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东津的鹿门山写下家喻户晓的诗篇《春晓》。
而早在2800年前,襄阳的东津镇因古渡口闻名遐迩,汉江和唐白河在此交汇,鱼梁洲与其隔江相望。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曾经的古渡口已经蝶变——从阡陌纵横到车水马龙,从烂泥渡路到现代化产业园,平地里长出数字园区“云谷”、摩天大楼“东津塔”。眼下,东津城市新中心10.63平方公里中心片区建设全面铺开,总投资318亿元的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等23个重点项目纷纷破土动工,再掀建设高潮。
东津华丽转身,正蜕变为一座智慧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襄阳,作为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拥有超过2800年的建城历史,自古以来便是经济与军事的重镇,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以及“兵家必争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汉江两岸的襄城与樊城日益繁荣;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迅猛发展,成为了驱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襄州与中心城区实现了一体化发展,襄阳的版图也随之快速扩张。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襄阳面临诸多挑战。老城区的压力日益加剧,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显现,已难以满足襄阳快速发展的各项功能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襄阳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打造一个能够引领城市发展的新中心。于是,东津新区应运而生。
2011年,襄阳提出了加快推进东津新区开发的战略。2012年5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复,东津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城市新区。
东津落子,襄阳“画圆”。以城市绿肺鱼梁洲为圆心,汉江如一条丝带穿城而过,襄城、樊城和襄州在版图上优雅地勾勒出一个“C”字型,而东津新区恰如其分地在东侧添上了关键一笔。由此,“一心四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得以形成,襄阳获得了显著的地缘新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向外辐射和向内吸纳的新动能。
城市向东发展,重心也随之转移。东津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平武告诉支点记者,自建设之初,便明确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方向,并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造景再造城、先配套后产业”的思路,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
驱车从襄阳古城出发,沿途可以欣赏汉江旖旎的风光,远眺绿意盎然的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驶过东津大桥,一栋栋住宅楼映入眼帘,购物中心、酒店环绕而生;东津商务大楼、中化六建科研总部大楼、湖北交投襄阳发展中心等总部大楼林立,一座气势恢宏的新城画卷徐徐展开。很难想象,12年前,东津新区还是一片农田。
37岁的谢小莹是东津新区的社区工作人员。18岁时,她从老家随州来到襄阳就读湖北文理学院,毕业后选择留在了襄阳。过去12年里,她亲眼见证了东津新区的变化和发展。
“东津新区刚成立时,这里非常荒凉。当时我正好有买房的计划,还到这里看过房子,但那时可选择的房子很少,加上地段偏僻,我和爱人完全没把这个地方放在心上。”谢小莹回忆。
然而,2016年随着东津新区建设初见成效,谢小莹身边的同学和同事陆续在新区置业。于是她再次来到东津新区,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宽敞的马路、拔地而起的高楼以及随处可见的绿化带……
两年后,谢小莹一家从老城区搬到了东津新区。但此时,他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配套设施不全,没有大型超市,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要到市区采购一星期的生活物资。”
然而,这种现状很快就得到了改善。仅一年后,大型商超在东津新区陆续开业,消除了谢小莹的烦恼,“我们现在的生活半径基本上就在东津新区,这里不仅有商场,还有图书馆、科技馆。周末我们会带孩子到附近的唐白河公园跑步、露营或是抓蚂蚱。”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也集聚在东津新区,甚至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市的人选择到这里发展。魏瑞玲是湖北卓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卓茂智能)的行政负责人,2019年她追随公司从深圳总部来到襄阳。“我是河南南阳人,距离东津新区只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之所以移居东津新区,是因为这边的教育、医疗、交通资源都更加完善。”魏瑞玲对支点记者说。
目前,魏瑞玲的两个孩子分别在东津新区的汉水小学和世纪城中学就读,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地的优质学校。此外,两家三甲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和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均已落地东津新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襄阳医院在建,该院区还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这意味着,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前,东津新区对内已建成“十三纵十三横”市政道路骨干路网,对外形成了绕城高速、南北轴线、东西轴线80公里的快速公路,基本实现交通的连线成网。高铁站、规划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等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新区的发展增添了更多活力。
正如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所说,建设东津新区,是改变襄阳中心城区“无中心”现状的正确选择,是发挥高铁枢纽功用、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有效路径,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现实需求。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支点采访时表示,建设东津新区,拓展了襄阳的城市空间,打造襄阳发展新的增长极,使得襄阳整个城市格局发生变化。
秦尊文研究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多年,见证甚至参与规划了湖北省内其他新区的设立。他表示,作为湖北省内首个省级城市新区,东津新区设立伊始,就融入了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的思想,建设有人气、有产业、有城市的活力之城,这当时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领先的。
不过,城市发展,并非坦途。2016年之前,东津新区主要集中力量建设基础设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一座城市建得再好,如果没有产业,聚不了人气,这座城市也是空城。因此,目前我们要花大力气发展产业。”王平武对支点表示。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今年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襄阳市调研时强调,要在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加力,坚持产城融合,加快东津新区建设,带动老城区发展,更好引领襄阳都市圈发展。
