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

2024-08-09 00:00:00
作文周刊·决胜中考 2024年1期

文题呈现

人生如倒影,一切皆有因果。我们当下的每一个行为和选择都会在未来反射出相应的影响和后果。

人生如倒影,反映出我们内心的真实,倒映出我们的价值观和品格。

人生如倒影,需要保持平衡。只有在内外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稳定与和谐。

人生如倒影,需要反思和改变。当我们看到自己不满意的倒影时,需要及时反思并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倒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思路导航

1.“倒影”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意象。看到此题目,我们能够马上联想到湖面的倒影、江面的倒影等。审题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倒影本身的特质:它是万事万物的反映,却又不是真实的存在,通常是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及的。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因为太过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走向了死亡。这提醒我们,如以“人的倒影”为话题,就可以抓住“倒影”与“真实自我”的区别来谋篇布局,写当今世界人们太过在意自己的“倒影”而迷失了生活的真谛等。

2.“倒影”同时还有另一个特征:它可以鼓励人们认清自己,人类只有看清自己的镜像,才能把握生活的真谛。对此,我们可以落足到对“倒影”、对自身精神特质的某次“偶然发现”,将回望倒影的过程当作一次反思和成长的过程,这样作文的立意会更有高度。

从以上表述中不难看出,我们既要抓住“倒影”的物理特质来行文,又要关注到这个意象背后的比喻意义。历史的倒影、现实的倒影、时光深处的倒影……还有许多主题等待大家发掘。

佳作展示

倒 影

◎朱哲睿

忆幼时老宅,白墙黑瓦。我的家乡地属水乡,房间都是纯木结构。木框窗,朱红门,白墙都被梅雨侵蚀成了暗黄色。门厅正中没有屋顶,人们称它为天井,屋檐壁缝生长着瓦松和不知名的野花。昨夜西风夹雨刮过留在门前的积水,从清晨的艳阳里映照出老屋的模样:白墙、黑瓦、朱红门……

漳州是花都,到处是攀援而上的花草:清香的金银花、常青藤爬满砖瓦,茶花、蔷薇在墙根开成一片。然而,曾祖母的房间里开得最旺的是水仙。七大姑八大姨,邻里乡亲在那潮湿的庭院里穿梭,只见那奇特的白花顶着雏黄的花蕊,在福建墙角的积水里浮动如影。高高的白墙外是一重又一重的青山,林茂雾浓。拉一根朽藤,执一把竹扇,蘸着酱油吃一枚烫手的水煮蛋,看雾霭弥漫,云卷云舒,甚是惬意。

曾祖母一生坚守着这片土地,这片静谧的天地。早晨,阳光把树影倒映在昨夜风雨残留下的屋前的积水里,一潭积水把光影挤到藤椅上,藤椅又把光影献给正在打盹的曾祖母,曾祖母睁开浑浊深邃的眼眸,轻轻抬起长满老年斑的手臂挡住刺眼的阳光。她放下手臂,对着阳光笑笑,抬起头,眺望屋外曼延在白云中的青山,感慨生活无限美好。她手执红笔,站起身,划掉过去的一天。她如太阳一般乐观开朗,又如满月一样安静祥和。自她去世后,我日夜怀念那平静无忧的童年和温婉的曾祖母。

回忆终是一片脆弱的水泽,当岁月的狂风裹挟着暴雨与沙土呼啸着拥向这片水泽,那干净清澈的倒影变得霎时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扩建的时代如风暴一般席卷过故乡的屋瓦,门前的阿猫阿狗、麻雀昆虫和鸡鸣犬吠都被冲刷得一干二净,代替那些旧屋、旧瓦、旧墙的是洁净的白墙,一重又一重的白墙;是清一色的黑瓦,一层又一层盖在重重叠叠的白墙上,压住了扩建的风,压住了久远的古镇,也压住了人们追念过往的心。它们挡住了洒向心湖的光。我仍站在回忆的湖边,可那片湖却没有浮现出它原有的倒影。

