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人情

2024-08-09 00:00:00
作文周刊·决胜中考 2024年1期

文题呈现

有一种气味(味道)是独属于家乡的,充盈在你的童年里,至今想来,仍恋恋不忘。这种气味(味道)可能是家乡的特产,也可能是祖辈的拿手好菜,抑或是故乡小院中的花香、麦饭香……

请调动你的记忆,找寻一种或几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家乡气味(味道)”。

请以“留住家乡的气味(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眷恋。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思路导航

1.审清导语

本次作文训练的对象是家乡的气味或味道,若写其他所见,则属于偏题。“气味”侧重于嗅觉,“味道”侧重于味觉,选材的时候,要把二者区分开,界限要尽可能明晰,内容要有所侧重。第一句“充盈在你的童年里”“恋恋不忘”写出了这种家乡的气味(味道)给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故不能写得过于平淡,要把“印象深”这层意思表现出来。第二句写气味(味道)的具体内容,并举了几个例子,如家乡的特产、祖辈的拿手好菜、小院中的风物等等,拓展了考生的思路。第三句告诉考生,可以写一种,也可以写几种,若写多种,就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审清题目

题目的关键词是“留住”“家乡的气味(味道)”。“留住”意味着希望家乡的气味(味道)可以永存于心,给予其情感寄托,结尾时,要把“留住”的情感灌注其中。“家乡的气味(味道)”决定着作文的内容,要选择典型的、代表家乡特点的或是寄托祖辈情思的内容入文,这样的文字容易出彩,也更容易打动读者。

3.审清要求

写作时,要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中心突出。根据题目特点,既可以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让读者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采用小标题结构或剪辑镜头来凸显主题。

佳作展示

留住家乡的味道

◎张泽轩

故乡小院的一隅栽着一株桂树,每年八月,丹桂飘香,甜甜的香味弥散在空气里,撞击着我的鼻翼,触碰着我的神经。在这方小小的天地中,除了桂树,还有我的奶奶,以及她做的桂花糕,构成了我童年最温馨的回忆。

当桂花隐隐散发出香气时,奶奶便开始洗刷竹筐了。起初,我疑惑地问她张罗这些干什么?奶奶笑着说:“收集桂花呀,给你做桂花糕吃。”后来,我长高了不少,也能帮奶奶采摘桂花了,便兴致勃勃地一串串撸着,一朵朵采着,一瓣瓣端详着。白色、黄色的小小的花瓣,像张开的帆,拥拥簇簇,热热闹闹。

奶奶将收集起来的桂花洗净、沥水、浸泡出桂花水……看奶奶熟稔地进行着颇为复杂的工序,我只是在旁边喜滋滋地提起鼻子闻了又闻,啧啧称赞。

只见奶奶把准备好的糯米磨成粉,将新鲜的桂花和磨好的糯米粉混在一起揉成米团,又加入一些桂花水,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模具印出了不同的形状,再等其发酵片刻,便可下锅蒸煮了。我帮着奶奶将米团放在模具里,然后结结实实填压进去,然后再拿出来摆在案板上。看着各种样子的米团一字排开,我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成就感。

不消多久,“奶奶牌”桂花糕便出锅了——白色糯米方块上点缀着的金灿灿的桂花,黄白相间,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塞到嘴里,浓郁的桂花香夹杂着糯米的甘甜,清香袭人;细细咀嚼,糕团滑软油润、软糯甘饴、甜而不腻。奶奶慈祥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小馋猫,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奶奶满足的笑容与桂花糕清香甜糯的味道,就此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

