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在血液中的黄河

2024-08-12 00:00:00解雨晴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14期

今日又是例行日常巡查的一天,大堤上的金鸡菊早已盛放开来,才发觉又是一年季夏,万物并秀,花团锦簇,葳蕤葱郁。我好像也是这黄河岸边去年埋下的一粒小种子,如今也成长为一朵小花,深深地扎根在这里。

我的故乡在黄河对岸,黄河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小时候,我就经常穿梭于黄河两岸,走过大桥,走过浮桥。我看过春日里冰面破碎水流微缓的黄河,看过盛夏时长得郁郁葱葱的防浪林,也数过秋天没了叶子的大树上有多少鸟窝,看过冬天时落日在结冰的河面上的倒影,冰凌碎成一块一块,随着水流慢慢漂远。那时的我还没想到,未来有一天,黄河会成为与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命运如织,或许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来回中,编织了我与黄河的奇妙缘分。当我来到工作单位时,我才发现,在过去横跨黄河的不经意间,我早已路过其多次。

《史记·河渠书》中指出:“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发展的根基,黄河治理,更是水利事业中备受牵挂的主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的黄河治理更显得举足轻重。基层管理段是治理黄河的最前线,是连接黄河与群众的关键纽带,更是青年沉淀磨砺的大舞台。工作这一年,我走过了辖区内负责的每一寸堤防,看过每一尺大坝、每一块砖石。如今的黄河,早已和过去在书本中学习的、从别人口中听说的大不相同。曾经,提起黄河,我便会联想到水患、灾难、难治理;现在,我看到的是,千里长河向东流,巍巍堤坝锁黄龙,两岸青葱绿漫天。这是千千万万治黄人辛勤工作换来的大河安澜。

这一年,在治黄基层,日常巡查、工程管理、勘察雨毁,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治黄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春秋时节,工程管理为重,为防汛、防凌打下坚实的基础。排查工程管理范围内水沟浪窝、雨淋沟、根石走失等安全隐患,对害堤动物进行地毯式排查,做成隐患台账,制订整改方案;重点提升工程面貌较差的坝段,对百米桩、千米桩进行重描,备防石刷漆喷名,提升工程颜值;全面清除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杂草,清理坝面垃圾,加强植草绿化,对辖区内树株进行浇水及涂白养护,保证良好的工程面貌。夏季,汛前调水调沙,汛期防范降水,巡察有了更高要求,每天都要勘察河势,记录水尺数据。2023年,台风“杜苏芮”席卷而来,全员提前响应,严阵以待,在降雨间歇期提前排除堤顶积水、圈堵浪窝,开挖排水沟,减小暴风雨可能带来的工程损坏。午夜,监控巡查发现异常情况,我和同事冒着肆虐的暴风雨驱车前往,开始工程抢修。我们蹚着过膝积水,背着进水后更加沉重的沙袋,即使被浇了个透心凉,也不曾停下脚步。冬天,工程巡查、冰凌观测依然要顶在前线,面对肆虐大雪、刺骨寒风,也坚守防汛职责毫不松懈。

每每想到这些场景,我都忍不住眼眶发酸。我的同事笑着和我说,这都不算什么,2021年秋汛,才是真的危急时刻。他告诉我,那年秋汛,他在水情最严重、最容易出险的堤防,在一顶简易帐篷里驻扎了一个月。“水当时都涨到这个地方了,我的帐篷就在那里。”他一边笑着说,一边比画着水的位置。我感慨万分。看着现在的黄河大堤,犹如一块一块精心设计过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黄河边踏青游玩,感受黄河的气息,在我们工作时,他们会慰问感激我们的辛苦付出。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步入工作的这一年,我深深地汲取着来自黄河的养分。她浇灌滋养我成长,她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