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法报道如何做到既专业又耐看

2024-08-12 00:00程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8期

摘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党员干部对纪法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读者需求、优化纪法报道,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纪检监察报作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报,在纪法报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有益经验。文章从实践出发,以中国纪检监察报《三堂会审》栏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栏目多年来刊发的纪法报道及其背后专业采编队伍的分析,探究做实纪法报道、壮大主流舆论、把握舆论主导权的有效路径,提炼出规律性认识,以期为业界同仁开展纪法报道提供有益借鉴。文章认为,做深做实纪法报道,一是要强化理论引领,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策划;二是要发挥专业优势,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用通俗语言讲好专业故事;三是要创新传播形式,增强视觉吸引力。概言之,做深做实纪法报道,要坚持以思想性为引领、以专业性为底色、以知识性为依托、以实用性为导向、以美观性为吸引,让读者看后有收获、形成阅读期待,如此才能持续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关键词:纪法报道;《三堂会审》;专业优势;以内容取胜;舆论主导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8-0119-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传统纸媒的深刻变革[2],日新月异的传播方式给传统纸媒做好纪法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党员干部对纪法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满足读者需求,生产出集权威性、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专业性纪法报道,让读者喜欢看、看明白、有收获,成为关键任务。为此,中国纪检监察报进行了有益探索,于2020年1月策划推出了《三堂会审》栏目。

《三堂会审》每周更新一期,该栏目刊发的纪法报道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所熟知,党员干部从中学得新知,以守牢纪法底线。有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将栏目报道自主结集成册,作为学习交流素材;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将栏目报道作为办案帮手;有些微信公众号固定转发栏目报道,推动栏目成为广受欢迎的知名栏目。

《三堂会审》刊发的纪法报道,为何能吸引庞大的受众群体?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实践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强化理论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策划

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纪法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并体现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3]。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策划《三堂会审》和确定选题时,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立场鲜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熟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

所谓“三堂会审”,即针对由纪检监察机关办理、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判决的案件,邀请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相关人员,对案件中的纪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更好体现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这也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可以说,栏目本身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成果。

要做好专业报道,需要提前精心策划选题,而要策划好选题,需要既“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又“走在田间地头找感觉”[4]。选题策划方面,《三堂会审》吃透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深入基层“抓活鱼”。

例如,为落实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三堂会审》刊发《铲除“围猎”和被“围猎”的土壤——理论和实务界人士谈如何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省级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部主任和省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所刊发的《行贿还是单位行贿——从云南某公司实际控制人冯海军行贿案和重庆能源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受贿案说起》,剖析了一起通过行贿套取国有资金、最终行贿人受贿人均被查处的案件。《三堂会审》邀请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介绍受贿行贿一起查的主要做法,分析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通过以案释法,推动加大对行贿的打击力度。

再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动态监测,强化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快速处置”。《三堂会审》刊发《口头约定收受干股怎样定性——从浙江省桐乡市委原常委姜玮案说起》《亲属间馈赠还是受贿犯罪——从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曹存正案说起》《利用“影子公司”侵吞国有资产如何定罪》等稿件,探讨实践中遇到的腐败问题新形式新表现,以及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识别、精准打击,实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实践表明,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做出的纪法报道才能有高度、有深度,读者才会愿意看、喜欢看。

二、发挥专业优势,用通俗语言讲好专业故事

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百花齐放,报道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从读者角度看,报道数量、文章字数并不重要,高质量的内容才是最具吸引力的。换言之,无论什么时代,“内容为王”始终不变。没有好内容,再好的平台也只是空中楼阁。有足够多的精品力作,才能建立稳定的读者群,才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5]。因此,传统纸媒必须立足自身特点,发挥专业优势,生产有特色、有深度的报道,以内容取胜[6]。

对于纪法报道而言,就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在权威性、专业性、独特性、服务性上下功夫,深入浅出表达、化繁为简呈现[7],提供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报道,让读者既有兴趣看,又能看得懂、看得下去[8]。

(一)发现专业问题

专业性首先体现在问题意识上,即在众多新闻事件中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细节,洞见特定事件中有价值的纪法问题[9]。要做到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纪法知识功底,以及一双能够灵活运用的慧眼。《三堂会审》的采编人员善于从众多案件中挑选精品案例,梳理前沿纪法问题并展开深入研讨,引导读者跟着问题思考。

(二)整合专业人才

做深做实纪法报道,离不开专业的采编队伍、专业的采访对象以及专业的把关人才。一直以来,《三堂会审》坚持专业的人写专业的报道,专业的人谈专业的问题,专业的人审专业的稿件。

一是建立专家型采编队伍[10]。采编队伍中有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法学硕士,他们既具有扎实的纪法专业知识基础,又经历过多年纸媒采编流程的历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11]。

