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涵美—创意纸艺课程的研究

2024-08-08 00:00:00王海艳
教育界·A 2024年19期

【摘要】劳动教育与美育是相互促进和包容的,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劳动具有美学意蕴,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结合传统纸艺的劳动内容、形式、工具、方式实施课程教学,能充分挖掘和发挥美育的价值,增强幼儿对劳动的切身体验和对美的感受,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育;纸艺

作者简介:王海艳(1982—),女,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小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教育活动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教育阶段,丰富的手工课程一方面可以训练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解放幼儿天性,使其健康成长,实现美育的目标。纸艺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变性的特点[1]。教师可结合传统节日、成语故事、名胜古迹、自然景物等元素,引导幼儿学习纸艺,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从而给幼儿带来美好的劳动体验。

一、了解纸张

(一)寻找纸张的身影

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纸张。笔者引导幼儿寻找纸张的身影。笔者提问幼儿:“你认识哪些纸呢?”

有的幼儿回答:“我认识抽纸,我们擦鼻涕会用到。”有的幼儿回答:“有很多字的是报纸,我爸爸经常看报纸。”有的幼儿回答:“我认识皱纹纸,它摸起来皱巴巴的。”有的幼儿回答:“我认识素描纸,我们画画用得到。”还有的幼儿回答:“我认识彩色卡纸,我们可以用它做手工。”

(二)感知纸张的特点

笔者提问幼儿:“你有什么发现呢?”

有的幼儿回答:“原来纸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我对纸更加好奇了。”有的幼儿回答:“虽然纸有很多种,用处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的纸都有相似的特点,如容易折、容易撕、容易湿。”还有的幼儿回答:“有特殊的纸,如加厚的包装纸板、水洗牛皮纸等,它们比较坚固,不容易撕。”

笔者补充:“不同的纸软硬不一样,粗糙程度不一样,厚度也不一样。柔软的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比如卫生纸;普通硬度的纸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使用广泛,比如铅画纸可以用来画画;很硬的纸不容易坏,比如纸箱可以用来装东西。”

(三)发现纸张的妙用

笔者提问幼儿:“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幼儿的探索欲望进一步被激发。有的幼儿回答:“牛皮纸是硬硬的,可以做礼盒、手提袋。”有的幼儿回答:“皱纹纸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手工花。”有的幼儿回答:“砂纸可以把墙面、木头打磨光滑。”

二、探究纸艺

纸艺指的是造纸艺术等所有与纸有关的工艺。纸艺作品包括平面纸艺作品和立体纸艺作品,其以各种纸张为主要材料,主要通过剪、撕、刻、拼、叠、揉等手段制作而成。通过纸艺活动,可以发展幼儿动手、审美、想象、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使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感受与欣赏中发展表现与创造能力。

(一)剪纸课程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剪纸活动能使幼儿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开发。

在剪纸课堂上,笔者引导幼儿学习折叠、裁剪、阴刻、阳刻、刺孔等剪纸方法。

幼儿一边折纸,一边探讨着该怎么剪。在剪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简单的花纹方便操作,容易剪下;而复杂的花纹难以剪下,甚至无从下手。

由此,笔者向幼儿进行详细的讲述:“剪纸分为三步。第一步:折,即将彩纸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第二步:画,即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花纹。第三步:剪,即用剪刀剪出边缘形状,并剪出镂空部分作为装饰。”

幼儿利用铅笔、剪刀等工具,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动手裁剪自己的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二)折纸课程

折纸即用纸折叠成物体的形状。幼儿可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张制作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

在折纸课堂上,笔者准备一张正方形纸,向幼儿介绍神奇的折纸艺术:“角对角,边对边,压一压,一艘小船折好啦!”有趣的折纸船活动,吸引了幼儿参与折纸课堂的兴趣。

折纸船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没有尝试过的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的环节,幼儿经常出现由于翻折不到位,中断折纸活动的问题。笔者鼓励幼儿反复尝试,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品质。部分幼儿通过不断尝试,能够掌握一定的折纸技巧,把小船完整地折出来。

为检验幼儿的折纸能力,笔者组织幼儿开展折纸船大赛。幼儿积极参加,大胆表现,赛况十分激烈。很快就有幼儿举起折好的纸船,兴奋地喊:“我折好了!我折好了!”

