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国际进展与趋势前瞻

2024-08-09 00:00叶托黄诗雅
行政与法 2024年7期

摘 要:合同治理是影响政府购买服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以2006—2023年探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SSCI来源期刊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从时空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发性等方面,探析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概貌、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时空分布呈现发文数量“波动递增”、被引频次“加速递增”、发文国家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等特征;期刊分布呈现来源期刊较为分散、跨学科期刊占有一定比例等特征;核心文献运用定量、定性、混合等多种研究方法,聚焦讨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主体关系、决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热点主题主要关注合同治理的风险、工具和绩效;演进历程展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分为合同治理成本研究(2006—2014年)、合同履行研究(2015—2019年)和合同治理创新研究(2020—2023年)三个阶段,未来的前沿方向与研究重点可能会是合同治理问责、合同设计创新、合同治理关系。

关 键 词: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4)07-0012-16

一、引言

政府购买服务是各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常用政策工具之一,同时也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1]这一实践最初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该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将私人部门的竞争机制、管理技术和激励手段引入公共部门,试图“以较少的施政成本缔造一个运作良好的政府”[2]。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常用工具,政府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利用合同外包的方式将公共服务的生产职能转交给非政府组织来承担。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合同往往充当一种确保责任分担与风险共济[3]、促进信息共享与目标协同[4]、加强绩效管理与监督问责[5]的关键机制,因而合同治理也便成了事关政府购买服务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学术界虽然对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尚缺乏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与评述。为此,笔者尝试借助CiteSpace软件,以文献计量和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对2006—2023年SSCI数据库收录的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有关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首先,从时间、国家和期刊分布情况,全景呈现已有研究成果的发展概貌;其次,利用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结果,讨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最后,通过关键词突发性检测与关键词战略图分析,揭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演进历程与前沿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作为当前学界最常用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工具之一,CiteSpace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文献数据的合作网络、共现网络和共被引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揭示某一知识领域的演化路径与结构关系,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予以清晰展示。[6]笔者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法,探寻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演变与前沿趋势。

(二)数据来源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2006年以来有关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英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收集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检索数据。运用SSC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设置时间跨度为2006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为2024年1月11日),创建检索主题为“TS=(government service OR public service O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R public procurement OR government purchase OR public purchase)AND TS=(contract)”,选择文献类型为论文(Article)、综述论文(Review Article)与在线发表(Early Access),初步得到相关文献共1197篇。第二步,清洗数据,包括机器清洗和人工筛选两个环节。在机器清洗环节,利用Excel的“删除重复项”功能对初始数据进行去重处理,删去93篇重复文献;在人工筛选环节,两位研究者首先各自根据文献内容标注出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然后在相互对照验证之后剔除421篇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683篇有效文献样本。

三、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概貌

(一)时间分布

发文数量与被引频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受关注程度。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内置的对已检索文献“创建引文报告”和“分析检索结果”功能,获取到2006—2023年间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与年度被引频次(见图1)。从发文数量上看,关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现出波动式增长的整体趋势,从年均10篇左右逐渐上升到年均50篇左右。从被引频次上看,样本文献的被引频次也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6次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1739次。由此可见,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

(二)国家分布

为更好地揭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领域的研究主力,表1展示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美国是发文数量最高的国家,共发表文献215篇,其次是英国(88篇)和中国(63篇),这三个国家的发文数量累计占总发文量的一半以上,表明美国、英国和中国是该领域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国家。中介中心性是指网络中一个节点充当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桥梁”的频率,通常用于表征该节点在网络中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从中介中心性来看,美国最高,达到0.67,其次是英国(0.61)、澳大利亚(0.32)、法国(0.13)和加拿大(0.12),这五个国家的中介中心性均超过0.1,其研究成果的重要程度较高。

无论基于发文数量还是中介中心性的考量,美国与英国都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明显占据该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这可能与政府购买服务最早兴起于这两个国家有关。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美国与英国很早便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因而其学者也较早地关注到合同治理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研究成果。[7]而中国虽然发文数量排名第三,但是中介中心性尚未突破0.1,这反映出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已经在国外学界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研究质量与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期刊分布

