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攻略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给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有人把写考场作文比作“带着脚镣跳舞”,认为考场作文限制较多,不能自由发挥。其实,半命题作文相对于命题作文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只要把握好补充的部分,做到扬长避短,即使有一半是受限制的,也能利用另一半自由发挥,写出精彩的作文。
一、2023年中考半命题作文简析
从202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来看,全国共有10个省或市涉及半命题作文,统计如下:
我们由上表可以看出半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命题趋势来看,2023年中考半命题作文所占的比例相较于前几年来说有所下降,全国32个省市涉及到半命题作文的只有10个,21道半命题作文中有13道是与其他题型相组合,由考生进行二选一,足见半命题作文这种传统命题形式不再占据主流地位,2024年中考半命题作文预计同样会是命题作文与新材料情境作文的补充选项之一。
2.从命题形式来看,21道半命题作文中有7道是以裸题出现的,没有导语与材料;有7道有导语;有7道提供情境材料。以裸题形式出现的考题,限制与束缚少,有利于考生自由发挥,有导语或情境材料的题目,审读导语与情境材料也是审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根据导语或材料打开写作思路而不受其束缚是重点。2024年中考半命题作文预计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依然为裸题或导语、材料加题目。
3.从体裁要求来看,21道题目中有3道题是完全没有体裁要求的,有2道题是明确文体不限的,有12道题是除诗歌外(含2道不能写戏剧)文体不限的,有3道题是限制写记叙文,有1道题是限制写记叙文或散文。除了4道限制文体的题目外,还有四川成都作文题的文体要求是“除诗歌外,明确文体”,这就告诉考生不管选择哪种文体,都要做到文体明确,不能把“文体不限”解读为“不要文体”。2024年中考半命题作文对文体的要求预计依然会以考生自主选择为主。
4.从补充题目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是命前补后式,即题目的前半部分规定,后半部分自主补充,如山东淄博的“你还欠”、湖南株洲的“如果 ”等;第二是命后补前式,即题目的后半部分限定,前半部分自主补充,如四川泸州的“ ,我初中生活的关键词”、湖北恩施的“ 的幸福,永恒”等;第三命首尾补中间式,即题目的前后部分限定,中间部分自主补充,如湖南湘潭的“带上 去远方”、云南的“留住 的味道”等;第四是命二补二式,即题目有两部分是限定词语,有两部分是自主补充,如辽宁沈阳的“ 随 而来”。
二、2024年中考半命题作文备考策略
关于半命题作文的备考策略,其一是审好题目的基本要求,明确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二是审好导语或材料,准确把握题目含义,打开写作思路,寻找写作素材。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补充好题目,这是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前提。
1.补题的原则
(1)基本原则
这里要注意两点:完整和通顺。即补充的题目从语法上来说是通顺的,从语义上来说是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但有特定要求的题目除外。比如四川泸州卷“ ,我初中的关键词”,题目要求只能从材料提供的八个关键词中选一个。
(2)高分原则
如果想拿到高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文采与创新。都说“题好一半文”,稍微多花点时间雕琢一个有文采的题目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要讲究创新,要能打破常规思维与惯性思维。比如某年中考,题目是“告别 ”,有考生将题目补充为“告别不是悲伤”,巧妙地把“告别”看作一个名词,在题目中充当主语,立意自然就有了新意:告别不只有悲伤的情绪。这样的补题,打破了“告别”是动词并接宾语的惯性思维,让立意和选材都高人一等。
2.补题的策略
(1)扬长避短策略
半命题作文有一半让考生自主补充,目的在于让考生自由发挥,从立意到选材都选自己最熟悉或擅长的。如四川广元卷“我与 的故事”,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个特殊的群体,还可以是物。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一定要做到避生就熟、扬长避短。
(2)化实为虚策略
有些半命题作文,字面上看起来比较写实,但这类题目如果仅根据其字面意思去补题,就会造成构思选材雷同没有新意的情况。如云南卷“留住_____的味道”,如果仅联想到那些具体可感的味道,这样很难出新意。面对这种题目,我们不妨采用化实为虚的策略,如可以这样补题:留住家乡(思乡、乡愁)的味道、留住母亲(奶奶、母爱、友谊)的味道、留住读书(书香)的味道等,这些题目皆巧用“味道”一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进而化实为虚,拓展了立意选材的空间。这类题目还有很多,如辽宁葫芦岛卷“敲开 的门”,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门”,不仅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门,还可以理解为引申义或比喻意义上的门,如“心灵之门”“和平之门”“科技之门”“天宫之门”“网络之门”等。
(3)化虚为实策略
有些半命题作文从字面上看起来比较虚,是某种抽象的情感、认识或感悟。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采用化虚为实的策略。如四川遂宁卷“珍藏在心底的 ”,题目中的“心底”一词是关键,什么东西可以珍藏在你心底?相信你肯定不会想到实物或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能藏在心底的一定是某种情感与体验,而这种情感与体验又是难以表达的,但可以把这种情感体验通过实物进行表达或寄托,就能化虚为实,写出真情实感。如:珍藏在心底的一句话(名言)、珍藏在心底的一张照片(一处风景、一件礼物)、珍藏在心底的一本书(一个人、一段特殊的经历)等,这些都是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与物,由这些人与物带出来的某种情感与体验,便是化虚为实。
(4)指代发散策略
凡是可以填写代词的半命题作文,都可充分利用代词指代不同对象的特点,发散思考,多元拓展。如:江苏镇江卷“天气,牵着 的心”,假如补题为“天气,牵着我的心”,这个人称代词“我”不一定实指考生自己,一切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人或物都可以被指代,“我”可以是一名航海员,也可以是一名气象员,或者是一个稻草人、一个雪人等,还可以指代一朵花、一棵草、一件晾在外面的衣服等。又如河南卷“喊出 的名字”,假如补题为“喊出你(他)的名字”,同样,这个“你”或“他”都不一定指人,可以把物拟人化,如一只宠物狗,一棵无名的小草,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等。其实,半命题作文题目的所有代词,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得当,就能不受限制发挥优势,让这只“自由的脚”带动那只“带镣的脚”舞蹈。当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找出题眼,逐字逐词地去审题了。
【曾国徽/供稿】
文题呈现
2023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齐聚,又时值杭州亚运会如火如荼地举行,可谓三喜临门。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哪些经历和收获呢?
