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新闻发展困境与“破圈”路径探究

2024-08-12 00:00张莹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新闻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短视频新闻以高传播效率、低制作难度、强受众参与感和广泛的信息来源,赢得受众喜爱,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形式。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分析短视频新闻的特点及发展历程,探讨短视频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矛盾,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破圈”路径,旨在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短视频新闻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目前短视频新闻发展面临三大矛盾:时长与深度的矛盾、算法分发与新闻价值的矛盾、流量与质量的矛盾。为了更好地推动短视频新闻发展,需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新闻传播;传播效率;受众参与感;信息来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009-03

短视频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视频内容,适合在移动状态或短时休闲时观看,通常时长不超过5分钟,且会频繁推送给观众。近年来,短视频以低成本、精内容等特点,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与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1]。与此同时,短视频在新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短视频新闻应运而生。

一、短视频新闻的特点

短视频新闻并非传统电视新闻的简化版,而是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无需过多的空镜头和特写镜头,受众能够迅速理解其内核,具有简洁、精准的特点,能够突出反映受众关心的问题。借助短视频的优势,可以极大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和媒体影响力[2]。

(一)传播效率高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以高效的传播能力脱颖而出。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报道相比,短视频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这种高效率的传播形式得益于短视频制作的灵活性和创意空间,同时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发布新闻通常需要定时定点。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制作短视频新闻并通过多个媒介平台进行传播,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的需要。例如,科普短视频在微博上通过原发节点的扩散、平台的推送以及用户的转发分享,实现快速传播,打破信息传播的壁垒[3]。

总之,短视频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对于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和媒体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作难度低

随着新媒体蓬勃发展,短视频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传播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的制作模式不同,短视频新闻制作难度较低、专业性要求较低,普通用户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轻松完成拍摄制作[4]。这一特点极大地降低了新闻生产门槛,使更多人能够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

(三)受众参与感强

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往往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缺少参与感和互动性,对媒体的黏性不强。短视频新闻支持受众在视频下方留言、评论或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讨论,这极大地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大幅提升了新闻传播效果和受众满意度。

(四)信息来源广泛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记录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并将这些新闻素材上传至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专业媒体机构可以对短视频用户上传的海量素材进行核实加工,迅速制作成短视频新闻并发布到多个平台上,推动新闻快速、广泛传播。丰富的信息来源是媒体为受众提供多元化新闻内容的重要保证。

二、短视频新闻的发展

梳理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7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报纸、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网络视频日渐成为广受欢迎的媒介形式。与此同时,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逐渐兴起,微电影制作等开始起步,为短视频平台上微短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2007—2013年。这一时期,广播、电视与视频网站的全方位合作,推动了短视频新闻这一新型新闻传播形式的诞生。2013年,新浪微博推出“秒拍”服务,该服务以10秒的时长、个性主题定制和社交传播等特色化功能,满足受众碎片化、移动化的阅读需求。自此,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对短视频展开探索与实践,如“西瓜视频”“美拍”“北京时间”“看看新闻”等[5]。这些短视频应用的竞相推出,为受众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新闻资讯服务,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在此背景下,短视频新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交型短视频平台的广泛应用,各大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纷纷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并收获了大量粉丝。尤其是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和5G时代的全面到来,短视频新闻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媒体发展的战略选择[6]。得益于政府支持、平台发展、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短视频新闻呈现出多样性和持续性的发展趋势。

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交媒体对其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社交媒体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广阔、自由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环境。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人们在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特别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每个人都可以是短视频新闻的生产者和新闻媒体重要的消息来源。

三、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

(一)时长与深度的矛盾

短视频新闻虽简化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流程,但其短平快的特点也引发了新闻深度与时长之间的矛盾。

换言之,短视频的即时性和碎片化特点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部分短视频因内容缺乏深度和把关不严而出现失范现象,对新闻公信力构成挑战[7]。

