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革命历史背景及资源状况
郑州是全国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郑州就成为工人运动发展的重点地区。1920年,李大钊、赵子健等一批共产党先驱先后来到郑州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李大钊亲自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为工人授课。郑州在1921年的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获得了胜利,在全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反动军阀出动军警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至今郑州还保留有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和二七罢工纪念堂及纪念塔。1925年,李大钊派人到密县刘堂村一带考察农民运动,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形势高涨,在刘堂庙和高庙等村成立了农民协会、中共郑荥密支部,至今还保留有刘堂庙革命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郑州地区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村革命斗争,在孝义兵工厂、郑州豫丰纱厂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罢工运动,至今仍保留有孝义兵工厂和豫丰纱厂罢工旧址。抗日战争时期,郑州和周边地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皮定均在郑州地区指挥大小战斗几十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存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皮定均工作旧址、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52、1958、1960年先后三次来郑州视察工作,目前还留有郑州会议旧址、毛主席视察黄河旧址等史迹。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通知要求,2018年开始,各地市对革命文物普查登记,梳理出了系统的革命文物名录,并有序组织开展相关保护利用工作。2020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开展了两批革命文物认定工作,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认定,并已公布了两批河南省革命文物名录。2020年,荥阳、新密、巩义、新郑、登封5市被列入国家相关部委公布的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中的河南片区。
郑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
强化制度保障
近年来,郑州积极做好革命文物相关政策研究,不断强化制度保障。2020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郑州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全市“开展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改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2021年,郑州市文物局牵头拟定了《郑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郑州市革命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任务及要求,方案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实施。此外,开展了郑州市革命文物展示利用示范点推荐工作,遴选刘堂庙革命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指导革命文物的管理机构编制陈展方案,提升陈展能力。
实施排查登录工作
在2008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郑州已基本将革命文物纳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此后,各级政府相继公布几批文物保护单位,又将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文物进行申报定级。目前,郑州已公布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文物已全部划定并公布了保护范围,设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保护档案,部分国保和省保单位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大部分有专人管理。县级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点基础工作则相对较为薄弱,多数尚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人管理。
开展本体保护维修工程
近年来,郑州将革命d6aa14a5b0486038ad1ecb438155567c文物日常维护工作纳入各级文物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并多渠道争取文物保护资金用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先后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七纪念堂、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柏石崖村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有效改善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的保存状况,不仅有效保护了革命文物的文物本体,也使周边风貌得到了整体提升。
做好开放利用工作
在对革命文物开展修缮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革命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专题博物馆、陈列馆等方式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展示利用。例如,由二七纪念馆管理的二七罢工纪念塔和二七罢工纪念堂,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充分依托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举办“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千秋二七”“百年郑州”等展览,成为省内各大社会团体和教育研学机构开展主题教育和红色教育的热点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祜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系张祜家族住宅,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部和豫西专员公署办公处所。1944年,以皮定均任司令员、郭林祥任副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张祜家的大窑洞里成立了嵩山区专员公署,有力配合豫西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在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缮后,依托文物建筑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建成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并进行布展,生动宣传庄园抗战历史和豫西抗日战争情况,有效扩大了游客范围和提升了参观人数,成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荥阳的董天知故居、韩凤楼故居等旧居类革命文物,在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后,也进行了内部展陈及环境整治,并免费对外开放,为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认定标准的认识有待提升
