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科教学新方向。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STEAM教育以实践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为载体,强调学生在做中整合知识,实现多元发展。文章聚焦小学美术课堂,以 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美术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美术课堂;跨学科教学
作者简介:陈娟娟(1990—),女,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中心小学。
STEAM教育有助于确保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影响力。美术是艺术类学科的代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STEAM教育时,教师可以美术学科为主体,将其他学科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构建一体化的跨学科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STEAM教育的要点和实施价值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旨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STEAM教育背景下,教师实施教学的支点不再是知识,而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逻辑。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后,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1]。故而,STEAM教育的要点不是学科知识的表层融合,而是学科思想的深度融合。
STEAM教育理念下的美术课堂跨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价值。一是有效助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生天性活泼,对客观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呈现的学习特点具有差异性。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教学为美术课堂带来多样化的助学资源和方法,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在实验类活动中收获学习成果,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类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总之,学生能够在跨学科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根据能力、水平,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成长。二是由点到面,激活学生的思维。这里的“点”指的是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切入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同。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也会变得多元化,自然而然地促进思维的发展[2]。教师可以搭建“做”的支架,让学生主动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三是梳理目标,促使学科衔接。STEAM教育以跨学科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美术学习问题,既可以增强美术学习体验,又可以丰富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下的美术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
STEAM教育理念的本质特点是跨学科融合。教师基于某一学科主阵地,将不同学科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可以为学科教学赋能增效。调查研究发现,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经常作为跨学科融合的载体,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这种融合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STEAM教育的作用,但并没有呈现STEAM教育的科学性、工程性、技术性等理科学习的特点,而且缺少新意。本文重点提取STEAM教育理念中的科学元素、技术元素、工程元素、数学元素,将其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一)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美术虽然是艺术类学科,但很多知识要素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将“格物致知”作为连接美术和科学的主题,投放实验材料,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指向美术知识的科学实验活动,促使学生动手、观察、比较、获得知识。
以“三原色”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实验目标:理解三原色的概念及原理;学会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混合三原色;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观察的能力。在目标的指引下,笔者投放实验材料:红、蓝、黄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彩纸,刷子,白纸,棉线。首先,笔者向学生展示实验微课,为学生介绍三原色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三种原色的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参照微课视频动手操作。再次,学生亲手将红、蓝、黄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涂在一张白纸上,用刷子将它们均匀涂开;将红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在一起,观察并描述新颜色;将红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在一起,观察并描述新颜色;将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在一起,观察并描述新颜色。由此,学生初步建立对三原色的印象。最后,为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三原色的反向混合实验,即将红、蓝、黄三张彩色纸各穿一个小洞,并用棉线将它们串起来,使彩纸悬挂在空中,
再将白纸放在彩纸下方,透过彩纸的小洞对白纸进行观察。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三原色概念的理解,发展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意识
如何利用相关技术解决问题成为技术融合教育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教师需要明确指向美术知识的技术,再引导学生借助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意识,促使学生掌握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美术、技术、生活之间互通互融的联系。
以“透视现象”的教学为例。笔者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生活中,景物明明看上去离自己很近,但却需要走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同学们遇到过这种现象吗?”学生受到笔者的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产生情感认同。此时,笔者以“近大远小”的透视概念入手,指导学生解决“如何在生活中判断远景的大概距离”这一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指测法”“等步缩量法”等技术方法[3]。此外,笔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将美术课堂上学到的技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加强美术、技术和生活的联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意识,可以深化美术育人的价值,达到理想的跨学科融合目标。
(三)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发展学生的工程执行思维
工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庞大的概念。能够称为工程的任务往往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美术学科的工程任务。项目化学习是工程任务的“好搭档”,它能够分解核心任务,促使学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教师将项目化学习引入美术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工程执行思维。
以“制作陶艺”的教学为例。笔者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以核心任务驱动学生探究。具体而言,笔者设计“设计奖杯”的核心任务,并将其分解成四个子任务。子任务一:探究有关奖杯的背景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奖杯设计的背景知识,包括目标、寓意等。子任务二:提取奖杯的设计元素。学生需要考虑如何用奖杯表现奖项、分析设计元素、画出设计草图。子任务三:初步制作奖杯。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活动,针对活动设计对应的奖杯,并说出自己的设计理由。子任务四:完成奖杯制作。学生需要结合经验,制作“梦想成真颁奖礼”的奖杯。围绕任务,笔者设计以下三个课时。
1.第一课时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搜集国内外各种类型颁奖礼的奖杯资料,了解对应颁奖礼的设置初衷,分析奖杯设计与颁奖礼的联系。其次,笔者引导学生观看非遗传承人制作陶艺的视频,记录制作陶艺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奖杯的共同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白纸上画出奖杯的草图。
2.第二课时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奖杯的设计思路:一是考虑为什么活动设计奖杯,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体育比赛、文学比赛等;二是考虑用什么元素来体现活动,如代表唱歌的麦克风、代表舞蹈的芭蕾舞者、代表体育的奥运五环标志、代表文学的书本等。其次,笔者提供实践作业的主题—同桌,要求学生围绕同桌的品质和行为特点制作一个奖杯。最后,在制作奖杯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笔者提供的陶艺材料,调整泥形,用拇指开口,用手指压泥,用水黏结泥条。
3.第三课时
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第二课时的经验,联系“梦想成真颁奖礼”的特点,提取“梦想”等关键词,用陶泥制作精美的奖杯。
通过设计项目任务,学生可以对如何解决工程性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有效优化跨学科融合的学习成果。
(四)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
美术是艺术类课程,有助于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探索美、创造美。教师应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教学,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和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以“春”为主题的绘画教学为例。笔者明确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春”这一主题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用个性鲜明的线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为达到教学目标,笔者找到能够充分展现春天的民间美术资源—油纸伞。油纸伞配色丰富多彩,花纹复杂交错。看到油纸伞,学生便可以联想到万物复苏的春天。首先,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现油纸伞的“前世今生”,让学生对色彩建立初始印象。其次,笔者向学生提供画有清新图案的油纸伞实物,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春天的颜色都有什么?看到这些颜色你会回忆起哪些幸福的场景?生活中在哪些场合能看到油纸伞?”再次,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将春天与幸福感联系起来,带着积极的情感进行创作[5]。最后,学生受到油纸伞的启发,在绘画作品中融入多种元素,如金色的阳光、随风舞动的柳条、迎接阳光的花朵、尽情奔跑的小朋友、泛起涟漪的湖面等,每处景色都配有鲜明的色彩,具有艺术品位。
通过资源融合,学生可以对美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新的认知,逐渐提升艺术品位。
(五)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
美术和数学有共通之处,如对图形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图形为抓手,帮助学生用数学思维欣赏美术作品。
仍以“透视现象”的教学为例。小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很难适应抽象的原理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立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用数学学习的经验理解透视现象。由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透视现象的原理。此外,笔者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如学校礼堂、食堂、图书馆等,作为参照物,描绘参照物的三视图。
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和美术之间的共通之处,运用数学思维理解美术概念。
结语
综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可以为美术课堂注入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助力学生学习。教师应该重视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促进美术学科与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融合,为学生创造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梦琳.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15):141-143.
[2]吕莉桦.STEAM教育理念在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与小学美术教科书中融合[J].新课程导学,2022(29):43-46.
[3]毛宁.基于STEAM的小学美术课程实践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4]廖雅雯.基于STEAM教学理念下的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8):51-53.
[5]谢瑾含.STEAM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2(9):166-167.