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博物馆大型工业藏品的征集与研究

2024-08-11 00:00:00刘志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3期

摘 要:工业藏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工厂、工人、时代背景、构造设计等各种关联赋予了它们丰富的价值内涵。大型工业藏品往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承担着重大的生产使命,且往往体量较大,是工业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对大型工业藏品进行合理规范收藏和科学保护的同时,最大程度挖掘出藏品的价值并加以利用,已成为当前工业博物馆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对大型工业藏品的征集与研究两个环节分别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最后结合展陈实践展开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博物馆;工业藏品;优化途径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25

0 引言

大型工业藏品是见证我国工业发展的物质载体,特指在特定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进行收藏、管理、展览的,具有特大、特高、特重等难以移运提拿的特点的工业藏品,主要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运输、加工、贮存等机器设备,属于特殊规格的藏品。对于工业博物馆而言,大型工业藏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精神价值,在策展中可以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如复原生产场景、展示特定时期的生产技术、部件拆卸讲解等。大型工业藏品通常为机械设备,虽然体积、重量等都远超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收藏,但仍应在博物馆的整体环境视角下,按文物藏品的长、宽、高、重量等综合起来进行约定俗成的判断。因此,大型的工业藏品无论是日常的收藏、保护、研究还是展示利用上,都对博物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大型工业藏品的特点及馆藏概况

1.1 大型工业藏品的特点

工业博物馆是一种具有特定主题的博物馆,最早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按照博物馆的馆址区域、馆舍建筑性质、陈列展示方式和出现时间来看,可以分为“传统工业博物馆”和“遗址性工业博物馆”两种①。在《无锡建议》和《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文件正式下发后,各地的工业博物馆的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与日俱增,更多的大型工业藏品也从各个工业遗产地、企业、私人收藏、回收站中被逐步挖掘出来并移送博物馆中。大型工业藏品也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区别,具体如下:①较耐劣化;②历史距今较近;③体量巨大,可移动性较差。

1.2 大型工业藏品的馆藏概况

在2018年工信部开展的全国工业博物馆摸底调查中显示,我国现有工业博物馆共计488家②。根据展陈内容的不同,这些工业博物馆可分为以下三类:企业类工业博物馆共342家,占比达70.1%;专题类工业博物馆共123家,占比约25.2%;综合类工业博物馆仅23家,占比约4.7%③。各馆的大型藏品的类别与博物馆业性质、当地的工业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如中国铁道博物馆馆藏大型工业藏品:“0”号机车、ST侧水柜式窄轨蒸汽列车、解放11型蒸汽机车、胜利3型蒸汽机车、DF4型内燃机车、东风8CJ型内燃机车等;鞍钢博物馆馆藏大型工业藏品:“建设者”机车、老一号高炉、三辊劳特式轧机等;柳州工业博物馆馆藏大型工业藏品:东风柳汽3000吨压力机、200米W汽轮机中压转子、“朱荣章”号飞机、“柳江牌”汽车、10T/D型单链式机械磨木机、Z435轮式装载机等。大型工业藏品涉及的行业类别多种多样,包括普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等,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性,下文以综合类工业博物馆—沈阳工业博物馆馆藏大型工业藏品为例并加以说明。

沈阳工业博物馆是以装备制造业展品为主,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全面展示了该地区的工业文化面貌和成果,目前开放的展厅有铁西馆、通史馆、铸造馆、汽车馆、机床馆等,集中展现了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工业气派。馆内工业藏品数量为13000余件,可以判断为大型工业藏品的数量约占藏品总量的0.9%,其中体积在5~10立方米的藏品有35件;10~50立方米的藏品有74件;50~100立方米的藏品有13件;超过100立方米的藏品有5件。大型工业藏品的界定原则上以藏品的体积为首要判断标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虽然总体积不大,但超高、超宽、超长的藏品,如“核电建筑用屋根平瓦(长10米,宽0.56米,高0.18米)”,也应被归类为大型工业藏品之中。

2 大型工业藏品的征集工作

2.1 征集时缺乏价值的共识性判断

藏品的收藏是博物馆扩充家底、发展提升的重要途径,但馆方如果没有根据博物馆的实际需求有目的地进行收藏,或是由于对大型工业藏品价值的错误评估而进行了无限制、无意义的收藏,将会导致博物馆各项工作都难以推进。在藏品征集的过程中,有偿收购也是扩充博物馆家底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大型工业藏品因为材质、体量和经济价值较高,博物馆在真正有收藏需求时也颇为吃力。