通过折纸课程,幼儿得到锻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三)拓印课程

拓印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笔者引导幼儿了解拓印技艺:“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自己的鞋底,它表面的花纹凹凸不平,我们把它上面的花纹印下来,就可以得到一样的花纹。”

此时,幼儿议论纷纷。有的幼儿说:“我的鞋底有好多小格子。”有的幼儿说:“我的鞋底有三角形,还有好多不一样的图案。”有的幼儿说:“我的鞋底有一条一条的线。”还有的幼儿说:“我的鞋底花纹是圆圈!”

鞋底印有不同的线条或图案这一有趣的现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有的幼儿提出问题:“小梳子可以拓印吗?”有的幼儿提出问题:“家里的小铲子可以拓印吗?”有的幼儿提出问题:“小汽车的轮子也有花纹,这些花纹可以拓印吗?”还有的幼儿提出问题:“雪花可以拓印吗?”

由此,笔者为幼儿播放有关植物拓印的视频,引导幼儿拓印。接着,笔者引导幼儿使用拓印工具,完成自己的拓印作品。首先,笔者带领幼儿寻找美丽的树叶、花瓣。其次,笔者带领幼儿将树叶、花瓣用水洗净擦干。再次,笔者引导幼儿将树叶、花瓣排列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平放在纸上。最后,笔者引导幼儿用小锤子均匀敲打,直到将树叶、花瓣的汁液拍打出来,这时,图案就印在纸上了。

(四)衍纸课程

衍纸又叫卷纸,是纸艺大家族中比较独特的一项技艺,也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即通过卷曲、捏压纸张而形成原始的形状[2]。衍纸活动中的卷、捏、粘、组合等手法,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投放色彩鲜艳的纸条,吸引幼儿的目光。接着,笔者鼓励幼儿用各种颜色的纸条卷成不同的形状,并将它们拼接、组合,形成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形象。

从刚开始操作时的生疏,到动作越来越熟练,幼儿能够手脑并用,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成一个个“零件”,然后通过想象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你来卷,我来粘,他来装饰,合作完成整个作品。

课后,笔者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完成的衍纸作品,并将作品摆放在教室或是家里展示,美化生活环境,丰富审美体验。

(五)纸艺花课程

纸艺花制作不仅是一项手工艺术活动,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幼儿可以从最简单的制作入手,细心体会纸艺花制作技艺。

在纸艺花课堂上,首先,笔者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其次,笔者引导幼儿了解纸艺花的制作技巧。再次,笔者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纸艺花作品。最后,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纸艺花作品在幼儿的手中绽放。

三、纸艺游戏

探索纸艺的世界后,幼儿对纸艺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们拿着纸追问笔者:“老师,我们可以用纸玩游戏吗?”笔者回答:“当然可以。”

对于幼儿来说,纸是一种良好的游戏材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按照指示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幼儿可以用纸做成各种服饰和道具,比如公主裙、王冠、魔法棒等。这些道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扮演纸艺游戏中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游戏情境。幼儿也可以用纸来玩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比如数数、分类、排序等。这些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玩打雪仗游戏时,幼儿不仅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天然雪球,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报纸来制作小雪球。首先,笔者引导幼儿将废旧报纸撕成小片,然后揉成一个个小球。其次,笔者引导幼儿将纸球扔进雪地中,让其与雪地充分接触。最后,幼儿就可以在打雪仗时使用这些有趣又可爱的雪球了。

又如,在玩蹦跳前进游戏时,笔者引导幼儿加入纸艺元素。首先,笔者引导幼儿小心地将报纸夹在膝盖处,确保报纸不会掉落。其次,笔者让幼儿站在起点线上,等待笔者发令。再次,笔者一声令下,幼儿开始夹住报纸蹦跳,如果报纸掉落,则游戏失败。最后,幼儿互相鼓励,到达终点。

再如,笔者引导幼儿玩扑克牌搭建游戏,比一比谁能将扑克牌垒得最高。只听见“啊!”的一声,有的幼儿的扑克牌高塔倒塌了。此时,笔者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扑克牌高塔会倒塌呢?”幼儿积极讨论,有的幼儿回答:“因为下面的‘地基’不牢固。”有的幼儿回答:“因为垒高的时候没有摆放整齐。”还有的幼儿回答:“因为扑克牌的纸张太

轻了。”

丰富的纸艺游戏,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究纸艺的兴趣,还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

结语

纸艺课程不仅可以让幼儿在劳动中培养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围绕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纸艺课程,并将纸艺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给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劳动和审美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芸.以劳育美以美育劳:劳动教育与美育结合实施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教育,2019(38):25-26.

[2]齐男.中小学衍纸艺术教学内涵及意义[J].明日风尚,2018(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