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4-08-12 00:00李宁徐彩琴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现代化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发生转变,网络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电子商务与企业不断融合,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电商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文章分析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市场供需情况及面临的困境,得出目前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缺乏实践经验、校企联合程度有待加深、教学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的结论。最后提出创新教学内容、采用实践型教学模式、加强校企联合、创新教学方法及注重思政引导的建议,考虑以“甘味”品牌为例展开实践研究,旨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文章基于对“甘味”品牌的研究,考虑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使用“2+1+5”的培养模式,从2年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到1年的顶岗实习,再到5年的工作情况分析,持续优化培养体系,健全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理论与实践,使二者相互促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性,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电子商务;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027-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甘味’品牌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专 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电商人才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成为热点话题,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迅速崛起,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实践创新思维,从而快速适应当前行业的发展,应对新的挑战。在创新创业的社会思潮中,高校的育人模式也应当作出改变,面向新媒体时代转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其快速适应社会,获得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相较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更加依赖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改变了以往的商务活动模式。在新媒体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逐渐多样化,包括现代物流学、法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具有一定交叉性,契合当前社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1]。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许多行业逐渐从资源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人才、技术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电子商务基于网络数字化,成为当前社会的新型交易方式,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来应对发展困境,解决产业同质化、经营模式老套、恶意竞争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提高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个人发展。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多样化人才的主阵地,招生、培养、就业是育人的主要环节[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快速适应相关工作,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帮助其积累经验。新媒体时代,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激活学生的就业创业思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录用率。

第三,培养社会责任感。我国出台了多项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如产业扶持政策、就业促进政策、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创业贷款与补贴政策等,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渠道和社会资源。高校也采用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从而形成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电商事业。

三、电商人才市场供需情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新增了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为了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需要重点思考人才与市场的关系,分析供需情况。根据大学生就业汇总,发现存在就业质量低的情况,电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仅占20%[3]。从《“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来看,2025年我国电商领域从业人员将突破7000万,但从需求方面来看,未来三年电商人才缺口高达985万,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笔者还在常见招聘网站中搜集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岗位,并统计关键词,最终总结出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诚信意识、独立工作能力等岗位要求[4]。当前行业模式和运营方式持续创新优化,很多电商企业面临人才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总而言之,目前电商行业缺口大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课程设置不均衡导致专业定位不明

为满足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已重新制定电商专业课程,注重学科的综合性,致力于培养专业性强、思维灵活的高质量人才。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过于关注理论内容,忽视了实践课堂的设计,以计算机技术、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缺乏统一的课程规划,碎片化内容无法聚拢[5]。此外,还缺乏实训室,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无法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这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获取当下行业所需的思想理念,就业创业质量受到影响。部分高校虽然提出了创新教学目标,但由于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学生的就业创业思路不明,往往倾向于眼前利益,对创新创业方面的思考较少[6]。

(二)技能单一,缺乏实践经验

调查人才市场招聘信息发现,电子商务岗位对人才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营销服务方向的人才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电子交易;要求技术服务方向的人才具备网站编辑和网站策划能力;要求管理服务方向的人才具备独立运营能力[7]。因此,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部分高校注重理论引导而忽视实践,现有资源并未发挥最大效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实操中获得论证,复合性不足。

(三)校企联合程度有待加深

校企联合是高校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手段,一方面,能够让高校了解当前市场需求,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和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落实高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8]。但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与相关企业的联合工作并不到位,无法保证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人才供给支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企业的参与。

(四)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高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是为了向新媒体市场输送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的情况,内容和形式均与电商行业的发展不适配[9]。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术,而且需要具备新媒体思维。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突破现有的商业逻辑。

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甘味”品牌创立于2019年,以“根植本土”为品牌定位,打造甘肃特色产业。本文以其为例,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究。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学内容

现有的教学模式与不断变化的电商行业是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对矛盾,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应基于现实需求持续改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纵观当前新媒体市场环境,电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岗位也很多,如电商创业、营销推广、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物流管理等。高校应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对市场进行调研,明确人资需求,再汇总学生就业意向,制定更为具体的培养方案[10]。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可采用“2+1+5”的培养模式,其中“2”表示高校教育的前两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了与市场形成良好的联动关系,可在这两年安排2~3次到“甘味”品牌或其他电子商务企业见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及时了解市场实际岗位需求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岗位的变化。“1”是学生在校的第三年,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其更好地了解就业环境,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端正其择业态度。“5”则表示毕业5年内,校方需要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收集其就业信息,包括职务晋升情况、薪资待遇以及在此期间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优化培养体系[11]。新媒体时代,在技术的加持下,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涌现,如“甘味”品牌所打造的助农电商模式。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应不断引入新内容,对现有教学资源和案例进行更新。

(二)采用实践型教学模式

从供需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岗位要求员工具备综合性知识,高校应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面向实践方向,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更多实操经验。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软件及硬件资源来充盈理论内容。