(二)算法分发与新闻价值的矛盾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虽然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推送个性化内容,但这可能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只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此外,算法推荐还可能引发信息筛选问题,导致关键新闻被忽视,无价值的信息被反复推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反映出部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亟待提升,他们一味追求流量、博取眼球,忽视新闻价值,甚至破坏新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流量与质量的矛盾

如前文所述,部分短视频新闻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大流量,吸引更多受众关注,会忽视内容的深度和质量,选择制作简单、易模仿、能迅速吸睛的视频。这种做法导致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低质量、同质化的视频产品。对于受众而言,反复接收同质化的视频内容,极易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对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及平台的忠诚度。此外,同质化创作极易引发版权纠纷。随着短视频功能和内容类型日益丰富,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AI换脸、PS等技术成为假视频的保护伞,很大程度增加了打假的难度。同时,一些违法违规短视频的发布和传播一旦引发群众效仿,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8]。如此种种,均极大地阻碍着短视频新闻的发展[9]。

四、短视频新闻“破圈”路径

短视频新闻要想实现“破圈”,必须从多个层面精准施策。

(一)遵守职业道德,提升专业素养

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10],坚持真实、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新闻敏感性和报道能力,持续传播正能量内容。

(二)精心策划选题,打造精品内容

选题策划方面,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着力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内容生产方面,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应注重时效性、贴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力求生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短视频新闻精品。此外,还应优化标题拟定和封面设计。

好的标题是短视频新闻成功的关键。生动、新颖的标题不仅能充分表达新闻的主题,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简言之,出色的新闻标题具有提升报道主题内涵、升华报道境界、增强传播效果的作用[11]。例如,上观新闻视频号报道神舟十四号发射的新闻标题《刘洋进舱比心》,简短、生动,通过捕捉刘洋进舱前的暖心小动作,呈现航天员可亲的一面,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

优秀的封面则能迅速吸引受众关注,封面文字特征、人物影像特征、话语特征等,均能很大程度影响受众的关注行为[12]。在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的“2021女记者短视频十大精品案例”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短视频新闻封面。这些封面清晰地传达了新闻主题,有效吸引了受众注意力。例如,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携手,为人民》,封面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为人民”的新闻主题(见图1)。

(三)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

除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传播短视频新闻,还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功能进行实时报道,或者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内容变现,扩大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例如,人民日报抖音号利用抖音平台,发布了大量时政类短视频新闻,融合了图片、录音、视频、现场同期声等多种元素,实现了多元化表达。

(四)加强互动,增强受众黏性

可以通过评论区留言互动、发起话题讨论等方式,与受众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这有助于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及时了解受众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优化,进而增强受众黏性。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为内容创作提供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也应与短视频新闻生产者协同发力,共筑清朗网络传播空间。一是要制订明确的内容生产规范,引导短视频新闻生产者生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内容;二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体系,包括扩大审核范围、加强人工审核力度,以及引入用户举报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督网络。

五、结语

随着5G时代的全面到来,短视频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融媒体背景下,短视频这一新型新闻传播形式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相信未来短视频新闻将与其他媒体形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瑜.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与创新路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24(5):1-3.

[2] 梁永吉.短视频新闻传播优势与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3(21):218-219.

[3] 梁嘉颖.微博平台的科普短视频传播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1.

[4] 叶舜祺.新媒体环境下的短视频制作及传播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0):29-31.

[5] 韩旭.新闻短视频发展的红利期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以“北京时间”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16-17,19.

[6] 韩立新,蒋钰皓.我国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特征与发展困境[J].传媒,2022(2):55-57.

[7] 王小茜.短视频新闻发展方向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4):69-71.

[8] 刘若愚.短视频的监管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4):167-168.

[9] 张素伦,蒋媛征.短视频平台版权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99-103.

[10] 陈晓雯.抖音短视频中主流媒体号的内容生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11] 向湘龙.短视频新闻标题如何更吸睛[N].科学导报,2022-08-09(B04).

[12] 晏齐宏.公共议题中用户对短视频封面的感知及接受研究:基于B站视频封面观看行为的眼动实验[J].新闻大学,2023(7):40-55,118-119.

作者简介 张莹莹,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