经统计,收录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成果的SSCI期刊共有330本,其中仅34.24%的期刊发表了两篇或以上的论文,最高期刊收录比①也仅为3.95%。这说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成果在期刊分布上较为分散,当前学界尚缺乏聚焦探讨该主题的期刊交流平台。表2列出了收录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信息。不难看出,这10本期刊的近五年平均影响因子均大于2,同时涵盖了公共管理领域的主要国际顶尖期刊,如《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ublic Administration》等,表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已经进入公共管理学的主流学术视野。值得关注的是,《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Sustainability》等非公共管理类期刊也刊发了不少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学术成果,说明该领域还出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四、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热点

(一)核心文献

核心文献是指在某个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通常来讲,一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越高,意味着其质量越高,与其他文献之间的关系也越密切。表3展示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中被引超过150次的5篇文献,相关信息包括文献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收录期刊、Web of Science总引证次数、本地引证次数①和中介中心性等。其中,文献的Web of Science总引证次数、本地引证次数与中介中心性越高,就表明其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最具影响力的文献是David Slyke发表于《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上的论文《Agents or Stewards:Using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Government-Nonprofit Social Service Contracting Relationship》。[8]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文献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总引证次数高达485次,本地引证次数为14次,仅中介中心性偏低。作者借助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考察政府如何管理其与非营利组织的合同关系,发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同关系一般始于注重控制、服从和等级权威的委托—代理关系,继而在信任、声誉、监控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强调参与、互惠和共同目标的委托—管家关系。虽然代理和管家理论均重视运用监控、激励、制裁、信任、声誉等工具来保持合同双方的目标一致性,但是两者关于管理合同关系的初始假设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代理理论假设合同双方在目标与利益上存在分歧,而管理理论则假设合同双方具有共同的集体利益。

总引证次数排第二的文献是Amir Hefetz和Mildred Warner的《Contracting or Public Delivery? 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Market,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9]以往关于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研究通常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仅仅关注资产专用性、合同管理难度等与服务特征有关的因素,而该论文则尝试运用多项Logit模型来探讨服务特征、市场特征、公民特征和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对美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决策(包括直接提供、政府间合作、外包给营利组织和外包给非营利组织)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当合同管理难度大、市场竞争程度弱时,政府间合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选择;当公民利益水平高、市场竞争程度弱时,外包给营利组织通常会被排除在决策选项之外。此外,作为“聪明买家”的地方政府并不会一味地追求外包,而是会综合考量市场竞争状况与公共利益水平,以做出是否外包、如何外包的决策。

Trevor Brown等学者2006年发表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的论文《Managing Public Service Contracts:Aligning Values,Institutions,and Markets》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10]该项研究的核心目的是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这一框架包括了公共价值、制度和服务市场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公共价值是指政府在购买服务过程中需要平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偏好;制度指的是能够对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产生规范与约束作用的一系列法定规则,其限定了政府可以利用哪些合同治理工具来实现公共价值;服务市场则指公共服务与市场结构的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来说,用以实现公共价值的最佳合同治理工具也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一步将这一分析框架应用到合同治理的三个主要阶段(决定“自制或外购”服务、选择供应商、部署监控工具),探讨上述三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第四篇核心文献是由Jonathan Levin和Steven Tadelis合作撰写的《Contracting for Governmen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U.S.Cities》,也主要探讨了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11]两位作者首先构建了一个以外包生产效率与合同管理成本为基础的外包决策模型,然后利用国际市/县管理协会(ICMA)1997年和2002年的公共服务供给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如果一项公共服务的外包交易成本比较高,或者居民对其质量的敏感性比较强,那么地方政府将其外包的概率就会比较低;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外包行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城市政府更倾向于将公共服务外包给私人部门,而小城市政府则更偏好于外包给其他政府机构。

最后一篇核心文献是Amanda Girth等学者发表在《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上的《Outsourcing Public Service Delivery:Management Responses in Noncompetitive Markets》。[12]政府之所以运用合同外包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因为承包商之间的竞争被认为可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而这篇论文却指出,现实中大部分公共服务市场是缺乏竞争性的,为此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市场管理战略来促进市场竞争与防止承包商垄断。如在弱竞争性的公共服务市场中,政府偏向于使用政府间合同,而在强竞争性的公共服务市场中,则倾向于选择营利性合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共服务市场普遍存在弱竞争性的特征,政府通常会投入大量行政资源来维持或提升供应商市场的竞争水平。

