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攻略
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所占的比例较高,且呈现出了形式多样化、内容新颖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题多样性。
2023年的材料作文主题更加多样化,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科技、文化、体育、社会热点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考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和关注各种问题。
如山东聊城的作文题,列举了苏格拉底、蒲松龄、南仁东的事迹,要求考生从名人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又如青海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这些主题都紧扣时代脉搏,考查考生的思维敏锐度和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
二、情境化设计。
材料作文中出现了更多的情境化设计,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写作,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查。如浙江金华的真题,将材料和漫画结合起来,小孩问:“天上会不会有两个太阳?”大人答:“天上怎么会有两个太阳?”这则材料要求考生在思考漫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情境化的设计不仅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
三、隐含价值观。
2023年的材料作文更加注重材料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要求考生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展现出考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如山东临沂的材料作文:三棵树,一棵树长在陡崖上,枝干弯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时常受到风雨雷电的洗礼;一棵树长在热闹的街道上,树冠很大,供人们遮凉,也会受到人们的攀援折损;一棵树生长在园林里,它的枝叶很美,供人们观赏,但也会时常受到人们的修剪,甚至扭曲。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又如湖北随州卷: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材料的主旨内容在于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如何珍惜和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
再如天津卷: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各种关联,因而与人交往就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中,你也许会遇到困惑与烦恼,但也会发现人性的美好,获得温暖与启迪,还可能会领略从未见过的风景……这里,“人性的美好”包括品格、精神、心理、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勤劳善良、认真负责、宽容大度、乐于助人、爱憎分明等。我们可以写: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对方身上“人性的美好”,因而感受到了“温暖”,受到了“启迪”。写作时,最好能设计合理的矛盾冲突,因为矛盾冲突解决和转化的过程,便是“美好的人性”被发现和彰显的过程。这则材料隐含的就是对考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四、跨学科融合。
2023年的材料作文出现了更多跨学科的融合,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要求考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视野,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运用。
如四川眉山:太阳、地球、月亮……是一家人;粒子、分子、细胞……是一家人;大树、花朵、小草……是一家人;汉族、藏族、回族……是一家人;地球村里的你、我、他,也是一家人……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一题目就是将生物、地理等学科和语文进行融合,是新课程标准在考题中的体现。
又如山东临沂的材料作文“三棵树”,这三棵树的存在就涉及到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第一棵树长在陡崖上,它的存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棵树长在热闹的街道上,它的存在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三棵树长在园林里,它的存在对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湖南常德卷是根据梁静茹的《慢慢来比较快》来出题,这就是音乐和语文的结合。
五、强调思辨性。
2023年的材料作文更加注重思辨性,要求考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我们依旧以山东临沂的材料作文“三棵树”为例,这三棵树的存在也让众多考生思考到责任和担当的问题。第一棵树长在陡崖上,虽然受尽风雨雷电的洗礼,但它的坚韧和毅力让其得以生存;作为一个人,他的责任和担当就是要克服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第二棵树长在热闹的街道上,虽然会受到人们的攀援折损,但它仍然无私地奉献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他的责任和担当就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第三棵树长在园林里,虽然时常被人们修剪,甚至扭曲,但它仍然坚守在那里;作为一个公民,他的责任和担当就是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百折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六、议论文和记叙文并重。
在材料作文中,议论文和记叙文都是重要的写作文体。议论文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主题或话题进行深入思考,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记叙文则要求考生通过具体的事件或人物来表达对材料主题或话题的理解和感悟。考生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选择,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如江西中考卷《合影》,材料是湖水和青山的对话,题目一是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因此写作时要将合影前后的故事续写清楚;题目二是将感悟写成议论文,可从“携手更美好”等角度进行论述。
七、引导式材料使作文更加规范。
很多题目都采用了引导式的材料设计,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思路和启示。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题目要求,避免出现跑题或偏题的情况。考生在审题时,需要认真阅读引导式材料,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阐述。
作为中考作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时,考生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第一,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和含义。对材料作文来说,审题是关键,而审题的关键在于寻找材料的“核心立意”。核心立意是材料作文的灵魂,如何寻找材料的“核心立意”呢?考生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事件背景和人物关系、把握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反思材料主题等方法,快速找准材料的“核心立意”,从而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根据中心思想,选择相关的素材和例子进行阐述和论证。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思考,选取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作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三,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动态。材料作文的主题往往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考生要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社会热点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对其各种观点和看法。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为写作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深入的思考。
第四,积累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跨学科融合能力。材料作文常常涉及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考生要注重积累相关学科知识,从而提高跨学科融合能力。如,对于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材料,考生便可以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增加作文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培养批判性思维,注重思辨性写作。材料作文往往需要考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考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出有深度和广度的见解和思考。
第六,注重语言表达和文采修饰,提高写作水平。材料作文虽然强调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但语言表达和文采修饰同样重要。考生应注重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优秀的语言表达和文采修饰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吉彦俞/供稿】
文题呈现
(2023年山东青岛卷)
追梦路上,遇到困境,紧张焦虑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取得成绩,浮躁懈怠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状态良好,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立意需在材料包含范围内;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⑥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佳作展示
夕阳·绽放
◎孙文意
谁说夕阳只能代表遗憾?