由于对革命历史时期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认知存在偏差,基层文物部门在组织调查和评估认定革命文物时,容易出现认知不准、认定范围过大等问题。例如,存在将与革命联系不够密切的一般爱国人士旧居,或将临时性驻扎过抗日部队的民居认定为革命文物的情况,尤其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的革命文物认定中,此类情况较为普遍。
革命文物开放利用度不高
目前,郑州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高,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革命文物保存状况较好,展示利用程度较高;而文物保护级别较低且所有权归个人或者无归属的革命文物保存情况较差,展示利用工作开展不充分。此外,由于很多革命遗迹、革命遗址如豫西行政干校、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都处在偏远村镇,交通不便利,加大了开放利用的成本和难度。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受经济因素和建设开发因素影响,没有深刻认识到革命文物资源的政治教育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致使一些本体保存较差的革命文物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保护就已坍塌成为遗址;个别进行过维修的革命文物没有进行充分展示,甚至关门了之,导致革命文物资源蕴藏的巨大潜能未能发挥出来。
缺少统一的保护利用规划
革命文物的开放与周边的景区、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没有衔接。例如,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国家级传统村落柏石崖村,也位于风景优美的大熊山景区内,但原生态的红色村落没有与景区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由于均缺乏统一规划,革命文物没有形成串联式的线路和系列性的故事,文化资源整体优势没有凸显出来。而事件发生地、战场遗址等与传统文物类型具有明显差异的革命文物,如花椒岭肉搏战石坑、唐文理抗日纪念地等,由于遗存的存在形态、物质构成、环境特征等方面不明显,在本体保护、价值展示等方面区别于传统文物保护要求,未根据区域特色和文物类型积极探索更为合理的保护利用模式。
革命文物权属复杂
由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类型较多,权属也较为复杂。一些烈士建筑纪念物、革命旧址等管理部门为民政、园林或其他部门,如吉鸿昌烈士墓位于郑州烈士陵园内,由民政局直接管理。整个国民革命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已改建为碧沙岗公园,由园林局下属公园管理处负责管理。这些机构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与文物部门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缺乏文物保护发展规划和发展协调机制。部分革命旧址,如中共荥广汜中心县委旧址所有权为个人所有,不能很好地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其保存现状堪忧,除本体亟须维修外,院内或杂草丛生,或堆满杂物,整体保存较差。革命文物权属复杂的情况,对开展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造成了一定制约。
郑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策与建议
加强政策落实,做好基础研究
要做好郑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应进一步明确革命文物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省、市级文物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文物部门革命文物遴选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对于史实不清和存在争议的革命文物进行分类和排查,确保被列入的文物具有革命属性,对排查中的新发现及时列入革命文物名录。
做好展示利用规划,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
充分考虑郑州市革命文物的历史内涵、保存条件、分布特征等因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文物类型创新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加强反映党领导八路军与中原人民团结抗战的嵩岳革命文物片区的保护利用,整合登封、新密、巩义、荥阳等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园等资源,以点串线打造革命文物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巩固“二七”红色教育阵地,打造爱国主义红色旅游线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郑州打造美丽乡村和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展示思路,加强道路交通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做好位于农村偏远地区的革命文物如登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和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设工作中,依托革命文物积极开展老区红色旅游,申报革命老区全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强宣传教育,创新传播方式
围绕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拟定以红色旅游研学、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红色文化旅游规划等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会。结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红领巾寻访”实践教育活动,谋划建设一批红色研学基地,适时推介一批经典红色研学线路,推动研学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于革命文物纪念馆、展览馆以及博物馆,如二七纪念馆、豫西抗日纪念馆,可以建立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等单位的共建机制,有计划地组织有需求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有效提高展馆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依托重要人物纪念活动、重大历史事件、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和国家公祭仪式等节点,对已开放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革命文物,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报告会、宣讲会、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效果。此外,积极与数字化、多媒体相结合,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根据革命文物的展陈建设网上数字展馆,用数字化的形式对革命文物进行展示宣传,打造红色数字家园。将革命故事纳入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大中专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教育,宣传和继承红色文化精神。
深挖革命文化资源,增进部门协作联动
积极构建文物、民政、发改等多部门联动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省内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组织开展革命文物研究,深入挖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组建以相关高水平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发队伍,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文化历史进行广泛的收集、梳理和再创作,使其艺术化、形象化、知识化,丰富展陈内容。
(作者单位 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