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放
冰雪消融时,那缕阳光令人愉悦;感受爱意时,那抹微笑令人温暖;超越过往时,那份自信令人坚定;国泰民安时,那种幸福令人自豪……今日,总有一种晴朗,让人心生欢喜。
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思路导航
1.细化题目要求。“今朝晴朗可喜”是民国文人沈启无书简里的一句话,是手写年代的雅致。他把遇上好天气的舒心顺畅,写在信签上,然后寄出去告诉另一个人。可见,他对这一天生活开始时的色彩、温度、湿度、气息是满意的,并且充满期待。拿到作文题目之后,我们可以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细分:“今朝”为时间要求,今晨、今日、目前、现今和今朝都可以,可写范围较广;“晴朗”形容天气晴好、太阳高照的样子,我们可以把作文的视角迁移到景物描写的角度上,当然也可以是对未来的展望;“可喜”意为令人高兴的事,奠定了整篇作文的感情基调。这是题目告诉我们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作文的第一级台阶。
2.深挖作品内核。角度一:自然景观。清晨雨后,微风徐来,雾霭消散,虫鸣鸟啼,可喜。角度二:自我成长。经历挫折,抖擞精神,重新振作,通过努力走向成功,可喜。角度三:人间温情。误解、冲突,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可喜。角度四:家国情怀。科技进步,九天揽月,神州太湖问鼎世界,可喜;汉语、书法、传统服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遍海外,可喜。
3.妙用写作技巧。对比突出:“今朝”让我们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天空晴朗之前,可能是阴雨连绵,雾霭沉沉的,但阴霾终会被阳光驱散,换来晴空万里。以小见大:当下,或许仅仅是汉服文化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说汉语,这小小的成就背后所突显的是文化的开放与传播,是国力的发展与强盛。联想想象:回望历史,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屈辱不堪;立足当下,大国风范,中华崛起,华夏振兴。
佳作展示
今朝晴朗可喜
◎张译文
时值初秋,阴雨阵阵。抬起头,看到枯燥乏味的板书和正在滔滔不绝的老师,不由感到有些难捱。我扭头朝窗外望去,天色阴沉到让人分不清是夜晚还是白昼,只是偶有炸破天际的惊雷落下,晃得天地间明亮几分。此刻的天空恰是深青色,像隔夜的茶,只一口便苦涩得让人眉头紧蹙。雷电带来的微亮不过几个瞬息,很快,世界又堕入了湿重的墨色中。
从积云中倾泻而下的雨争着从未合拢的窗缝中挤进来,似有几滴拂过我的脸,驱走了我厚重的睡意。我不经意瞟到上节课未擦的板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后半句被挡住了,我看不见,也不在意,只是前半句与今天还真是应景,我暗自想着。留神听了听老师讲的内容,只听她道:“……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所以他们就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我的思绪不由得跟随这声音飞出窗外,来到百年前……
“妙啊,真是妙极了!”循声望去,几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正兴奋地围着一沓稿子,他们或站着或坐着,神情却是同样的激动。仔细一看,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我恍然大悟,这是1918年4月,彼时鲁迅先生的第一本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将要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现在应是他们初次阅读这份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小说的时候,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逐字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想,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也算是见证了历史吧。
又是一个雨天,我立于湖中央的船上,船内的谈话声被滴答雨声掩盖,我与一名撑伞女子一同守在船外。隔着雨幕,我看到层峦叠嶂的远山高峻磅礴,直插云天。这是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这艘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谁能想到,在这之前,人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再平常不过的一片水域、再平常不过的一艘画舫,却是如此伟大、如此有深刻意义!一片湖,一艘红船,革命的火种于百年前的那一天点燃。
思绪如雪般散去,彼时正晴空万里。我听到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嘹亮的国歌,我看到那么多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正面朝着那面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眨眨眼,压下眼角涌起的酸意,笑着同他们放声唱起国歌。我知道,这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这一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微凉的风钻进衣领,我瑟缩一下,思绪拉回,老师仍站在讲台上讲着课。方才被挡住的后半句诗也显露出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扭头向外看,雨已经停了,阳光穿过云层,照进教室,照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不刺眼,还颇为温暖舒适。秋日的天干净纯粹,窗外是青葱的树丛灌木和大片的湛蓝天空。我仔细瞧着,却看不出不久前阴雨天的影子,窗上的水珠昭示着它的存在,我却毫不在意。只因今朝天气如我心情般、如这两句诗般晴朗可喜。往后的道路,必然是一帆风顺,欣欣向荣!
【山东威海市城里中学】
●点评
古人写作讲究“凤头豹尾猪肚”,细细品味这篇佳作,不难看出小作者也深得个中真味。作文开篇简洁洗练,颇有吸引力,为下文“晴朗可喜”打下坚实基础。中间部分的叙事井然有序,让读者也跟随小作者的镜头切换进入不同的历史情境中,描写细致生动。无论是对古诗句的引用还是对事件的选择,都足见小作者的文学功底扎实。结尾收束有力,以诗始,又以诗结,将自然的景观融入情绪的变化中,点染得恰到好处。
今朝晴朗可喜
◎乔三川
清晨叫醒我的,是一阵又一阵鸟鸣,在“鸡犬不闻”的城市中,它们成了阳光的使者,阳光所到之处,睡梦中的万物也渐渐复苏。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春日野穹,云卷云舒,暖洋洋的阳光透过树的枝丫射下,在地面留下斑驳的树影。林间小路上,香客络绎不绝,在欣赏着春景的同时,又怀着虔诚的心情,点香、拜佛。我躺在树荫下,惬意地眯着眼睛,看着树的枝叶,随风摇曳,飒飒作响。光拂过的地方,桃花于枝头羞赧地闪烁一抹温柔的红,如甜蜜的爱情覆盖在枝丫上,闪烁着炫目的色彩。大地今朝晴朗可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是只争朝夕的时光。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是关键因素。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中,也应潜心积蓄,攒足站起来的力量。今我华夏少年斗志昂扬,吾辈当自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一个个精神坐标熠熠生辉。那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战斗之志;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忠诚奉献;是“确确实实想为更多的人做点事”的公仆情怀……李大钊同志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奔流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祖国今朝晴朗可喜。
天光渐明,只见阳光自那云层雾幔中争着要出来,最终破开了浓厚的云雾,人间一片大亮。今朝晴朗可喜,绚丽人间,夺目灿烂。
【山东威海市城里中学】
●点评
开篇景物描写,直切主题,干净简练。三层素材分别从自然景物、人情温暖和家国情怀的角度出发,层层递进。对自然景物的“喜”虽是旧材,却能推陈出新、另辟蹊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情境,能够牵绊住每一颗向往和谐之美的心灵,让人心生喜悦。对自我成长的“喜”坦诚而现实,小作者将笔触放大到心灵的深处,不是可喜之事吗?对家国情怀的“喜”,素材则较为新鲜,没有假大空的呼吁,而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放眼过去,展望未来,读后令人深思。
【时玲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