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秉持“为了教而教”的差异化观念,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意志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1.尊重学生个性需要,促进学生自由成长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管控自身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进步、成长的阅读环境。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此保障学生能充分地参与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师还需要借助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养成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2.杜绝低效阅读教学,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尽量缩短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讲解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略讲每一课程的每一部分知识,而是要在备课阶段对阅读资料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内容调整指导方式,探索出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1.教师调整教育理念,构建更生动的阅读课堂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又要让语文课堂提质增效。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育理念,秉持“少教多学”的观念,注意激发、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探索欲望,使其主动参与课堂阅读活动中,构建更为生动的阅读课堂。这意味着教师要有节制、有目的地教,不要再以灌输的形式呈现语文阅读知识,而是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多元化的引导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为例,笔者特意转变了“以讲解重点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利用与济南冬天有关视频构建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还提前为学生购置了以聚丙烯酸钠为原料的“水变雪”材料。正式上课之时,笔者首先为每一个学生分发了一部分“水变雪”材料,引导他们按照操作指南制造人造雪。与此同时,笔者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济南冬季下雪的视频,让学生根据手中的人造雪以及视频思考“你所见过的雪与视频中的雪、手中的雪以及课文中的雪分别有什么异同?作者在课文中描绘的雪突出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征”等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心理开展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笔者适时构建跨学科的教学情境,利用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为学生讲解济南冬天的气候特征、“水变雪”的原理,让初中生由以往的“被动学、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学、主动思考、主动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2.强调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教师要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就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与空间,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为其提供最及时且精准的帮助、指导,确保一切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以教学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菲利普夫妇与于勒间关系变化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笔者选择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为若干组,首先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集体阅读活动,并在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分析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的小组的学生将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金钱”,有的小组的学生提出了其他的意见。笔者并未明确地指出不同小组学生想法的正确与否,而是让他们通过精读课文的方式,在文章中提炼能够证明自身想法的关键词,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特长等,将这些“证据”呈现出来,彰显自身看法的正确性。有的小组的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更富有逻辑与条理的方式来阐述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金钱”。有的小组的学生创设情境,演绎课文中的不同场景,更加直观地感受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展现了他们的阅读学习成果,证明了他们的观点,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3.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进一步掌握阅读技巧。比如,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笔者便会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流程开展学习活动。(1)自主阅读通篇课文;(2)勾画生僻字词,自主解释字词的意思;(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意思;(4)反复阅读课文,思考生僻字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实践证明,这样的阅读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4.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验证不同学习方法的优势。
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分别采用初读、精读以及重点阅读等方式学习文本。在第一阶段的初读活动中,笔者提出问题“请在阅读后思考自己在文章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快速地阅读文本。在第二阶段的精读活动中,笔者让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了解文章的主旨。在第三阶段的重点阅读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等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予以肯定,让每一个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不同的学习方法的优势。
总而言之,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其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标以及“双减”政策,基于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思考,保障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