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今社会,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和文化的守护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聊城公共图书馆立足本地,以地方特色为出发点,围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完善服务举措、优化运营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以聊城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特色实践,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促进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聊城公共图书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加强地方文献室建设,发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料
聊城,作为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古老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灿烂运河文化的汇聚之处,更是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交融碰撞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如战国军事家孙膑、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明朝诗人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抗日英雄张自忠、历史学家傅斯年、国学泰斗季羡林等,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众多经典作品。
为了突显聊城特色,聊城公共图书馆主动联系各县(市、区)政协文史部门、各类组织和专家学者,通过购置、捐赠、交流和征集等途径,深入发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料,加强地方文献室建设。收集并保存了大量黄河、运河文化相关文献及名人著作。如《聊城地区黄河志》《黄河流域地方志集成》《运河王朝》《大运河传奇:京杭大运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孙膑兵法》《曹植诗词全集》《谢榛诗集》等,有效保护和传承了聊城地域文化,丰富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加强特色空间和主题馆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第一,打造特色文化空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聊城市图书馆、茌平区图书馆、东阿县图书馆等新馆相继投入使用,除了传统图书借阅功能外,还规划了一系列特色功能区域,如国学文化阅览区、数字红色文化资源体验馆和古籍展厅等。这些功能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介,将传统数字阅读、艺术视听休闲阅读、AR体验阅读、红色文化阅读和国学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和互动体验项目。
第二,推进主题馆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2023年12月30日,聊城市阳谷县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现代化图书馆的建筑主体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塔楼,馆内精美的灯具上印有经典诗词,宛如小说中的“藏经阁”,吸引了大量读者前来参观体验。其中,南副楼是以国学文化为特色的国学馆,共有3层,独特的中式装修风格充满了浓厚的国学氛围。这里承接各类文化体验展览和国学教育培训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国学文化的平台。读者不仅可以沉浸于书籍的海洋,还能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今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
品牌共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广泛传播
为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覆盖率,品牌共建成为聊城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第一,推进“图书馆+书院”建设。2014 年,山东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在全省开展了“图书馆+书院”的建设普及工作。聊城公共图书馆响应号召,积极推进尼山书院建设。目前,聊城、临清、茌平、东阿、高唐、阳谷等县市级图书馆均开辟了尼山书院、国学讲堂、古籍阅览室等传统文化传习区域,常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国学讲座、民间乐器培训(如葫芦丝)、书法以及涉及民俗与德行礼仪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公益文化活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创建“海源书房”品牌。2022年10月,聊城市图书馆依托海源阁藏书楼文化底蕴,携手县(市、区)的城市书房,成立“海源书房”联盟。现已建成沐凡舍·唐、水云间、江北水寨、海源雅集、成颐堂、京杭书院等地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书房60余处,成为专属江北水城的文化灯塔。这些书房通过开展文化沙龙、国学讲堂、读书会、非遗展示活动和“我们的节日”手工体验等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广泛传播。
举办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积极开展古籍展览交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古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这种责任和宗旨,聊城市图书馆持续举办系列“古籍”晒书、展览、研讨会等。如2022年“弘扬中华古籍文化·让雕版里的文字活起来+现场体验”活动、2023年聊城市图书馆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的聊城“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运河古籍的挖掘、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等,向公众展示海源阁图书馆珍贵的古籍文献,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优秀文化的整体环境,聊城公共图书馆举办多种多样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经典诵读、国学公开课、诗旅文化系列讲座、红色故事会、诗词朗诵大赛、传统文化展览、典籍文化展等,同时,线上线下开展荐读、文化推介活动,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中华优秀传统百部经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短视频等传统习俗推文,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此外,图书馆立足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特色体验项目,积极向广大读者宣传和推荐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打造网络阅读推广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聊城公共图书馆正逐步进行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多样化的网络阅读与推广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及官方网站等。这些平台不仅提供各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电子书籍,如《诗经》《论语》等文学经典的电子版及其解析与研究资料,还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线上同步举办传统节日文化专题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在线讲座,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聊城公共图书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差距大
聊城市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地区,其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推广上既具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近年来,聊城市图书馆、茌平区图书馆、东阿县图书馆、阳谷县图书馆、临清市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践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质量,莘县图书馆和高唐县图书馆在这方面稍嫌不足。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薄弱
尽管聊城公共图书馆已经在努力加强地方传统文化文献资源建设,并取得了某些成果,但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其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化以及在线服务系统的构建方面,表现相对较弱。
缺乏专业人才
聊城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普遍存在地域传统文化的专门人才稀缺、掌握新技术和开展文献开发等深层次专业人员不足、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面的专业培训缺乏等困境。这些困境使得公共图书馆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难以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缺乏专业的指导以及深入的认知,从而限制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成效。
与社会资源合作及联动不足
尽管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覆盖面广,但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馆藏方面,与博物馆、方志馆等单位相比,显得较为薄弱。聊城部分公共图书馆缺乏与其他图书馆、文化机构、民间社团等合作共享的意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面,往往依赖自身馆藏资源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因此,常常面临工作负担重、专业或专门资源不足、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
聊城公共图书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改进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区域间合作与交流
聊城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区域差距大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确保聊城各地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合作共享和资源整合,聊城公共图书馆之间可以建立图书馆联盟或协作网络,共同分享资源、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共同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或读书会、讲座等活动,丰富薄弱地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大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首先,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将传统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献,如古籍、地方志、民间文学等,使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查阅和借阅。其次,加大数字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已有的数字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最后,积极推进数字资源服务创新工作,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服务,提高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招聘大学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借此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品质;确立各岗位的职责与需求,实施优化组合,鼓励竞争上岗机制,并分级聘用,以确保图书馆拥有一支具备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团队。另一方面,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专家讲座、后续学习和业务竞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效率。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寻求与传统文化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首先,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文化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长期服务体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合作方通过共同策划展览、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其次,公共图书馆应与学校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最后,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通过在社区中心、公园等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更直接地服务社区居民。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推广的重要载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聊城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实践与路径,我们可以整合区域内的优秀文化资源,并据此制定出合理的策略,以便有效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需进一步拓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途径,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选自:“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编号:ZXKT2024144)2024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莘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