村上春树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无法到达的森林,它永远在那里。是的,它永远在,只是在过往日子里,我还能对着林前的积水,看着它们映在水中交错的枝叶、粗壮的树干,而现在,我却只能远远望着那片浓密的绿了。

【福建厦门市湖里中学九年级(15)班】

●点评

习作中的“倒影”是纯粹的美好生活的映照。前半部分,小作者写了青砖黛瓦构筑起的美丽水乡和曾祖母平静无忧的生活,表达了其对单纯的日子的向往和追忆。随着时光的更迭,小作者“站在回忆的湖边”,可那片湖的倒影已然不在,小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而是含蓄地抒发了幸福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悲哀。作文最后,小作者引用村上春树的名言,让淡淡的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增添了作文的意境美。

倒 影

◎黄思泽

赤色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他扒着褪了色的钢架,将手中的扳手伸入凹槽,一拧,在嘎吱声中,有些发红的螺钉再次紧紧楔入桥体。江南的雨季,自古是守桥人最忙碌的时节,检修桥梁必须及时,否则山洪一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已快两天没合眼了,双眼有些发昏,手一松,扳手险些掉了下去,一低头,便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河中看见自己的倒影:黝黑干瘦、棱角分明的脸颊,连同有些斑白的鬓发被奔流的江水扯得支离破碎,谁能想到他刚四十岁出头?他想起女儿心疼的调侃,说他已经如同一个小老头了。

想到女儿,他不由地加快了手中的动作。人人都说,小家伙是自己的“倒影”!同样棱角分明的脸,同样坚毅的眼神,开朗的性格更是和他如出一辙。女儿打小喜欢画画,想着以后做个画家。他笑了,说画家好啊,以后我在家里也能看到世界了,多好。他学历不高,不懂艺术,却总喜欢听女儿给他讲《千里江山图》《最后的晚餐》……散点透视描绘的千里江山,画中笔法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等等,他学了好些“专业用语”。后来女儿出去旅游,迷上了写生,每次都带回来好些作品:山,巍峨高耸;江,飞泻奔流;花,含春怒放;鸟,鸣转枝头。

他深知,女儿与自己虽像,但她决不能成为第二个自己。一个天生的画家怎能成为一名守桥人,庸碌一生?

桥面检修告一段落,夜色弥漫,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想到自己勤恳的劳作能为女儿开辟无限的可能,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检修钢索之前,还有时间休息。他手脚并用攀上桥面,斜倚栏杆望着桥下。

他又看见了自己的倒影,那是数十年前一个青年的影子。年少时,他没读多少书,就跟着一位前辈看守村中唯一的桥。光阴流转,他决定走出乡村看看更广阔的天地。虽然工作很累,但女儿的降生给了他希望,他一定要给女儿一个最好的未来!数十载过去,他已成为有口皆碑的“桥匠”,闲时还去别的桥面帮忙,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他有多久没见到女儿了?他拿起手机,准备给女儿拨一通视频通话。

一道汽车灯光刺破黑夜,紧接着,一个人跳下那辆汽车,冲向桥边的守桥人,将他紧紧抱住,抱住那满身油污的身影。

一样棱角分明的脸庞,一样坚毅美好的笑容,女儿和他的倒影映入依旧奔流的河水中。

“爸爸,我画了一幅新的画!”他低头一看——一个橙色的身影立在桥上,倒影婆娑,月光下澈,万通金光。

【福建厦门湖滨中学九年级(3)班】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小小说。开篇经由倒影,刻画出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劳动者形象。在小作者的描写中,“倒影”具备了多层意蕴,在“倒影”面前,桥匠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并发出“不能让女儿成为自己的倒影,庸碌一生”的感叹。然而,女儿并未因父亲的职业而感到自卑,在故事的结尾,二人的拥抱感人至深,此刻的“倒影”反而成了亲情的见证。父亲的坚定付出得到了同样坚定的回报,两代人都有着最为真挚的心。

