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此,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独编排了“名著导读”这一栏目,旨在推动学生对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搭建导读支架,依托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栏目,引导学生打开名著阅读之门,不仅要让学生明晰“读什么”,更要让学生学习“怎样读”,思考“为什么这样读”等问题。
情节是小说文体的一个要素。广义地说,情节就是“读什么”的问题。教师依托情节搭建支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人天生有一种补白的心理需求。在名著导读中,教师可以呈现名著中的相关经典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强烈的阅读需求,让学生产生深入了解情节、演绎情节、补充情节、完善情节的愿望。这一强烈的愿望,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名著阅读活动。
不同名著的情节是不同的,不仅内容不同,其形式、样态等也是不同的。有些名著的情节的发展较为平缓,因果线性关系较强,如对话式情节;有些名著的情节发展比较突兀,情节的发展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如悬念式情节。比如,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教学,笔者就应用名著中的开篇叙事——“1866年在大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怪事”以及结尾——“只有他们能参透其中的奥秘”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和尼摩船长一起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参透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炼、概括出名著中的相关的经典情节。比如,在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的过程中,笔者以“大事记”的方式梳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之呈现出来,推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用航海日记专题的形式,标注其中的重要时间、地点、事件等。这样的问题支架,能让学生形成不完整的阅读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心理补白的需要,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关于情节方面的导读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探究。教师依托情节,用问题搭建导读支架,是引导学生名著阅读的重要策略、路径。
解读人物形象是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任务。在名著阅读中,学生不仅仅要了解、把握故事,还要了解、把握相关的人物形象。名著中的人物往往是众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人物。为此,教师可以设计驱动任务,从人物入手来把握、梳理、建构名著框架,来把握、梳理名著的写作脉络、线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发掘人物形象,把握学生的阅读走向。
比如,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水浒传》的导读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应用名著中的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水浒传》这本书可以说是“人物传奇”,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人物的图片、简介等,让学生对书中的人物产生初步的大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的阅读任务。[任务一]《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哪些绰号,为什么这些人物会有这样的绰号?[任务二]请你从《水浒传》中的人物的外貌、特长、性格、武艺等方面来描述,并为《水浒传》这些人物制作一张“明星卡片”;[任务三]从《水浒传》这本书中选择两到三个人物,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这样的阅读任务,能推动学生深入阅读《水浒传》整本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我最喜欢(不喜欢)的‘水浒’英雄”“我最喜欢(不喜欢)的‘水浒’情节”等作为话题,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举办“《水浒传》人物评介会”“《水浒传》故事交流会、分享会”,创编“《水浒传》戏剧”等。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的名著阅读走向深入。
“人物”为《水浒传》这部小说注入了诸多的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人物”设计阅读任务,用任务搭建阅读支架,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还可以应用书中的描写,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来引导、推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名著中都有描写,而且描写都有一定的意图,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叙述故事情节而展开的。教师要精心梳理书中的描写片段,对相关的描写展开积极的评价,用评价来推动学生的名著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书中的描写往往认识、理解比较肤浅。教师的点评,会激发学生的深度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深度阅读积极性。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对名著中的经典描写进行点评,用图表等整理、列举出来,为学生搭建名著阅读支架。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批注这些语句,写下阅读之后的感受。有的学生从书中找出一些经典语句,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情节、人物等,深入体会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学生结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来理解这些句子,不仅对名著中的相关内容理解更为透彻了,对书中的经典语句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书中的经典语句举行“阅读交流会”“阅读分享会”,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教师用“评价”为学生搭建导读支架,能推动、引导学生的名著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性、多样化的批注,如欣赏性批注、质疑性批注、批判性批注、补充式批注等,锻炼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秉持“读书无禁区”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质疑、批判,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培养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3C467]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第三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