由于大型工业藏品的价值判断和征集标准尚未完善,很多情况下都依赖博物馆工作人员以约定俗成的主观判断去进行收藏,通常情况下都会以体量和绝对年代进行参考,如“体型巨大”“XX年代以前”等模糊且死板的标准,这就容易导致征集来的藏品价值不高、意义不大、库存空间紧张、藏品冗杂。如果较多的大型工业藏品都处于待参展的临时安置状态,不仅会无形中增加了日后的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还会导致策展时抽选不出独具特色且有代表性的展品,无法较好地展示“工业”这一主题,使相关展陈工作“上下掣肘”。

大型工业藏品的收藏不同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藏品本身多为日常使用的近现代机械设备,无法套用传统文物的价值评估体系,且受限于厂志文献和机修理论知识,大多数工业博物馆的藏品研究人员无法准确地对大型工业藏品的价值进行一个共识性判断。通常而言,大型工业藏品价值判断的难点有四点:①种类繁多、材质各异;②技术构成复杂、体量庞大;③入藏时完残状况不一,由于捐献者(单位)的口述信息不完整,难以全面了解藏品的现状;④博物馆缺乏行业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少针对大型工业藏品的收藏制度。

2.2 征集策略应适时完善调整

当前工业博物馆对大型工业藏品的征集应尽量考虑到馆内的资金状况、展陈的实际需要、库房的存放空间及藏品的价值,按需征集。不断完善对大型工业藏品的价值认定体系以及标准,在扩充馆内藏品家底的同时更多考虑到保管的成本,减少冗余的同质化藏品的入藏。

考古发掘、标本采集等传统的征集手段并不适用于工业博物馆,购买和捐赠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方式,所以馆方也应适当考虑征集的成本并拓宽藏品的获取渠道。《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规定的购买征集的工作程序为征集调查、专家鉴定、估价建议、价格谈判或协商等九个环节,所以在征集大型工业藏品这类特殊对象前应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确保征集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在进行大型工业藏品的征集工作时则不仅要参考《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有规划地研究制定大型工业藏品征集的范围、类别、标准,还需注意明晰易忽略的环节和不容易决策的情况(如机械设备的年代存疑、价值判断有争议、部件损坏严重等情形),应有相应处置说明,并根据馆藏的实际情况和资金现状斟酌收藏。

除了社会征集之外,还应积极与邻近地区的工业博物馆建立馆对馆的交流方式,增加工业博物馆的馆际互动,在保证运输成本和藏品安全的情况下,尝试以借展的形式满足部分短期的策展需求④。同时,馆方也应积极对被废弃的、不再使用的工业遗产进行调查登记并实施征集,对一些还在使用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大型工业机器设备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⑤。

在进行大型藏品的征集工作时,还需注意到大型工业藏品的基础参数和技术资料的收集,如向捐献人(单位)询问藏品背后的故事、基本参数、使用情况、残损情况、流转过程以及后续维修事宜,这些信息将对后期的研究发掘和维护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3 大型工业藏品的研究工作

3.1 藏品的价值内涵未能有效发掘

在博物馆中大型工业藏品的展览需要按照时间线和操作流程的特点进行布展,主要的目的是对大型工业藏品进行研究和利用,让观众能够通过对工业藏品的深入了解,感悟藏品背后的蕴含的时代魅力和工业精神,所以馆方对于大型工业藏品本身的研究和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大型工业藏品的研究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作,包括电解槽、机床、铁水包、热轧机、分离机、浮选机等大型藏品,它们都是由不同的金属组件套合或焊接而成的。每一个组成配件都有着不同的工作使命和材质特征,要想完全剖析挖掘大型工业藏品的价值,则必须对该藏品的历史渊源、生产用途、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大型设备上的一个小部件或者整体的铸造方式,都有可能是那个时代的科技结晶,抑或是历史人物的使用或设计赋予了藏品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如张成哲改进的铁水包,1205钻井队使用过的刹耙子、钻头)。

对于大型工业藏品而言,展陈的内容主要分为机械设备本身的设计美学及参数的展示、藏品背后工业故事的阐释。博物馆中不乏外观比较朴素,但内涵丰富、生产意义重大的大型藏品。若是藏品的外观比较不起眼,甚至锈迹斑斑,且只是在展厅中简单地摆放陈列,那么藏品可能不会引来参观者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大型工业藏品多为大型机械设备,藏品本身就是工业时代的印记,如果忽视了内容的发掘,那么可供展示的就只剩下藏品展牌上所显示的信息:藏品名字、出厂年份和各种参数,影响了整体的科普、教育的效果。大型工业藏品的解读具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具有文化情怀和工业知识才能够真正去理解并引发共鸣,而大多数参观者需要更直观丰富的藏品信息辅助解读。