(二)热点主题

⒈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是一组用来高度概括论文主题和核心内容的词汇,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笔者运用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功能,绘制出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从该图谱中可以得到如下发现:一是“合同(contract)”“管理(management)”“公共采购(public procurement)”“民营化(privatization)”“绩效(performance)”等关键词的节点比较大,表明这些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受关注程度较高。二是“合同(contract)”“管理(management)”“服务(service)”“民营化(privatization)”“部门(sector)”“绩效(performance)”等关键词的节点被浅色外圈标注,代表这些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均大于或等于0.1,也即它们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领域中扮演着较为关键的角色。三是“公共采购(public procurement)”“民营化(privatization)”“策略(strategy)”“伙伴关系(partnership)”“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设计(design)”“选择(choice)”“协调(coordination)”等关键词的节点显示为深色,意味着这些关键词具有较高的突现性,在某个时间段曾获得骤然增加的学术关注度。

⒉关键词聚类分析。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领域的热点主题,还需要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对数似然算法(LLR)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3)。在该图谱中,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为0.3473,平均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为0.7009,Q值>0.3且S值>0.7,说明该聚类结构较为显著且聚类成员同质性高,结果可信合理。[13]表4更加详细地展示了每个聚类的规模、轮廓值、LLR对数似然值最大的五个聚类标签词等信息。

根据上述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风险。该热点主题主要包括“#0民营化”“#2公私合作”“#6不完全合同”等聚类,涉及的核心关键词有“问责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不完全合同”“重新谈判”等。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压力、效率压力、政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外地方政府开始普遍采取合同外包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14]但很快学界就注意到,政府购买服务并非只会为公共服务提供带来低成本、高效率与高效益等好处,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合同治理风险。[15]根据交易成本理论,由于有限理性、不确定性与交易成本的存在,合同双方通常只能缔结一种无法对未来所有情形进行准确预测和描述的不完全合同,从而极易诱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卸责等机会主义行为。[16]其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最受学者关注,前者是指在缔结合同之前,政府难以全面获知服务供应商的隐匿信息,如服务经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由此导致外包决策无效或低效,而后者则指在缔结合同之后,由于合同双方存在目标或利益上的分歧,因而政府无法观察到服务供应商的努力程度,也就很难保证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与质量。[17]这些合同治理的风险隐患在道路、公交、水电等公用事业中尤为突出,因为这类购买合同的期限往往长达几十年,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18]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工具。该热点主题主要包括“#1竞争性招标”“#3公共采购”“#5医疗保健”等聚类,涉及的核心关键词有“招投标”“腐败”“缔约”“统计数据”“合同设计”等。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是不会自我执行的,更何况几乎所有的合同都是不完全的,因此作为委托人的政府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对购买合同进行治理,以达到监控服务供应商行为与获得高质量公共服务的目的。从相关文献来看,受到学者较多关注的合同治理工具有两类:一类是竞争性招标。作为一种适用于合同缔结前的合同治理工具,竞争性招标被普遍认为借助市场竞争力量来有效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为了最大化竞争性招标的效果,政府不仅需要尽力维持服务供应商市场的竞争性,而且要保证招标过程的透明公正。然而,不少研究表明,竞争性招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如“赢家的诅咒”,即服务供应商可能会先以不合理的低价赢得合同,再通过重新谈判获得更高的承包价格。[19]另一类是合同设计。合同设计是政府在与服务供应商缔结合同时常用的一种合同治理工具。为了尽量减少服务供应商的机会主义,政府必须了解不同合同设计的优缺点,并根据公共服务性质、市场竞争状况、承包商类型等具体情况来巧妙而恰当地设计购买合同。[20]如当公共服务的绩效比较容易衡量的时候,政府更倾向于采取绩效合同,而当服务绩效难以量化时,固定价格合同往往是首选。

