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87年,船政大臣裴荫森奉光绪皇帝谕旨,颁发五品军功功牌给为造船做出突出贡献的船政艺徒刘栋臣。文章通过对功牌的解读,阐述船政学堂科学的培养模式、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福建船政对人才重视和肯定以及福建船政在培养近代人才队伍、舰船制造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重视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完成;职业教育;精神遗产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3.007
1 功牌简介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珍贵文物—清光绪十三年船政大臣裴荫森奉光绪皇帝谕旨,颁发给为造船做出突出贡献的船政艺徒刘栋臣的纸质功牌(图1)。这份功牌是刘氏家族的珍藏,由刘栋臣长兄刘懋勋的嫡孙刘友墀先生无偿捐赠给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功牌长63厘米、宽54厘米,右上角缺失,略发黄。功牌最上方正中写着“执照”两个大字,右侧内容为“钦差署船政大臣裴为给奖事照得本大臣钦奉,谕旨督办船政所有在事人等宣力有年或技艺素优者,自应分别奖赏,以示鼓励,仿造快船功成,查艺徒刘栋臣工作出力,实堪嘉尚赏给五品顶戴,除汇案咨部外,合行给照,为此照仰该军功,即便遵照祗领须至照者,年貌籍贯列于左。现年 岁,身中面须,省府县籍”。左侧写“右照给五品军功刘栋臣收执”“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给”。落款“钦差大臣裴荫森”。
清代纸质功牌详细注明颁发官员和立功情形,同时授予立功者不同品级官衔,具有表彰功绩和授予官职的两种功能,是立功人员获得官衔的凭据。1887年,时任船政大臣的裴荫森借着福建船政建造“开济”等舰大获成功的机会,上奏清廷,请求奖励长期在船政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有功人员,奏折列出了拟奖励人员名单,刘栋臣就名列其中,后经过吏部、兵部等部门的磋商,最终上奏奖励被批准。艺圃毕业的刘栋臣的身份从当时的技术人才艺徒被奏准为五品军功,获得了担任清朝军官职务的资格,意味着近代化新式人才的培育被纳入国家官员制度的正式体系中。
刘栋臣,又名敦本、冠同,字瓒侯,生于1853年,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的二兄,1868年考选入中国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福建船政艺圃,后转入前学堂制造班学习,成了船政的一名学徒工。1874年,刘栋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福建船政前学堂第四届制造班,毕业后在船政造船厂工作,为福建船政舰船的制造做出杰出贡献。1887年,刘栋臣因造船贡献突出,被船政大臣裴荫森授予船政功牌。1900年,刘栋臣被调到北洋海军任职,后辞职回福州。1911年始,刘栋臣先后在福建船政任锅炉厂监督、锅炉厂厂长,1914年被授予海军造舰少监、七等嘉禾勋章,1916年升任福州海军艺术学校校长(1913年10月福建船政艺圃改名为福州海军艺术学校)。为培养更多海军造舰专门人才,刘栋臣向海军部建议设立海军造舰班,但海军部未采纳刘栋臣的建议。为此,刘栋成向海军部请求称:“福州海军学校为海军之祖校,前后培养出杰出将校众多,皆绰绰有声誉,流风余韵,虽百世犹可以兴,而乙目分门别类,漫为限制,使航海种子,尽于今日,是不啻拔本塞源。”①1919年,刘栋臣被授予四等文虎勋章,并任海军造舰大监。1934年,其病逝于福州。刘栋臣身份发生改变就是因为这份五品船政功牌。
2 功牌颁发的背景
1866年12月23日(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船政工程全面动工,由福建船政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学堂—求是堂艺局同时开始招生。1867年1月6日,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1867年6月,堂艺局从福州迁至马尾。根据学堂的位置,学堂在船政衙门之前的,称为“前学堂”,学习制造,用法语教学;学堂在船政衙门之后的,称为“后学堂”,学习驾驶和管轮,用英语教学。1868年1月增设绘事院。
船政初办时,雇的匠工多是中年左右的人,学习和语言不容易领会。为解决学习和语言上的问题,1868年2月船政创办艺圃,招收15至18岁健壮的青年,学制五年,培养技术和监工人才,这是中国最早专门培养海军造舰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学生称“艺徒”或“学徒”,白天到各车间学手艺,并用一个半小时学习法语,晚上7点半至9点为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刘栋臣正是于1868年考入艺圃的。通过分批淘汰制考试的艺徒们,由船政车间的洋匠担任教习,以教学与车间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师徒模式开展教学。经过刻苦的学习,艺徒们能看图作图,计算蒸汽机等各部件的重量、体积等,成为各车间技术工人,经过考核,挑出工匠艺徒中精通技术手艺、通晓图纸的为正匠头,次者为副匠头。外籍教师将全部图纸交给他们,便不再入厂。艺徒和训练有素的工人们已完全可以接手车间的工作。刘栋臣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后留在造船厂当技术监工。