3.2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对大型工业藏品的内涵研究是讲好“工业故事”的关键,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博素养及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有着清楚的认知,否则将很难对工业藏品产生时代共鸣和研究热情。往往体量越大的工业藏品,所承载的技术信息和历史信息就更多,但需要结合机械设备常识与历史积淀去理解,而游客们多数不具备这些经验和基础,帮助游客们去释读这些信息是展陈的关键。总体来说馆内需培养高素质的藏品研究团队,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进行。

①注重藏品研究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大型工业藏品的藏品研究人员应具备系统性较强的专业知识。馆方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相关书籍、组织实地考察、定期分享、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我国工业的发展史、各地工业博物馆先进的提升改造经验、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机修理论及实操经验等,还可以将专业培训纳入工作考核,以制度化带动综合素质的提升。

②创建专门的志愿者队伍。随着近年文博事业的升温与社会服务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博物馆的日常建设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工作效率,还能弥补馆内工作人员在部分藏品相关研究上的不足。在组建大型工业藏品的专门志愿者队伍时应科学有效地扩大博物馆志愿者的招募范围,保持与当地企业、相关事业单位、工人社区的密切联系,以常年招募、定期培训的形式,构建出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年龄跨度大、满足大型工业藏品研究工作的优秀志愿者队伍。

③积极开展馆企合作、馆校合作。工业博物馆在对大型工业藏品进行挖掘研究时,还可以与各大高校的相关学院展开合作,如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历史学院等,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参与大型工业藏品的研究解读工作,如大型工业藏品的断代、操作方式、产品研发历程、保护维修等参考建议。

4 相关展陈工作的探讨

当前大多数工业博物馆中的大型藏品被“束之高阁”,千篇一律的展陈设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就会导致策展的科普和宣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大型工业藏品的重点展示内容应该是其独特的外观设计、生产流程和工作原理,馆方可以挑选一些保存状况良好的大型工业藏品来进行解剖式展览,如从中部剖切一辆汽车,展示其汽缸和传动结构,揭示其工作原理;条件允许下,还可以让观众走入大型工业藏品(如火车车厢、高炉),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地感受大型工业藏品的工业气息。还可以依托大型工业藏品,以舞台表演、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工人生产劳作的场景,以活化的戏剧艺术与静态的藏品展示相互映衬。

由于大型工业藏品不便移动,所以难以像传统藏品一样灵活地选择布置的场所,所以在策展时需利用其他展品围绕大型工业藏品进行搭配布置,再借助大型工业藏品自身体量的“震撼性”和“厚重感”,结合馆内的空间尺度去设计打造特色游览项目,拉近参观者与工业文化的距离。工业博物馆的展厅多由厂房、车间等改造而成,这样开阔的空间结构形式更适合利用大型工业藏品在展厅的具体布展中重新划分、切割空间,营造一个视觉上相对充实紧凑、层次丰富的展陈环境;将具有典型范式、工业设计感浓厚的大型工业藏品在展厅进行合理布置,不仅能强化工业氛围,还可以增加博物馆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还可以将成套的大型工业藏品既有的生产工艺流程或发展历程作为主线,将相关物品、文字记录与说明材料或者辅助展示道具、装饰等陈列于各个区域,确保参观者能够完整地感受到展示内容⑥。如沈阳工业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20世纪50年代沈阳铸造厂熔炼设施,该设施包含炉体、铁水包、冷渣罐、提升机、配料斗,一套共计七件文物,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整个熔铸冶炼的生产流程,在配合讲解的全面展示下,参观者不再是单纯被动地参观与欣赏,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工业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工业文化的熏陶。

5 结语

随着工业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工业文化的关注度也日益升温,各省市对工业博物馆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未来的工业博物馆内的大型工业藏品的数量将会逐渐增多,藏品鉴选也会更为严格。大型工业藏品种类繁多、材质复杂,这些藏品大多是企业升级淘汰和退出生产的机器设备,曾被应用于采矿、金业、造纸、电力、通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线上,有着生产任务重、行业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历史意义。大型工业藏品的材质和体量有别于传统的文物藏品,因此博物馆需要结合馆内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科学高效的、“量身定做”的工作方案,针对不同的客观难题和管理矛盾及时提出优化途径,保证大型工业藏品的高效利用,推动博物馆的长久发展。

注释

①吕建昌.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②吕建昌,李舒桐.工业文物阐释与工业文化传播的思考:以工业博物馆为视角[J].东南文化,2021(1):174-180.

③郝帅,程楠,孙星.新型工业博物馆初探[J].文物春秋,2019(2):45-50,80.

④闫卓楠,王新,李兆石.工业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困境与建议[J].文物天地,2023(1):74-76.

⑤吕建昌.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2(1):52-57.

⑥李颖.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研究[J].大众文艺,2017(1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