三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绩效。该热点主题主要包括“#4非国家提供者”“#7公共交通”“#8绩效合同”等聚类,涉及的核心关键词有“效益”“顾客满意度”“成本”“用户视角”“使用者付费”等。说到底,合同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有效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合同治理绩效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首先,公共服务的“硬”“软”之分导致绩效测量难度有别。政府购买服务所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废物收集、道路养护、公共交通等“硬”服务,还涉及了儿童福利、老年人护理、监狱管理等“软”服务。通常来讲,“硬”服务的投入、过程和产出比较容易量化,其质量标准也比较具体清晰;而“软”服务则不一样,其质量标准较为模糊,因而存在比较严重的绩效衡量难题。[21]其次,强调将合同付款与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相挂钩的绩效合同越来越重视同时运用主观与客观两种绩效测量方法。主观测量指标包括与服务接受者满意度相关的可得性、公平性、舒适性等,而客观测量指标则包括成本节约、效率提高、质量改进等。[22]最后,不同类型供应商的绩效关注点存在明显的差异。营利性供应商主要遵循市场逻辑,注重高效、创新与利润最大化,而非营利性供应商遵循的是社群逻辑,倾向于将集体性和公平性作为行动指南。不少学者认为,非营利性供应商是更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因为其秉持与政府部门相似的使命愿景和价值理念,“较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能够产生更高水平的合同绩效”[23]。

五、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趋势

研究趋势指的是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化过程,一般包括演进路径与前沿趋势。对于前者,笔者主要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功能,分析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动向;对于后者,笔者则尝试通过绘制关键词战略图来探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前沿领域。

(一)研究演进

为厘清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演进过程,笔者在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urstness”功能进行突发性检测分析,总共获得10个突现词及其对应的突现强度、突现起始时间等相关信息(见图4)。所谓突现词,是指某一时期出现频次骤增的关键词,通常用来反映特定时间内受到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热点。其中,突现强度表示某一关键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受关注程度,其数值越高,代表影响力越大;突现起始时间则可以反映某一关键词受关注程度的持续性,其数值越大,代表影响力的持续性越强。以突现词的兴起与衰退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转折,并据此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与演进脉络,是文献可视化分析的重要手段。[24]结合关键词突发性检测结果与相关文献内容,本文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⒈合同治理成本研究阶段:2006—2014年。该阶段突现的关键词有“民营化(privatization)”“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和“选择(choice)”,其中,“民营化”是该阶段突现强度最强、突现开始时间最早与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政府购买服务获得大力提倡开始,一个相当重要的学术问题便迅速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地方政府是如何在内部生产公共服务和外部购买公共服务之间做出选择的。进一步说,内部生产会带来官僚治理成本,而外部购买则会产生合同治理成本,那么哪一种选择对于公共服务提供来说更加合算?[25]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两条不尽相同的解答路径:一些学者强调运用交易成本、委托代理、公共选择、不完全合同等经典理论来分析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成本;而另一些学者则侧重运用量化方法来寻找影响合同治理成本的各种具体因素,如服务任务的可衡量性、承包商市场的竞争程度、地方政府的合同治理能力等。除此之外,学者们还注意到“逆向合同外包”“重新市政化”等现象,并尝试利用合同治理失败来解释这些现象。[26]

⒉合同履行研究阶段:2015—2019年。在该阶段里,突现词主要有“伙伴关系(partnership)”和“履行(implementation)”,前者的突现强度较强,后者的突现时间较长。与上一研究阶段关注合同治理成本,论证政府购买服务是否合理不同,该阶段聚焦的主题是如何确保购买合同得到忠实履行。围绕这一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政府与服务供应商的伙伴关系。在上一研究阶段,学者们主要倾向于利用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经典理论来解释政府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关系,其背后暗含的假设是两者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行为是相互防范的。到了本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大量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选择与服务供应商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期望运用信任、声誉、协商等柔性手段来推动合同履行。[27]二是合同履行的监管机制。除了强调伙伴关系在合同履行中的重要作用之外,履约监管机制也被广泛地认为是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获得预期绩效的关键保障。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履约监管工具并不限于合同里规定的正式激励或惩罚措施,而且包括不少非正式的手段,比如口头责备、增加或减少服务供应商的自由裁量权等。[28]

