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文旅产业来说,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发掘出来的人文底蕴、哲学思想、文化遗产能够作为文旅产业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和旅游观光资源,对于促进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时代博物馆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路径方向、深度挖掘特色文化、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推动文物活化利用,通过自身发展创新来引领文旅产业人文性与商业性协调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旅产业;发展路径;影响作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29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及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建设工作已成为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此,各博物馆应不断推出新颖多元的文化服务项目,在博物馆文化服务形式及文化服务能力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与社会文旅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既富有文化内涵又饱含创新理念的文创产品,为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文旅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与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坚强理论支撑、正确方向引领和不竭动力源泉。
1 文化旅游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意义
1.1 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的民族性是指特定民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特定文化。文化旅游中的非遗文化作为我国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即体现出了文化的民族性。同时,文化旅游中的非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时代风貌、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段历史的人文风貌。在文旅融合中发展文旅产业,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①。
1.2 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文化旅游过程中,不仅要增强游客的消费体验感,更要着重增强游客的文化感受,使其可以通过文化旅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当今社会中发展文旅产业,一方面可以让文化旅游中的非遗文化不再局限于文娱项目,而是扩展到各种社会活动中,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及扩大受众群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非遗文化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来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②。
2 博物馆发展对文旅产业的影响
2.1 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为文旅产业提供硬件保障
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硬件保障,并且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带动周边交通、商业场所、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城市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供融合条件,尤其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为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如“线上云游”的新型旅游模式。在参与传统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不仅希望可以领略到各地优美的山川景色,还希望可以参与体验当地特有的非遗文化项目,如传统的民间技艺类非遗项目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节日祭祀类非遗项目等。传统的文旅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资金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导致文旅项目的开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也大打折扣。而在“线上云游”这一新型旅游模式中,文旅产业便可以积极立足信息技术,与博物馆展开合作,充分利用5G直播、网络传播等信息技术,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博物馆中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文化传统、文化习俗以及相关文化的故事③。文旅产业也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开发各种符合现代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活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等特点举行多种活动,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文化旅游服务项目,从而促进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2.2 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提升文旅产业经济效益
在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共同研发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双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博物馆可以将特色展品等博物馆核心资源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灵感源泉,将历史文化遗产原本繁杂抽象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创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艺术符号,为文创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文旅产业可以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数据整合、前景预测等活动来为文创产品的市场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最为关键的是,文旅产业也可以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经济支撑,使博物馆通过文创产品的研发提高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度。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有利于博物馆实现与附近停车场、住宿、餐饮、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的资源共享,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文旅产业销售文旅产品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将文化价值转为物质价值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条件。文创产品的优劣、多寡、新旧都是影响文旅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④。
因此,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文创产品的研发,将众多馆藏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地体现在文创产品中,以此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另外,文旅产业也可以通过研发交互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社交、娱乐等多种需求,与博物馆形成联动,共促多元化发展,拓宽旅游空间,丰富旅游消费形式,促进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例如,三星堆博物馆与广汉市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依托历史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贴合实际,将文创产品的生活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以铜戴冠纵目面像为基础二次创作的星仔太空摆件等一系列富有创意又面向生活的文创产品。数据显示,近年来三星堆文创产品商业变现能力持续向好,2022年全年销售额2000万元,2023年第一季度就有1500万元左右。由此可见,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共同研发既富有文化内涵又饱含创新理念的文创产品,对于提升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激发文旅产业的文化要素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而创意和创新是文旅产业的发展核心。对于文旅产业的前景发展而言,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博物馆自身的馆藏资源,同时也可以将各种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文旅产业文化体系,促进文旅产业不断发挥特色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激发文旅产业的文化要素,进而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注入文化要素新动力,打造区域旅游大格局⑤。以传统习俗文化及历史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是博物馆发展过程中要深度挖掘的对象,同时也是激活文旅产业文化要素的不二选择。