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的制作特征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4-08-12 00:00郭姝亚连巳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文章采用议论、说明等方法,通过举例论证,分析慢综艺节目的概念界定、制作特征、传播策略。有别于“快综艺”的强情节、强感官冲突,“慢综艺”整体节奏自然舒缓、画面平实简洁、无竞技性情节设置等节目制作特点打破了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的垄断态势,以“慢”文化的制作理念快速占领了综艺节目市场,成为获得受众青睐的一种节目形式。在节目制作特征上,慢综艺对节目叙事主体去中心化,以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为目的,增强观众与节目之间的黏性;在节目结构上,打破传统竞技类综艺节目板块式结构,利用典型的线性叙事手法,以真实生活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推进节目内容生成,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的状态;在节目风格上,强调慢节奏、慢风格,借用纪录片剪辑理念突出节目的纪实性风格。作为娱乐综艺,慢综艺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为大众带来了心境、认知、情感、文化的多层次满足,成为当代流行的“电子榨菜”。在沉浸式观看慢综艺的过程中,观众从原本焦虑迷茫的情绪状态中剥离出来,可以说慢综艺发挥着缓解焦虑、舒缓精神的作用。优质的内容、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平和舒缓的线性叙事方式激发了大众对“慢生活、慢节奏”的憧憬。慢综艺想要在日新月异的娱乐综艺节目市场站稳脚跟,保持热度,就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与受众进行更加全面、深度的交流,实现立体化传播。文章将围绕慢综艺的制作特征与传播策略展开详细叙述,以增强慢综艺的竞争力。

关键词:慢综艺;制作特征;传播策略;纪实性;“电子榨菜”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133-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春风化雨’纪录片”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230378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娱乐文化的盛行,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文化产品,其内涵不断丰富,为大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乐趣。然而,长期身处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大众难免会承受更多精神压力,面对过度娱乐化的竞技类综艺,受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及一定的抵触心理,开始追求“慢”下来的生活状态,以达到自我调节目的。近年来,以“慢”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形态适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大众提供了释放情绪的出口,使他们放“慢”生活节奏[1]。有别于“快综艺”的强情节、强感官冲突,“慢综艺”整体节奏自然舒缓、画面平实简洁、无竞技性情节设置等制作特点打破了快综艺娱乐节目的垄断态势,在综艺节目领域突出重围,赢得一席之地。本文将详细分析慢综艺的节目特点及传播策略,探究其成功原因,以期为我国慢综艺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供借鉴。

二、慢综艺的节目源流与概念界定

以“慢”为核心制作理念的电视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挪威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卑尔根铁路》。该节目采用纪实式拍摄方式,花7小时记录一列火车从首都奥斯陆到西南部城市卑尔根的旅程,呈现了沿途美景及每位乘客的状态。无后期剪辑、无人为干涉、无限定的情节设置等节目制作手法获得了大众一致好评。由《卑尔根铁路》作为肇始,2014年,韩国tvN电视台出品的农业生活实境综艺节目《三时三餐》,围绕几位明星在农村与渔村自给自足解决三餐问题展开,一经播出获得超高人气,豆瓣评分9.2分,收视率7.2%。2017年,生活服务纪实类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在湖南卫视开播,首播收视1.45%,网络播放量5447万次,网媒关注度501万条,微博话题量4.8亿次。《向往的生活》获得亮眼的收视成绩,对国内“慢综艺”后期的制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向往的生活》好评如潮之际,湖南卫视又相继推出了《亲爱的客栈》《中餐厅》两档节目,与《向往的生活》并称“慢综艺三部曲”,其他卫视与网络平台也相继推出类似节目,如浙江卫视的《漫游记》、江苏卫视的《三个院子》、东方卫视的《花样姐姐》、腾讯视频的《幸福三重奏》《奇遇人生》等,国内娱乐综艺节目市场迎来了“慢综艺”的春天。

现阶段,慢综艺电视节目作为新型电视节目形态,学术界对其概念暂无明确清晰的界定。若要为这些节目寻找相通之处,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用“慢”来定位它们,他认为慢综艺节目是“慢下来、静下来”[2]。学者林婷婷认为慢综艺是从内核到展现都围绕“慢”展开,如对生活的慢思考、节目设置上的慢推进、表现上的舒缓与沉浸[3]。本文认为,慢综艺在制作特点上是节目节奏舒缓自然、徐徐展开,节目风格生活化,具有纪实、去竞技的特性,节目内容以呈现人物的自然状态和心灵情感为主,不掺杂人为的加工修饰,展现人物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引起观众共鸣,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

