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的开展策略研究

2024-08-08 00:00:00陈绘
教育界·A 2024年19期

【摘要】生态种植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体验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从多个维度促进幼儿发展。文章分析了生态种植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然后从关注自然、生态营造、多方联动三方面具体讨论了在幼儿园开展生态种植活动的有效策略,说明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陈绘(1993—),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瑞艺路幼儿园。

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这类活动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体验生命成长的机会,还能在幼儿的心中播下种子,让幼儿初步形成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幼儿教师组织生态种植活动时,需要遵循“做中学”与“体验中成长”的教育理念,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而且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另外,教师还应坚持过程教育,让幼儿关注种植过程中的点滴发现,一点点

成长。

一、生态种植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探索精神

生态种植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直观感受生命循环和自然变化的平台。在亲手播种、浇水、除草到最终收获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仔细观AeWmqj1olufjbCF+ytNPMw==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种子如何发芽、幼苗怎样长成植株、花朵如何绽放以及果实如何成熟。这种实践活动还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他们会由此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在生态种植活动中,幼儿会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自然条件,明白害虫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1]。这样的活动会使他们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依存的,从而形成爱护自然环境之心,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而在了解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垃圾分类与有机肥料制作的知识后,幼儿则会形成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减少浪费,成为“小小环保卫士”。

(三)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与情感态度发展

生态种植区通常是幼儿合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可以在生态种植区共同劳动、分享经验、交流感受,这为他们锻炼社交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合作种植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着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冲突,也可以一同庆祝收获的喜悦,这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发展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见证一颗种子从无到有再到成长为果实的过程中,幼儿还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正向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形成耐心、毅力和感恩之心。

二、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关注自然

1.将自然元素融入教学活动

为了顺利组织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教师不单要在园内增设植物角,还要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教学活动,犹如细雨润物,让幼儿受到无声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活教材”的影响下,幼儿会主动开始动手栽种、观察自然,从而顺利地学到丰富知识。与此同时,幼儿对大自然的原始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会被悄然唤醒,他们会不自觉地尝试探索与创新[2]。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种子变形记”,引导幼儿亲手制作观察日记,从选种、播种开始记录,认真观察植物每一天的变化,记下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等阶段的形态。这样融入自然元素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生命等概念,还会让幼儿初步掌握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如,教师可以组织美术活动“自然调色板”,鼓励幼儿利用幼儿园内的花卉和叶子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采集不同颜色、形状的自然材料,通过拼贴、拓印等方式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与自然对话,收获美好的成长记忆。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还会让他们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由此可见,将自然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为幼儿构建了一个既包含大量知识又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无形中培育幼儿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使幼儿初步形成探索精神。

2.设计主题种植活动

教师可以将生态种植活动与季节的变换紧密结合,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与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使生态教育成为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与创造之旅。在这样的生态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尝试种植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创意表达(如艺术创作和故事讲述),展现自己的观察感受与体悟。

比如,在春天来临之际,幼儿教师可以策划“春日花语”主题种植活动,引导幼儿亲手播种花卉或蔬菜。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相关绘本,让幼儿了解有关植物生长的故事,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以学着照料幼苗,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变化。当花朵绽放或蔬菜成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装饰花盆、制作植物标本。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春天故事会”,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历和自己观察到的植物成长故事,以此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到了秋季,幼儿教师可以举办“秋收感恩”主题种植活动,带领幼儿采摘果实、制作蔬果篮,让幼儿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理解食物来之不易,形成感恩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收集落叶、干果壳等自然材料,创作秋季主题的手工艺品,如落叶画、干果壳拼贴画等,将秋天的色彩与纹理定格在作品中。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加深幼儿对季节变换和生命循环的理解。

(二)生态营造

1.规划多元生态种植区域

在幼儿园内规划多样化的生态种植区域,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和感悟,还能加深他们对自然事物复杂性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3]。这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也有利于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4]。

比如,幼儿园可以设置蔬菜种植区,让幼儿参与从播种、浇水、除草到收获的全过程。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要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种植成果,从而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并且深刻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食物的习惯。

再如,幼儿园可以设置香草种植区,让幼儿认识香草。薄荷、薰衣草等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不仅可以让幼儿感觉身心舒缓,还能用于烹饪或制作手工制品。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香草种植区触摸、闻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然后介绍这些植物的不同用途,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欲。

