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绘本独特的图文结合形式,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文章分析绘本教学在小学低段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价值;结合教学实例,论述提升小学低段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表达能力;绘本教学;小学低段;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吴江区第十批学年课题“青年教师专项”“基于表达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低段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203XQ0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语嫣(1994—),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相较于文字故事,绘本具有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能为学生营造直观且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近年来,绘本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越发受到教师的重视。
一、绘本在小学低段学生表达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一)绘本的内容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当前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偏向于阅读理解,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一般局限于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教师在选择课外教学资源时,也偏向文学性较强的内容,但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导致学生的表达兴趣不足。
绘本的题材广泛,以讲述故事为主,内容涉及科学知识、童话、神话、动物、玩具等多种元素。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绘本的距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二)绘本的图画直观形象,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表达意愿
语言与思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对图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首先,绘本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图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激发表达的意愿。其次,绘本的图画能够直观地展示故事情节,即使识字量较少的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图画来理解故事内容,进而自主讲述故事。最后,绘本图画“留白”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激发表达的意愿,发挥自己的想象讲述故事。
(三)绘本的故事连贯完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语言发展的初期,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来掌握语言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会选择性模仿,并加入自己的创造性表述,逐渐形成独特的语言体系。
绘本的文字和图画紧密配合:图画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故事的场景与角色,文字则通过连贯完整的句式和准确的词汇为图画注入灵魂。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还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表达,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小学低段学生在表达时经常容易出现缺乏焦点、思维跳跃等问题,难以有效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个人思想。绘本能为学生营造优质的语言表达环境,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话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基于小学低段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绘本教学策略
(一)精选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绘本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内容有趣、主题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
1.选择内容有趣的绘本
激发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是小学低段绘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选择内容有趣的绘本,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绘本应当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
共鸣。
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绘本以母鸡萝丝为主角,通过描绘她的一次散步,巧妙地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戏。在萝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狐狸紧紧尾随其后,企图捉它。然而,每次狐狸出手时,都会因为各种巧合而未能得逞,反而闹出一系列笑话。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绘本,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2.选择主题丰富的绘本
学生经常会面临各种成长问题,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这些问题往往令他们感到迷茫。绘本主题丰富,包括情感启蒙、情绪引导、知识科普、认知成长等方面。不同主题的绘本能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答案,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在选择绘本教学资源时,不应局限于学生习以为常的主题,而应当关注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主题,如探讨生命、揭示自然的奥秘等。这样,能够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获取新知,拓宽知识面,满足求知欲。
3.选择适合教学的绘本
小学低段学生热衷于模仿和想象,他们会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与教材相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绘本。
仍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学生可以跟随母鸡萝丝的脚步,认识农庄里的事物,学习“走过”“绕过”等动词,从而丰富词汇储备。
(二)加深认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熟悉绘本的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正文等部分,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奠定坚实的
基础。
1.欣赏封面和封底
封面是绘本的“门面”,上面一般标注书名、作者等信息,并且还印有与正文有关的图画。这些图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还可以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探索绘本的深层含义。
以《小房子》为例。绘本封面主体图案为一个圆环,圆环之内勾勒出几座小山,一座小房子静立中央,两旁的苹果树郁郁葱葱;封底则是一朵超大的雏菊。这样的封面和封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一下就会联想到这应是围绕小房子讲述的故事。有的学生会思考:“苹果树意味着什么呢?”由此,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继续阅读。
2.欣赏环衬
环衬的设计与绘本的内容紧密关联,对深化主题起到重要作用[1]。
《小房子》的环衬只有红灰二色,小房子始终伫立在每幅画面中央,但四周的景物却在改变,展现社会文明的发展。此外,环衬还细腻展现了小房子周围景物的变化。这些画面不仅可以增强绘本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明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
3.欣赏扉页
绘本扉页的图画有时巧妙揭示绘本的主要角色,有时则巧妙设置悬念。
《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扉页是母鸡萝丝的散步地图,对照着地图,可以看到农场里的不同场景,发现狐狸在哪里掉进池塘、在哪里被面粉砸到、在哪里被蜜蜂追……
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绘本的基本结构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即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收获。
(三)挖掘图文资源,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1.学会读图
绘本中的图画具有叙事和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充分挖掘绘本的图画资源,能够增强学生对叙事符号和意象的理解和感悟[2]。
以《我妈妈》为例。绘本里的妈妈是手艺好的大厨师,是特技演员,是一个化妆师,还是一个园艺师……这些形象都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妈妈,讲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对妈妈的爱。
2.细致观察
优质的绘本作品往往配有精美的图画。教师可以巧妙地隐藏文字部分,请学生依据画面来推测故事的关键情节,这能促使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得出最优答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根据绘本的标题和封面来预测故事的大致内容。在教授《母鸡萝丝去散步》时,笔者展示绘本封面,请学生预测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猜测故事发生在乡村里,有的学生猜测母鸡可能会遇到狡猾的狐狸……这些猜测都源于学生的细致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当阅读到“萝丝穿过篱笆,狐狸一跃而起”时,笔者提问学生:“狐狸会捉到萝丝吗?”学生观察画面左侧的车子,推测狐狸可能会不小心跳到车子上。笔者顺势又问学生:“还会发生什么呢?”学生积极地讨论,有的学生说:“可能会有蜜蜂来蜇狐狸。”
3.续编故事
绘本的结局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很多绘本适合续编,这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
在教授《小真的长头发》时,笔者提问学生:“小真的头发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由此,促进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创作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原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发挥想象力。
4.积累词汇
积累词汇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丰富的词汇储备能够使学生的表达更加精准和
生动。
仍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整本书短短44个字: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它)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简单的文字里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走、绕、越、穿、钻等动词,以及它们与不同地点的搭配,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为此,笔者提问学生:“萝丝下一次散步还会经过哪些景物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采用动宾结构进行表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扩大词汇量,还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表达[3]。
5.丰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模仿绘本的语言,再加入创造性的表达,丰富表达的方式。
在《小真的长头发》中,小真用了“要是……就能……”的句式来介绍自己长头发的作用。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同样的句式说说长头发还有什么作用。
在《我妈妈》中,作者将妈妈比作温柔的猫咪、强悍的犀牛……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说你的妈妈像什么?”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巧妙地迁移运用绘本的经典句式,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还能进一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绘本采用“留白”的方式叙述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补写留白部分,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绘本的主题、情节等要素,联系上下文进行补白。
在《我最讨厌你了》中,两个好友因小事而吵架,他们背对背站立,中间是大片空白。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和好友吵架的经历,发挥想象,写出绘本主人公的动作、神态,从而探寻他们的内心想法。通过补白,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提升阅读体验。
6.写阅读感受
针对不同的绘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阅读感受,这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乐趣[4]。
在教授主题深刻的绘本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通过写话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在教授《小房子》时,学生虽然不太理解城市化的意义,但是他们能够体悟到小房子的情绪变化。于是,笔者提问学生:“小房子对城市的态度为什么从好奇变为讨厌?请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基本可以写到小房子对自然的热爱,从而进一步理解绘本的内涵。
结语
绘本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优质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优秀的绘本,教授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汲取养分,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2]侯靓.小学低段绘本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3]陈美琴.在绘本阅读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江苏教育研究,2015,(17):41-42.
[4]郭乃前.低年级“悦读”从绘本开始[J].小学教学参考,2016(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