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写景类课文教学研究

2024-08-11 00:00:00岑晓慧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三峡课文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是指师生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状态也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注重将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连续的动态性,不断地促进师生在课堂中交流互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以“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初步把握三峡风景的特征

“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范式,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三峡》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描写的风景,感受三峡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汇、语法和句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初读文言文课文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生涩难懂的字词句,这就需要学生善于使用相关的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方面的困难。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三峡》,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三峡,讲一讲游览三峡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过有关三峡的视频;有的学生说10元人民币上有三峡的图片,是三峡中的瞿塘峡;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曾经跟着父母一起到过三峡旅游,出发地正是10元人民币图案瞿塘峡所在的白帝城。听到学生能够说出这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教师连连称赞学生了不起。教师问:“古人笔下描写的三峡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小组内与同学相互交流。如果通过交流后还是不能准确地了解其含义,可以先标注出来,我们一起进行研究。”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课文后相关字词的注释通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三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雄伟险峻,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另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疑问:“我们能读懂课文第一段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思,但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及时地用多媒体播放关于三峡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地形特点,然后向学生解释:作者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上述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简介自己已经了解的关于三峡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自主阅读课文,提出疑问。教师及时指导、评价,很好地发挥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作用。

二、探寻景物描写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便要引领学生具体研读课文。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即时进行评价,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段后了解到山的特点。在了解了三峡两岸山的特点后,教师让学生概括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些内容的。学生仔细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后,发现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都与季节有关:第二段写夏季,第三段写春、冬季,第四段虽然没有直接地写出“秋”字,但文中的“霜”即是秋季特有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写作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作者先写夏季的水,肯定是因为夏季的水的特点在所有的季节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作者把夏季的水安排在最前面,可以突出夏季的水的特征。”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与写作方法。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以评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体会到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分析课文文本、自主思考课堂提问、自主发现和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的美感,自主表达对三峡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走出课文文本领略现代新三峡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课文,但不能让学生的目光局限于书本文字,而应该通过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鼓励学生将目光投向美好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尤其在本课《三峡》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领略三峡的风光,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在学生观看三峡的视频后,教师为学生介绍现代三峡的知识:现代的三峡与古代的三峡大不一样。比如,现代的三峡工程解决了国家水电利用方面的很多问题,与此同时,三峡也有很多原先的风景名胜消失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其次,现代的三峡也保存了古代的三峡部分风貌,古风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独有魅力的新三峡。如果同学们作为三峡的导游,应该怎样为游客解说新三峡呢?教师提出的这两个课堂思考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评一评如何看待三峡原有的一些著名的风景消失不见的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导游的角度出发,为前来三峡旅游的游客写一篇关于三峡景点的解说词。这两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生活中的人文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上述案例中,教师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评价事物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领者与主导者的作用,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三峡课文评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青年歌声(2019年4期)2019-04-11 08:35:0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春到三峡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4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