另外,幼儿园可在生态种植区域放置一些标识牌,简单介绍生态种植区域内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态作用,辅以生动的图画,方便幼儿自主学习。

2.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幼儿园可以建设一些绿色基础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和堆肥区等,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并为幼儿提供鲜活的环保教育素材。利用这些设施组织活动不仅会使幼儿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会使幼儿明白如何做到低碳生活,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为了打造雨水收集系统,幼儿园可以在屋顶或开阔的空地安装雨水收集装置,然后安装导水管,将雨水储存至地下储水池或大型蓄水桶。在生态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使用地下储水池或大型蓄水桶中的水来浇灌植物,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多方面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意识到,雨水具有宝贵的价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教师也可以组织“雨水追踪”活动,让幼儿观察从收集雨水到储存雨水再到使用雨水的整个过程,增强幼儿对水资源循环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小气象员”活动,让幼儿记录降雨量,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

而在打造堆肥区时,幼儿园可在园内的角落安装相关装置,然后引导幼儿将食堂里的剩饭剩菜、园内的落叶枯枝等有机废弃物分类投放到相关装置中。在保持适当湿度和通风、定期翻动的情况下,这些剩饭剩菜和落叶枯枝会逐渐被有机物分解,成为富含营养的土壤改良剂。这一做法不仅可以减少幼儿园内的垃圾,还可以为幼儿园内的植物提供天然肥料。在制作堆肥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规律,从而理解减少浪费、循环利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堆肥区组织“堆肥小能手”活动,教授幼儿制作堆肥,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被分解的

情况。

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垃圾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

(三)多方联动

1.家园合力,延伸种植课堂

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中创建小型种植角,将幼儿园生态教育拓展到家庭环境中,同时让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大量有目的、有意义的互动。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家庭种植成果分享会”,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并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家种植的成果[5]。

幼儿园可以给家长提供指导手册,介绍如何在家中阳台、窗台或小花园设立种植角,分享适宜家庭种植的容器和植物种类,讲解基本的养护知识。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鼓励家长使用环保材料,如将回收的塑料瓶做成花盆。在每月或每季度的“家庭种植成果分享会”上,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示自家种植角的变化、自己收获的果实,分享自己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趣事与挑战以及自己学到的环保小知识。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学到知识,还能激励家长和幼儿参与种植活动。

2.联系社区,共享绿色资源

幼儿园也可以与周边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生态种植活动。

比如幼儿园可以和社区联合举办“社区农夫市集”,让幼儿尝试售卖自己收获的作物。“社区农夫市集”不仅是一个交易场所,还是一个教育平台,幼儿可以在参与活动时通过亲手布置摊位、吆喝叫卖,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沟通交往能力,形成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增进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幼儿园也可以与社区共享种子、肥料等物资,或者邀请社区内有经验的园艺爱好者作为志愿导师分享种植技巧和经验,指导幼儿及家长进行科学种植。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可开放园内的生态功能区供社区居民参观,实现资源与知识的双向流通。

如此,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便可以成为联结社区、促进互动的重要纽带,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成长空间,同时也为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贡献力量。

3.专家引领,形成环保意识

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园艺专家、环保人士入园,让他们和幼儿展开互动,与幼儿一同种植,让幼儿逐步了解基本的种植原理、土壤保护方法、生物的多样性、季节性种植技巧等内容。通过直接交流,幼儿可以更顺利地掌握概念、增强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来园与专家交流,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激励幼儿与家长继续参与生态种植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结语

总之,生态种植活动可以包含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生态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动手实践,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为此,教师及幼儿园需要着力打造良好的园内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四季变换的宝贵空间。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汇集更多资源,丰富活动内容,为幼儿营造和谐、有趣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魏玲玲.快乐种植 见证成长:浅谈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J].好家长,2024(5):54-55.

[2]杨思琪.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探索[J].文科爱好者,2023(5):238-240.

[3]徐晶晶.顺乎自然 乐享成长: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J].好家长,2023(33):12-13.

[4]郭月媛.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探究:以幼儿种植活动为例[J].好家长,2023(27):15-17.

[5]马世禹.幼儿园种植活动的价值[J].读写算,2023(1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