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新策略

2024-08-12 00:00王茜渊杨沐霖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新媒体环境中,高校辅导员角色和工作方式正发生显著变化。辅导员除肩负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重任,其角色正在新媒体背景下由单一管理者逐步向引导者、伙伴与沟通者过渡。基于此,文章探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策略。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的崛起,给辅导员思想教育提供全新渠道。辅导员可在这些平台上发布积极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引导,还可更加方便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可借助社交媒体这一工具有效交流,并通过内容的发布、线上活动的举办来激发学生兴趣。诸如借助网络论坛和博客这样的平台进行深度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从而加深思想教育的效果。为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辅导员须不断创新互动方式。在线问答及讨论能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便于思想交流,虚拟社区和现实活动相结合能将线上互动延伸至线下,增强教育实践性、互动性。另外,强化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至关重要。辅导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培育,让他们在运用新媒体时能够自觉遵守网络伦理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与此同时,还需要普及网络法律知识,以此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保证其在网络空间中行为的正当合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变;新媒体;思想教育;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20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化背景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 管理模式建设路径探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106

一、引言

新媒体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为辅导员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此同时,要求辅导员由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向平等沟通者、引导者过渡,借助新媒体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寻求符合学生思想动态的新教育策略。借助社交媒体、论坛及博客等平台,辅导员能够实时互动并加强个性化教育。基于此背景,本文论述新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应如何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创新思想教育策略、增强教育实效性与前瞻性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变

(一)从传统到现代的辅导员角色转变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发生深刻转变。传统观念认为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学生行为,保证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介入,辅导员已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而是变成了“引导者”和“互动者”[1]。他们要和学生有效地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给予辅导员多元化的展示平台。他们能够制作和分享视频、图文等丰富的内容,用这些创新的内容吸引学生并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2]。同时辅导员要不断研究新媒体使用技巧,以准确把握学生们的需要。

(二)新媒体对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在信息流动迅速的今天,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科学甄别、加工与运用信息的能力。他们不只是关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还需要密切关注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活动[3]。得益于新媒体平台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辅导员能够迅速回应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另外,新媒体数据分析功能也给辅导员准确定位学员需求带来了可能。通过分析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兴趣点以及互动模式等,辅导员可以更准确地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并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新媒体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途径。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各种在线教育活动,例如在线研讨会、在线辅导和互动式问答等,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4]。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教育

1.社交媒体的运用

新媒体背景下,社交媒体既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又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场所[5]。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普及率越来越高,思想教育实现全覆盖。辅导员利用官方账号宣传正面内容,带领同学们一起关注、探讨时事热点,如此在拉近与同学们距离的同时也在无声无息中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辅导员所发布的文章,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宣传与教育,而是以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与反省[6]。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可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社交媒体中的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信息成了辅导员了解同学们状态的重要资料。运用社交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辅导员需要承担起网络舆论引导的职责。面对网络空间中复杂多样的舆论环境,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敏锐觉察、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适时积极引导,以保障学生免受负面信息的影响。

2.论坛和博客的教育价值

论坛、博客等新媒体是高校辅导员进行深度分析、指导讨论的重要平台。基于这些新媒体平台,辅导员可以围绕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等主题写出深度文章,带领学生实现多视角思考和讨论,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7]。同时,通过将话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安排到论坛文章中,辅导员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交流观点,以锻炼其公共讨论与逻辑思维能力。在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中,辅导员角色须向引导者与协调者转换,需要时刻关注研讨过程,保证研讨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并保证研讨的深入与科学。另外,辅导员还应该经常在论坛上发表反馈、总结等信息,肯定同学们的好建议,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发表意见,这种互动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又促使同学们思想上趋于成熟。在博客中,辅导员可以有计划地连载稿件,对具体话题进行深度解析,比如马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等。通过连载相应主题文章,同学们能够逐渐对复杂多元的话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辅导员还能通过主题文章下面的点评和同学们进行深度沟通。这种深入交流既有利于辅导员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又为开展个性化辅导奠定现实基础[8]。通过这种沟通,辅导员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需要,给予更多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