⒊合同治理创新研究阶段:2020—2023年。到了第三个研究阶段,突现词出现了数量激增的现象,“设计(design)”“公共采购(public procurement)”“策略(strategy)”“协调(coordination)”和“需求(demand)”均成为研究焦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出现了较为丰富的创新性实践,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该阶段的研究主题开始聚焦于合同治理创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型公共采购的合同治理创新。近年来,绿色公共采购、电子公共采购等新型公共采购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青睐,而这些新型公共采购方式与传统公共采购方式的合同治理有着显著的差异。如在绿色公共采购中,最常用的采购程序是竞争性协商,而非公开招标。[29]二是合同设计创新。传统上,政府购买服务合同主要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其缺点相当明显,包括风险无法共担、条款规定比较死板等。在该阶段,学者们注意到激励合同、灵活合同、关系合同等新型合同设计,并深入讨论它们的特征与效果。[30]三是合同治理关系创新。在早期研究中,合同治理关系体现在作为购买方的政府与作为承包方的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二元关系,而到了该阶段,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也纳入了合同治理关系中。[31]

(二)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指的是某一领域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与突然涌现的新主题。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笔者绘制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关键词战略图。所谓关键词战略图是一种探测学科发展前沿趋势的可视化分析方法,通常基于对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而绘制,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分布与迁移情况。[32]笔者选取排名前40的高频关键词,已出现频次为横坐标轴,中介中心性为纵坐标轴,构建了二维坐标的关键词战略图(见图5)。

1.第一象限:主流领域。在关键词战略图中,第一象限的关键词通常反映了某一领域研究中的热门与重要话题。该象限中的关键词具有出现频次高、中介中心性高的特点,意味着这些关键词不仅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与其他关键词有着密切的联系。由图5可知,位于该象限的关键词有“公共采购(public procurement)”“管理(management)”“民营化(privatization)”“绩效(performance)”“合同(contract)”“服务(service)”和“成本(cost)”。这些关键词代表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重点,意味着学者们最为关注的主题仍然聚焦在官僚治理成本与合同治理成本的比较分析。政府购买服务之所以得到各地政府的认同与采纳,主要是因为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们从理论上论证了政府购买服务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获得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但是,这一论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仍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大量学者从官僚治理成本与合同治理成本比较的角度来探讨政府购买服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对合约失灵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

2.第二象限:高潜领域。位于第二象限的关键词呈现中介中心性高、出现频次低的特点,它们虽然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是与其他的高频关键词关联紧密,且已获得学界的一定关注,因此具有成为未来研究热点的巨大潜力。在该象限中,值得注意的关键词有“问责制(accountability)”“竞争(competition)”“照顾(care)”“治理(governance)”“模式(model)”等,它们很有可能代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领域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问责问题。政府购买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公私边界,对传统的公共问责造成了挑战,因此如何通过合同治理确保公共问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该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主题可能包括市场竞争与公共问责之间的关系、非市场问责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等。二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模式问题,即关注对激励合同、灵活合同、关系合同等新型合同治理模式进行实证分析与理论解释。该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主题可能包括新型合同治理模式的特征与效果、合同治理模式创新面临的制度约束等。三是医疗照顾等软性公共服务的合同治理问题,涉及的研究主题可能包括软性公共服务的绩效衡量、软性公共服务与硬性公共服务的合同治理方式差异等。

3.第三象限:新兴领域。在第三象限中,关键词具有较低的出现频次与中介中心性,意味着这些关键词不仅尚未获得学界的普遍关注,而且与其他高频关键词的关联度也有待增强。位于该象限的关键词主要有“不完全合同(incomplete contract)”“设计(design)”“质量(quality)”“风险(risk)”“激励(incentive)”“效率(efficiency)”“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伙伴关系(partnership)”等,它们代表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领域中的新兴主题,虽然目前不具有高频次性与高中心性,但有可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出现频次与中介中心性会逐渐提升,并有望发展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如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设计研究中,学者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克服委托代理问题,防范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未来可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非正式激励机制与风险共担机制的设计上。又如,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关系研究中,基于服务对象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评价与“政府—供应商—公民”的三元伙伴关系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⒋第四象限:孤岛领域。位于第四象限的关键词具有出现频次高、中介中心性低的特点。具体来说,这些关键词虽然高频出现,但是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度不高,通常代表一些相对孤立的研究领域。如图5所示,第四象限尚未出现关键词,这说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领域的主题关联度与集中度比较高,研究主题相对聚焦。