三、节目制作特征

(一)叙事主体:去主持化,构建社会关系

慢综艺对于节目叙事主体进行去中心化,构建起叙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化情感观念[4],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增强观众与节目之间的黏性。传统娱乐综艺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节目出镜者,承担着衔接板块与推进流程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竞技类综艺娱乐节目通常是主持人以“主人”的身份欢迎各个嘉宾的到来,“主客”之间存在明显的疏离感、陌生感,往往会以短暂的寒暄、游戏互动来消除这种疏离感、陌生感。但慢综艺因没有固定的节目流程,往往通过时间顺序或两人及两人以上的对话及活动来推进节目内容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消减了生疏感。

慢综艺在叙事主体方面会构建一种情感上的关系,如《向往的生活》搭建的是“家庭”关系[5]:黄磊与何炅是慈爱、理性、温柔的“父亲”,彭昱畅是直率、活泼、贪玩的“哥哥”,张子枫则是懂事、可爱、温柔的“妹妹”。四人在节目中都有各自的角色和分工,构建了较为完整、全面的家庭关系框架。虽然每期加入的飞行嘉宾仍以客人的身份来到蘑菇屋,但其活动轨迹主要是和蘑菇屋的“家庭成员”一起采摘瓜果蔬菜,烹饪美味佳肴,最后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流露出真情实感,从而推动情节发展。又如旅行生活类综艺节目《快乐再出发》,六位常驻嘉宾陈楚生、陆虎、张远等人本就是多年好友,虽偶尔吵吵闹闹,但他们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暖心细节都是真挚友情的自然流露[6]。嘉宾真挚情感的迸发能够极大地调动观众情绪,引发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叙事主体设计方面,慢综艺虽然仍会设计一名固定嘉宾扮演“大家长”来引导与推进节目内容生成,但会弱化其中心性,构建一个更完善的叙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节目充分发挥每一位固定嘉宾的个人特色,让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出更多精彩的节目内容。慢综艺“去主持化”的叙事主体设计,最大限度避免了因主持人生硬衔接节目环节而导致的观众情感断层,同时让节目叙事更加自然。

因此,慢综艺的叙事主体设计不仅能生成更多真实的内容,流露真情实感,还能增添烟火气和生活感,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感觉更加亲近。“虚拟”的社会关系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能够唤起观众对自身人际关系的反思,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达成节目与嘉宾之间情感的“双向回馈”。

(二)节目结构:线性叙事,打造纪实生活

慢综艺节目打破传统综艺节目板块式结构,利用典型的线性叙事手法,以真实生活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推进节目内容生成,给观众呈现真实、自然的状态。传统的快综艺节目往往奉行板块先行的原则,节目内容围绕设置好的板块展开,以增强节目的戏剧性、冲突性、刺激性,进而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感官刺激。慢综艺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节目叙事结构方面,“隐形”节目流程、减少戏剧性情节,根据每期拍摄的内容精炼主题进行后期制作。比如腾讯视频推出的慢综艺《奇遇人生》,讲述了明星阿雅与明星好友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去探索内心世界的故事。该档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拍摄,全程无台本、无人为干预,重视嘉宾的体验感,用旅途中的意外事件来促进嘉宾的真情流露。慢综艺利用线性叙事,降低镜头切换的频率,将真情实感与细节以更加真实、动人、不加修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消弭了节目组对情节编排的刻意为之。与此同时,慢综艺“诗意”的线性叙事,接近“抒情散文”的纪实拍摄手法也使节目情节难以复制,最大限度避免了模式化、同质化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辨识度。同样,为了避免线性叙事和“慢”主题带来的枯燥乏味之感,慢综艺也会通过反转、矛盾、隐喻等叙事手法,辅助慢综艺在保持纪实化叙事风格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强的感染力。

