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攻略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稳中求变,逐渐与教材接轨,更加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命题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更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或者关注考生自身成长的过程,引导考生抒写真情实感,强调健康成长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如诚信,友善,互助等品质,力求培养考生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
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选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全面开花。其中,选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逐渐成为中考的亮点。而话题作文在近几年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从整上看,虽然比重有所改变,但概率仍然不低。
在2023年中考作文题目中,四川广安以“微光”为话题作文,四川凉山以“吃苦”为话题作文,浙江宁波以“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为话题作文,河北卷围绕“守常”这一话题写作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话题作文的生命力。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个词语、一件事情,或者一段启发考生思考、激发考生想象力的材料作为写作中心,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命题者只提供话题,而不限制立意、题目和文体,写作范畴相对宽泛。
“提示性材料+话题+写作要求”是话题作文所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即引发谈话的一个由头。相较于其他作文样式话题作文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写作相对自由,可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择文体。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
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考生可以自拟题目。
(2)选材自由。只要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内容来写,都有效。
prgrW8/0iJO4mbrYXWLX5MvyUp/9TCA8KXgGIRb/2/A=(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不限文体,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诗歌、戏剧。
(4)想像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考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又或是阐述自身经历、获得的体验等。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清题目,把握文体
审话题作文,首先要审清楚所给话题材料中的提示性语言。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文题的提示语一般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话题的引导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只有读懂读透话题材料,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确立恰当的观点和写作的方向,才能使作文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词,作文内容就会受影响,难免浅显或偏题;其次要审清楚作文的要求,比如:字数、文体、写作方向等。我们以下面的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一组名人名言,按要求作文。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莎士比亚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爱默生
有所尝试,就等于有所作为。
——朗费罗
上述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写一篇与“尝试”有关的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或套作。
提示性材料中所给的材料是三则名言,阅读后可知其关键词是“尝试”。“尝试”的意思是试行、试验、试探等,侧重于“尝”和“试”的过程,也许只是一个瞬间,但更多时候是一个时间内相对较长的过程。但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体验,我们都可以学到一些为己所用的东西。
从材料中看,命题人想要引导我们“尝试”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愉悦。“尝试”,不仅指人生中第一次做某件事,还指我们主动地进行而不是被动地做某件事,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尝试的这件事必须是有意义的,能通过自己的尝试让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升华。考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夹叙夹议,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及真情实感。
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因为不限制文体,可以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不限制文体是指不限于某一种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我们在构思时必须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文体,否则缺少束缚,信马由缰,导致所写文章“四不像”而“脱体”,所以加强“文体意识”非常重要。