哪知奶奶突发疾病,倒地后就再也没有起来。在异地求学的我奔回故乡,见到的却是她的灵堂。面对奶奶的遗像,看见她笑容依旧那么和蔼可亲,我不禁潸然泪下。姑姑拿来桂花糕,说是奶奶去世的前几天给我做的,奶奶说:“马上要放假了,小馋猫回来肯定又嚷着要吃桂花糕……”听着姑姑的话,我眼前又浮现出奶奶做桂花糕的情景,泪水簌簌地直往下落。年逾古稀的奶奶,依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儿孙付出,直至生命的尽头。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的日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耐心地采摘桂花,做成桂花水,倒在糯米粉里,多次按、揉、压、收,让桂花面团变得柔韧有劲,最后在面团上面撒上些新鲜的桂花。然而,我蒸出来的桂花糕总是没有奶奶做的甜糯,飘在厨房里的桂花香也因为少了奶奶的身影,而显得黯然。

桂花深处是吾乡,桂花香味亦氤氲着奶奶对我的爱。在故乡小院这方天地中,奶奶将自己的爱倾注在桂花糕上,奶奶牌桂花糕的甜糯味道,也将永远镌刻在岁月的年轮里,直至永恒……

【陕西西安市滨河学校】

●点评

作文选材感人,桂花的味道就是行文的线索。小作者用桂花的味道来写奶奶对自己的爱,奶奶去世后,自己也照着奶奶的样子学做桂花糕,似是想留住奶奶对“我”的爱。全文语言凝练,内蕴深刻,读来让人感动。

留住家乡的气味

◎党梓桐

栀子花开,清香盈鼻;山泉淙淙,叩击心灵;苍松翠柏,点亮眼睛……这些美好如流萤的景致萦绕在我身侧,潜入我的内心。

小时候一听去姨妈家,我的眼角眉梢便充满了笑意,内心连同这则消息早已飞到了遥远的大山深处。因为在那里,我总能看到美丽的景致:细碎的金波越过窗棂,无止无息地跳动着,像在编织着一张密密的大网。

不疾不徐,我踩在山村心跳的鼓点上。略一低头,粉白的月季正从一个凛冬的昏昏然中悄然绽放。层层叠叠的花瓣,宛若自然馈赠的薄纱衣裳,它的芬芳氤氲在春夏深邃的夜里,连梦境中也洇染着粉色的童话。

小院,喷壶摇摆着身子晃晃悠悠而来,一双虽不细嫩却有力可靠的大手稳稳地扶住它,姨妈俯下身,略将水壶倾斜,串起来的银色珠线便倾斜而下,我似乎能听见泥土大口大口喝水的声音,花叶娟然如拭。姨妈的目光随水而动,浇完,她轻抚着月季娇嫩的枝叶与花瓣,那神态认真得一如往常她关爱我一般。阳光的脚步轻轻挪移,光阴流泻在月季花上,也流泻在姨妈的眼眸中。摇曳在夏风中的月季花枝,芬芳了我的记忆,也芬芳了我的心野。

厨房,系着围裙的身影总是忙忙碌碌的,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我总想凑上去帮个忙,姨妈含笑应允。“来,像这样折去头尾,连带着丝也一起折下来。”姨妈的动作麻利干练,我只好笨拙地“照葫芦画瓢”。洗净后的豌豆绿得可爱,薄薄的衣裳裹着数粒圆润小巧的豆子,那绿凝结在豆荚单薄的躯体里,浓郁得好像化不开。看上去轻松简单的事,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我踌躇地掐下豆荚的头和尾,不甚熟练地重复着再简单不过的动作,时不时偏头看看姨妈,她娴熟自如的动作里藏着的是用难以估量的时间砌起的练习与实践。“你闻,多香!用它煮的汤都是甜的!”