六、结论

笔者运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分析了2006—2023年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683篇关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SSCI文献,从时空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突发性检测等方面详细梳理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领域的研究脉络、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概貌总体上呈现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力量局部集中、研究领域交叉融合的特征。具体来说,在时间分布上,2006—2023年,关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成果展现出发文数量“波动递增”、被引频次“加速递增”的整体趋势,表明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国家分布上,美国学者的发文数量与中介中心性均稳居第一,其中,发文数量甚至超过第二名(英国)的两倍,几乎占据总体数量的三分之一,反映出美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期刊分布上,最高期刊收录比为3.93%,平均每份期刊只收录不到2篇的相关文章,表明该领域研究的期刊分布较为分散,但是这些期刊涉及公共管理、交通经济和可持续性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揭示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此外也必须注意到,该领域的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力量整体分散、来源期刊较为分散等问题。

第二,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热点具有视野宽广、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特征。具体来说,在核心文献上,高被引研究主要关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主体关系、决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其中,David Slyke利用代理和管家理论探究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中作为委托人的政府与作为代理人的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的合同关系;Hefetz、Brown、Levin、Girth等学者运用定量、定性、混合等多种方法对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决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热点主题上,相关研究大致围绕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风险、工具和绩效等方面展开:首先,合同治理风险主要源于有限理性、不确定性与交易成本,会带来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卸责等机会主义行为;其次,合同治理工具是政府为了监控服务供应商行为与获得高质量公共服务而采取的各种手段,主要包括合同缔结前的竞争性招标与合同缔结时的合同设计;最后,合同治理绩效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软”“硬”服务的绩效测量难题、绩效合同设计、供应商类型等因素对合同治理绩效的影响。

第三,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的研究演进脉络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沿主题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具体来说,关键词突发性检测结果显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6—2014年的合同治理成本研究阶段、2015—2019年的合同履行研究阶段和2020—2023年的合同治理创新研究阶段。第一个阶段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合同治理成本是否低于官僚治理成本,第二个阶段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确保购买合同获得切实履行,第三个阶段则聚焦分析各种合同治理创新现象。关键词战略图分析结果显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治理研究的主流话题是比较官僚治理成本与合同治理成本,高潜主题包括合同治理问责、合同治理模式、软性公共服务的合同治理等,新兴主题则聚焦在合同设计、合同治理关系等领域。

【参考文献】

[1]Lamothe M,Lamothe S,Bell E.Understanding Local Service Delivery Arrangements:Are the ICMA ASD Data Reliabl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8,78(4):613-625.

[2](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

[3]Bing L,Akintoye A,Edwards P,Hardcastle C.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1):25-35.

[4]Karaba F,Roehrich J,Conway S,Turner J.Information Sharing in Public-private Relationships:the Role of Boundary Objects in Contracts[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23,25(11):2166-2190.

[5]Allen P,Hughes D,Vincent-Jones P,Petsoulas C,Doheny S,Roberts J.Public Contract as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ssuring Quality in Public Healthcare in England and Wales[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6,18(1):20-39.

[6]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2-8.

[7]Yang KF,Hsieh JY,Li TS.Contracting Capacity and Perceived Contracting Performance:Nonlinear Effects and the Role of Tim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69(4):681-696.

[8]Slyke D.Agents or Stewards:Using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Government-Nonprofit Social Service Contracting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7(2):157-187.

[9]Hefetz A,Warner M.Contracting or Public Delivery?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Market,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12,22(2):289-317.

[10]Brown T,Potoski M,Van Slyke D.Managing Public Service Contracts:Aligning Values,Institutions,and Market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6,66(3):323-331.

[11]Levin J,Tadelis S.Contracting for Governmen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U.S.Cities[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10,58(3):507-541.