以“甘味”品牌为例,可搭建起电子商务沙盘平台,通过软件模拟真实的新媒体运营模式。这既能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熟悉相关的网络设施和市场中企业常用的操作系统,又能让学生接触复杂多变的市场商业竞争环境,详细了解不同类型品牌的运营模式和运作流程,了解采购、运营推广、订单处理、物流运输、财务管理等环节,从而端正择业态度,形成岗位责任感。同时,高校应当提供关于图像处理、大数据运营、网络营销等内容的实训载体,全面提升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12]。

(三)加强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是新时期高校落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部分高校校企联合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本文以“甘味”品牌为例,探索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13]。高校可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基地的打造,建设“甘味”专用实训基地,提供相关软件、硬件资源,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电商运营模式、相关设施和技术。高校可聘请“甘味”品牌的负责人对本专业学生进行授课,站在从业者、创业者的角度传授经验,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甘味”品牌聚焦甘肃味道,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和合作商,其对甘肃农产品整体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位,实现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创新。基于此,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真正落实“双创”课堂教学,打破以往“只有毕业才能接触实习项目”的规则,提前接触真实的项目。在实训课程制定时,需要结合学生在校的不同阶段,保证内容与学生能力相符,避免出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或“理论讲解全部结束后集中实训”的情况[14]。教师可以将项目成果和学生的学分挂钩,按照“甘味”品牌项目选择、计划制定、目标制定、策略制定、问题分析、策略优化、组织监督等内容划分学分比例,让学生真实感受电子商务实践,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还应保证评价的多样性,关注学生项目落实过程、项目达成量、项目创新性、项目成果等。

(四)创新教学方式

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在不断更迭,以电子商务中产品设计这一内容为例,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并做好商业价值评估。从业者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力,能够及时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变迁。当前高校电商专业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单一、固定的教材知识,而是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15]。教师在落实教育时应当创新教学方式,拓宽学生思想边界,使其自觉吸收新内容,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

仍旧以“甘味”品牌为例,教师需要从教导者变为引领者,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创新思路,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不越俎代庖,让学生主动、独立思考,为其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资源。例如部分学生认为电商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商铺模式,可提出项目申请,与企业合作,搭建临时店铺,使其主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支持学生选择情境设计、现实调查、思维导图等方式,最大限度拓宽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性。“甘味”品牌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为出发点,教师可以将授课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技能培训,可采用固定课堂和田间课堂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校内外电商实训基地、农村合作社、产业园等;二是创新创业培训,可选择岗位课堂和云端课堂,采用课程资源共享、远程指导等方式,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短视频比赛等。

(五)注重思政引导,组建优质电子商务师资队伍

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和言论发表更加便利,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基于此,高校在提升电商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时,可渗透关于思政的内容。仍旧以“甘味”品牌为例,“甘味”品牌是2019年开创的助农品牌,依托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扶贫,签订消费帮扶合作协议,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模式。“甘味”的“甘”不仅代表甘肃,还有甜的意思,“甘味”又寓意味道甜美,在中医领域还象征补益、中和[16]。教师可通过挖掘品牌内涵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从思政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增强学生作为电商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甘味”品牌的成功案例,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思路,为其日后的就业创业提供参考。此外,还可挖掘电商实践中关于思政的内容,如产品设计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策略制定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提升高校电商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鉴于此,高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学习,提高其综合实践技能。同时,邀请校企合作的优秀员工进入学校教学,要求教师认真汲取经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一味关注理论知识传授,更看重实践技能的教学,认识到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重要性。另外,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加入专职讲师,如电商领域成功人士、企业职工、专家等,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的距离,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电子商务行业就业创业的内容,详细分析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前景,点明就业创业的主要方向、渠道以及必备素质。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电商行业和高校电商专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教师需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条件为导向,抓住机遇,转变当前的育人思维,构建新的培养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不断完善软件、硬件设备,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立春.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22,42(4):54-59.

[2] 骆文杰.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指导[J].中国市场,2022(18):166-168.

[3] 张宇伟.“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2(17):14-16.

[4] 吴双.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3-115.

[5] 缪姝惠.“以赛促学”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3):79-81.

[6] 张坤,崔娟敏,宋波,等.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1(21):177-179.

[7] 付静.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0):166-168.

[8] 杨舜清.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市场需求的国贸专业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19):163-165.

[9] 丁菊,柳西波.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助力乡村振兴的“四课联动,三维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21(5):117-122.

[10] 陈礼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及能力培养分析[J].品位·经典,2021(17):118-120.

[11] 程仁芬.电子商务就业岗位与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5):189-190.

[12] 王建太.新视角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就业与前景展望[J].就业与保障,2021(8):19-20.

[13] 王艳.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20,36(10):42-44.

[14] 刘洋,宋林潇.面向就业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模式探究: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88-89.

[15] 徐丹.基于创业导向探究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292-293.

[16] 李恩.小议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困境及解决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232.

作者简介 李宁,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 徐彩琴,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