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我国也开始了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发展的新征程。在建设出版强国的宏伟蓝图中,编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编辑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编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构和质量得到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为我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看到,编辑人才培养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亟须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论断,对编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如何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不断强化编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得出了在全面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必须不断强化编辑人才培养,以编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出版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高质量 发展,为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编辑方案”的结论,并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抓手,提出强化编辑人才培养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六个必须坚持”;编辑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208-04
建设出版强国必然要求对文化创新和原创性内容作进一步探索和发掘,这使得编辑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尽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使整个出版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编辑人才作为出版人才队伍核心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其肩负的为作品锦上添花的重要使命也不会改变。这说明编辑人才培养仍然占据着出版人才培养的高地,引领着出版发展的潮流,把握着出版工作的节奏。编辑人才培养不仅是为编辑队伍输送人才,更是为党的出版队伍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
当前,编辑人才队伍中逐渐暴露出的编辑人才立场不坚定、文化自信缺失、创新思维匮乏、政治站位不高、把关不严以及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等错误倾向,为编辑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尽管过去编辑人才培养在长期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的指引与带动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整个出版行业贡献了大量优秀的编辑人才,但新的出版环境和新的发展理念都客观要求我们积极摆脱传统培养模式和培养观念的束缚,以适应出版强国建设的发展要求。
因此,编辑既要深刻把握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及其影响,也要时刻关注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更要从当前编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如年龄结构断层、新老交替困难、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际、岗位设置和晋升机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出发,反思编辑人才培养如何才能更好地摆脱困境、顺应时代要求。而要系统、准确、全面地把握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就需要从实践中产生具有原创性的、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的科学理论。要形成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应该吸收借鉴“六个必须坚持”这一科学理论的原创性内容,并以其为指导,不断深化对编辑人才培养的认识,切实增强编辑人才培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之一。2021年10月25日,在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着力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这不仅是对人民出版社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全国各出版单位提出的共同要求。
对于编辑人才来说,坚持人民立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站稳服务作者、服务读者这一根本立场,使编辑工作的人民性突出体现在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上;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策划选题、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服务作者和读者的动力;三是要把为人民服务和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策划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够体现高质量发展成果,以及能够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选题;四是以人民为师,通过扎根基层、扎根人民,把人民群众好的经验做法同编辑工作结合起来,革除编辑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让编辑工作更“接地气”。
坚持自信自立,其本身就是编辑人才理论自信的一种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3]
长期以来,编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在于编辑人才不自信,这一问题需要从编辑人才自身出发,由编辑人才自己来解决。编辑人才的不自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编辑人才自身的不自信。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编辑人才在从业前都接受过系统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然而,即便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编辑人才,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专业性和经验性缺失的问题。新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和高级校对工具的迭代升级以及“编辑无用论”“编辑过时论”等论调的重复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编辑人才的不自信。
第二,编辑人才自身的不自信导致了其在编辑工作和流程上的不自信。例如,对选题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选题能够成功立项,或担心其最终无法转化为正式出版物,这种不自信导致同质化选题大量出现。又如,对编辑能力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策划出优秀的选题,担心自己把握不好稿件质量,导致改动过多或不敢改动;担心自己无法从大牌作者手中约到稿件,或是害怕遭到拒绝而退缩不前,从而丧失机遇。再如,不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优秀选题,不能从文化性的角度把握稿件,而是追逐市场潮流,产生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样的错误认知。
上述问题是在编辑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编辑人才的自信导致的,这也是编辑人才培养需要坚持自信自立的原因所在。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5]。
编辑人才培养尤其要关注这一立场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它既体现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两个结合”特别是在“第二个结合”中的发展、创新的内在机理。编辑人才培养坚持守正创新,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坚持编辑人才培养之“正”,一是要守住编辑人才培养的初心,使其不为市场所扰,不被利益所惑,坚持正确选题方向,坚持“三审三校”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等,在编辑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二是要守住编辑人才培养的科学方法。要让编辑参与出版的全流程和各环节,不仅要拒绝闭门造车,更要坚持“走出去”,走到作者中去,走到读者中去,磨炼自己。三是要守住编辑人才培养的好传统,要让编辑人才中的新鲜血液多同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一起“头脑风暴”,让老编辑感受到年轻编辑的热情与激情,让年轻编辑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编辑人才培养的“新”,既体现在依靠新技术的编辑思路创新上,又体现在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一是应培养编辑人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法来拓宽选题思路、强化编辑效果的能力,以新技术带动编辑人才高效高质做好编辑工作。二是应站在“两个结合”的高度培养编辑人才,打破长期以来编辑工作的一些思维定式,发挥出编辑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创新作用。三是应根据环境和条件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化编辑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应着力提升专业领域人才的编辑业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编辑人才在其所负责领域的学术和理论水平。