——题记
一日黄昏,残阳还未落下,余晖洒在天地间,似乎给万物镀了一层金色。我独自漫步在金色的水泥路上,转过一个弯,刹那间,阳光照在了我的身上。我抬起头,微眯起眼看向太阳。半空中,太阳的光芒十分刺眼,让人不能直视,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从前……
还记得那是六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小升初的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来。那是一段令我无比焦虑的时期,担忧着考试分数,纠结于开学择校。前路迷茫,令我停滞在原地,踌躇不已。是夕阳启发了我,让我重拾信心,继续向前。
“烦死了,他为什么不自己把东西送到老师的办公室啊,非要占用我的时间去给他送东西。”当时,我正要去老师办公室帮同学送东西,因为办公室在另一栋楼上,所以我还需要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真是的,办公室怎么那么远!一来回又要浪费几分钟。”我边踢路上的石子边抱怨,感觉自己好像自从后半学期以来,做什么事都不顺心。这一路上,草似乎蒙上了一层灰,太阳的光芒仿佛也被云朵遮住了,烦人的蝉也不停地鸣叫着。“怎么都针对我啊?”我走得更快了,想要尽快逃离这个地方。
送完文件,我再次来到走廊,心情愈发得烦躁,直接跑了起来,却没注意到路上的小坑,摔了一跤。“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我边说边抬起头,下一刻,我愣住了,“这真的是夕阳吗?”我喃喃道。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比正午还要耀眼的太阳!广阔的蓝天上朵朵金云相互交叠,整个天空都被夕阳染上了灿烂的金色,极其壮观。“太不可思议了,夕阳竟然如此美丽!它明明已经要落下去了,为何还那么耀眼?”我自言自语道。突然,一个念头从脑中一闪而过:它难道知道自己将要落下,所以才拼尽全力在最后一刻绽放吗?我转头四望,校园的一切都被夕阳染上了金色,竟让我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是啊,连夕阳都知道,不拼搏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何况是人呢?再看周围,一切都在向我微笑。
我站起身,眼中充满坚定……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初级中学】
●点评
作文以“夕阳”为线索,通过描述小作者在焦虑和压力中被夕阳的壮美感染,从而领悟到连夕阳都知道不拼搏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道理,继而启发自己重拾信心,继续向前。全文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出小作者对“不拼搏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理解和思考。
文题呈现
(2023年四川德阳)
季羡林先生说:“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回首自己的成长,时间给过你怎样的回答?回溯历史,时间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文体明确(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时间的答案
◎余曦慧康
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那时尚且年幼,不知这句话是何意,也不懂得时间究竟告诉了人们什么答案?
细细想来,上帝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它给予了人们活下去的空间以及水、食物等不同的生存条件,但每个人得到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一眨眼的功夫,时间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任你有再多的金钱、权势或是土地,也不可能买到时间。
就像朱自清在《匆匆》中所说的那样:“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时间如白驹过隙,它就像水珠,无处不在却又没有人能够抓住它;就像薄雾,若隐若现却又没有人能够留住它;就像阳光,光芒万丈却又没有人能够挡住它。时间就是这样,你不能把它留下,它只会从你的指尖、身旁疾驰而过,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停顿,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不舍。
有些人会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把生活安排得满满的。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也有一些人,他们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敌人,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推脱自己的责任,抱怨时间不够用,却不知道,时间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懒散和懈怠。
此时,我又看见了教室墙上的话:“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是啊!时间不会陪我演戏,我似乎找到时间的答案了。
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懒散而停止流逝,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变得充裕。时间总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初级中学】
●点评
从题目的设置到文中的引用论述、从发觉时间的残酷到感悟时间的答案,本篇作文给人强烈的感受和启发。小作者从时间的流逝和生物钟的关系入手,通过引用名言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了时间的残酷和公平,强调了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重要性。结尾得出了”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的结论,点明习作主旨。
文题呈现
(2023·山东聊城)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感动中国》颁奖词
这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奋斗之歌”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佳作展示
理想与坚持的力量
◎辛佳俊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是演员,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然而,无论我们面临何种境遇,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奋斗。苏格拉底、蒲松龄以及南仁东的故事,无不在阐述着这个道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这是何等的智慧!人生的快乐,往往源于对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面对挑战时,是理想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勇往直前。
蒲松龄的自勉联则说明了有志向、有决心的人,最终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理想有足够的执着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
再看南仁东先生的一生,他在天文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梦想是建造中国的”天眼“,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时间,最终成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理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他的坚持和执着,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也是让每一个追求理想的人不断向前迈进的鼓舞和动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或许是成为一名医生、一名教师,或许是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无论是什么,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理想有足够的执着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
奋斗之歌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理想、有决心、有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初级中学】
●点评
作文以”奋斗之歌“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理想与坚持所蕴含的力量。通过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蒲松龄的自勉联以及南仁东先生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以及这种力量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文中,小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展示了追求理想的过程和坚持带来的成果,强调奋斗的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吉彦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