[12]Girth A,Johnston J,Hefetz A,Warner M.Outsourcing Public Service Delivery:Management Responses in Noncompetitive Market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2,72(6):887-900.

[1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14]Bel G,Fageda X.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the Last Three Decades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Factors Driving Local Privatisation?[J].Local Government Studies,2017,43(4):503-511.

[15]Song H,Yu SH,Sun T.Reducing the Quality Risk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from Market-Oriented Private Providers through Ex Ante Policy Design:Lessons from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alysis[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20,20(1):1135.

[16]Bates S.How an Intermediary Model Manages the Tension between Low Contractibility and Probity when Outsourcing Human Servic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22,81(4):589-610.

[17]Zhang YT,Xu L.Quality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i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f Public Services under Du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21,42(1):34-44.

[18]Karaba F,Roehrich J,Conway S,Turner J.Information Sharing in Public-private Relationships:the Role of Boundary Objects in Contracts[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23,25(11):2166-2190.

[19]Odeck J,H yem H.The impact of competitive tendering on operational costs and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public transport:The Norwegian car ferry service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21,90:100883.

[20]Malatesta D,Smith C.Resource Dependence,Alternative Supply Sources,and the Design of Formal Contract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1,71(4):608-617.

[21]Petersen O,Hjelmar U,Vrangb k K.Is Contracting out of Public Services still the Great Panacea?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n Economic and Quality Effects from 2000 to 2014[J].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2018,52(1):130-157.

[22]Yang KF, Hsieh JY, Li TS.Contracting Capacity and Perceived Contracting Performance:Nonlinear Effects and the Role of Tim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69(4):681-696.

[23]Witesman E,Fernandez S.Government Contracts With Private Organizations:Are There Differences Between Nonprofits and for-profits?[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13,42(4):689-715.

[24]李春根,赵阳.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2010—2021年CSSCI来源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3(4):100-111.

[25]Tavares A,Cam es P.New Forms of Local Governance[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0,12(5):587-608.

[26]Warner M,Hefetz A.Insourcing and Outsourcing:The Dynamics of Privatization Among U.S.Municipalities 2002-2007[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12,78(3):313-327.

[27]Fabianski C.Partnering for quality and performance:A standpoint for enhanced services[J].Research in Trans-

portation Economics,2018,69:135-143.

[28]Girth A.Incentives in Third-Party Governance: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ccountability Implicati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7,77(3):433-444.

[29]Yu C,Morotomi T,Yu H.What Influences Adoption of Green Award Criteria in a Public Contrac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2018 European Public Procurement Contract Award Notices[J].Sustainability,2020,12(3),1261.

[30]Zhao J.Sustainability on the Service Capacity in Elderly Healthcare Service Supply Chains:An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Contract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23,70(6):2034-2044.

[31]Carvalho J,Rodrigues N.Perceived Quality and User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Health Sec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13),8188.

[32]李杰.科学计量与知识网络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355-356.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s on Contract

Governance for Public Services Outsourcing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SSCI-indexed

Articles from 2006 to 2023

Ye Tuo, Huang Shiya

Abstract: Effective contract governance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e government’s success in the outsourcing of public services. This article reviews SSCI-indexed literature from 2006 to 2023 to explore the landscape, focal points, and evolving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contract governance of public services outsourcing in terms o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journal distribution, keyword co-occurrence, keyword cluster, and burst detec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dicates a fluctuating increase in publication numbers, an accelerating increase in citation frequency,and a predominance of publications from the USA and the UK; the journal distribution shows a dispersion of source journals an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s; the core literature employs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d mixed research methods, focusing on discussing the inter-subject relationship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tract governance; the hot topics mainly centered on risks, tools, and performan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displays clear phased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research on contract governance costs(2006—2014), research on contract implementation(2015—2019), and research on contract governance innovation(2020—2023); the future focus of research may be on accountability in contract governance, contract design innovation, and contract governance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s outsourcing; contract governance;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责任编辑:董博宇)

收稿日期:2024-05-23

作者简介:叶托,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黄诗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政府购买服务。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关系合同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CZZ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