姨妈家那些枝枝蔓蔓营造得蓬勃,蕴藏着无尽的芬芳,它们葳蕤于春夏秋冬,盛放在我的心田。

那些美好的时光,缱绻着情怀,芬芳无限,绿意流淌……

【陕西西安市滨河学校】

●点评

小作者以姨妈家的小院为背景,写了院中的花香和厨房绿豆汤的香,这两种香代表着故乡的气味,独辟蹊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中塑造了一位热爱生活、对小作者也多加关爱的姨妈形象,通过美丽的小院和姨妈娴熟的择菜动作,可看出她生活得认真、精致,言语中暗含着小作者对姨妈生活情怀的赞美。全文的细节描摹非常到位,遣词造句精致典雅,读罢此文,给人以美的享受。

【董问博/供稿】

文题呈现

不管身在何处,家乡都是我们心心念念的一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犬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生发出了最美的情愫……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思路导航

1.以故乡记忆为背景

文题以故乡的记忆为背景,希望考生能回忆有关自己家乡的内容,并把自己对家乡的情思表达出来。构思时,要直接点明写作背景是故乡,然后由此展开对故乡人和故乡事的记叙描写。

2.以事、景、人、情为内容

本文题写的是有关家乡的事、景、人、情,导语中“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犬”等就是引导考生去写有关家乡的事物,抒发有关家乡的情感。在选择事物的时候,考生可以捕捉家乡特有的动植物,写出它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描摹家乡人,写出他们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抒发家乡人或豪情奔放,或心思细腻,或善良朴实的特点。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使习作生动且具有感染力。

3.以经历和思考为侧重

文题要求写“自己的经历”“思考”,说明有两个写作方向可供大家选择: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即使把二者熔为一炉,也要有所侧重,不能写成“四不像”。若写“自己的经历”,应侧重故事性;若写“思考”,则应侧重抒情议论性,如此便可以增加习作的深度。“自己”强调要用个人的视角写出独特的经历。若选材过于大众化,会影响评卷老师对作文的印象。建议考生下笔前先罗列关键词或制作思维导图,然后试着将关键词进行扩充,并连缀成篇,从而构成一篇文从字顺且内容生动的佳作。

佳作展示

故园琐忆

◎董宸希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语文老师正深情地诵读着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的思绪却悠然纷飞,回到了我的故乡——一个离城市较远的小乡村,那里承载着我儿时的全部记忆。

小小的我,扎着麻花辫,蹦蹦跳跳地走在乡间小路上。那时正值深秋,小路原本的颜色早已被各色叶子覆盖,高大的枫树在路旁整齐地排列着。秋日从树叶的缝隙中投射下来,在树下形成点点光斑,叶随风动,那光斑也随之挪移,影影绰绰,煞是有趣。秋风袭来,地上的枫叶像小精灵般在地上翩跹起舞,牵引着我一路追随,来到果园。

苹果是家乡的特产,此时正值收获时节。园子里一派热闹的景象:有上树采摘的,有套保护袋装筐的,有拉着车运输的……从他们的眼角眉梢中我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一抬眼,几个低枝的苹果跳入眼帘,似孩子的脸,笑意盈盈。我将最红的苹果采摘下来,然后在衣服上抹了抹,便大口啃起来,酸甜的果汁溅到脸上,凉凉的。我从来没吃过这么新鲜的苹果,一时间,果香顺着唇齿流淌并蔓延至全身。不消半刻,一个苹果下肚,我意犹未尽,还想再吃,妈妈佯装嗔怒道:“行啦行啦,别贪嘴,小心吃坏了肚子。”我一听,只好作罢。很快,我也投入到采摘苹果的队伍中。我毫不犹豫地顺梯而上,到了果树的中上端,眼前那么多苹果,我恨不得将它们全部揽入怀中。爸爸在树下叮嘱道:“小心一点,站稳了再摘,要是摘不下来就算了,安全要紧啊!”我开始使出蛮力拽苹果,把树枝摇得呼扇呼扇的,梯子也跟着晃悠起来,吓得大家团团把我围住,我却在梯子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后来,我发现了规律,使用巧劲儿,不多时,就摘了小半筐。看着今天的收获,我内心的成就感爆棚。

