对传达积极正面的精神思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何为有持续读者群且出版时间较长的图书?其多指国内外古今名家名作,其与公版书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合的。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历史的沉淀、文学的精粹,对其进行阅读能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学涵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沈从文,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中国现代知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等人的经典作品也属于有持续读者群且出版时间较长的图书。外国诸多经典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反复出版,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老书新做”的兴起和发展

“老书新做”旨在保护和再利用世界优秀文化。通过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出版社及编辑的重新编辑、设计和呈现,公版书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出版人通过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读者喜好,发挥最大的能动性编辑“老书”,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更好地展现图书风貌。

二、“老书新做”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出版速度及经济效益,图书质量较差

部分出版社和出版商看中了经典名著的多重效应,为了尽快获取经济效益,急于将“老书”投入市场。

要想尽可能地挖掘图书的内容价值,策划编辑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去调研市场、打磨作品。仅仅为了追求速度而出版图书,是对作者和读者的不尊重,出版行业应该共同抵制这种行为。

(二)缺乏创新,同质化产品较多

因“老书”多是名著,其中不乏诸多公版作品,所以版权成本低且易入门成了其出版的重要特色。市场上的“老书”鱼龙混杂,有些“老书”甚至仅仅参照经典版本小修封面和内文排版,便再次出版。同质化产品较多[2],使得“老书”市场较为混乱,会对读者造成选择上的困难。

(三)一味迎合市场,产品内容导向不清

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部分出版社和出版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会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迅速调整出版方向,“老书”也是如此。例如,有些渠道的读者比较下沉,部分出版商为了契合这一渠道的受众属性,宣扬消极、不健康的价值观,甚至触碰“红线”。这种严重违背出版人使命的行为,应该坚决抵制。

三、互联网时代“老书新做”项目中图书策划编辑应具备的编辑力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其技术和产品已深入应用到出版行业的多个环节。出版营销数据的可视化和公开化、营销渠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读者需求的具体化和及时化,对策划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策划编辑不仅需要参与图书前期策划、编辑审校及产品设计,还需准备推介物料、产品营销等[5]。“老书新做”涉及更多文化传承、内容革新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以手头正在策划的《双语名著无障碍》“老书新做”项目为例,对“编辑八力”一一进行阐释。

(一)使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从业者要明确自己身上的光荣使命: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从业者必须深刻理解出版工作的本质,用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保证出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双语名著无障碍》是中译出版社一套大部头世界名著长销品系列,市场反响一直不错。本次“老书新做”旨在原套系的基础上改版。选篇是重中之重,具体选择哪些篇目,并不能只看销量和利润,首先要看其传递的是否为优秀的、积极的价值观,是否可为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营养。

(二)数据力

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阅读、浏览、观看等,读者在各种平台留下了丰富的数字足迹。这些数据看似琐碎,却为出版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出版社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读者的兴趣和偏好,从而调整图书编辑思路和市场推广策略[7]。在《双语名著无障碍》系列“老书新做”的过程中,我们积极跟踪了诸多线上平台的读者数据,简单确定了本套书的策划思路。

当前编辑享受了不少同行业数据提供商带来的福利,如图书产业数据与信息服务专业提供商通过大数据算法,为出版上游企业提供了诸多数据,有利于编辑选题策划、发行营销甚至内部运营。在策划《双语名著无障碍》系列“老书新做”项目前期,笔者通过相关平台,获取同类或可参考产品的历年销售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三)编校力

策划编辑是出版社非常重要的岗位,是出版社行业的主要业务人员,在整个出版链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很多年轻策划编辑总是“重策划轻编校”,殊不知策划编辑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编辑校对能力。文字编校工作需经过长时间专业的练习和不断的学习精进[8],包括稿件的加工整理、政治敏感问题查证、知识性/常识性/技术性问题处理。编辑需要不断学习相关国标/行标文件和行业培训文件,掌握固定规定用法,熟悉国家宣传用语要求等。编辑只有长年累月地温故知新,方可保证功底扎实、差错率极低。

一名优秀的策划编辑必然是一名专业的文字编辑。编校质量是考核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重要指标,如果图书质量文字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图书内容的呈现,而且会给出版社、合作方和编辑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阻碍文化传播。《双语名著无障碍》系列“老书新做”项目涉及中英双语种,这要求编辑对中英文独排及中英文混排有正确的认知,编辑必须熟悉封面中英文设计要求、英文注释版、标点符号使用等规范。

(四)策划力

图书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产品,其与其他普通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在具备商品属性的同时,也具备精神属性,能向读者传递作者的观念和精神内涵。

一本好的图书应该传递正能量,弘扬优秀文化,从而提高国民素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图书策划编辑需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以最符合大众审美的形式展现出来。这要求策划编辑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科学认知[9]。

《双语名著无障碍》系列“老书新做”项目的每个阶段,策划编辑都需尽可能发挥策划力。前期选题策划阶段,编辑需要借助各种线上、线下数据平台开展全面且细致的调研工作,最终形成一份适合本套图书出版发行的策划案。任何一本图书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来,编辑团队需进行多次调研讨论,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和实际可操作情况,反复修改策划案。策划案包括诸多细节,策划编辑必须有基本的预期,并向各级选题会一一汇报修改。

(五)创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图书策划编辑实际上也在不断转型,只有持续改革创新,方可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模式[10]。