考生选择文体时,要注意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文,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个要素; 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性散文,就要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语言凝练,尽量显文采;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你擅长写诗歌,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讲究语言的精练,还要大体押韵。
二、材料真实,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往往因为话题太大不好把握,对此,我们要寻找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如身边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品等,集中笔力写清楚、写深刻,做到以小见大,选材真实。
拿一个话题作文为例: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看到题目,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其次,考生应要从亲身经历或观察中得到材料。自己亲身经历的材料,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最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文字感人,而且不可能与别人雷同。
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考生要多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字与社会脉搏同频跳动;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抓住一个热点话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追踪,是选材创新的法宝。选材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我们仍以上面的“尝试”题目为例选材。生活需要尝试,试一试,就会呈现出许多种可能、许多种面貌。我们应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质疑课本,尝试着与同学合作探讨,还应尝试着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当别人都在尝试着写自己做饭、洗衣、骑车这类易落入俗套的材料时,你不妨写一写尝试着宽容待人,尝试着参加竞赛等,能让人耳目一新内容,从而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标题新颖,立意深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种子,也能提供给读者洞察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所以,话题作文要拟好标题,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拟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紧扣话题不摘题。一般不要把话题直接作为标题,如以“珍惜”为话题,就不能直接把“珍惜”作为文题,可以拟《把握每一个可能》《韶华舞流年》《真爱无言》等;第二,切合文体不游离。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是统一的;如以“梦想”为话题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记得“梦想是一盏灯,给我们前进的动力”这句话,就以《灯》《动力》为题目,让人啼笑皆非。
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从以下方法着手:
1.可以引用或化用诗句、格言、警句、标点符号等,如:“业精于勤成于试”。
2.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尝试——成功者的钥匙”。
3.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出奇制胜,别出心裁,如“是创新,还是风险?”。
好的作文要有深刻的立意。考生要从平凡的事情中悟出普遍的道理来,从细小的问题中联系到深层的原因,由表象到真相,由个别到一般,由个人情感到家国情怀。这样作文的立意才会更加深刻,可读性才更强。
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老王》《我的叔叔于勒》等,大家要多在课文里学习,用心积累。
还是以“尝试”这一话题作文为例,可以有这些立意:一次尝试,使自己终生受益(或者教训);尝试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尝试是一种创新求变的表现;尝试要量力而行,并不是尝试得越多越好,是有一定尺度的;不切实际的尝试只能是冒险。也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明只有勇于尝试,社会才会不断进步等。
考生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平时就要多积累材料,经常进行训练表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进行阅读摘抄,观察思考,勤于练笔,周记日记等都是提高作文必不可少的途径。此外,好作文还需要勤于修改,最好大声朗读出来,边读边改,先改通顺,再求构思、立意、语言的完美。
【王洒娟/供稿】
文题呈现
有一对孪生姐妹,长相十分相似,生长环境相同,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活泼明媚、独立自强;妹妹内向腼腆、依赖他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出生起父母给她们的“人设”就有着明显的差别:姐姐要负责照顾好妹妹,妹妹要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双胞胎姐妹的性格天差地别。
个体常常会误入“角色效应”的陷阱,从而影响自己的言行乃至成长发展。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角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是角色,还是枷锁?
◎施一卓
世间有万物,人生有不同,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优秀的人,大家纷纷“模仿”,可是“复制粘贴”真的有必要吗?难道我们都要变成一个个一模一样的个体吗?
儿时,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一天,我们在大街上散步,迎面走来几个短头发的姑娘,奶奶瞥了一眼,满脸鄙夷道:“这些孩子梳的什么发型,真败坏社会风气!”那时,我还没有上小学,奶奶的话就是我的生活准则,就这样,我的脑子里逐渐形成一个“印象”:女孩子就要留长发。