再大一点,我便跟随爷爷下田。我拿着小铁锹,东挖挖西挖挖,看到好看的叶子,就把它们摘下来做书签,有时捉两只蚂蚱,看它们在玻璃瓶里一跳一跳的。这些小花小草小叶小虫,我常常会玩上好半天,并且乐此不疲。爷爷趁势将农活儿干得差不多后,就喊我返程。我在田埂上肆意奔跑,秋风吹过发端,吹乱我的裙裾,我也毫不在意。

小女孩奔跑的身影渐渐与暗夜融为一体,小女孩奔跑的跫音也与我的心跳同频共振……突然,有人碰了一下我的胳膊,我恍然回过神来,原来此时正在课堂上,老师正让我们大声读书。

我认真读着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突然鼻翼微酸,不由得感叹道:“想回也回不去的乡间,想回也回不去的故园……”

【陕西西安市滨河学校】

●点评

作文以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一文开头,引出小作者对故乡的回忆,着重写了自己在果园帮忙摘苹果和跟爷爷下田的情景,以孩童的视角出发,写了家乡农人的劳作过程,也写出了“我”在乡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结尾再次引入《土地的誓言》,首尾呼应,读后引人遐思。

故土情思

◎张雯迪

颠簸在返乡的动车上,我倚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景物稍纵即逝,听着母亲手机里那首熟悉的陕北小调,思绪抢先一步,飞回了令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我的家乡在延安,它坐落于黄土高原之上。夏日暴晒干燥,冬日天寒地冻,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窑洞便成了这里的传统民居。爷爷奶奶家有十来个窑洞,这些窑洞陆续搭建了二三十年,是我们家族扎根繁衍的见证。这些窑洞各有用途,有居住的,有存储东西的,也有出租的。窑洞后院有一片荒地,一贯爱好种菜的爷爷退休后便痴迷于此。一年半载间,荒地已成了菜园,里面瓜果飘香、菜蔬满架,一年四季都是丰收之景。

同爷爷不一样,奶奶在院子里养了一些鸡鸭,平时想着给它们弄些丰盛的食料,不是切青菜就是拌麦麸,有时竟还养点大麦虫来改善它们的伙食。奶奶似乎很享受给鸡喂食、看鸭吃饭的日子,喜欢看着它们肆意地在院子里乱跑,在这里啄啄,去那里蹿蹿,感觉相当惬意。

我回去后,总喜欢在众多鸡鸭中挑选两只做我的“临时宠物”,然后带着它们疯玩,它们一左一右地跟着我,像两名保镖一样。我们仨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地穿梭在田间地头,村路小巷。

一棵挺拔的白杨树,以卓然不群的风采立在家门口,为小院保驾护航。土壤中冰碴未褪去,春风中还透着寒意,它却早已迫不及待地将新绿挂在枝头。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在奋力生长,哪怕困难重重,也绝不放弃。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风沙雪暴,哪里需要,它就生长在哪里,它总是那么高大,那么坚强。

晌午抑或黄昏,整个乡村都氤氲在烟火气中,炊烟从农家的烟囱里袅袅升空,渐渐消失在湛蓝色的天幕里。我们这群在外面疯玩的孩子,一看见炊烟这个信号,就一边摸摸早已饿瘪的肚子,一边撒丫子往家冲。太阳似乎也迫不及待地下班回家,一不留神便把晚霞洒满了半空……

恍惚间,我的视线又回到列车内,耳边仍然响着那首熟悉的小调,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故乡熟悉的轮廓。我的家乡没有城市那样的熙熙攘攘,也不像高楼林立那么气势雄伟,但它却是我最爱的地方。

【陕西西安市滨河学校】

●点评

习作以“我”坐在动车上,回忆家乡童年趣事为主要内容,写了祖辈家的窑洞、爷爷拾掇荒地种菜,奶奶喂养鸡鸭,“我”在外面疯玩却很留意炊烟的信号等事情,写出了家乡景、家乡人以及孩童的性情,语言灵动,令人回味。

【董问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