【何欣航/供稿】

文题呈现

请以“因为故事还没讲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思路导航

首先,题目交代了一种情境——讲故事。这就启发我们应思考故事的内容,如时光的故事,可以用来阐述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如传承的故事,可以是手工匠人接续技艺,薪火相传等。在较大的思想空间内,我们应快速定位,确定故事的情境。

其次,我们还应注意到,这个故事所呈现出的状态是“未被讲完”的。例如前面中所提到的关于“时光”的故事,因为被置于线性的坐标轴中,所以可以不断地向前奔走,也符合“未被讲完”的条件,我们就可以描写时间长河中的变与不变;再如“传承的故事”,它恰恰印证了关于匠人精神的故事未被讲完,值得被代代传承下去。

第三,大家还应注意到题目中的关联词“因为”。有因必有果,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因为故事还没讲完,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如:因为故事未被讲完,我们应成为故事的下一位讲述者;因为故事有所留白,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应去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刻意义;因为故事还没讲完,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讲故事的行列,让这个“故事”更加丰盈。如此种种,都会让你的作文更富有哲理性。

佳作展示

因为故事还没讲完

◎蔡欣宁

山连着水,水拥着山,大片大片翠绿的稻田展开笑颜,沐浴着清风;太阳洒下碎金,装点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山;江河静静流淌着,一往无前。畅游其中的旅客怡然自得,聆听自然的声音,展开大美贵州的故事的扉页。

这里视线所及,皆是大山,偶有几座村庄点缀其间,袅袅炊烟伴着天边一抹红霞升起。山间晚风悄然拂过脸颊,这便构成了我与贵州的初见。

外出旅游总是不免撞见天价商品与食物,当地为揽客,总是建造出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推出网红食品以赚取利润。初临贵州的我们,也不是没有这种顾虑。

一行人游山玩水,口渴不已,慢步踱下石阶,若不是恰巧回头一瞥,便要错过这解暑的西瓜。摊主是个中年男人,皮肤黝黑,背上的箩筐中装着十几个西瓜,正汗流浃背地探着脚下台阶。见我们回头,露出灿烂的笑脸,操着口西南方言招呼起来:“你们要买西瓜不嘞?我的瓜甜得很哪!一个8块。”8块?运到山顶的西瓜还能这么便宜,莫不是不甜?众人目目相望,狐疑着挑了一个。

“嘞个没得这个甜塞!”男人见状,自己拍拍这个、敲敲那个,热情洋溢地为我们重新选了一个。

哪有说自家瓜不甜的?此举更令人疑心四起,男人见我们犹豫不决,拍拍自己的胸膛:“不甜算我的!”说着一刀下去,麻利地将瓜分给众人品尝。

咬下大口瓜瓤,清甜的汁水在口腔中荡开,瓜肉瓤爽,小孩们不禁大声称赞起来:“甜到心里了!再要一个!”

“都是自家种的,肯定甜得很哪!”男人自豪地拍拍胸脯,随手指指不远处的一座山。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疑问:他是如何坚持着不辞辛劳地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段从家到山脚的路,日复一日奔波的呢?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男人每日肩挑手提,要走陡峭的山路,要风雨无阻,要排除万难。生活没有压垮他,更没有磨灭他的初心,8块一个西瓜,是贵州人的本分与坚守。

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起了这里的故事——2015年贵州才建成高速公路,贵州产品方能够运出去,游客才能够走进来,游览因闭塞而被尘封的大好河山。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贵州人仍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位游客,总有热情的当地人为你耐心地指路,你总能品尝到货真价实、鲜甜味美的食物,这里风景美,人心更美。

我看过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游过繁华街区、名胜古迹,可在贵州的山水间,我却读到了一个名为“真情”的故事。贵州人的质朴和热情,注定能够续写这个美好纯粹的故事,它没有尽头,而是等待着一代代贵州人继续续写。

我仍期待与贵州的二次相遇,因为这个名为“初心”的故事还没讲完,它寄情于山水、凝聚于民心,将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福建厦门市外国语学校】