根据东津新区的产业规划,东津新区将依托东津云谷孵化中心(下称东津云谷)、大湾区产业园,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打造8个百亿级产业园区。
目前,华为云计算中心、东风电驱动、卓茂智能、华侨城、赣锋锂电、长飞光纤等一大批行业龙头纷纷选择在东津新区落地生根。新区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东津云谷是新区产城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新打造的8个百亿产业园之一,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主的智能网联汽车“链主”群和以华为云计算中心、中国联通襄阳大数据中心为主的大数据“链主”群,再加上以“襄飘天下”为主的数字农业“链主”群。三年内,东津新区将成为汉江流域数字产业领跑者。
华为方面对支点表示,华为落户东津新区,主要是看中其发展前景和潜力。东津是一座引领未来的动力之城,在产业定位、政策支持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是一座科技赋能、数字强基的潜力之城。
7月10日,在东津云谷的办公室里,全虎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来电者大多是咨询在东津云谷落地的相关信息。“昨天刚从郑州出差回来,我们和软通动力正在谈园区落地的合作,所以去考察一下他们和西亚斯学院联合创办的数字技术产业学院。”作为东津云谷的相关负责人,全虎的时间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软通动力是国内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都是其客户。全虎透露,软通动力有意在东津云谷落地数据交付中心,项目落地后可为当地增加2000多个就业岗位。
越来越多企业集聚云谷,对园区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企业要将大模型业务落地在云谷,怎么满足它们对算力的高标准需求?有的企业一落户就是几千人的员工规模,怎么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完善我们的配套设施,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全虎表示。
在东津新区招商一局局长费政看来,政府不仅要做好配套服务,还要有契约精神,他对支点表示,“该兑现的政策要兑现,敢于担当,用心当好‘店小二’,树立东津新区的口碑。”
在东津新区大湾区产业园里,汇聚了20多家拥有专利核心竞争力的高利润企业,湖北玛尔帕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玛尔帕斯落户东津新区,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近几年,该公司订单量增长迅速,但在产品交付阶段遇到资金短缺。大湾区产业园得知后,迅速联系多家金融机构,帮其量身制定金融方案渡过难关。
玛尔帕斯总经理许雄兵说,正是因为东津新区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营商环境,企业发展才能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一次次飞跃。
2019年,位于东津新区的襄阳东站启用,是全国地级市中最大的高铁站。从这里出发,1小时可到武汉、南阳,2小时可到郑州、长沙,4小时可到北京、上海、重庆。同时,东津新区到襄阳刘集机场仅需半小时。
“东津新区是一片沃土,很有吸引力,值得在这里干一番事业。”卓茂智能总经理郑青华的眼神十分坚定。
2019年,在深圳创业14年的“襄阳伢”郑青华和“发小”闻权,决定将事业重心从深圳迁回襄阳。卓茂智能的主营业务是为电子制造业、3C产品、通信技术等行业提供X-Ray检测设备、工业CT、BGA芯片植球机等设备。
“我们从深圳回来后,通过口碑相传,至少有7家企业追随我们落户东津新区。他们之所以到这里投资,看重的是东津新区的发展潜力。”郑青华说。
城市发展离不开科教的支撑。当前,东津新区高校云集,科研实力一流。全省10家“湖北实验室”之一的隆中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工研院、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汇集于此,科研成果不断转化,赋能当地产业创新发展。比如,依托隆中实验室“陶瓷储热/冷技术”科技成果,2023年中国能建集团和国辉(武汉)智慧能源投资50亿元在南漳建设储能装备产业园及新能源项目。
程力新富襄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东津新区一家生产房车的企业,董事长王元波告诉支点,“目前我们正和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合作,研发更轻量化同时更安全的汽车承载材料。
2023年,湖北省委对东津新区提出更高定位:打造“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建设医疗教育中心、金融总部中心、文旅会展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为此,今年初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加快推进东津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为一体的襄阳城市新客厅;大力实施百亿级园区满园工程,全力推动长飞光坊工业激光智能制造、汉瑞通信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增强东津新区发展动力活力。
襄阳市发改委主任阮莉莉在接受支点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襄阳中心城区的城市能级、城市功能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徐州、洛阳相比,襄阳城市能级不高,空间布局分散,产城融合发展不足。要想迅速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建设东津城市新中心,以此推动襄阳中心城区做强城市功能、做大城市能级、做优城市品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王祺扬指出,东津城市新中心是襄阳百年大计,当前首要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步推进城市新中心建设、招商、运营,确保建设一片、满园一片、滚动开发一片。
目前,在10.63平方公里的新城中心和南北主轴,以汉江国投总部大楼为标志的金融商务中心,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科技职业学院二期工程为标志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同济襄阳医院、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为标志的教育医疗中心,以及以汉江流域现代农业贸易中心为标志的文旅会展中心已全面启动建设。
“在这个新中心里,规划的有住宅、产业、服务业以及邻里中心、学校、医疗、养老等等设施,全部按照最高标准建设,具有引领性、错位性、覆盖性,成为襄阳都市圈发展的主引擎。”王平武介绍。
作为襄阳市属国有企业,汉江国投不仅是东津新中心率先落户的企业,还承担了10.6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设实施重任。“已经有几家上市公司及本省企业正在谈合作,计划将总部落户在新中心。”汉江国投子公司——襄阳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富玲告诉支点,金融中心大楼建成后,会聚焦市区范围内的银行、保险、证券及股份制银行等金融资源,形成襄阳的金融中心。
“未来,最先进的科研、最强的产业、最优质的生活服务,都能在新中心里实现,辐射带动襄阳及都市圈的发展。”王平武说。
秦尊文表示,建设东津城市新中心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未来,覆盖各种优质资源的城市新中心,必然会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来此定居,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