《双语名著无障碍》系列“老书新做”项目从前期策划到中期设计,再到后期营销,编辑团队都竭尽所能地遵循创新原则,争取做到与时俱进。到底什么产品是市场需要的?图书如何装帧?内容如何呈现?用纸如何选择?产品尺寸多大最好?封面设计用大色块还是细线条?封面用什么工艺?内文用双色还是单色?内文的中英文部分用什么字体?读者定位在哪个年龄段最合适?如果读者定位为青少年的话,内文的字号多大不伤眼睛?做成单本还是套装?定价多少合适?以上都是策划编辑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封面设计为例,对市场上已有图书的封面进行调研,可以归纳出该品类图书封面设计的大概类型,但是如何让“老书”焕发活力,需要编辑费心思、挖巧思。在《双语名著无障碍》“老书新做”项目中,通过封面市场调研,策划编辑发现读者定位和内容设计与以往略有不同,不可过多参考市场已有形式,所以换了新思路,与设计师多轮沟通,以达到最佳呈现效果。

策划编辑的创新力是图书出版创新的灵魂,每一个策划编辑都需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智慧为图书增色,满足市场和读者的新需求,更好地实现双效合一。

(六)融合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掀起了出版行业的融媒体浪潮。新媒体的应用与革新,为出版行业的策划、出版、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在生机勃勃的媒体融合时代,策划编辑应该形成融媒体思维,从选题策划端开始对图书内容进行全面挖掘,最终打造出多元创新、信息服务个性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的立体图书产品[11]。

《双语名著无障碍》老版本套书中有不少单品表现很好,但这是根据多年前的需求设计的产品,此次“改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挖掘图书的文化价值,用更符合现在读者的阅读方式打造新的精品。为了方便读者在多场景下听书,编辑团队考虑增加图书音频;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编辑团队考虑增加名师互动等板块。无论是音频还是互动,都将与非传统出版平台进行融媒体合作,旨在给读者带来亲民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享受到完善的阅读服务。

(七)协作力

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就像企业中的产品策划经理,这是全新的市场管理模式对其提出的全新要求[12]。只有多个部门完美配合、多个环节紧紧相扣,才能成就一本好书。在各环节与各部门沟通的中间人就是策划编辑。策划编辑需与作者、设计师、印制人员、发行人员、市场人员甚至带货主播团队紧密联系,及时准确地传达信息,形成通畅的闭环机制。在组稿、设计、印刷、推广等环节,策划编辑需用专业的技术和精湛的服务,开辟畅通无阻的出版发行之路[13]。在《双语名著无障碍》“老书新做”的过程中,策划编辑需与发行人员提前多次沟通,整合一线需求,为后期营销作准备。策划编辑根据市场确定所用纸张、开本后,需提前与印制人员沟通纸张费用,及时编制成本预算。

策划编辑在出版的整个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与各部门积极协作,才有机会打造精品好书。

(八)营销力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增多,传统营销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出版行业的营销推广面临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策划编辑不可或缺,仅仅依靠营销和发行人员无法达到图书推广的最佳效果[14]。在所有出版相关人员中,策划编辑是“最懂”图书的人,所以策划编辑需带着营销意识去策划选题[15],在选题策划和产品设计的全过程贯穿营销思维。

在《双语名著无障碍》“老书新做”项目中,策划编辑提前调研市场,准确定位读者,锁定基本的销售渠道,与发行人员沟通,制作新书物料,提前与渠道沟通,进行产品曝光,根据渠道特性设计图书,确定定价模式及销售模式。图书策划编辑还需增强拓展营销资源的能力,加强与社外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图书策划编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行业对策划编辑的要求愈发严格。“老书新做”项目因其品类重复的属性,易出现各种问题,但是“老书”也因其较低的制作成本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备受出版行业的欢迎。

“老书新做”需要策划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使命力、数据力、编校力、策划力、创造力、融合力、协作力及营销力。相信通过策划编辑的创造及出版行业的全面协调配合,“老书”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徐丹.大数据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创新策略探析[J].传媒论坛,2022(4):99-100.

[2] 许颖.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探究[J].采写编,2023(10):101-103.

[3] 陈凤兰,徐耀华,吴思.图书版权贸易经典案例分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38-80.

[4] 任瑜强,宋彦延.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出版业的创新发展[J].出版广角,2023(16):51-54.

[5] 李敏.新形势下出版社策划编辑能力分析[J].业界研讨,2022(6):96-97.

[6] 王勇安,葛丹.关于精品出版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J].出版广角,2023(18):19-23.

[7] 丁忠华.媒体融合时代出版社策划编辑的创新思维刍议[J].出版广角,2020(24):55-56.

[8] 张楠.策划编辑工作中的“四重视”与“四忽视”[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78-179.

[9] 陈斯敏.关于图书编辑践行“四力”的思考[J].出版参考,2023(9):39-41.

[10] 马慧珍.创新驱动机制下图书出版质量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21(10):50-51.

[11] 张艳鑫.新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出版社突围策略[J].记者观察,2023(3):208.

[12] 臧博.关于图书策划与发行的高效契合模式研究[J].新闻前哨,2021(9):116-118.

[13] 刘淑丽,杨立民.当代图书策划编辑技能提升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30(4):59-62.

[14] 李玉昌.浅论如何增强策划编辑的营销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20(5):190-192.

[15] 张筱峰.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的选题策划、营销与出版的思考[J].编辑学刊,2020(3):96-101.

作者简介 刘瑞莲,编辑,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策划编辑,研究方向:文学、社会科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