(三)节目风格:温馨治愈,营造纪实性风格

慢综艺风格温馨有爱,强调慢节奏、慢风格,借用纪录片剪辑理念营造节目纪实性风格。在视觉画面与剪辑手法上,慢综艺融入纪录片的拍摄剪辑理念,如同期声增强真实感、大量的空镜头创建“想象留白空间”、嘉宾即时谈话的切入、“化繁为简”的剪辑包装等。慢综艺节目在内容上呈现出较强的生活质感,展现了纪实性的风格美学形式。

全景式画面记录在视听语言中起着解释与传递画面信息的作用,同时也是慢综艺节目纪实性风格呈现的关键之一。慢综艺往往会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拍摄全景,全方位展示画面中人物的基本活动以及反映叙事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相对固定的全景画面利于观众以客观的视角,思考与审视节目流露的情感色彩。以央视综艺频道、央视网联合出品的《你好,生活》第二季为例,尼格买提与撒贝宁带着嘉宾们从北京的胡同出发,翻越高山,举办了一场难以忘怀的山谷音乐会后,又“马不停蹄”地走进新疆伊犁,前往赛里木湖。这档综艺以自然风景作为拍摄背景,大量的全景空镜头在展现秀丽风光的同时,也为观众的感悟与情感释放提供了“留白空间”[7]。又如《五十公里桃花坞》,王传君对着日照金山,自然地说出“山里的所有东西都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东西仿佛在问,你在难过什么,其实你自己也没那么不好”这段温情的画面里,王传君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慢综艺侧重对画面的把控,强调现实生活的和谐与美好,直截了当地展现了真情实感,摒弃了快节奏竞技类综艺节目通过强情节设置制造的强刺激感。节目画面侧重展现自然之美,纪实性节目风格抓住了受众疲于快节奏娱乐综艺节目的痛点,构建缝合现实生活与理想图景的精神“乌托邦”[8]。

画面色彩作为视听语言中最有力的表意元素,其不同的色彩表达能让节目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慢综艺主张弱化戏剧性情节,有意识地勾勒一种舒适安逸的慢生活图景[9]。比如《向往的生活》第四季,蘑菇屋大家庭一同走进景色优美的西双版纳。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生机勃勃的亚热带植物、木色质朴的建筑等都与节目追求的整体风格相契合。又如《向往的生活》第七季第五期以绿意盎然的树林作为背景,周迅、毛不易等嘉宾身穿纯色的衣服坐在古朴的木质餐桌旁边吃饭边聊天,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画面色彩清新淡雅,呈现出简朴天然的风格,突出节目的“治愈化”效果,与节目的纪实性风格相契合。画面色彩作为进入视觉的第一感受,能以最快的速度奠定节目风格。慢综艺在还原现实色彩的情况下,利用画面色彩凝聚节目美学价值与特色,强化了纪实性风格。

四、节目传播策略

(一)节目理念:沉浸式“电子榨菜”

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让“Z世代”的信息接收方式与观影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10]。节目制作理念往往与节目质量水平息息相关。慢综艺作为娱乐综艺节目,虽以娱乐大众为目的,但在理念表达上具有一定的省思功能,满足了观众在心境上、认知上、情感上、文化上等多层次的需求[11],成为流行的“电子榨菜”。观众在沉浸式观看慢综艺的过程中,从原本焦虑迷茫的情绪状态中剥离出来,可以说,慢综艺发挥了缓解焦虑、舒缓精神的作用。慢综艺将关注点放在“人”的生活百态与内心需求上,通过节目口号或每期节目的金句在潜移默化间向观众传递节目理念,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亲爱的客栈》节目口号是“慢下来、去生活”;《快乐老友记》的节目口号是“至少今天很快乐”;《你好,生活》“鸡汤式”金句频出,激励追梦的年轻人“大胆选择,大胆地爱,大胆地生活”;《种地吧》向观众传递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付出总会有回报”的价值观。在快节奏的时代,慢综艺细腻的情感表达、正向的价值观传递鼓励每个观众找到人生的意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简单生活、充实生活、热爱生活。“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指出,广大受众的喜好是决定媒介内容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媒介的选择。在“内卷文化”“快餐式文化”盛行的当下,广大受众常常感到焦躁不安。慢综艺则秉持对“慢生活”的追求,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帮助年轻人摆脱快餐式娱乐方式,引导其自我领悟和思考,进而释放压力,保持平和心态。如今,与快节奏时代有着强烈“反差感”的慢综艺成为大众放松与休闲的重要文艺载体,被年轻人视为当代沉浸式“电子榨菜”。