(二)创新互动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1.在线问答与讨论

数字时代,信息交流方式瞬息万变,辅导员和学生的交互也逐步打破面对面的传统模式,朝更灵活的线上环境过渡[9]。知乎、百度贴吧、Quora这些问答社区的崛起,为其提供了许多极好的平台。辅导员们在这些社区建立专栏或者讨论组已是家常便饭。他们不只是发表了关于时事政治和社会焦点的深度文章,还针对学术议题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这些平台中的讨论已经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是变成交互性很强的讨论、互动。学生可随时发表意见,辅导员实时关注并回复,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积极思考。这一互动过程是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独立判断能力的关键。当同学们在探讨中迸发出智慧火花时,辅导员就不再只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还是重要的引路人。在线问答社区的匿名性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提问环境。学生可以不记名地提出他们学习、生活甚至感情中的疑问。辅导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专业解答与建议,既为学生答疑解惑,又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10]。尤其在处理敏感或隐私相关的问题时,匿名问答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维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还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深入学生心灵世界的宝贵机会。

2.虚拟社区与现实活动的结合

构建虚拟社区是新媒体环境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辅导员有能力创建虚拟社区,并且可以通过与线下活动的结合,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比如可在虚拟社区对将要举办的线下主题活动进行推广,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结束后,还在虚拟社区分享活动照片,探讨活动所得,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另外,辅导员可指导学生在虚拟社区建立兴趣小组或学习小组,使他们在组织、参加活动时学会协作、沟通,以实现个人成长、集体发展[11]。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既是该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该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辅导员可以通过持续的互动与反馈更深入地理解同学们的需求,使思想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强化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

1.网络道德规范的培养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应采用多元化策略积极倡导网络道德规范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网络行为习惯。第一,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能够广泛宣传网络道德基本规范与原则,并以相关话题发帖、录制视频等方式传播,使学生接触积极的网络文化。例如,组织如“文明上网,合理表达”这样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共同宣传文明的网络用语。第二,网络道德规范在线课程与互动讲座的设置,既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够通过互动环节使他们对网络言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探讨网络暴力、网络诈骗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伤害,以加深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理解[13]。另外,要建立健全网络行为准则,通过校园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促使学生参与网络道德规范制定和监督。如此能显著增强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同感,使其自觉遵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修订与完善网络行为准则,如此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道德的意义,又可以培养其责任感与集体意识[14]。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来构建模拟的网络环境,例如开发仿真游戏或教育软件,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不文明网络行为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

2.网络法律知识的普及

要想增强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就不能忽视新媒体平台。一是可借助bilibili等视频平台制作、发布网络法律知识动画及视频,动画及视频的形式能引起学生注意,使繁杂的法律知识变得有趣、具象化,更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通过故事化内容的传达,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了解网络法律知识并增强法律意识。二是举办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或者挑战,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与组织,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以竞技、挑战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网络法律知识的印象。比如设计不同情景中的法律问题供学生抢答,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师生、生生交互的乐趣。开发互动式网络法律知识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融入实际案例分析、互动问答、法律咨询服务等,使学生面对网络法律问题时能快速寻找到答案与解决方法[15],如此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的效率,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从传统守护者向现代引导者转换。利用新媒体平台,辅导员可以更科学地开展个性化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创新互动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与影响力。与此同时,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为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健康成长、法律意识强化提供保障。今后,高校辅导员要持续拥抱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以承担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周玉秀,何小媚.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路径探索研究[J].华章,2023(10):63-65.

[2] 李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讨[J].才智,2023(26):133-136.

[3] 李凤玮,马在天.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J].高教学刊,2023,9(12):193-196.

[4] 张丽.新媒体网络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品位·经典,2022(24):114-115,150.

[5] 徐小雨,方皓.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路径[J].学园,2022,15(25):63-65.

[6] 冯文.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新闻前哨,2022(4):67-68.

[7] 向荣,唐瑾.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38(5):124-128.

[8] 李明均.探究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中外企业文化,2021(8):187-188.

[9] 张橙.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6):97-98.

[10] 黄晓敏,唐玲.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7):10-11.

[11] 牛惜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1(11):66-67.

[12] 张贻钰.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探究:基于新媒体视域[J].现代交际,2021(1):133-137.

[13] 陈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时代报告,2020(10):114-115.

[14] 唐琳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24-225.

[15] 夏群山,宫瑱,龚浩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40-41.

作者简介 王茜渊,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沐霖,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