请以“亚运 ________”为题,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写一写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观看一场比赛,写下精彩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运动经历,写一写运动给你带来的成长和变化。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佳作展示
亚运乒乓
◎翁含希
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在西湖畔如火如荼地举行,其项目之多、赛场之大、比赛之激烈,前所未有,看点极多。
我还在学校时,亚运之火便已熊熊燃烧,连平日里严肃万分的老师也被吸引,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播放亚运会赛事,播放的正是我所喜欢的项目——乒乓球!
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开始了。只见中国队的年轻队员率先上场,与韩国队进行比拼。双方目光交汇,眼神坚定。中国队率先发球,一个旋球过去,韩国队轻松接了回来,中国队立刻发力打了回去。两名队员疯狂走位、接球、扣球……没想到第一球就这么激烈。突然,中国队的球接错位了,输了一分,实在是可惜啊!屏幕前的同学们一下子就蔫儿了。不过,失一球算不了什么,中国队重整旗鼓,继续比赛!
“噼啪——”乒乓球在桌子上弹跳的声音响起。此时的中国队已连输四个球了,现场的观众与屏幕前的我们都非常着急,连连大喊“加油”。第五球,中国队终于开始发力了。只见那颗乒乓球在球桌上飞来飞去,越打越快,越打越激烈,越打越远。他俩都快打出界外了!没想到,双方实力都如此强劲,但显然,中国队还是略胜一筹,拿下了这一球,我们都激动地欢呼着!
“加油!千万别再给韩国队送分了!”同学们大喊道。可能是我们的呼唤起了作用,中国队愈战愈勇,将比分打到了11比5,中国队拿下了第一局!我们高兴坏了。此时不知道哪个同学突然来了一句:“我愿称中国队为‘乒乓侠’。”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
三局两胜,第一局中国队赢了,占据了上风。韩国队也许是着急了,在第二局几乎没有失误,要不是在直播,我都怀疑他们换人了!第二局的比分打成了7比11,韩国队胜。看到韩国队那得意的笑容,我们真是又气又着急。
但我知道,中国队一定不会输,同学们也都信心十足。第三局,中国队发挥实力,将对方打了个落花流水!金牌,只能留在中国!
受到这次比赛的感染,我的手也痒痒的。下课后,我翻找起记忆中中国队打旋球的片段,准备在球桌上练练手,然而,无论我怎么努力,仍是打不好。显然,中国队队员们经过多少次训练,才换来了此刻的绽放。
从那之后,乒乓球便成为了我的最爱。每每回看那场比赛,我依旧惊叹不止,感慨:“中国乒乓,无人匹敌!”