●点评

小作者讲好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叫做质朴的真情。开篇,小作者先谈旅游中层出不穷的“天价宰客”事实,也使之后描写贵州人真情待客的故事变得更加可贵。小作者的故事还有着血肉丰满的细节,她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的贵州当地乡民形象。淳朴的卖瓜男人每日肩挑手提,身负重担,却依旧不改初心,以真心真意待人。这样的美好场景,读来令人感动。最后,小作者对主题的升华恰到好处——关于贵州的故事永远不会被讲完。

因为故事还没讲完

◎蓝天胤

白炽灯下,奶奶眯着眼,手中的绣花针上下翻飞,雪白缎面上逐渐显现各色花样,墙上的针绣作品已微微泛黄,虽不语,却道来一个无尽的故事……

奶奶年轻时就开始刺绣,当时上有父母、下有弟妹的她,只能通过刺绣来养家。以前家里穷,晚上她只得到户外刺绣,月光下,被银针挑破的手隐隐作痛。绣错一针,便需剪断线头,从出错处重绣。每绣完一幅作品,她的手心、额头都沁满了汗珠。而奶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绣,将这段艰苦日子挺了过去。

随着奶奶刺绣技艺日益成熟,作品也愈发生动,买刺绣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在这时,她遇到了心上人——我爷爷,两人日久生情,便成了家。为了养家,奶奶白天去打工,晚上刺绣挣钱;爷爷出海打渔,乘船奔波。奶奶的手随心飞,万物在手中复活了:有鱼雁传书的美好愿望,有化蝶而飞的唯美爱情,也有抱琴而歌的欢愉……奶奶用针线绣出心底的一片诗意,将日子点缀得自然清雅。

爷爷出海时,奶奶望着大海思绪纷飞,素手拈针,一针一线,千丝万缕,绣下她的情、她的意。她对丈夫最虔诚的祈祷是平平安安,一幅玉瓶梅花图,绣下她细腻的情思:梅花点点,盛放于寒冬,花瓣色彩艳丽,由浅红变为深红,如红日初升照映的云霞般绯红湿润;玉瓶无瑕,各式花纹缀满瓶身,几颗宝珠镶嵌其间。花花相依,永不相离;“瓶瓶”安安,喜气洋洋;湖中鸳鸯,成双结队,双鸳戏水,舞姿翩翩。是对幸福的向往,更是对爱人的思慕。

空白织物被赋予悠悠情怀,一针一线流露温润柔情,奶奶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看花是君,看云是君,看水亦是君。他们最为感人的情感全被奶奶绣到刺绣上,刺绣成了他们同舟共济、共享安康的期盼。

爱情故事尚未讲完,奶奶又将爱女之情、爱孙之意融入针绣,她望子孙成龙,于是在我儿时的汗巾上,细细刺绣,绣下朵朵莲花绽开,如水墨晕染中国画,紫雾粉烟,氤氲一片。我明白,奶奶希望我品德高尚且学识渊广。

看着奶奶一针一线、层层叠叠地绣,我知道,她绣得不只是作品,而是对家庭的付出、对丈夫的思慕,对子孙的期望……她素手拈针,于薄绢流光中,绣出了她漫长的岁月,撰写出了她人生美丽的华章!

奶奶仍在刺绣,生活亦在向前,奶奶与刺绣的故事绣不尽也讲不完……

【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指导老师:赖文莲】

●点评

作文讲述了一个意蕴深远的故事,它既包含了爷爷奶奶初遇时的青涩美好,也描绘了他们在艰难时刻患难与共的真情。“刺绣”也因此具有了多层深意:它能绘出万物,将世间的千万种事物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其上;又以一种诗意的笔法,将奶奶对家庭圆满的渴望与对家人早日回归的期盼刻画出来。阅读这篇习作,是一种美的享受,小作者擅长在繁复的句子中将长短句相结合,增添了作文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也让这个故事余韵悠长,说不尽,道不完。

【何欣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