以传统习俗文化及历史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不仅可以为文旅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也可以为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创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不仅是承载和传播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更是培育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对传统习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在基于当地习俗文化资源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将地区的特色习俗文化与文旅产业相结合,进一步开发出深度特色体验旅游模式,从而将文化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但目前传统习俗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文化交流、开发程度都比较有限,传统习俗文化旅游主要的开发模式还是简单的旅游观光模式,没有将当地的特色习俗文化资源融合到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去。这种简单枯燥的旅游观光模式容易让游客产生厌倦心理,极不利于文化旅游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统习俗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因此,博物馆挖掘传统习俗文化时应该向着当地的民族特色、历史渊源、地域风情以及风土人情的方向发展,挖掘出能够呈现出当地文化资源的载体,从而促进传统习俗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结合,形成良好、稳定的地域特色习俗文化与文旅产业价值耦合关系(图1)。
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同地区的标志符号,是博物馆发展的宝贵财富。深度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格外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工作。一方面,博物馆应始终坚持预防优先、保护为主的理念,将长期永利的文化资源预防保护工作置于短期少利的商业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之前,加强博物馆文物资源管理统计工作,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另一方面,博物馆也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态发展工作,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不是彼此分离的两种进程,而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博物馆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时,也要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工作。博物馆与文旅产业展开合作,从各自角度出发,分别进行政策制定、市场管理,能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工作寻找到合适载体,通过新的创造力为历史文化遗产增添新的成分,以此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⑥。例如,西藏地区便依托象雄文化底蕴,将阿里建设成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依托藏文化源头,将山南打造成雅砻文化旅游圈,依托茶马古道,将昌都打造成康巴文化旅游圈,极大程度地激发出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城市文化旅游特色,同时也激发了当地文旅产业的文化要素。
2.4 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扩大文旅产业营销范围
在国家政策及社会需求的推动下,以馆校合作为代表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也应运而生,也诞生了许多相关的馆校合作项目,优质的馆校合作项目往往供不应求。2024年,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首次以“考古+漫步+沉浸式游园一条龙”的形式开展研学活动,以互动实践形式推出多感官、多维度的研学体验(图2),带领考古爱好者沿着“小马站-流水井古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流水井、大小马站周边书院群落→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青云书院→五仙古观、南粤先贤馆”游览路线,“边挖边学、边走边学”,深度探寻城市文脉,与历史“手牵手、面对面”。活动一经推出,首日报名百余人。由此可见,馆校合作模式在当下社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与大力支持。博物馆与学校两方面通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展开深度合作,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到了诸多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教学场所,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博物馆通过与学校开展馆校合作模式也衍生出了研学旅行这样一种实践性综合活动课程。研学旅行作为文旅产业的相关业务,主要以学校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在游玩过程中突出文化属性和学习交流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体教育过程中,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博物馆作为研学旅行基地,拥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也是研学旅行中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课堂。博物馆与研学旅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研学旅行使博物馆消除了以往宣传不到位、受众具有局限性及相关解说内容过于深奥等多种弊端,使博物馆从单一的看展之地转变为集体验感、沉浸感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场所;博物馆在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也可以探索与其他业态相结合,在餐饮、沉浸式体验、演艺、节庆活动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丰富文旅产业的运营体系,扩大文旅产业的营销范围。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除了有精准的定位、精美而丰富的展陈以外,多元化的业态经营更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⑦,“古韵足、时尚感、体验好”是许多游客对它的评价。游客可以一早站上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里的“船头”,凭栏远眺,从杭州拱宸桥一路行至河北白洋淀,将大运河千年风光尽收眼底;随后可以穿着汉服徜徉在3号馆的大运河街肆,于沿街各式店铺开启“买买买”模式,并感受黑夜与白昼的运河四季变化;中午可以悠闲地坐在博物馆里的食芳餐厅品尝网红的运河套餐;午后可以参加13号馆“运河迷踪”密室逃脱体验项目,进一步融入澎湃的大运河历史,在特有的运河文化场景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
3 结语
文旅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必然会在博物馆发展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博物馆中蕴含的历史气息和人文底蕴可以通过自身更新来焕发新生,对文旅产业产生诸多影响:一是博物馆通过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为文旅产业提供硬件保障;二是博物馆通过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提升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博物馆通过深度挖掘特色文化激发文旅产业的文化要素;四是博物馆通过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扩大文旅产业的营销范围⑧。由此可见,博物馆发展为文旅产业实力提升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博物馆发展促进了文旅产业的文脉传承和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引导文旅产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形成特色文旅项目、开发特色文旅资源,从而让文旅资源成为动态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不仅满足了游客物质享受与精神文化享受的双重追求,又实现了博物馆与文旅产业的资源共享,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王颂博.强化产教融合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N].山东商报,2024-01-22(004).
②朱佩娴.激活文旅资源带动产业发展[N].人民日报,2024-01-17(004).
③陈丽,孔繁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文献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3):32-37.
④刘小梅.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基层博物馆:以河南巩义博物馆为例试述基层博物馆与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关系[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新时代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书店,2019:68-73.
⑤滕仲元.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与旅游产业如何实现互惠共赢[J].神州,2020(23):278.
⑥张帅,吴晋豫.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问题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52-155.
⑦李恩菊,谢春林,袁丽.文旅融合下陕西省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J].西部旅游,2022(13):38-40.
⑧刘莹.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多模态创新发展路径探究[J].科技视界,2022(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