颁发功牌的船政大臣裴荫森(1823—1895),任期从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起至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在任期间,他在添置机器、扩建厂房、制造钢甲舰、建造船坞、设置练船、自制鱼雷并设鱼雷厂、培育并选拔人才、统筹经费等方面成绩突出。随着造船业务的不断发展,各厂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光绪十二年(1886)七月,裴荫森扩大艺圃招收名额,扩建校舍。马江之战,船政所造船只缺点暴露,无法与法国军舰抗衡。裴荫森一到任,就着手制造军舰。他请造钢甲兵船3艘,每船估价银46万两,36个月可成,并说:“闽省若有此等钢甲兵轮三数号,炮船、快船得其护卫,法轮断不敢轻率启衅。”②清廷以此事重大、需经费亦巨为由,只准试造“龙威”一艘。“龙威”后来改名“平远”,该船“不用一洋员,脱手自造”,技术工人“独运精思,汇集新法,绘算图式,累掭无差”③。裴荫森任内还制成“镜清”“寰泰”铁胁木壳船,“镜清”于光绪十二年(1886)七月制造完成,“寰泰”于光绪十三年(1887)七月制造完成。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要求,船政为广东代造广甲、广乙、广丙、广庚四艘穹甲快船。广甲、广乙在裴荫森任内试洋成功。1885年,裴荫森上奏建罗星塔船坞,1888年开始积极动工,并建通济桥,接通马尾与罗星塔。船坞于1896年建成。1885年11月,裴荫森会同南北洋大臣奏请继续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得到批准后,船政学堂与北洋水师学堂联合派出第三届留学生34名。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未能做到左宗棠在《求是堂艺局章程》中所说的“以水师员弁擢用”,船政对没能获得实际官职的人员授予不同品级的军功荣誉,作为将来他们获得升迁的身份基础。裴荫森借制造“开济”等舰成功、第三届留学计划成功的机会,大量褒奖船政有功人员,刘栋臣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刘栋臣功牌实物可以看出,船政的管理官员受到褒奖的同时造船技术人员也得到了重视与褒奖。
3 福建船政科学的培养模式及其造船成就
刘栋臣从艺圃艺徒被嘉奖五品军功及其为船政的贡献,展现了船政培养人才的科学管理模式,同时也体现了船政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船政对人才的重视。
3.1 科学的管理模式
左宗棠制定的《求是堂艺局章程》中规定:每三个月考试一次。考到一等者赏银十元,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者记惰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三次连考一等者另赏衣料;由船政大臣遴委明干绅士,常川驻局稽考师生勤惰;学成之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学成监工、船主者,即令作监工、船主,每月薪水照外国监工、船主薪数发给。有文职、文生者入学,未便概保武职,准照军功人员例议奖。章程具体规定了船政学堂的学制、培养目标、待遇、考试制度和纪律等,有很明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是近代海军教育的第一个章程。
船政学堂不同的专业要学习不同的课程,教材采用外文原版。制造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法文、数学、物理和机械学,要掌握船舶和轮机的制造知识,同时还进行机械制造和船体制造的实践,并到各部门实习,熟悉操作,并学会指挥工人,确保成为一个合格的监工。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包括法文、数学及蒸汽机工作原理。艺圃的课程也类似。驾驶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数学、地理、航海天文学和航海理论。管轮专业要重点学习海上操纵轮机规则、绘制发动机及各种仪表的用途、蒸汽机的安装。学生们除了要学习近代科学知识外,还要学习传统文化,每天除日常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后学堂学生还要在舰上学习、生活、训练及考核。在航行过程中,“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按图体认,期于精熟”④,“归时则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将其日记仔细勘对”⑤,途中遇有风起浪涌的恶劣海况时,教习更是“默察其手足之便利如何,神色之镇定如何,以分其优劣”⑥。回到马尾,教习则将见习生们在训练航行过程中的观测记录、航行日记交由船政大臣检查,船政大臣也亲自登舰阅看学生们的汇报操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必须到厂实习或到舰上练习,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们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船政学生独立完成造船任务
“该监督请六月自模厂始,挑选匠徒之聪颖者逐加验试。详匠头授之以图,令其放手自造。是后洋匠均不入厂,俟其自造模成,察看吻合与否,稍有丝毫未协,再为详说窾窍,令期改造。试之又试,至再至三,务期尽其技能而止。模厂既毕,他厂继之。”⑦1873年夏,船政大臣沈葆桢批准日意格对船政生产厂区的主车间进行考核,考核教学成果以及中国技术人员能否全面接手生产工作。经过对木工、木模、铸造、锅炉、轮机等车间的考核,艺徒和工人们已完全能独立完成工作。刘栋臣作为首届考入艺圃的艺徒顺利地通过了考核。
福建船政培养的人才缩短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1876年,船政学生汪乔年、吴德章等首次自行设计建造的“艺新”号轮船下水;1883年1月,由船政学生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设计监造的第一艘巡洋舰“开济”号制造成功;1888年1月,由魏瀚、陈兆翱等设计制造的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平远开济”号成功下水。经过严格训练考核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努力学习其他国家最新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使福建船政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从木壳兵船、铁胁木壳兵船发展到钢甲巡洋舰造船技术的发展。