(二)传播渠道:垂直深耕、立体化传播

慢综艺想在日新月异的娱乐综艺节目市场站稳脚跟,保持热度,就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与受众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实现立体化传播[12]。比如《向往的生活》将节目中出现的动物赋予拟人化的人格,包括柴犬“小O、小H”、 山羊“点点”、番鸭“彩灯”等。并且节目团队为这些动物开通了网络社交账号,以动物拟人化的语气更新社交动态,维持着基础运营。柴犬“小O”的账号“小O的成长日记”粉丝25.2万,转评赞45.2万,番鸭“彩灯”的账号“尼古拉斯·灯”粉丝29.3万,转评赞81.9万。2018年,节目组《向往的生活》发布山羊“点点”因急性肠胃炎离开人世的消息,“山羊”点点的账号“隔壁老点爱偷听”的评论区有4000多条缅怀点点离世的评论。许多被这些萌宠“圈粉”的观众在每期节目结束后,会以第二人称与这些萌宠在网络平台上对话,实现“零距离”互动。节目组通过建立拟人化的动物账号,在社交媒体上与观众进行温情互动,激发观众的参与兴趣,实现精准传播[13]。

在快速运转的现代社会,碎片化信息充斥大众生活,人们缺乏独立思考空间,“慢传播”的制作理念与采用的传播方式符合当下社会语境,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14]。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众通过央视频APP慢直播“云监工”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两座方舱医院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根据央视频后台数据统计,两座方舱医院在建造过程中24小时不间断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1亿,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传播方式。慢综艺秉持“慢生活”的传播理念,也将“慢直播”引入了其传播渠道。比如《种地吧》这档节目,在进行农场农事活动时开启24小时直播,让观众获得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也为后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奠定了基础[15]。慢综艺将内容传播渠道拓展至多种媒体和平台,提高了节目的触达率,这也是其能在瞬息万变的综艺节目市场中制胜的关键。

五、结语

慢综艺以“慢”文化的制作理念、线性叙事的结构方式、立体化传播等制作特征与传播方式快速在竞争激烈的综艺节目市场中站稳脚跟,成为主流。现阶段,慢综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突围策略使其所呈现的内涵价值远超其娱乐功能。娱乐综艺市场需要慢综艺来进行“大洗牌”,观众同样需要慢综艺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获得自我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情感深度与文化价值兼具的慢综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泛娱乐化的社会,将大众的文娱需求从浅层的娱乐转向深层的文化价值追求。因此在未来,慢综艺将持续探索生活的本真,强化其优势,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彭侃,刘翠翠.综艺“嫁接式”创新的缺憾与出路[J].中国电视,2023(9):30-31.

[2] 安景璐.刍议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慢综艺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8,(12):12-14,17.

[3] 林婷婷.慢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3:10.

[4] 石竹青,蒋思嘉.论慢综艺的情感变化与提升路径[J].中国电视,2023(12):58.

[5] 潇潇.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持续高收视率现象解析[J].传媒,2023(9):72-74.

[6] 陈晓莉.以本真回归慢综艺的核心价值[J].东南传播,2023(11):145.

[7] 郑彬.央视生活类慢综艺的价值引领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3:16-17.

[8] 胡莎.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中的怀旧乌托邦表达[J].美与时代,2023(7):144.

[9] 唐诗婧.生活体验类慢综艺《向往的生活》的叙事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1:34.

[10] 马一鸣,尚炜.“Z世代”对“电子榨菜”的媒介依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3,9(14):32-34,64.

[11] 杜娟.论慢综艺的传播策略及发展路径: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记者摇篮,2023(11):93-94.

[12] 卫巍.传播学视域下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特点及创新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7):147-149.

[13] 杨淼,杨倩.新媒体时代慢综艺的发展路径探析[J].视听,2023(8):107.

[14] 沈彦彤,刘琴.“慢生活”理念下的“慢传播”探析: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和“代入感”诉求[J].传媒论坛,2023,6(12):39-41.

[15] 吴喜燕,张丽松.国产慢综艺节目创新路径探析:以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5):171-173.

作者简介 郭姝亚,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连巳君,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戏剧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