二是筛选专业采访对象。每期报道的采访对象有4名,均是各级纪委监委机关审查调查室、案件审理室等业务室工作人员,以及负责案件起诉审判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和人民法院法官。采访对象具备扎实的业务基础,能够确保采访内容专业、准确、客观。例如,在《自首后他被减轻处罚——从四川省德阳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杨震案说起》中,记者邀请四川省纪委监委第十四纪检监察室主任、四川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四川省绵阳市人民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作为采访对象,围绕职务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自首、如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探讨,4名采访对象对此问题均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对问题的分析精准到位,确保了报道的质量。

三是组建专业把关队伍。坚持每期报道均固定由省级以上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业务骨干进行审核把关,同时建立灵活性把关机制,即在固定审核把关的基础上,围绕特定主题稿件,邀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有关专家进行把关,每篇稿件均“过五关斩六将”,很好地确保了报道的专业性、准确性。

(三)表达通俗易懂

纪法报道要增强传播力,不能只强调专业性[12],还要重视创新表达方式,生产有故事、有深度、入人心的作品。

《三堂会审》用通俗的语言分析具体案例,讲清纪法专业问题。这些案例内容丰富,情节鲜活,指导性强。不少党员干部反馈“读后就明白了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不少纪检监察干部表示“实践中的确遇到了类似案例,对办案非常有帮助、‘很解渴’”。例如,对于党员干部多次收受小额财物是否累计计入受贿数额存在不同认识,刊发《多次收受的小额财物是否累计计入受贿数额——从湖北省通城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戴有才案说起》,以戴有才收受他人以拜年拜节名义所送现金为例,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探析哪些情形应当累计计算受贿数额等普遍性问题,报道既全面又准确,让读者一看就懂。

三、创新传播形式,增强视觉吸引力

(一)精心设计标题

俗话说,“好题一半文”。好的标题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纪法报道本就是专业性强的内容,如果只强调专业性而忽视了好的文眼,报道就会枯燥乏味,难以吸引读者关注。

《三堂会审》在拟定文章标题时,致力于将信息化繁为简、抽象升华,让专业的纪法问题更具感染力、穿透力。例如,《不重视家风建设还是“借弟脱罪”——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英案说起》,标题通过设置悬念、概括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少付房款却均分产权 受贿数额如何计算——从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乐翔案说起》,标题抽象概括乐翔的行为,将之总结为少付房款却均分产权这一明显不公平公正的反差现象,让读者一读便知其行为本质就是受贿。

(二)坚持图文并茂

新媒体时代,读者分配给文字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13],更愿意获取直观的图片信息。

《三堂会审》在进行版面编排时,注重文字与图片搭配,不仅配发案件庭审照片、纪检监察干部和检法干部共同研讨问题的工作照,还邀请美编绘制问题分析思维导图等,所生产的报道大方简洁、图文和谐,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语

中国纪检监察报《三堂会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纪法报道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读者。

实践表明,做深做实纪法报道,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以思想性为引领、以专业性为依托、以知识性为底色、以实用性为导向、以美观性为吸引,既要在内容上持续用力,坚持“内容为王”,又要在传播方式上同向发力,发挥专业优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把握在专业领域舆论场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2022-10-26)[2024-03-29]. http:// 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10/26/nw.D110000renmrb_20221026_3-01.htm.

[2] 蔡名照.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职能[EB/OL].人民网,(2016-03-01)[2024-03-29]. http://paper.people.com.cn/xwzx/ html/2016-03/01/content_1673696.htm.

[3] 李俊岭.行业报可以“专业”致胜:以《中国保险报》为例[J].传媒,2014(11):27-28.

[4] 胡宏开.浅谈行业报如何做好深度报道[J].中国报业,2020(6):88-89.

[5] 宋合意.深耕行业媒体的路径思考[J].新闻战线,2020(5):43-45.

[6] 张玉琢.思想高度、选题宽度与专业深度:以中国社会报拓展报道空间为例[J].新闻战线,2022(10):84-87.

[7] 张琰,吴宇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创新表达,讲好全面从严治党故事[J].传媒,2021(8):11-13.

[8] 张超文.突出行业特色,讲好新时代发展故事[J].新闻战线,2023(2):13-16.

[9] 郁红.行业报专家型记者的养成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0):136-138.

[10] 刘娟.行业报需要专家型编辑记者[J].新闻传播,2017(5):81-83.

[11] 姚军.在“不变与变”中寻求新突破[J].新闻战线,2020(2):40-42.

[12] 李庆文.归位与独特:—对中国行业报发展模式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4(11):43-45.

[13] 杨霂霏.如何打造行业报深度报道的核心竞争力[J].传媒论坛,2018(8):06-08.

作者简介 程威,编辑,研究方向:媒体融合、纪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