4 船政学堂的职业教育
功牌中提到当时裴荫森上奏请求奖励“所有在事人等宣力有年或技艺素优者”以及船政学堂毕业生在各个行业的成就,可见船政学堂的职业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的。
船政学堂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外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基础课程,在实习中传授专业课程。船政同时创办造船厂和学堂,理论与实践并重,厂校一体,监督同时管理学堂和工厂,教习是教师也是工程师,学生参加劳动,并承担生产任务。专业课让学生到工厂进行实物和现场学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接受所学知识。为了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船厂的实际工作中,船政学堂制定实习教学计划,由专职的教师进行指导管理。实习期间定期考核,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造船学堂设置了蒸汽机制造、船体制造实习课,分别由工程师舒斐实地讲解轮机制造、总木匠师乐平先生担任指导、匠师马尔识实地讲解船身制造。造船专业和造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实习课是紧密结合起来的,如魏瀚等船体专业学生被分配到木工车间,专门学习建造船体和船用设备。设计专业在三年学习时间里安排八个月在工厂实习。管轮专业要在岸上先练习发动机装配,考核合格后才能到船上安装机器。驾驶专业先在学堂学习五年基础课程和航海综合知识,再至少进行两年的练习舰实习,实习期满且合格后才能毕业。堂课是舰课的基础,上舰实习则是对堂课的实践和检验。船政学堂始终安排不同专业、由易到难的实习课程,学生毕业前要进行实习操作等指标考核。正是这样的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方式,使船政学堂的学生具备独立制作、管理车间的能力,能胜任大副、管轮、管驾等职务。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为中国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2017年3月,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时说:“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如果到福州去看看马尾船政学堂,那是150年前建的,是一个标准的职业教育。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放在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里面都不落后。所以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成长了很长时间,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在又有着急迫的现实需求。”⑧陈宝生肯定了船政学堂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5 结语
研究福建船政应从多角度入手。这份珍贵的船政艺徒刘栋臣功牌,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船政学堂科学的培养模式、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福建船政对人才重视和肯定以及福建船政在培养近代人才队伍、舰船制造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福建船政始终秉承沈葆桢的“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的精神,培养的学生在教育、军事、海军建设、经济、外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其职业教育模式“放在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里面都不落后”。这份珍贵的船政艺徒刘栋臣功牌,和众多的船政文物一起组成了独特的船政文化精神遗产,深刻地体现了船政先辈们立志进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
注释
①刘传标.船政人物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②张作兴.船政文化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272.
③张作兴.船政文化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333.
④⑤⑥张作兴.船政文化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75.
⑦张作兴.船政文化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73-74.
⑧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J].中国高等教育,2017(6):4-11.
参考文献
[1]陈悦.船政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2]沈岩.船政学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