之后,我上了初中,离开了大树的庇护,可以单独去迎接阳光风雨了。一个周末,我和妈妈约定去逛街。妈妈给我拿出了裙子,又准备帮我梳上马尾辫。裙子是淡粉色的,穿着它,我立刻变为一个小淑女,再加上妈妈喜欢给我扎马尾,我正是妈妈眼中的理想闺女。可这不是我喜欢的样子。我想要穿我的运动服,但妈妈脸上却显出不悦的神情,眼看这愉悦的行程就要以争吵结尾。我只得劝诫自己,扎头发并不是没有道理,夏天到了,我也受不住火热的太阳,随手拿个皮筋把头发扎起来。可是,只有这样的装扮才是好看的吗?我喜欢穿一身运动服,舒适又自在,这样就不对吗?争吵在所难免,我据理力争:“女孩就应该作淑女装扮吗?您非要把我复制成一个模样吗?那不是我。酷酷的衣服和运动服就不能体现青春美吗?难道我就只能按照你的标准去穿衣服,按照你的标准去做女孩,然后按照你的标准过完一生吗?”
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全盘托出,妈妈瞬间沉默了。良久,她终于开口了:“你说得对。妈妈不该对你干涉过多,应该尊重你的想法。运动装其实也很美。”那一刻,我们相视而笑。
青春不该被定义、被套上枷锁,应该是多样的;人生不该被规划、被设定角色,应该是多彩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何必被圈定,被设限。面对别人的限制、控制,我们应打破枷锁,做真实的自己,活出最美的模样。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陇海初中】
●点评
小作者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角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行文。标题设置悬念,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选择自己与妈妈在穿衣观念上的矛盾,运用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特征,并鼓励大家突破枷锁,活出自我。作文立意深刻,符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
文题呈现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爷爷的味道
◎严晨珂
八月,老家的葡萄已经结出了翠绿的果实,只是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种熟悉的味道。
我刚刚记事时,身边总是萦绕着厚重的烟味,那是爷爷的味道。爷爷爱抽烟,我小的时候经常鼓着腮帮子生气地说:“爷爷,别抽烟了!”每一次,爷爷都会笑着把我搂在怀里,坐在他腿上,然后灭掉烟,说:“爷爷给你念儿歌,好不好?小老鼠,上灯台……”爷爷沙哑的大嗓门与蹩脚的普通话总让我忍不住咯咯大笑起来。爷爷身上的烟味伴随着我的记忆,让童年成了我最美好的时光。
农村的夜晚是漆黑的,熄了灯,黑暗就挤满了卧室。我不敢一个人睡,就光着脚,穿过走廊,往爷爷奶奶的卧室跑去,跑到床边,总有一双温暖的大手接住我,将我从可怕的黑暗中拽出。我枕在爷爷的手臂上,听着他连绵悠长的鼾声,混着那股熟悉的烟草味,安然入睡。
我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爷爷身上的烟草味变成了消毒水味、药味。爷爷经常住院,他躺在病床上,有时会看着我,笑着说:“再过几年,该是个漂亮的大姑娘了呢,爷爷怕是看不到了。”不知道是我讨厌医院的味道,还是爷爷的病让我难过,我跑出病房,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我突然发现,我很害怕再也闻不到那股独特的烟草味。
爷爷还是走了。此起彼伏的哭声里充满了香烛的味道,我知道,这是告别的味道。我走进爷爷的房间,记忆中的味道早已不在,乡村漆黑的夜里,再也没有爷爷粗糙且温暖的大手抱住我。
葡萄藤绿了又枯,枯了又绿,我已经上了初中,好久没回老家了。但是我总在害怕的时候闻到一股烟草味儿,这味道使我变得更加勇敢。我想,那定是爷爷在陪着我。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点评
习作紧紧围绕“味道”这一中心,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写了爷爷身上的烟草味萦绕在“我”的整个童年,即使后来这记忆中的味道早已不在,可爷爷的爱依旧经久不散,陪伴着“我”。习作条理清晰,文通字顺,语言质朴,情感渲染由浅至深,娓娓道来,读来令人感动。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人生总会面临无数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但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十全十美的,都会面临相应的牺牲。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文体明确,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规范汉字书写。
佳作展示
未选择的路
◎张亦扬
我是一条鱼。
我生活在无名的小溪里。每天,太阳穿过水面,照在石头上,我就躺在阳光下。小溪里的水草够我吃一辈子,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天,我听见别的鱼说,在遥远的地方有大海,它广阔无边,有看不完的奇异美景。于是我每天想象着大海的模样,厌倦了小溪,厌倦了那块普通的石头,厌倦了这样无聊的生活。我想,我一定要去看看海是什么样子。
我选择踏上征途,沿着小溪一路向海的方向游去。我每天拼命地游着,不敢有丝毫松懈。这天,太阳刚刚跳出地平线,我就望见了大海!我高兴地向前游去,期盼着到达更宽广的水域。这时,一条大鱼迎面而来,张着大嘴,想要把我一口吞下,我赶紧后退,迅速逃离。天色渐暗,大鱼没有追来,我的心却还在打鼓一样跳个不停。大海太遥远,太可怕了。
我怀着忐忑的心继续前行,突然,一张网从天而降,我试图挣开,可是它太大了,我被困在里面。同我一起的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同伴。我想,这么久的努力算是白费了。可不知怎地,我和许多同伴又被扔进水里,只听渔夫对我说:“等你来年长大了,我再来捞你!”这次劫难让我止步不前,我望了望前方,茫茫一片,看不见道路;又望了望后面,从这里回去我就可以躺在我的石头下了。这一刻,我不知何去何从。突然,河水上涨,我被一个浪头打翻,只能竭尽全力地摇动着尾鳍,但是毫无用处,河水怒吼着,汹涌着,如一头发了疯的野兽。我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巨石,我一头撞了上去,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我再次醒来,已经在一条大河里,旁边的小鱼说,这是长江,离大海还有几百里。我回想起一路上的遭遇,不敢再前进了,我想长江也很宽阔,长江也是海,我便开始了长江里的生活。
几年后,我遇见了小溪里一个伙伴,他说他去过了大海,他给我讲述大海的阔大,各种奇异的鱼,各种美丽的草,还有会发光的石头。我想我这一生总得去一趟大海吧,可是,我现在年纪大了,路又太远……
第二天,我在长江里开始了新的一天。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中学】
●点评
小作者充分发挥想象,构思了一条鱼向往大海,历经重重困难,最后却留在长江,平凡终老的故事,切入点新颖,情节紧凑,立意深刻,引人入胜。题目套用是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让人联想到了“选择”这一主题,但这条鱼先选择,再放弃,似乎在警示读者:人们年轻时往往意气风发,有勇气去选择,然而随着前行路上困难的增多,往往会安于现状,固步不前。读后引人深思。
【王洒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