还需要强调的是,编辑人才培养的守正与创新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守住编辑人才培养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技术,才能避免为技术所奴役,避免片面追求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编辑工作的基本功;只有在守住编辑人才培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编辑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避免编辑人才培养“一刀切”,避免为追求“完美编辑”而一股脑或机械地设置培养方案和规定内容,导致各领域的编辑人才能力趋同,体现不出各自的特色。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6]。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7]问题是实践的起点,抓住问题就等于抓住了全盘工作的关键[8]。对编辑人才培养而言,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意识。具体来说,应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编辑人才培养要能够发现问题。这既包括发现编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又包括发现编辑人才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关注编辑人才培养中的堵点、难点和重点,尤其是编辑学历教育、入职培训、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环节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够、走形式走过场、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
第二,编辑人才培养要注意编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教育编辑人才在编辑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在质量把控上持续做深做细。要带着问题、带着怀疑对待编辑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潜藏在二维码、图题、注释、参考文献中的政治倾向性问题,要保持高度敏感。要培养编辑人才学会抛开选题看价值,排除经济利益,先从社会效益角度观察选题、编辑加工书稿。
第三,编辑人才培养也要注意编辑工作之外的问题。贪污腐败并不仅仅发生在落马干部身上,编辑人才也要做到清廉自守。编辑人才培养需要重点防止编辑人才贪污、舞弊、欺诈,导致出版单位内部出现腐败现象。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处理各方面关系、统筹各方面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9]。在编辑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系统观念,是因为系统观念是编辑人才培养的重点。事实上,在编辑人才培养中,很早就出现了系统化的呼声。但长期以来,学界在关于编辑人才培养系统化的认识和实践上分歧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少系统观念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10]。这为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加强编辑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径和方向。编辑人才培养要坚持系统观念,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编辑人才能力上坚持系统观念。要着重培养“四力”,即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11]。这“四力”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系统:脚力是基本点,只有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潜心调研,才能从源头上发掘优秀的编辑素材;眼力是重点,既要看到作者的要求,更要看到读者的需要,还要看到市场的需求;脑力是关键点,要通过思考,将想法转化为能够实施的方案;笔力是保障点,要在案头多下功夫,打好基本功,在字里行间找问题、找灵感。
第二,编辑人才要在编辑工作中坚持系统观念。编辑人才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一是要考虑选题能否成功转化为出版物。因此,要从源头着手,综合编辑全流程考虑,解决每一个环节的问题,杜绝“带病成书”。二是要兼顾策划,对编辑、加工、校对、质检、印制、发行、宣传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如论证存在困难、同作者沟通不畅、书号申请受阻、加工费时费力、校对问题百出、质检来回反复、印制丢三落四等,提前做好规划,做到综合研判,设置预案,注重协调,整体推进。编辑人才不仅要会策划、懂作者,更要根据自身和实际条件协调把控整个编辑流程,让自己融入其中,而不以核心自居。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12]。编辑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尽管广大编辑人才所属领域不同、职称有别、负责的内容各异,但都肩负着建设出版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回信时表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13]。实际上,这一重要论述也为编辑人才培养提供了宏大的视野,提出了更高的站位要求。编辑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种职业,还可以上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上升到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伟大贡献的高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文化,让经由“两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4]。
编辑人才培养要坚持胸怀天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5]。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和强调的,也是编辑人才培养应关注的重点内容。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如果不能转化成人类文明共有的精神特质,引发共鸣,就无法让世界人民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不可能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现在的中国、未来的中国,而编辑人才队伍恰恰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抓手。二是要站在中国大地,以中国智慧带动出版思维中国化。胸怀天下并不意味着要忽视自身,而是要做到兼容并包。要植根中国大地,把中国编辑人才在出版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世界,去影响西方的编辑文化,更新西方的编辑观念。三是要保持宏大视野,编辑人才既要脚踏实地干好编辑工作,又要关注宏观政策、技术革新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在日益激烈的出版竞争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追求和方向。
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出版形势、艰巨繁重的出版高质量发展任务,以及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编辑人才队伍需要持续健康向上发展,适应新的出版形势,认清新的发展机遇,完成新的出版任务。只有在“六个必须坚持”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和完善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积极摆脱传统培养模式和培养观念的束缚,编辑人才才能满足出版强国建设的发展要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辑组.学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2.
[2] 习近平.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66.
[3] 冯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9.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99.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6] 杨信礼.重读《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62.
[7]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3.
[8] 王旭宽.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EB/OL].光明网,(2019-02-26)[2024-01-31]. https://theory.gmw.cn/2019-02/26/content_ 32566938.htm.
[9]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EB/OL].光明网,(2023-02-12)[2024-01-31]. https://theory.gmw.cn/2023-02/12/content_36361266.htm.
[10]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03-31)[2024-01-31]. https://www.ccps.gov.cn/xxsxk/ zyls/202303/t20230331_157450.shtml eqid=8ec5ca7c00365b-0c000000026464ec5e.
[11] 陈菊.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谈编辑工作中的“四力”[C]//中国编辑学会.分享七十年出版荣光 共创新时代编辑界辉煌:中国编辑学会第20届年会获奖论文(2019).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51-359.
[12]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1.
[13]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N].人民日报,2022-08-27(001).
[14] 新华社.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列述评之三[EB/OL].光明网,(2023-06-22)[2024-01-31]. https://politics.gmw.cn/2023-06/22/content_36646499.htm.
[15] 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N].人民日报,2022-09-24(001).
作者简介 任典,编辑,研究方向:出版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