【浙江乐清市英华学校】
●点评
作文表达流畅,叙述清晰,详细地讲述了“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亚运会乒乓球比赛的过程,细节描写到位,足见小作者对乒乓球项目的喜爱程度之深。小作者对“我”与同学们的心理描写尤其到位,情感抒发直白真实,很好地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将读者也带入激烈的比赛之中。结尾升华主题,由乒乓上升到社会层面,突显了中国乒乓的强盛实力。
文题呈现
请以“ ______中秋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佳作展示
慈爱中秋月
◎王丁弘
月圆映愁绪,圆月鉴吾心。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唯独缺少了太爷爷的身影。
太爷爷生前是最喜欢中秋的,尤其爱那中秋月下的美景。月光如水,抖下轻盈的绸缎,皎洁柔美的斑驳光点在暮色中隐约晃动。风卷着些细小的尘土,低低地倚在湖面上,在黑暗中悠悠地吐息着,顷刻间又轻巧而过。明丽的光斑在水中推搡、荡漾,转眼间又好似相互嬉笑,缓慢交融,竟生出无瑕的洁净来。太爷爷说,他一直喜爱这样幽静清明的时刻。
门外清幽静谧,屋内却洋溢着欢声笑语。若是昔日的中秋,太爷爷定会仰躺在那把上了年纪的藤椅上,在他右手的一侧用旧书垒高了摆上茶盏,捧着一个我欣赏不来的五仁月饼,用枯瘦干瘪的手小心地掰下一小块。因为不习惯喧闹,他便安静地坐在团圆桌后头的角落里,小口嚼着月饼。他乐于在此时品上一盏清茶,眉眼弯弯地看众人嬉闹打趣,不易察觉地哼笑几声,才心满意足地将口中的月饼顺下喉。吃团圆饭是太爷爷中秋最喜欢的环节。每当我窝在他怀里撒娇时,他便笑着说:“因为有了你们,团圆才有意义。”
众人举杯欢庆,温暖蔓延在心底。我搀扶着太爷爷悄悄地攀上了楼顶。月光温婉,太爷爷仰头赏着圆月。半晌后,他讲起了我曾听了很多遍的《嫦娥奔月》,说到嫦娥最后奔向月亮的结局时,太爷爷突然沉默下来。半晌,他掰下一小块月饼送进嘴里。他咀嚼了许久,吞咽时依旧显得格外费力,以至于面色都憋得通红起来。我急忙轻拍他的背为他顺气,太爷爷却笑了:“等到太爷爷真正咽不下月饼了,也会同嫦娥那样奔上月亮……”
又是一年中秋,我走出了喧闹的人群,登上楼台,享受难得的清闲幽静。明月高悬,遥远的距离使其彻底远离了喧闹。我凝望着它,它也同样沉默地、无声地注视着我。
柔婉莹白的月光,是太爷爷慈爱柔软的目光。
【浙江乐清市城南中学】
●点评
中秋月,因有了与太爷爷的这层亲情,显得情意满满。小作者两次攀上静谧的楼台赏中秋圆月,一次是与太爷爷一起,一次则是在太爷爷过世后独自进行。前后两次对比,虽未言一个“悲”字,但悲伤之感自然而至。读后,同样的一轮圆月下,慈爱的老人却永远地离开了,读后不禁令人思考岁月轮回、人生须臾的意义。
文题呈现
缪元颖作为“专家型人才”,以“警务辅助人员”的身份加入了成都高新公安分局DNA实验室,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在大多数网友的留言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么高的学历,为啥不给个编制?”还引来了针对“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的争论。面对争议,缪元颖回应道:“我在公安里从事技术工作,跟一直以来的所学是有衔接的,发挥所长、惩治犯罪,我很有成就感。”追求梦想,钟于所爱,或许缪元颖追求的,就是属于自己的梦想。
请以“梦想___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佳作展示
梦想之光
◎叶奕剑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前段时间,中科院分子生物学博士后缪元颖作为“专家型人才”,以“警务辅助人员”身份加入成都高新公安分局DNA实验室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的消息,引发了各方讨论。先不论舆论如何,我还是为勇敢追梦的缪元颖点赞。
有些网友说,他应该选择更高薪更体面的工作,将来好赚钱赡养家中年迈的父母。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需要依靠子女补贴家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随波逐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梦想是人生重要的支撑力量,是金钱无法比拟的。
有人说,如果人没有梦想,就如同船失去了航行的方向,永远只能漫无目的地游荡。反观当今社会,每年都有不少大一新生放弃高等院校,重新回来高考。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明确的专业选择,直到去学习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因此,即便他们原先成绩多么优异,也都无济于事,反而白白浪费了一年的光阴。但从缪元颖身上,我们看到,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警察梦,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前行。相信他将会在未来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在这里必须给予他更多的掌声!
其实,择业对于成年人来说只是实现梦想的选择之一,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热门的岗位不一定就会财源滚滚,冷门的岗位也未必就会低人一等,一切都要看我们自己在岗位上如何作为。想当年,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樊锦诗进入北大考古系,毕业后几乎是孤身一人扎根于敦煌,为保护当地文化遗迹、传承古代文化瑰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是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四处奔走,不仅为我国建筑保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还让更多的传统手艺得到了传承。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你真心所爱、梦想所系,那这个职业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热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人追寻梦想的力量同样是不可估量的。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缪元颖值得我们尊敬。愿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乘风破浪,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浙江乐清市虹桥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以缪元颖的事例以及人们对其职业选择的种种声音为引子,论述了自己对于梦想、职业等方面的看法。全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述到位。诚然,人只有对真心热爱的事件才能倾尽全力、无怨无悔,可见坚持梦想是多么重要。小作者的这篇演讲稿饱含激情,给予我们莫大的力量。
【黄 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